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庄刺虎
原文:《史记·张仪列传》:“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若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旋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译文:卞庄子想要去刺杀老虎,旅店里的仆人制止他,说:“两只老虎正在吃一头牛,吃得有滋味后必定会争斗,那么打斗的结果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个举动(就)一定能收到杀死2只老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仆人的话是对的,就站着等待(它们相斗)。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虎负了重伤,而小虎死了,(这时)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一个举动果然获得刺杀两只老虎的功劳。
鹬蚌相争故事出处
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惠王曰:“今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翻译: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成为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取消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课件12张PPT。《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撰汇集整理的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共计33篇。鹬
鸟类,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 。蚌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词语积累阳光明媚 心旷神怡 口水直流
无计可施 饥肠辘辘 暗自得意
反唇相讥 怒目而视 轻而易举词语解释涟漪: 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怒目相视:愤怒地瞪着眼睛看着对方。
饥肠辘辘:肚子饿得咕噜噜地响。形容非常饥饿。
反唇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讽刺对方。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不费力气。
暗自得意:在私下里暗自高兴。学习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讨论:
(1)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鹬和蚌相争的起因?请把对起因的概括批注在相关句子的旁边。
(2)鹬和蚌是怎样争的?找出描写鹬和蚌争斗时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它们的心情和激烈的场面,写下批注。
(3)鹬和蚌相争了多长时间?他们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在文中划出来。
(4)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怎样?他们错在哪里?这则寓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是一篇根据文言文《鹬蚌相争》改编的白话文寓言故事。文中描述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只河蚌爬到沙滩上晒太阳,不知不觉睡着了。一只鹬鸟见机啄食蚌肉,河蚌本能的合住蚌壳,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随着时间的溜走,鹬鸟决定用激将法让河蚌松口,没想到激起了河蚌的逆反心理,它不但不松口,反而钳的更紧了,当太阳下山时,双方仍相持不下,就这样,它们都被第三者渔翁轻而易举地捉住了。课文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生活中,与别人争执时应该宽容谦让,否则,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相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小知识-寓言 寓言篇幅大多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练一练 大家同桌之间练习模仿鹬和蚌的对话,要读出它们彼此毫不示弱的语气。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注意环境、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