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 Ⅰ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第 Ⅰ 卷(选择题部分 共 50 分)
一单选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人们常用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来描述花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麻屋子” 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B. “红帐子” 是花生的种皮
C. “白胖子” 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D. 花生果实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2.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图为玉米植株及部分器官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玉米依靠昆虫传粉,人们也可以通过人工授粉来提高玉米产量
B. 玉米花未开放前,将雌花序和雄花序分别套袋,最终只有雌花序能结出玉米粒
C. 将玉米种子纵切,在切面上滴加碘液后,图中结构 2 和 3 会变蓝
D. 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胚中只有一片子叶,玉米粒萌发时需要的营养储存在胚乳中
3.如图是桃树叶芽及其发育成的枝条结构示意图,图中 1-9 代表相应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 是生长点,2 是芽原基 B. 3 是幼叶,可发育成 7
C. 4 是芽轴,可发育成 9 D. 5 可发育成 8,摘除 6 可促进 8 的生长
4.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 5 是周皮,内有筛管
B. 3 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使茎长粗
C. 对梨树进行环割,是为了阻断 2 木质部的部分导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D. 将一段带叶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韧皮部被染红
5.下列生物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有( )
①水螅出芽 ②变形虫分裂 ③昆虫的交配 ④克隆猕猴 “中中”“华华” ⑤试管婴儿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6.如图是与生殖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甲 a 是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能萌发并形成新个体
B. 图乙所示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 Ⅰ 和 Ⅱ 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C. 图丙是植物的组织培养,它具有时间短、繁殖快的特点
D. 丁个体发育的起点是种子
7.下表所示实验或探究活动中,相关操作与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名称 操作 目的
A 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 每次取出乒乓球记录后,将球放回 保持球的数量和比例不变
B “蔷薇的嫁接” 枝接实验 把接穗插入砧木的 “T” 形切口内 提高成活率
C 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减小误差
D 观察花的结构 用解剖刀将子房横向或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里面的胚珠
A. A B. B C. C D. D
8.图甲表示女性生殖系统,图乙表示人体脑部、生殖器官与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②既能产生卵细胞,也能分泌雌激素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B. 图甲中卵细胞和精子在①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即决定了胎儿性别
C. 图甲中受精卵植入增厚的③内着床,即通常说的怀孕,③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D. 图乙中曲线 Ⅱ 表示生殖器官的相对生长速率,生殖器官在青春期开始迅速发育和成熟
9.下列哪项不属于青春期健康的生活方式( )
A. 女生月经期应加强保健和保暖,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B. 男生不穿过紧的内裤,保持生活规律
C. 沉默是金,有心事绝对不能告诉任何人
D. 合理膳食,适当的体育锻炼
10.果蝇遗传信息的存储位置是( )
A. 在所有细胞内 B. 只在所有体细胞内 C. 只在受精卵内 D. 只在卵细胞和精子内
11.如图为遗传相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 DNA,由一条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 ②是蛋白质,其中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C. ③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在真核细胞中,每条③上通常含有一个①
12.如图为某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 A 来自于父方,则 B 一定来自于母方
B. 染色体上的 A、B 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
C. 该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有 AB 和 ab 两种
D. 基因 a、b 控制的性状也可能在子代中表达
13.红绸鱼有奇怪的性逆转现象,当群体中唯一的成年雄鱼死亡,身体最强壮的雌鱼体内会分泌大量雄性激素,卵巢消失,精巢长成,鳍也跟着变大,最终变成一条雄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控制性状,红绸鱼性逆转后,基因完全改变
B. 环境因素会影响红绸鱼的性状表现
C. 红绸鱼的性逆转与体内的性激素调节有关
D. 红绸鱼的性逆转有利于繁殖后代,延续种族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亲” 是指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B. 禁止近亲结婚,可根除遗传病的发生
C. 患遗传病的孩子,其父母不一定也患有遗传病
D. 遗传病是由遗传信息改变引起的疾病
15.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斑马鱼进驻中国空间站,首次开展 “太空养鱼” 项目,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高达 87%,且早期胚胎透明、便于直接观测胚胎发育进程,是研究人类相关疾病的模式生物。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斑马鱼的受精卵中,发育成的斑马鱼特定器官会被荧光标记(如图),该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m,该受精卵发育成的斑马鱼出现荧光性状,这种变异类型为 n。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m 为转基因技术,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
B. m 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C. n 为可遗传的变异
D. 可利用 m 技术大量繁殖荧光斑马鱼
16.人类广泛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下列有关常见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袁隆平指导的超级水稻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的
B. 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来
C. 中国荷斯坦奶牛是利用转基因方法培育的新品种
D. 太空椒是普通椒经过太空漫游后发生定向突变培育而成的
17.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相同,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 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D. 通过研究化石,可知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18.如图是节肢动物鳃的进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鳃的进化过程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由水生到陆生
B. 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变异性状不能永远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C. 从鳃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出,生物的变异和自然选择都是定向的
D. 节肢动物每次微小的变异经过遗传的逐渐积累,最终可能形成新的性状
19.生物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古猿。下列有关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猿同祖”,人猿分界的标志是能否制作和使用工具
B. 人类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等阶段
C. 在人类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中,最早学会用火的是直立人
D. 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变化包括脑容量增大、直立行走等
20.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根据经验,编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农谚。下列农谚中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B. 地拔三遍草,五谷收成好
C. 花生缺雨不扎针,玉米遇旱穗难伸 D.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1.有机农场通过饲养蚯蚓改善土质。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下列与之相同的是( )
A. 绿色植物能够增加大气湿度 B. 绿头鸭趾间有蹼,尾脂腺发达
C. 白鼬随季节换毛 D. 秋冬季节,树叶变黄、纷纷飘落
22.如图为某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四条食物链
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C. 家畜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
D. 此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3.在草场发生蝗灾时,与化学防治、机械防治等方式相比,牧鸡治蝗和牧鸭治蝗优势明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防治使用的农药会沿着食物链富集,对最高营养级生物影响最小
B. 蝗虫→牧鸡是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C. 牧鸡治蝗调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食物链,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 生物防治中鸡、鸭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
24.2025 年 5 月 22 日是第 25 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 “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 为丰富本地区生物多样性,随意引入外来物种
25.垃圾分类投放可方便工作人员回收,并能防止二次污染。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将厨房里产生的垃圾都投放进厨余垃圾箱
B. 对于瓶罐类物品,尽可能将容器内的产品用尽,清理干净后再投放
C. 将过期的药品投放进其他垃圾箱
D. 对于不能回收的其他垃圾,可以自行焚烧或填埋
二.非选择题。(共 6 道题)
26.(9 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大豆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和战略性物资。图一为大豆生活史,图二为大豆种子结构示意图,图三为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有机物的质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 4 所示部分,从植株上摘下煮熟后,即成一道美食 ——“水煮毛豆”,味道可口,营养丰富。4 中 5 的数量取决于图一 2 中有多少个______(填结构)完成受精。
(2)农户常在松土后播种大豆以提高萌发率,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若要探究该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取下表中______两组作为对照。种子萌发还需要的自身条件有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3)图二中大豆种子最主要的部分由______构成(填序号),它将来发育成幼苗;幼苗形成后,[ ] 逐渐萎缩直至消失。
(4)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图二中的 [ ] ,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图二中 [ ] 。
(5)图三曲线中,ab 段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种子或幼苗的 (填生理活动)旺盛。
27.(8 分)无论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生生不息。如图是几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一中生物体代表青蛙,则过程①②的特点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图二表示昆虫的发育过程,如果 D 表示个体发育的起点。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家蚕的发育过程______;若要提高蚕丝的产量,应延长图二的 [ ]______期。
(3)图三鸟卵中的 [ ] 是受精卵发育成的幼小胚胎, (填字母)中贮存着大量营养物质,保证了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梁上双飞燕,青虫喂黄嘴”,该诗句反映了亲鸟的______行为,所以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4)图四中的胎儿通过 [ ]______从母体的血液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输送到母体血液中,再由母体排出体外。
28.(7 分)豚鼠又名荷兰猪,为研究豚鼠的体色遗传规律,某科研人员用四对豚鼠设计了四组实验,如图为它们的交配方式及产生子代的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豚鼠的体色 子代豚鼠的体色
黑色 白色
甲 白色 × 白色 无 有
乙 黑色 × 黑色 有 无
丙 黑色 × 黑色 有 有
丁 黑色 × 白色 有 有
(1)甲组中,亲代豚鼠的体色都是白色,子代也是白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2)据表中______组推断:豚鼠体色的______色是显性性状。
(3)豚鼠的体细胞内有 32 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属于 XY 型,则雌豚鼠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
(4)若显性基因用 A 表示,隐性基因用 a 表示,则丁组亲代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为______,丙组子代黑色豚鼠基因组成与亲代一样的概率是______。
(5)若一对与丙组亲代基因组成完全相同的雌雄豚鼠交配后,一胎产下四只子代,这四只子代豚鼠的体色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①全都是黑色 ②3 只黑色 1 只白色 ③2 只黑色 2 只白色
④1 只黑色 3 只白色 ⑤全都是白色
29.(9 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花在诗人的眼中,艳如少女;图一是桃花、子房及果实结构示意图。叶蝉的幼虫和成虫吸食桃树叶片上汁液,被害叶片出现失绿白斑,严重时全树叶片苍白并提早落叶;图二是叶蝉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一中花蕊的组成分析,桃花属于______花,结构______(填数字)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最重要的结构。
(2)图一中所示的传粉方式为______传粉;受精后,桃花的 [ ] 将来发育成桃的 10。
(3)据图二判断:叶蝉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变态,其中对桃树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 ]。
(4)图三为动植物进化树,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我国科考人员发现大量鳞木化石。根据化石推测:鳞木有巨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根系,其枝条顶端生有孢子囊,靠孢子繁殖后代。请推测鳞木在进化树上的位置是______(填字母)。
(5)叶蝉在图三动植物进化树上对应的位置是 [ ]______。
(6)______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30.(7 分)在学习遗传与进化主题时,艾华同学想知道自己的蓝眼(虹膜颜色为蓝色)性状是如何而来的,为此,她调查了父母及家族部分成员眼球虹膜的颜色,绘成了图示遗传图谱。请分析作答:
(1)人的棕眼和蓝眼是一对______。根据下列______组家庭成员的遗传图谱可判断虹膜颜色的显隐性。
A. 1.2.6.7 B. 3.4.8 C. 5.6.9 D. 7.8.10. 艾华
(2)假定控制虹膜颜色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D、d 表示,则 3 号的基因组成为______。决定 10 号虹膜颜色为棕色的基因来自______(填 “7” 或 “8”)号,该基因是通过______,随着染色体传递给 10 号的。
(3)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若艾华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蓝眼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4)艾华眼皮的上皮细胞内有______个 DNA 分子。
31.(10 分)在研究某湖泊中生物间食物关系时,研究者分析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成分,得到如下表所示结果。受此启发,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设计并制作一个密闭的生态瓶(图一),放入某些生物、泥沙和水。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 A、B、D 表示三种不同的生物成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生物的食物关系,写出小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2)该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是______的;而碳元素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参与碳循环。
(3)图一生态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对应图二中的 [ ] ;泥沙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对生态系统中的 (填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4)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 2060 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即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互抵消,从而达到相对 “零排放”。图二中所示的生理活动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 (填序号)。
(5)与上述湖泊生态系统相比,生态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生物种类少,______简单。
(6)为使图一中的生态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生态平衡,该生物兴趣小组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3 分)
答案
1.C 2.D 3.A 4.B 5.B 6.D 7.B 8.B 9.C 10.A 11.A 12.D
13.A 14.B 15.D 16.A 17.B 18.C 19.A 20.B
21.A 22.C 23.C 24.D 25.B
26. 大豆生殖与萌发
(1)胚珠
(2)充足的空气 甲和乙 胚是完整的(或活的、度过休眠期)(任写一条)
(3)①②③④ ④子叶
(4)②胚根 ③胚芽
(5)呼吸作用
27.(1)体外受精 变态发育
(2)D→A→B→C A幼虫期
(3)a胚盘 e卵黄 育雏
(4)2胎盘
28.(1)遗传
(2)丙 黑
(3)16对+XX(或 32 条 + XX)
(4)Aa
(5)①②③
29.(1)两性花 8和9
(2)自花传粉 6胚珠
(3)不完全变态 ②成虫
(4)a
(5)节肢动物
(6)遗传变异
30.(1)相对性状 B组(3、4、8)
(2)Dd 7 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3)
(4)64
31.(1)小球藻→小虾→小鱼
(2)逐级递减 二氧化碳
(3)A生产者 物质循环
(腐生菌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①
(5)营养结构
(6)①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生物比例合理;③放置于光照适宜处(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