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37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课件 案 练习)2026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第37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课件 案 练习)2026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28 12:04:58

文档简介

第37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时间:30分钟 满分:38分)
基础强化练
选择题:1~7题,每题2分。
1.(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2024·钦州月考)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
[B]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胶质细胞
[C]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D]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时,使血管收缩
2.(反射的类型及建立|2025·成都月考)狗进食时会分泌唾液,科学家在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给予铃声,铃声与喂食多次结合后,狗便会获得对铃声的唾液分泌反应。下列关于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条件反射建立时,铃声由非条件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
[B] 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C] 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D] 条件反射的消退属于新的学习过程
3.(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2025·遂宁月考)反射活动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内聚集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
[B] 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脊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 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一层包膜构成的
4.(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2024·邢台调研)下图是神经系统的概念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脊髓,位于椎管内
[B] ②和③可分别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C]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只有神经元
[D] 非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5.(反射及反射弧|2024·梧州模拟)如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C] 通过该图中的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6.(新情境·瞳孔反射|2024·佛山模拟)瞳孔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脑干,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缩瞳纤维兴奋;当外界光线较弱时,扩瞳纤维兴奋,进而控制通光量。此外,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间接影响瞳孔大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缩瞳纤维、扩瞳纤维分别属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 完成瞳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C] 对外界光线的强弱感觉产生于脑干,继而控制瞳孔大小
[D] 直接决定瞳孔大小的括约肌细胞表面没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
7.(新情境·建立条件反射|2024·南充月考)科学家曾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 乌鸦的这种行为变化有利于乌鸦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C] 乌鸦的这种行为变化在食物消失后可能会退化
[D] 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能力提升练
选择题:8~10题,每题4分。
8.(新情境·痒觉形成分析|2024·茂名模拟)皮肤上的痒觉感受器能将组胺刺激引发的信号经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通过脊髓的整合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痒觉,并引起抓挠行为。为研究机体内PTEN蛋白和TRPV1蛋白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用组胺分别刺激正常小鼠、PTEN基因敲除小鼠和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鼠产生抓挠行为需要效应器的参与
[B] 组胺刺激导致小鼠产生痒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C] PTEN蛋白可降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
[D] 使用TRPV1蛋白抑制剂可加剧过敏导致的瘙痒
9.(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25·福建期中)先天性无痛症是一种遗传性感觉自律神经障碍。这种疾病类型的患者,其痛感的传导受到阻滞,丧失了痛觉,但智力及冷热、震动、运动感知等感觉能力则发育正常。下列关于无痛症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无痛症患者是因为大脑皮层痛觉中枢受损所以才感受不到痛觉
[B] 患者的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水盐代谢的中枢
[C] 患者的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的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入神经
[D] 患者完全丧失痛觉无法对痛觉作出正常反应以避开危险
10.(新情境·窦内压+动脉血压|2024·淄博二模)人体颈动脉窦内存在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管外壁所受到的机械牵张刺激,进而使机体对血压进行调节,这种反射称为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器的牵张程度可用窦内压来表示,如图是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窦内压与动脉血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颈动脉窦中的压力感受器可直接感受动脉血压的变化
[B] 窦内压距离调定点越远,机体纠正此时的血压、使其向调定点变动的能力越强
[C] 高血压患者的压力调定点升高后,丧失了保持血压相对稳定的能力
[D] 穿着高领紧身毛衣可能使心脏的整体活动强度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
11.(12分)(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分析|2024·长沙一模)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如图表示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组成和功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作自主神经系统。
(2)交感神经兴奋时,导致①心跳    (填“加快”或“减慢”);②大部分血管    (填“收缩”或“舒张”);④     (填“会”或“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3)某些植物人出现“尿失禁”现象,是由于
 。
(4)饭后不适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结合图中③分析其原因:
 。
第37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C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时,血管舒张、心跳减慢。
2.A 条件反射建立时,铃声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数量有限,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数量几乎无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其中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新的学习过程。
3.C 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中交感神经来自脊神经,副交感神经来自脊神经和脑神经。
4.A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脊髓位于椎管内;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5.D 该图中,②含有神经节,故②是传入神经,①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由于低级神经中枢还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因此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也不一定会出现反射活动;该反射弧由3个神经细胞组成,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通过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6.D 副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收缩,因此缩瞳纤维属于副交感神经,同理,扩瞳纤维属于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完成瞳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而不是脑干;由题干可知,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间接影响瞳孔大小,说明瞳孔括约肌细胞表面没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
7.D 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这一行为是乌鸦经过学习、训练形成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乌鸦的这种行为变化属于后天学习习得的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有利于乌鸦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维持条件反射需要不断用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否则条件反射会消失,若乌鸦多次叼取烟头后不给予奖励(没有食物刺激),则乌鸦的该种行为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不出现;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属于条件反射,相关的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8.D 小鼠产生抓挠行为需要效应器的参与;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与正常小鼠相比,PTEN基因敲除小鼠30分钟内的抓挠次数明显增多,说明PTEN基因敲除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增强,即PTEN蛋白具有降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的作用;与PTEN基因敲除小鼠相比,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30分钟内抓挠次数减少,说明TRPV1蛋白对痒觉有增强作用,因而使用TRPV1蛋白抑制剂可缓解过敏导致的瘙痒。
9.D 无痛症患者并非一定是大脑皮层痛觉中枢受损,也可能是由于痛感的传导在之前的某个环节(如感受器、传入神经等)受到阻滞,导致痛觉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水盐代谢的中枢在下丘脑,不在脑干;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痛觉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它能够帮助我们感知并避开有害刺激,无痛症患者由于完全丧失了痛觉,因此无法对痛觉作出正常的反应以避开危险。
10.D 颈动脉窦中的压力感受器并不是直接感受动脉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分析题图可知,窦内压距离调定点越远,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越小,说明机体纠正此时的血压、使其向调定点变动的能力越弱;高血压患者的压力调定点升高后,只是保持血压相对稳定的能力降低了,但并没有丧失这种能力;穿着高领紧身毛衣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内压力感受器,引起后续的反射过程,可能使心脏的整体活动强度下降,平均动脉压
下降。
1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传出 (2)加快 收缩 不会 (3)失去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不受意识控制(4分) (4)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不利于食物消化(4分)
【解析】 (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2)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大部分血管收缩,膀胱壁肌肉松弛,不会导致膀胱缩小。(3)某些植物人出现“尿失禁”现象,是由于失去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不受意识控制。(4)饭后不适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不利于食物消化。第37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课标要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2)外周神经系统。
①组成。
②自主神经系统。
a.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     ,它们的活动      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b.组成与功能:
c.意义: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般是     的,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思考] 自主神经系统完全自主吗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胶质细胞。
1.判断正误
(1)(选择性必修1 P16正文)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
(2)(选择性必修1 P19正文)安静时,脑发出的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  )
(3)(选择性必修1 P19图22)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
(4)(选择性必修1 P20概念检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
(5)(选择性必修1 P20正文拓展)神经胶质细胞可起分隔神经元的绝缘作用。(  )
2.规范表达
(1)(选择性必修1 P18思考·讨论)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原因是  。
(2)(选择性必修1 P19正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反的,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  。
(3)(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1)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其意义是         ;有些神经元的树突很多,其意义是              。
能力1 分析联系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培养理解能力
1.(2024·福建厦门月考)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宣布本届大运会开幕之时,在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都激动万分。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
[B] 人处于激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 当人恢复平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特点
(1)双重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或组织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2)相互制约: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二者相互制约,共同协调和控制机体的生理活动。
(3)相对“自主”:大脑、下丘脑、脑干、脊髓都存在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有些复杂的自主神经调节的活动也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因此自主神经的“自主”是相对的。
能力2 围绕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2.(2024·广东广州模拟)如图为人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3种神经元形态相似,都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树突通常短而粗,用来接收信息并将其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B] 3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也相同
[C] 3种神经元的轴突可集结成束,外包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D] 3种神经元轴突和树突末端的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考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在         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    应答反应。
(2)反射实现的条件:         和适宜强度的刺激。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
(4)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思考] 针刺手指感觉疼痛,是否属于反射 为什么
2.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
(1)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
(2)条件反射的消退。
原因 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机理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       的信号
实质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        的参与
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1.判断正误
(1)(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反射弧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2)(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3)(选择性必修1 P22~23思考·讨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构成,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
(4)(选择性必修1 P25正文)条件反射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  )
(5)(选择性必修1 P25概念检测1)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
2.规范表达
(1)(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延伸)给某患者做膝跳反射实验,患者无感觉但是小腿能迅速抬起,反射弧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2)(选择性必修1 P24图25拓展)“吃梅止渴”“望梅止渴”和“谈梅止渴”的反射类型
      (填“一样”或“不一样”)的依据是 
 。
(3)(选择性必修1 P25拓展应用1)用针破坏脊蛙的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填“能”或“不能”)发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     (填“能”或“不能”)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   。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能力3 结合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
3.(2024·陕西西安期末)如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射弧上的兴奋可双向传递
[B] 如果②处受损,人体仍能产生相应感觉
[C] 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
[D] 指尖被针刺后缩手反射能快速完成,而刺痛感稍后产生,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没有受到脑的调控
4.(2025·四川宜宾月考)去脑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常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右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将破坏前后的反应结果记录如下:
刺激 部位 发生的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不可能是(  )
[A] 感受器和效应器
[B]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与反射有关的两点提醒
(1)判断是否发生反射活动要看三要素。
①要有适宜的刺激;②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③是否受大脑高级神经中枢调控。
(2)反应≠反射。
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刺激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等;而反射的发生需要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能力4 围绕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实例分析,培养理解能力
5.(2023·北京卷,7)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 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 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 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运用“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考向一 从生命观念的角度,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1.(2024·新课标卷,3)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
[B] 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 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D] 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
2.(2024·山东卷,19)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
[A] 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 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 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 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考向二 从实验探究的角度,考查与反射弧功能有关的实验分析
3.(2023·湖北卷,21节选)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  
,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
第37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必备知识·梳理
1.(1)大脑皮层 身体平衡 呼吸、心脏 体温 水平衡 生物节律 低级中枢  (2)①头面部 内脏器官 中枢神经系统 意识 ②传出神经 不受意识 相反
[思考] 自主神经系统并非完全自主,也要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2.(1)树突 胞体 轴突 胞体 接收信息 (2)修复
深挖教材
1.(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和脊髓。
(2)√
(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不同内脏器官的作用不同,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
(4)× 交感神经只来自脊神经,而副交感神经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5)√
2.(1)躯体的运动是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受意识的支配;心跳等内脏器官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不受意识控制
(2)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 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1
1.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当人恢复平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效果通常是相反的,例如交感神经使心搏加速,胃肠蠕动变慢,而副交感神经使心搏变慢,胃肠蠕动加强。
能力2
2.D 树突可接收信息并将其传导到胞体,但无法将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图中3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功能不相同;神经元的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才构成一条神经;图中3种神经元轴突和树突末端的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考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必备知识·梳理
1.(1)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 (2)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3)反射弧 感受器 肌肉或腺体 (4)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思考] 不属于,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1)无关刺激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2)抑制性效应 大脑皮层
3.大脑皮层 条件 非条件
深挖教材
1.(1)×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
(2)× 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3)√
(4)× 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
(5)× 某些反射活动还受大脑的控制。
2.(1)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兴奋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或大脑躯体感觉中枢出现异常,不能形成感觉
(2)不一样 “吃梅止渴”是人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谈梅止渴”是在人出生以后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3)不能 不能 破坏脊髓相当于破坏了神经中枢,导致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因此反射不能完成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3
3.C 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方向单向传递;如果②处受损,则兴奋不能传到大脑,人体不会产生相应感觉;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缩手反应,但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指尖被针刺后缩手反射能快速完成,而刺痛感稍后产生,这是因为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兴奋传导距离近,而痛觉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兴奋传导距离远,该过程不能表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不受脑的调控。
4.D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破坏前,无论刺激脊蛙哪一侧后肢的感受器,都能引起双侧的后肢收缩,实验结果显示,破坏了右后肢部分结构之后,刺激左后肢时,左后肢仍然可以收缩而右后肢不能收缩,说明右侧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实验结果还显示,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已经不能收缩了,这说明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综上所述,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因此A、B、C均存在可能性,D未提及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所以不可能是D。
能力4
5.B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司机看到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因此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可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研练真题·感悟高考
考向一
1.A 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即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通常为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转运蛋白。
2.C 该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活动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
考向二
3.【答案】 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肢体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骨骼肌是否收缩(或肢体运动情况) 若骨骼肌不收缩(或发生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解析】 该实验目的是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因此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肢体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骨骼肌是否收缩(或肢体运动情况)。若骨骼肌不收缩(或发生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共77张PPT)
第37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课标要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考点一 
(1)中枢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大脑皮层
身体平衡 
呼吸、心脏
体温
水平衡
生物节律
低级中枢
(2)外周神经系统。
①组成。
头面部
内脏器官
中枢神经系统
意识
②自主神经系统。
a.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 ,它们的活动 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b.组成与功能:
c.意义: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般是 的,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出神经
不受意识
相反
[思考] 自主神经系统完全自主吗
【提示】 自主神经系统并非完全自主,也要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树突
胞体
轴突
胞体
接收信息
(2)神经胶质细胞。
修复
深挖教材
1.判断正误
(1)(选择性必修1 P16正文)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
×
【提示】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和脊髓。
(2)(选择性必修1 P19正文)安静时,脑发出的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  )

(3)(选择性必修1 P19图2-2)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
×
(4)(选择性必修1 P20概念检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
×
【提示】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不同内脏器官的作用不同,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
【提示】 交感神经只来自脊神经,而副交感神经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5)(选择性必修1 P20正文拓展)神经胶质细胞可起分隔神经元的绝缘作用。
(  )

2.规范表达
(1)(选择性必修1 P18思考·讨论)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原因是

躯体的运动是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的,它受意识的支配;心跳等内脏器官的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不受意识控制
(2)(选择性必修1 P19正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反的,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

(3)(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1)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其意义是
;有些神经元的树突很多,其意义是 。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
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有利于
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
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1.(2024·福建厦门月考)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宣布本届大运会开幕之时,在场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都激动万分。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
[B] 人处于激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 当人恢复平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能力1 分析联系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培养理解能力
A
【解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当人恢复平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效果通常是相反的,例如交感神经使心搏加速,胃肠蠕动变慢,而副交感神经使心搏变慢,胃肠蠕动加强。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特点
(1)双重支配:大多数内脏器官或组织同时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2)相互制约: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二者相互制约,共同协调和控制机体的生理活动。
(3)相对“自主”:大脑、下丘脑、脑干、脊髓都存在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有些复杂的自主神经调节的活动也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因此自主神经的“自主”是相对的。
归纳总结
2.(2024·广东广州模拟)如图为人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3种神经元形态相似,都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树突通常短而粗,用来接收信息并将其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B] 3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功能也相同
[C] 3种神经元的轴突可集结成束,外包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D] 3种神经元轴突和树突末端的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能力2 围绕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D
【解析】 树突可接收信息并将其传导到胞体,但无法将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图中3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样,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功能不相同;神经元的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才构成一条神经;图中3种神经元轴突和树突末端的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考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在 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
应答反应。
(2)反射实现的条件: 和适宜强度的刺激。
1.反射与反射弧
中枢神经系统
规律性
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
反射弧
感受器
肌肉或腺体
[思考] 针刺手指感觉疼痛,是否属于反射 为什么
【提示】 不属于,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4)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相对静止
显著活跃
2.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
无关刺激
(1)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以狗的唾液分泌与铃声关系为例)。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
原因 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机理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 的信号
实质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 的参与
(2)条件反射的消退。
抑制性效应
大脑皮层
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大脑皮层 
条件
非条件
深挖教材
1.判断正误
(1)(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反射弧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
【提示】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
(2)(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
【提示】 完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3)(选择性必修1 P22~23思考·讨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构成,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

(4)(选择性必修1 P25正文)条件反射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
(  )
×
【提示】 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
(5)(选择性必修1 P25概念检测1)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
×
【提示】 某些反射活动还受大脑的控制。
2.规范表达
(1)(选择性必修1 P23正文延伸)给某患者做膝跳反射实验,患者无感觉但是小腿能迅速抬起,反射弧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出现异常,
兴奋不能传导至大脑皮层,或大脑躯体感觉中枢出现异常,不能形成感觉
(2)(选择性必修1 P24图2-5拓展)“吃梅止渴”“望梅止渴”和“谈梅止渴”的反射类型 (填“一样”或“不一样”)的依据是

不一样
“吃梅止渴”是人出生后
无须训练就具有的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谈梅止渴”是在人出生以
后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3)(选择性必修1 P25拓展应用1)用针破坏脊蛙的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填“能”或“不能”)发生屈腿反射;如果刺激的是传出神经,该后肢 (填“能”或“不能”)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

不能
不能
破坏脊髓相当于
破坏了神经中枢,导致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因此反射不能完成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3.(2024·陕西西安期末)如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射弧上的兴奋可双向传递
[B] 如果②处受损,人体仍能产生相应感觉
[C] 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
[D] 指尖被针刺后缩手反射能快速完成,而刺痛感稍后产生,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没有受到脑的调控
能力3 结合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
C
【解析】 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方向单向传递;如果②处受损,则兴奋不能传到大脑,人体不会产生相应感觉;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缩手反应,但不能完成正常的反射活动;指尖被针刺后缩手反射能快速完成,而刺痛感稍后产生,这是因为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兴奋传导距离近,而痛觉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兴奋传导距离远,该过程不能表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不受脑的调控。
4.(2025·四川宜宾月考)去脑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常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右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将破坏前后的反应结果记录如下:
刺激 部位 发生的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后肢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不可能是(  )
[A] 感受器和效应器
[B]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
【解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破坏前,无论刺激脊蛙哪一侧后肢的感受器,都能引起双侧的后肢收缩,实验结果显示,破坏了右后肢部分结构之后,刺激左后肢时,左后肢仍然可以收缩而右后肢不能收缩,说明右侧的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实验结果还显示,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已经不能收缩了,这说明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综上所述,右侧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二者之中必有一个被破坏,因此A、B、C均存在可能性,D未提及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所以不可能是D。
与反射有关的两点提醒
(1)判断是否发生反射活动要看三要素。
①要有适宜的刺激;②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③是否受大脑高级神经中枢
调控。
(2)反应≠反射。
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刺激传出神经引起肌肉收缩等;而反射的发生需要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归纳总结
能力4 围绕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实例分析,培养理解能力
5.(2023·北京卷,7)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 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 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 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B
【解析】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司机看到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因此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可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运用“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归纳总结
1.(2024·新课标卷,3)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
[B] 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C] 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D] 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
考向一 从生命观念的角度,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研练真题·感悟高考
A
【解析】 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即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通常为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转运蛋白。
2.(2024·山东卷,19)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
[A] 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 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 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 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C
【解析】 该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活动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
3.(2023·湖北卷,21节选)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
 ,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
 。
考向二 从实验探究的角度,考查与反射弧功能有关的实验分析
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肢体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骨骼肌是否收缩(或肢体运动情况)
若骨骼肌不收缩(或发生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解析】 该实验目的是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因此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肢体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骨骼肌是否收缩(或肢体运动情况)。若骨骼肌不收缩(或发生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1.(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2024·钦州月考)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
[B]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胶质细胞
[C]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D] 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时,使血管收缩
(时间:30分钟 满分:38分)
基础强化练
选择题:1~7题,每题2分。
C
【解析】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时,血管舒张、心跳减慢。
2.(反射的类型及建立|2025·成都月考)狗进食时会分泌唾液,科学家在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给予铃声,铃声与喂食多次结合后,狗便会获得对铃声的唾液分泌反应。下列关于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条件反射建立时,铃声由非条件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
[B] 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C] 两者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
[D] 条件反射的消退属于新的学习过程
A
【解析】 条件反射建立时,铃声由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数量有限,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数量几乎无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都有助于动物适应环境,其中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新的学习过程。
3.(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2025·遂宁月考)反射活动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内聚集了大量神经细胞,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
[B] 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脊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 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一层包膜构成的
C
【解析】 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中交感神经来自脊神经,副交感神经来自脊神经和脑神经。
4.(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2024·邢台调研)下图是神经系统的概念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脊髓,位于椎管内
[B] ②和③可分别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C]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只有神经元
[D] 非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A
【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脊髓位于椎管内;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5.(反射及反射弧|2024·梧州模拟)如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C] 通过该图中的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D
【解析】 该图中,②含有神经节,故②是传入神经,①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由于低级神经中枢还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因此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也不一定会出现反射活动;该反射弧由3个神经细胞组成,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通过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6.(新情境·瞳孔反射|2024·佛山模拟)瞳孔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脑干,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缩瞳纤维兴奋;当外界光线较弱时,扩瞳纤维兴奋,进而控制通光量。此外,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间接影响瞳孔大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缩瞳纤维、扩瞳纤维分别属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 完成瞳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C] 对外界光线的强弱感觉产生于脑干,继而控制瞳孔大小
[D] 直接决定瞳孔大小的括约肌细胞表面没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
D
【解析】 副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收缩,因此缩瞳纤维属于副交感神经,同理,扩瞳纤维属于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完成瞳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而不是脑干;由题干可知,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间接影响瞳孔大小,说明瞳孔括约肌细胞表面没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
7.(新情境·建立条件反射|2024·南充月考)科学家曾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当乌鸦把烟头扔进容器后,装置上部就会掉落食物到圆台来奖励乌鸦的这种行为,多次训练之后,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B] 乌鸦的这种行为变化有利于乌鸦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C] 乌鸦的这种行为变化在食物消失后可能会退化
[D] 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D
【解析】 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并扔进容器,这一行为是乌鸦经过学习、训练形成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乌鸦的这种行为变化属于后天学习习得的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形成有利于乌鸦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维持条件反射需要不断用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否则条件反射会消失,若乌鸦多次叼取烟头后不给予奖励(没有食物刺激),则乌鸦的该种行为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不出现;乌鸦见到烟头就叼取属于条件反射,相关的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8.(新情境·痒觉形成分析|2024·茂名模拟)皮肤上的痒觉感受器能将组胺刺激引发的信号经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通过脊髓的整合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痒觉,并引起抓挠行为。为研究机体内PTEN蛋白和TRPV1蛋白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用组胺分别刺激正常小鼠、PTEN基因敲除小鼠和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图所示。
选择题:8~10题,每题4分。
能力提升练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鼠产生抓挠行为需要效应器的参与
[B] 组胺刺激导致小鼠产生痒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C] PTEN蛋白可降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
[D] 使用TRPV1蛋白抑制剂可加剧过敏导致的瘙痒
D
【解析】 小鼠产生抓挠行为需要效应器的参与;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与正常小鼠相比,PTEN基因敲除小鼠30分钟内的抓挠次数明显增多,说明PTEN基因敲除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增强,即PTEN蛋白具有降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的作用;与PTEN基因敲除小鼠相比,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30分钟内抓挠次数减少,说明TRPV1蛋白对痒觉有增强作用,因而使用TRPV1蛋白抑制剂可缓解过敏导致的瘙痒。
9.(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025·福建期中)先天性无痛症是一种遗传性感觉自律神经障碍。这种疾病类型的患者,其痛感的传导受到阻滞,丧失了痛觉,但智力及冷热、震动、运动感知等感觉能力则发育正常。下列关于无痛症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无痛症患者是因为大脑皮层痛觉中枢受损所以才感受不到痛觉
[B] 患者的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水盐代谢的
中枢
[C] 患者的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的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入神经
[D] 患者完全丧失痛觉无法对痛觉作出正常反应以避开危险
D
【解析】 无痛症患者并非一定是大脑皮层痛觉中枢受损,也可能是由于痛感的传导在之前的某个环节(如感受器、传入神经等)受到阻滞,导致痛觉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水盐代谢的中枢在下丘脑,不在脑干;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痛觉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它能够帮助我们感知并避开有害刺激,无痛症患者由于完全丧失了痛觉,因此无法对痛觉作出正常的反应以避开危险。
10.(新情境·窦内压+动脉血压|2024·淄博二模)人体颈动脉窦内存在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管外壁所受到的机械牵张刺激,进而使机体对血压进行调节,这种反射称为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器的牵张程度可用窦内压来表示,如图是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窦内压与动脉血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颈动脉窦中的压力感受器可直接感受动脉血压的变化
[B] 窦内压距离调定点越远,机体纠正此时的血压、使其向调定点变动的能力越强
[C] 高血压患者的压力调定点升高后,丧失了保持血压相对稳定的能力
[D] 穿着高领紧身毛衣可能使心脏的整体活动强度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
D
【解析】 颈动脉窦中的压力感受器并不是直接感受动脉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分析题图可知,窦内压距离调定点越远,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越小,说明机体纠正此时的血压、使其向调定点变动的能力越弱;高血压患者的压力调定点升高后,只是保持血压相对稳定的能力降低了,但并没有丧失这种能力;穿着高领紧身毛衣会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内压力感受器,引起后续的反射过程,可能使心脏的整体活动强度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
11.(12分)(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分析|2024·长沙一模)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如图表示自主神经系统的部分组成和功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作自主神经系统。
【解析】 (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传出
(2)交感神经兴奋时,导致①心跳    (填“加快”或“减慢”);②大部分血管
    (填“收缩”或“舒张”);④   (填“会”或“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解析】 (2)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大部分血管收缩,膀胱壁肌肉松弛,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加快
收缩
不会
(3)某些植物人出现“尿失禁”现象,是由于
 。
【解析】 (3)某些植物人出现“尿失禁”现象,是由于失去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不受意识控制。
失去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不受意识控制
(4)饭后不适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结合图中③分析其原因:
 。
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不利于食物消化
【解析】 (4)饭后不适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因为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不利于食物消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