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我的老师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我的老师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14: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导纲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叔阳写的一篇散文《我的老师》。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有残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每逢春天一只只风筝在蓝天上同白云戏耍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 时时想起刘老师呢?
2、出示导纲。
A、简要提示: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从孩子的视角,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述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第二部分(4~5段)写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热爱与尽责。第三部分(6~10段)写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展示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著追求。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事例的学习,了解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本文倒叙的写作特点。
B、认知与探究:
1、画出本课生字新词,多音字。
2、初读课文,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本文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
C、梳理与反馈:本课学习了哪些基础知识?课文讲了关于刘老师的几件事情?
3、学生自学。
二、合作互动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检查。
3、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或者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提出来,全班交流。
4、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三、导学归纳
本文写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幽默,负责,乐观。
四、反馈训练
1、默写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节。
3、写一段描写冬天景色的话。
第二课时
一、自学导纲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叔阳写的一篇散文《我的老师》。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有残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每逢春天一只只风筝在蓝天上同白云戏耍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 时时想起刘老师呢?
2、梳理与反馈:本课学习了哪些基础知识?课文讲了关于刘老师的几件事情?
3、学生自学。
二、合作互动
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刘老师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是如何描绘刘老师的形象的?表现了刘老师哪些性格特点?,我 对刘老师为什么至今难忘?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自读自悟的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精彩片断,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1、刘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出示,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诙谐和乐观。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找出描写刘老师腿有残疾的句子:他有一条健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却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读一读,体会刘老师行走的不便与艰难。
③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④“一股酸涩的感情”指的是怎样的感情?同学们心里为什么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⑤我们为什么更尊敬刘老师了?
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2)出示: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艰难、迅捷,结合想象去感悟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他每转一次,为什么会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③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少年心性。
(4)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执著追求。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十分乐观,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这情景带给了,“我“怎样的感动?
③“我”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④有感情地朗读。
2、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为什么会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3、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讨论: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
4、作者热爱、尊敬、怀念刘老师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导学归纳,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1.如果让你写一个自己尊敬的人,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对你有哪些启示?(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有自己的心情、想法。)
2.仔细品读1、2、3、4段,想一想,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自己以后也可以试着这样安排顺序。
四、反馈训练
这篇课文节选自苏叔阳的散文《理想的风筝》,请同学们课后去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