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弹琴姑娘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弹琴姑娘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4 13: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弹琴姑娘 陈伯吹(1906年-1997年)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陈伯吹淅沥淅沥:拟声词。形容雨、雪、风、落叶等的声音。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悠扬:声音高低起伏,和谐动听。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
欲罢不能:想要停止又不能停止。指已形成某种局势而无法改变。欲,想。罢,停,歇。词语解释近义词:
钦佩-佩服 赞美-赞扬 凑巧-恰巧
疑惑-困惑 悠扬-婉转 滞留-停滞
俊秀-俊俏 虔诚-虔敬
反义词:
熟悉-陌生 活泼-呆板 淘气-老实
轻松-紧张 亲切-冷淡 钦佩-鄙视
明朗-昏暗词语学习 本文写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钢琴的故事。课文先总述“我”不论清早、夜晚,总能听到好听的琴声;接着按春、夏、秋、冬四季具体描写从不间断的、美妙的琴声,弹琴人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由衷地钦佩,因此期望认识这位弹琴的人;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那位素未谋面,却似曾相识的弹琴人—一个系红领巾的小姑娘,“我”倍感意外;最后,“我”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整体感知语言品赏 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 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的描写融为一体,增强表现力。语言品赏 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然而在那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夏天酷暑难耐,黄昏时分,人们都出去散步、乘凉,“我”仍然能听到那阵琴声,间接写出弹琴者的刻苦。 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外清明。它悄悄地挂在树梢,静静地倾听着悠扬的琴声。顽皮的星孩子们,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逗着那个弹琴的人。语言品赏 琴声吸引了月牙儿、星星,可见琴声的优美。 本文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一是作者将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贯穿始终;二是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作者采取了间接描写的方法;三是在写琴声的时候,作者不直接写琴声,而是将琴声和景色融为一体,达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写作特色中心思想 本文从侧面记述了一位弹琴姑娘一年四季刻苦练琴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精神的钦佩与赞美之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听蜀僧浚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弹琴》
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听筝》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关于琴的诗句关于琴的成语琴棋书画 对牛弹琴 焚琴煮鹤
人琴俱亡 一琴一鹤 剑胆琴心
琴瑟合鸣 琴瑟之好 琴瑟失调
琴挑文君 琴瑟调和 鸣琴而治周-号钟 春秋-绕梁
汉-绿绮 东汉-焦尾
唐-大圣遗音 唐-春雷
唐-太古遗音 唐-独幽
唐-九霄环佩 明-奔雷中国古代十大名琴 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以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伯牙摔琴 理解“虔诚”一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祝福这位姑娘,可以说,也可以写。考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