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词五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5.词五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30 13:30:58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二十五课 词五首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学练优九年级语文(RJ)
教学课件导入新课1.朗读品味,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重点)2.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重点)3.体会词作的写作特色。(难点)导入新课望江南温庭筠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在内容上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温庭筠(约812~866) 本名歧,字飞卿。唐诗人,词人,太原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风艳丽华美,有《花间集》。讲授新课听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梳洗罢”才“独倚楼”反映了这位女子怎样的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
心中充满希望;刚梳洗完就“独倚楼”说明她盼望夫归,心
情急切。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独”字写出了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讲授新课3.“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吗?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
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4.“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表面写景,实际上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在思妇的
眼中,夕阳的余晖似乎是自己含情脉脉的眼神;悠悠的江水
就像自己的愁思绵绵。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形象刻画① ② 动态切盼重逢之情。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静态景物描写⑤③④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情感抒发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讲授新课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讲授新课渔家傲范仲淹讲授新课  范仲淹(969-1052) ,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幼年孤贫,刻苦好学。一生为官清正,治军严明。死后,谥号“文正”。所作散文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岳阳楼记》为其代表作。有《范文正公集》。他的词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仅存五首。《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作者简介:讲授新课听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讲授新课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以描写为主(塞外秋景),下片以抒情为主(忧国思乡之情)。
2.“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异”字又有何作用?
天冷、声杂、城孤。
统领后文景物的特点,突出边塞的秋天与中原不同,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3.词为我们展现了哪些独特的塞外风光?找出原文的关键词回答。
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故乡的矛盾心情。讲授新课主题
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写出了守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和忧国思乡之情。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史上苏轼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听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这是一首记射猎的词,从表达方式看,上下阕各以什么为主?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
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亲射虎,看孙郎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以少年英雄孙权自比,突出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少年人的狂气和豪情。讲授新课讲授新课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了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词的主题讲授新课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讲授新课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 讲授新课听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讲授新课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文作者却“日晚
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内心哀伤。
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 讲授新课2.作者哀伤愁苦的原因和程度如何?词人是用什么方法来
表现内心的愁苦哀伤之情的?
原因:“物是人非事事休”。 丈夫的去世使她万念俱灰,无限悲伤。
程度:“欲语泪先流”,她的悲哀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写愁苦哀伤之情的方法——通过“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细节具体地表达了内心浓重的哀愁。这种用细节写愁苦心态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讲授新课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
理变化过程?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微妙心理变化过程。前两个词让人感到轻松。词人“闻说”双溪春好,“也拟”泛舟出游,消除愁苦,不过,词人又用“只恐”否定了自己的计划,让人从轻松又跌落到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无奈。讲授新课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只恐”有
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
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5.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看不见摸不着
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主人公内心哀愁的沉重。主题:通过对词人暮春寡居的生活片段和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切而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之后无尽而沉重的哀愁。讲授新课讲授新课破 阵 子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讲授新课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讲授新课破阵子,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赋,写作。
壮词:指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都豪放雄壮的词。
题意:为陈同甫写一首雄壮的词来寄给他。
陈同甫(注①),名亮,字同甫,南宋婺(wù)州(现在浙江金华)人,也是主张北伐的抗金爱国志士,同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题解:讲授新课其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和倾诉内心悲愤,揭露南宋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打击。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讲授新课听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讲授新课1.词的上片描写了军中的哪些生活情景?
词的上片主要是描写军旅生活:
营帐中——(夜里)看宝剑、(清晨)听号角;
军营中——(白天)分炙麾下、听塞外声 ;
沙场上——(白天)沙场上点兵。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分别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
从形、声两方面着笔,描写了奏乐吃肉的豪迈军营生活。
描写了紧张激烈(马飞、弓鸣)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将士们所向披靡的斗志。讲授新课通过描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在梦中回到战场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情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词的主题当堂检测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