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第49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课件 案 练习)2026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第49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课件 案 练习)2026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28 12:59:35

文档简介

第49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
(时间:30分钟 满分:36分)
基础强化练
选择题:1~6题,每题2分。
1.(群落的类型|2024·茂名二模)群落是相同时间同一空间范围内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不同的群落在外貌和结构上存在差异,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类型的形成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B] 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C]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在树顶形成树冠来争夺阳光
[D] 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地面株高远大于根系的长度
2.(生物与所处环境相适应|2024·东莞模拟)长期生活在极端温度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气候驯化或进化变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在冬眠状态下比活动状态下低
[B] 生活于寒温带的貂熊耳小、尾短、毛长,有利于抗寒
[C] 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主要是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
[D] 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主要是有利于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3.(生物与所处环境相适应|2024·滁州期末)在多样的生物群落中,生物展现出各式各样的适应性,这些适应性是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生物群落,由于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的不同,促使生物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生存策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荒漠中的爬行动物所产生的含氮废物往往是以尿素的形式排泄
[B] 热带雨林的林下层因光照不足,其中的草本植物往往叶片较小
[C] 和温带草原相比,热带森林中因枯枝落叶多,所以土壤腐殖质中有机物较多
[D] 我国华北地区的落叶林中很多树木在春季树叶未展开前就开花,且多为风媒花
4.(群落演替的过程|2024·成都模拟)下表为某群落演替的三个基本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侵入定居 阶段(先锋 群落阶段) 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环境,为之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有利条件
竞争平 衡阶段 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
相对稳 定阶段 各物种通过竞争,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
[A]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向一定方向发生有序变化的过程
[B] 相互竞争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物种,在资源利用方面能达到相对平衡
[C] 相对稳定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数量比例不再发生变化
[D] 上述三个基本阶段中均存在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5.(群落的演替|2023·浙江6月选考,8)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 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 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 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6.(新情境·植被盖度|2024·武汉模拟)火是森林重要的干扰因子,森林火灾可毁坏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如图是某落叶松林区重度火烧后草本、灌木、乔木三种植被类型盖度(某区域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乔木、灌木、草本
[B] 重度火烧后,森林逐渐恢复原状属于次生演替
[C] 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郁闭度增加,对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减弱
[D] 重度火烧后植被③盖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获得的光照减少
能力提升练
选择题:7~9题,每题4分。
7.(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2024·天水模拟)某林场曾水草丰茂、森林茂密,后因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变成了树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荒原,如今当地人又在茫茫荒原上营造起了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如图是该林地群落演替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林地由“沙地→草原→稀树草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 稀树草原群落在过度放牧等人为干扰条件下,可能会退化为沙地
[C] 人工造林加快了该林地群落演替的速度
[D] 只要时间允许,稀树草原群落一定会演替为森林群落
8.(关于群落演替的调查|2025·陕晋青宁高考适应性考试)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稳定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下表是同一时间内对青藏高原某地不同恢复阶段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的部分调查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数量 指标 科名 物种名 退化 群落 短期恢 复群落 长期恢 复群落 自然 群落
重 要 值 禾本科 垂穗披 碱草 0.11 0.17 0.21 0.23
早熟禾 0.09 0.14 0.24 0.16
草 0 0 0.30 0.12
莎草科 薹草 0.07 0.12 0.13 0.10
矮生嵩草 0.39 0 0.16 0.07
物种丰富度 18 23 30 33
注:重要值是反映物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该物种优势程度
越高。
[A] 随着群落恢复,该高寒草甸会演替成为阔叶森林
[B] 该高寒草甸由低矮草本植物组成,不存在群落垂直结构
[C] 当群落优势植物从禾本科转变为莎草科,说明该高寒草甸出现退化
[D] 草在该群落恢复中从无到有是物种形成的过程,使物种丰富度升高
9.(新情境·顶极群落|2024·安阳模拟)一般来说,当一个群落演替到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此时只要不受外力干扰,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称为顶极群落。通常情况下,与正在演替中的非顶极群落相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顶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
[B] 顶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种间竞争程度大
[C] 顶极群落中的种群都处于“S”形增长过程中
[D] 顶极群落不一定是处于乔木阶段
10.(12分)(群落的演替|(2025·云南高考适应性考试)某地区重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后废弃的重金属矿山最初表现为土壤少,但含有部分繁殖体。经过多年的连续观测,在无人为干扰条件下长出植物。主要物种相对数量随时间变化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矿山开采后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抵抗力稳定性      ,原因是 
 。
(2)该矿山群落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类型为      。若时间持续延长,条件适宜,此地经演替可能到达的群落类型是      。
(3)生态恢复过程中,除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增加外,发生变化的还有  。
(4)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有:①胁迫忍耐策略(低干扰,高胁迫);②竞争策略(低干扰,低胁迫);③杂草策略(高干扰,低胁迫)。在植物群落演替早期阶段,植物选择的策略为       (填标号)。
(5)为加快开采后的重金属矿山生态恢复,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2点即可)。
第49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
1.D 群落类型的形成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草原上地势平坦,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长度较长,甚至大于地面株高,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2.C 冬眠状态的变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比活动状态下低,有利于其减少冬眠期间的物质消耗;寒温带的貂熊耳小、尾短、毛长利于保温,减少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有利于抗寒;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主要是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白天关闭,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中水分的散失,同时不影响光合作用中CO2的供应,是其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一种表现。
3.D 荒漠中的爬行动物为了保持水分,所产生的含氮废物往往是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而不是尿素;热带雨林的林下层植物叶片很大,可增大受光面积,以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阳光;热带森林中虽然枯枝落叶多,但分解速度也快,所以土壤腐殖质中有机物不一定比温带草原多;我国华北地区的落叶林中很多树木在春季树叶未展开前就开花,且多为风媒花,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4.C 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相互竞争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及其数量比例仍处在动态变化中;题述群落演替的三个基本阶段中均存在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5.B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种群内部的生长现象,不能表明演替正在进行;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物种组成发生了改变,表明群落正在进行演替;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荷花这一种群的自然生长现象,不能表明演替正在进行;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能表明演替正在进行。
6.C 火烧后,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灌木和乔木依次成为优势种,草本植物盖度逐渐下降并稳定,而灌木和乔木盖度逐渐升高,并且乔木盖度大于灌木,因此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乔木、灌木、草本;重度火烧后,仍保留有原有的土壤条件和部分繁殖体,故森林逐渐恢复原状属于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郁闭度增加,但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复杂,对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增强;已知③代表草本,重度火烧后草本盖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灌木和乔木逐渐增多,遮挡了太阳光,草本获得的光照减少。
7.D 由题图分析可知,在该林地如果气候湿润,稀树草原群落可继续演替为森林群落,否则不一定可以。
8.C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温度低,随着群落恢复,该高寒草甸不会演替成为阔叶森林;该高寒草甸也存在群落垂直结构;分析题表可知,在长期恢复群落和自然群落中,优势植物分别为草和垂穗披碱草,二者均属于禾本科植物,在退化群落中,优势植物为矮生嵩草,属于莎草科植物,由此推断当群落优势植物从禾本科转变为莎草科,说明该高寒草甸出现退化;该群落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草从无到有,可能是土壤中原本保留的种子或繁殖体重新萌发形成的,不一定是新物种的形成。
9.C 一般来说,群落逐渐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的方向进行演替,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此时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故顶极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较高;顶极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高,其中部分生物之间生态位重叠较多,争夺食物和空间等资源,因而竞争程度较高;分析题意可知,顶极群落中的种群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而非处于“S”形增长过程中;顶极群落所处的阶段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并不一定处于乔木阶段。
10.【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
(1)降低(1分) 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变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2)次生演替(1分) 森林生物群落
(3)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改变
(4)①
(5)人工制造表土,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引种该地区原有植被种类
【解析】 (1)矿山开采后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使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变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进而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2)由题意可知,开采后废弃的重金属矿山还含有部分繁殖体,因此该矿山群落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题图可知,随时间的延长,松树数量逐渐增多,因此若时间持续延长,条件适宜,此地经演替可能到达的群落类型是森林生物群落。(3)分析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除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增加外,发生变化的还有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改变(虎尾草→密蒙花)。(4)在植物群落演替早期阶段,由于土壤贫瘠,环境条件恶劣,植物选择的策略为①胁迫忍耐策略。(5)由于开采后废弃的重金属矿山土壤贫瘠,植被很难恢复,因此为加快开采后的重金属矿山生态恢复,首先要人工制造表土,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改良土壤结构;其次,考虑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应引种该地区原有植被种类,恢复原有生物群落。第49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
[课标要求]
1.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考点一 群落的主要类型
1.群落的主要类型
(1)群落主要类型及分类依据。
(2)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
(3)其他生物群落。
①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       也有        。
②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     植物和大型    (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       等因素。
(2)生物对群落的适应性。
①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        。
②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③群落是一定      下不同     的天然群聚。
1.判断正误
(1)(选择性必修2 P35正文)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因生态位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
(2)(选择性必修2 P36思考·讨论)林中很多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目的是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
(3)(选择性必修2 P37概念检测1)生活在草原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  )
2.规范表达
(1)(选择性必修2 P35思考·讨论)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2)(选择性必修2 P37拓展应用)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有哪些不同
能力1 通过分析不同群落中生物具有与环境适应的特征,考查理解能力
1.(2024·安徽阜阳期末)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不同类型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B] 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C]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以争夺阳光
[D] 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2.(2024·河南洛阳模拟)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动态的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仙人掌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B]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草原上物种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C] 常绿乔木比落叶乔木更能适应我国华北等地森林的自然环境
[D] 影响群落类型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等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
3.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和结果
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实例。
(2)总结: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思考] 演替是“不可逆”的吗
1.判断正误
(1)(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分类依据是演替时间的长短。(  )
(2)(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
(3)(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群落内的生物决定的。(  )
2.规范表达
(1)(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
(2)(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苔藓能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
能力2 通过对群落演替的分析,考查理解能力
3.(2024·黑吉辽卷,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B] 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C] 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
[D] 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
能力3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考查应用能力
4.(2025·四川高考适应性考试)夏季高山峡谷常在暴雨后发生山体滑坡形成滑坡体,滑坡体的恢复治理主要有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演替,滑坡体的动植物多样性会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工播种可加快群落演替速度
[B] 人工播种干预应该优先选用固氮能力强和生长速度快的本地植物
[C] 滑坡体群落演替过程中食物网逐渐趋于复杂,不同物种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
[D] 滑坡体周边的动物取食植物减缓了群落演替速度,不能促进滑坡体自然修复
考向一 从生命观念的角度,考查不同群落类型的特征
1.(2024·河北卷,1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但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不会改变
[B] 多种生物只要能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即可组成群落
[C] 森林群落中林下喜阴植物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无关
[D] 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考向二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考查群落演替的特点、过程和规律
2.(2024·浙江6月选考,5)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普遍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
[A] 裸岩上出现了地衣
[B] 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
[C] 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
[D] 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
考向三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考查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2024·江西卷,8)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下列关于某干旱地区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述演替与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种类型
[B] 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
[C] 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
[D] 上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
4.(2023·山东卷,24)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                              (答出2点区别即可)。
(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
 。
(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
第49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
考点一 群落的主要类型
必备知识·梳理
1.(1)外貌 草原生物群落 (2)稀少 不均匀 少 繁多 树栖 (3)①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②浮游 藻类
2.(1)水分、温度 (2)①非生物环境 ②种间关系 ③时空条件 物种
深挖教材
1.(1)√ (2)√
(3)× 某些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如野兔、狼等。
2.(1)对调的种群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并最终消失
(2)农田生物群落属于人工生物群落,与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人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维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1
1.C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
2.C 仙人掌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以适应干旱的环境;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我国华北等地冬季气候较寒冷,乔木在冬季来临前落叶,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因此落叶乔木更能适应我国华北等地森林的自然环境;影响群落类型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等。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必备知识·梳理
1.代替
2.被彻底消灭了 土壤条件 种子 繁殖体 慢 较多 快
较少
3.人类活动 增长或得以维持 减少甚至被淘汰 相对稳定
4.(2)方向 速度 
[思考] 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深挖教材
1.(1)×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分类依据是演替的起点。
(2)√
(3)×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
2.(1)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因此逐渐取代了地衣的优势地位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2
3.C 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也属于群落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的砍伐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意义的。
能力3
4.D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化会加速群落的演替,滑坡体周边的动物取食植物使该区域营养结构复杂化,会加速群落演替速度,促进滑坡体自然修复。
研练真题·感悟高考
考向一
1.D 过度放牧,牛、羊等牲畜会大量取食禾本科植物,有利于一年生的低矮草本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而成为占优势的植物,所以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也会改变占优势的物种;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但彼此没有一定的种间关系就不能构成群落;森林中林下喜阴植物种群密度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喜阴植物种群密度越小;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的重要生态因素,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温度变化明显,所以在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考向二
2.D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属于演替;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属于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
考向三
3.D 退耕农田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已知该退耕农田位于干旱地区,所以题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未必是森林阶段。
4.【答案】 (1)群落演替速度快、经历阶段相对较少、趋向于恢复为原来群落
(2)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不能确定 群落中该时间段植物个体总数变化未知,无法确定乙的种群密度变化
(4)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解析】 (1)退耕农田自然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除了演替起点和初生演替不同外,次生演替的群落演替速度快,经历阶段相对较少,趋向于恢复为原来群落。
(2)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
(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图中纵坐标为相对多度,是该种植物个体数所占百分比,而不是具体的数目,其变化无法直接反映种群密度的变化。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共67张PPT)
第49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
[课标要求]
1.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考点一
1.群落的主要类型
(1)群落主要类型及分类依据。
外貌
草原生物群落
(2)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
稀少
不均匀

繁多
树栖
(3)其他生物群落。
①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 也有 。
②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 植物和大型 (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浮游
藻类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 等因素。
(2)生物对群落的适应性。
①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

②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③群落是一定 下不同 的天然群聚。
水分、温度
非生物
环境
种间关系
时空条件
物种
1.判断正误
(1)(选择性必修2 P35正文)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因生态位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
(2)(选择性必修2 P36思考·讨论)林中很多植物具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目的是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
深挖教材


(3)(选择性必修2 P37概念检测1)生活在草原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
(  )
×
【提示】 某些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如野兔、狼等。
2.规范表达
(1)(选择性必修2 P35思考·讨论)假如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对调的种群因为不能
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并最终消失
(2)(选择性必修2 P37拓展应用)农田中的生物形成人工生物群落,它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有哪些不同
【提示】 农田生物群落属于人工生物群落,与自然生物群落相比,人工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维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能力1 通过分析不同群落中生物具有与环境适应的特征,考查理解能力
1.(2024·安徽阜阳期末)观察一个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不同类型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B] 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C]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以争夺阳光
[D] 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C
【解析】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
2.(2024·河南洛阳模拟)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动态的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仙人掌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B] 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草原上物种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C] 常绿乔木比落叶乔木更能适应我国华北等地森林的自然环境
[D] 影响群落类型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等
C
【解析】 仙人掌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以适应干旱的环境;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我国华北等地冬季气候较寒冷,乔木在冬季来临前落叶,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因此落叶乔木更能适应我国华北等地森林的自然环境;影响群落类型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等。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
代替
被彻底消灭了
土壤条件
种子
繁殖体

较多

较少
3.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和结果
人类活动
增长或得以维持
减少甚至被淘汰
相对稳定
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实例。
(2)总结: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方向
速度
[思考] 演替是“不可逆”的吗
【提示】 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深挖教材
1.判断正误
(1)(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分类依据是演替时间的长短。(  )
×
【提示】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分类依据是演替的起点。
(2)(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
(3)(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群落内的生物决定的。
(  )

×
【提示】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
2.规范表达
(1)(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
【提示】 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苔藓能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苔藓生长后,由于其
植株高于地衣,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因此逐渐取代了地衣的优势地位
能力2 通过对群落演替的分析,考查理解能力
3.(2024·黑吉辽卷,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B] 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C] 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
[D] 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
C
【解析】 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也属于群落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的砍伐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意义的。
能力3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考查应用能力
4.(2025·四川高考适应性考试)夏季高山峡谷常在暴雨后发生山体滑坡形成滑坡体,滑坡体的恢复治理主要有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演替,滑坡体的动植物多样性会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工播种可加快群落演替速度
[B] 人工播种干预应该优先选用固氮能力强和生长速度快的本地植物
[C] 滑坡体群落演替过程中食物网逐渐趋于复杂,不同物种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
[D] 滑坡体周边的动物取食植物减缓了群落演替速度,不能促进滑坡体自然修复
D
【解析】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化会加速群落的演替,滑坡体周边的动物取食植物使该区域营养结构复杂化,会加速群落演替速度,促进滑坡体自然修复。
研练真题·感悟高考
考向一 从生命观念的角度,考查不同群落类型的特征
1.(2024·河北卷,1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但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不会改变
[B] 多种生物只要能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即可组成群落
[C] 森林群落中林下喜阴植物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无关
[D] 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D
【解析】 过度放牧,牛、羊等牲畜会大量取食禾本科植物,有利于一年生的低矮草本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而成为占优势的植物,所以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也会改变占优势的物种;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但彼此没有一定的种间关系就不能构成群落;森林中林下喜阴植物种群密度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强度,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喜阴植物种群密度越小;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的重要生态因素,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温度变化明显,所以在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
考向二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考查群落演替的特点、过程和规律
2.(2024·浙江6月选考,5)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普遍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
[A] 裸岩上出现了地衣
[B] 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
[C] 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
[D] 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
D
【解析】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
“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属于演替;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属于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
考向三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考查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2024·江西卷,8)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下列关于某干旱地区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上述演替与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种类型
[B] 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
[C] 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
[D] 上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
D
【解析】 退耕农田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已知该退耕农田位于干旱地区,所以题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未必是森林阶段。
4.(2023·山东卷,24)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
         (答出2点区别即可)。
群落演替速度快、经历阶段相对较少、趋向于
【解析】 (1)退耕农田自然演替是在有一定植被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次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除了演替起点和初生演替不同外,次生演替的群落演替速度快,经历阶段相对较少,趋向于恢复为原来群落。
恢复为原来群落
(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         。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解析】 (2)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体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
(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填“增大”
“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
不能确定
群落中该时间段植物个体总数变化未知,
无法确定乙的种群密度变化
【解析】 (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图中纵坐标为相对多度,是该种植物个体数所占百分比,而不是具体的数目,其变化无法直接反映种群密度的变化。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
人类活动会使
【解析】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时间:30分钟 满分:36分)
基础强化练
选择题:1~6题,每题2分。
1.(群落的类型|2024·茂名二模)群落是相同时间同一空间范围内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不同的群落在外貌和结构上存在差异,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类型的形成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B] 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C]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在树顶形成树冠来争夺阳光
[D] 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地面株高远大于根系的长度
D
【解析】 群落类型的形成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草原上地势平坦,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长度较长,甚至大于地面株高,以更好地吸收水分。
2.(生物与所处环境相适应|2024·东莞模拟)长期生活在极端温度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气候驯化或进化变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在冬眠状态下比活动状态下低
[B] 生活于寒温带的貂熊耳小、尾短、毛长,有利于抗寒
[C] 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主要是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
[D] 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主要是有利于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C
【解析】 冬眠状态的变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比活动状态下低,有利于其减少冬眠期间的物质消耗;寒温带的貂熊耳小、尾短、毛长利于保温,减少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有利于抗寒;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主要是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白天关闭,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中水分的散失,同时不影响光合作用中CO2的供应,是其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一种表现。
3.(生物与所处环境相适应|2024·滁州期末)在多样的生物群落中,生物展现出各式各样的适应性,这些适应性是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生物群落,由于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的不同,促使生物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生存策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荒漠中的爬行动物所产生的含氮废物往往是以尿素的形式排泄
[B] 热带雨林的林下层因光照不足,其中的草本植物往往叶片较小
[C] 和温带草原相比,热带森林中因枯枝落叶多,所以土壤腐殖质中有机物较多
[D] 我国华北地区的落叶林中很多树木在春季树叶未展开前就开花,且多为风媒花
D
【解析】 荒漠中的爬行动物为了保持水分,所产生的含氮废物往往是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而不是尿素;热带雨林的林下层植物叶片很大,可增大受光面积,以充分利用林下有限的阳光;热带森林中虽然枯枝落叶多,但分解速度也快,所以土壤腐殖质中有机物不一定比温带草原多;我国华北地区的落叶林中很多树木在春季树叶未展开前就开花,且多为风媒花,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4.(群落演替的过程|2024·成都模拟)下表为某群落演替的三个基本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A]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向一定方向发生有序变化的过程
[B] 相互竞争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物种,在资源利用方面能达到相对平衡
[C] 相对稳定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数量比例不再发生变化
[D] 上述三个基本阶段中均存在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侵入定居阶段 (先锋群落阶段) 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环境,为之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有利条件
竞争平衡阶段 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
相对稳定阶段 各物种通过竞争,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
【解析】 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相互竞争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及其数量比例仍处在动态变化中;题述群落演替的三个基本阶段中均存在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5.(群落的演替|2023·浙江6月选考,8)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 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 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 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B
【解析】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种群内部的生长现象,不能表明演替正在进行;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物种组成发生了改变,表明群落正在进行演替;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荷花这一种群的自然生长现象,不能表明演替正在进行;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能表明演替正在进行。
6.(新情境·植被盖度|2024·武汉模拟)火是森林重要的干扰因子,森林火灾可毁坏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替。如图是某落叶松林区重度火烧后草本、灌木、乔木三种植被类型盖度(某区域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乔木、灌木、草本
[B] 重度火烧后,森林逐渐恢复原状属于次生演替
[C] 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郁闭度增加,对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减弱
[D] 重度火烧后植被③盖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获得的光照减少
C
【解析】 火烧后,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灌木和乔木依次成为优势种,草本植物盖度逐渐下降并稳定,而灌木和乔木盖度逐渐升高,并且乔木盖度大于灌木,因此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乔木、灌木、草本;重度火烧后,仍保留有原有的土壤条件和部分繁殖体,故森林逐渐恢复原状属于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森林郁闭度增加,但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复杂,对土壤、光能的利用能力增强;已知③代表草本,重度火烧后草本盖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灌木和乔木逐渐增多,遮挡了太阳光,草本获得的光照减少。
能力提升练
选择题:7~9题,每题4分。
7.(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2024·天水模拟)某林场曾水草丰茂、森林茂密,后因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变成了树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荒原,如今当地人又在茫茫荒原上营造起了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如图是该林地群落演替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林地由“沙地→草原→稀树草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 稀树草原群落在过度放牧等人为干扰条件下,可能会退化为沙地
[C] 人工造林加快了该林地群落演替的速度
[D] 只要时间允许,稀树草原群落一定会演替为森林群落
D
【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在该林地如果气候湿润,稀树草原群落可继续演替为森林群落,否则不一定可以。
8.(关于群落演替的调查|2025·陕晋青宁高考适应性考试)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稳定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下表是同一时间内对青藏高原某地不同恢复阶段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的部分调查数据。
数量指标 科名 物种名 退化群落 短期恢复群落 长期恢复群落 自然群落
重 要 值 禾本科 垂穗披碱草 0.11 0.17 0.21 0.23
早熟禾 0.09 0.14 0.24 0.16
草 0 0 0.30 0.12
莎草科 薹草 0.07 0.12 0.13 0.10
矮生嵩草 0.39 0 0.16 0.07
物种丰富度 18 23 30 33
注:重要值是反映物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该物种优势程度越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随着群落恢复,该高寒草甸会演替成为阔叶森林
[B] 该高寒草甸由低矮草本植物组成,不存在群落垂直结构
[C] 当群落优势植物从禾本科转变为莎草科,说明该高寒草甸出现退化
[D] 草在该群落恢复中从无到有是物种形成的过程,使物种丰富度升高
C
【解析】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温度低,随着群落恢复,该高寒草甸不会演替成为阔叶森林;该高寒草甸也存在群落垂直结构;分析题表可知,在长期恢复群落和自然群落中,优势植物分别为 草和垂穗披碱草,二者均属于禾本科植物,在退化群落中,优势植物为矮生嵩草,属于莎草科植物,由此推断当群落优势植物从禾本科转变为莎草科,说明该高寒草甸出现退化;该群落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草从无到有,可能是土壤中原本保留的种子或繁殖体重新萌发形成的,不一定是新物种的形成。
9.(新情境·顶极群落|2024·安阳模拟)一般来说,当一个群落演替到同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此时只要不受外力干扰,群落将永远保持原状,称为顶极群落。通常情况下,与正在演替中的非顶极群落相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顶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
[B] 顶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种间竞争程度大
[C] 顶极群落中的种群都处于“S”形增长过程中
[D] 顶极群落不一定是处于乔木阶段
C
【解析】 一般来说,群落逐渐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的方向进行演替,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环境条件处于平衡状态时,演替就不再进行,此时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故顶极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较高;顶极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高,其中部分生物之间生态位重叠较多,争夺食物和空间等资源,因而竞争程度较高;分析题意可知,顶极群落中的种群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而非处于“S”形增长过程中;顶极群落所处的阶段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并不一定处于乔木阶段。
10.(12分)(群落的演替|2025·云南高考适应性考试)某地区重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后废弃的重金属矿山最初表现为土壤少,但含有部分繁殖体。经过多年的连续观测,在无人为干扰条件下长出植物。主要物种相对数量随时间变化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矿山开采后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抵抗力稳定性   ,原因是
   。
降低
该生态
系统中生物种类变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解析】 (1)矿山开采后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使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变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进而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2)该矿山群落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类型为     。若时间持续延长,条件适宜,此地经演替可能到达的群落类型是       。
次生演替
森林生物群落
【解析】 (2)由题意可知,开采后废弃的重金属矿山还含有部分繁殖体,因此该矿山群落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题图可知,随时间的延长,松树数量逐渐增多,因此若时间持续延长,条件适宜,此地经演替可能到达的群落类型是森林生物群落。
(3)生态恢复过程中,除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增加外,发生变化的还有
  。
群落的
【解析】 (3)分析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除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增加外,发生变化的还有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改变(虎尾草→密蒙花)。
优势物种发生改变
(4)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有:①胁迫忍耐策略(低干扰,高胁迫);②竞争策略(低干扰,低胁迫);③杂草策略(高干扰,低胁迫)。在植物群落演替早期阶段,植物选择的策略为      (填标号)。

【解析】 (4)在植物群落演替早期阶段,由于土壤贫瘠,环境条件恶劣,植物选择的策略为①胁迫忍耐策略。
(5)为加快开采后的重金属矿山生态恢复,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2点即可)。
人工制造表土,
【解析】 (5)由于开采后废弃的重金属矿山土壤贫瘠,植被很难恢复,因此为加快开采后的重金属矿山生态恢复,首先要人工制造表土,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改良土壤结构;其次,考虑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应引种该地区原有植被种类,恢复原有生物群落。
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引种该地区原有植被种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