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只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与同学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课文链接”读懂课文,记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从“有一次……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作者丰富的想象,虽然我们无法考证事实是否如此,但这些光洁的贝壳上留着的色彩和线条,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
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颗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
(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有杂物刺激)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后“课文链接”介绍了有关珍珠形成的小知识。)
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是作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对贝赋予的感情)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因为它没有留给人们漂亮的贝壳,却为人们奉献出一颗宝贵的珍珠。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思想感情)
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师:漂亮的贝壳令人喜爱,但用血和肉磨制成珍珠的贝更令人可敬,下面这两句话,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A、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
B、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第一句话重点描写的是美丽的贝壳,主要是强调贝壳,所以“贝壳”二字比“孩子”二字读音要重些:“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第二句朗读时,要把惊喜、赞叹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吗?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2、老师总结归纳: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充分说)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第四课《快乐的暑假》。
(1)自读诗歌,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2)结合课后思考题,自学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