2025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两所中学二模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五育并举,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在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扫地 B.生火 C.摘菜 D.提水
2.酒精灯里的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灯帽 B.棉质灯芯 C.陶瓷灯芯管 D.玻璃灯体
3.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易燃液体 D.自燃物品
4.绿色能源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 B.汽油 C.柴油 D.氢气
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谷丰登”不仅代表农业生产的一种结果,更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五谷”分别指稻、黍、稷、麦、菽这五种粮食,小麦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A.糖类 B.水 C.油脂 D.维生素
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A.氯化钠、硫酸铜 B.氧化汞、氯化氢 C.金刚石、金 D.液氧、液氮
7.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中,涉及到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安全、规范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加铁钉 D.称量
8.碳可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它与碳-12同属碳元素,其原因是
A.电子数相同 B.核电荷数相同
C.中子数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9.《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薄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B.“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
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 D.“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10.将小块钠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离子的符号为
B.X的化学式为
C.小块钠放入水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浮游在水面上,说明钠的熔点很高
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11.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12.下列各组离子在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空气中加热一定量的铜粉
B.向一定量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分别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铁粉和锌粉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14.现有一定质量铁和碳的固体混合物与足量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若反应前后固体中碳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10,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10% B.30% C.50% D.70%
二、填空与简答
1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低碳生活”中的“碳”是 ;钙、锌、铁、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元素,其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
16.用如下微观示意图探析水的分解。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17.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汉字作为载体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火的认识。
(1)甲骨文“”(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烧掉树林。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 。
(2)小篆“”(灭)的字形左边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灭火。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和隔绝氧气。
18.《天工开物·作咸》记载“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盐霜”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固体,结合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3)“半日晒出盐霜”中的“晒”说明,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是 结晶。
19.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盐酸、氯化亚铁、氯化铜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为 .
(2)甲与乙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甲与戊反应可以生成丙,则戊可能是 (任写一种即可).
(4)丙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有50g一氧化碳和甲醛的混合气体,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将该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最终生成水的质量为 g。
2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较,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
2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时,能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请举出一个实例。
2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过于剧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3)若用排空气法收集,请在B处方框中画出装置图。(只画集气瓶、玻璃片和导气管)
24.化学课堂上,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铜丝插入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两个现象分别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时,试管内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三、综合应用题
25.酸、碱、盐是几类重要化合物,它们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实验室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和硝酸等,这些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2)小苏打可以治疗胃酸过多,为了探究这一实验原理,某实验小组用小苏打样品设计了如图实验。
①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气球中收集的气体,其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食用盐在中国的起源:“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的时期开始煮盐。相传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的。但海水制得的粗盐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为了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①步骤、步骤、步骤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为 ,步骤的操作中用该玻璃仪器的作用是 。
②为了除去溶液A中的可溶性杂质,某同学按顺序分别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
③小明同学认为在液体B中加入过量盐酸会影响实验结果,小红同学则认为通过步骤c可除去过量的盐酸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小红同学的说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
(4)为了洗涤某石油产品中残留的硫酸,某化验室实验员向100g硫酸溶液中加入1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A
6.A
7.A
8.B
9.C
10.C
11.C
12.D
13.C
14.D
15. 氮气/N2 二氧化碳/CO2 钙/Ca
16. 氢原子和氧原子
17.(1)可燃物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18.(1)36.0
(2)增大
(3)蒸发
19.(1)/盐酸
(2)复分解
(3)
(4)
20. 9
21. 碘固体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碘蒸气也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由于碘固体和碘蒸气的质量相等,说明二者含有的碘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22.(1)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或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等)
23.(1)
(2)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减缓液体的滴加速率
(3)
24.(1) 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2)硝酸铝
25.(1)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
(2)
(3) 玻璃棒 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滴飞溅 除尽氯化镁 正确 盐酸有挥发性
(4)解:设100g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解得:x=19.6g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