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与温度计水的三态变化、温度、
温度计及其使用课后作业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知1-导1知识点物态变化知1-导1、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
异罢了。
2、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
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冰雹、水蒸
气等。问 题(一)我们可以把这些形式划分为几种状态?水的固态:
水的液态:
水的气态:冰雹,霜,雪
雾,露
水蒸气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的变化就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以
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化
时,物质存在的状态可能发生改变。【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一会儿变
成了水
B.冬天,小河里的水结成了冰
C.冬天在浴室洗澡时,一会儿镜子上蒙
上了一层水雾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的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由一种状
态变成另一种状态,但其物质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
雪糕变成水,雪糕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发生了物态变化;
水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了物态变化;镜子上
出现了水雾,是水蒸气变成了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加
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应选D项。通常情况下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存在状态。
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温度下可以相互转化。【解析】【点拨】解答此类题要明白:
物态变化指的是同种物质的固、液、气三
态之间的变化,物质没有变化。1.水的状态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________的。
来源《典中点》
2.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下列水的存在形式中
属于固态的是( )
A.雾 B.雪 C.水蒸气 D.露
来源《典中点》知1-练跟踪练习 当导体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
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知2-导2知识点温度提出问题:怎样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符号用t表示。
2. 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 摄氏度,符号是℃。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
度规定为100℃,把0℃和100℃之间等分100
份,每个等份代表1℃,读作1摄氏度。3.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读作
37摄氏度,摄氏度三个字不能分开。
北京,2016年1月21日最低气温是:
–16℃,读作零下16摄氏度或负16
摄氏度。
4.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温度:
【例2】〈江苏无锡〉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 ℃,A错误;江南地区冬季
最低气温在10 ℃以下,B错误;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是0 ℃,C错误;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在20~25 ℃。解答这类题目,主要是对常见的温度有所了解。D【解析】【点拨】 估测温度是中考的热点,解答此类题
要熟记常见物体的温度值。 1.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 ℃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健康成年人的体溫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
D.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2.(2015·江西)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
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来源《教材》 来源《典中点》知2-练跟踪练习知3-导3知识点温度计及其使用提出问题:只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可靠吗?不可靠 要准确地测量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问 题(一)液体的热胀冷缩问 题(二)怎样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呢?1.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
容器壁或容器底。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看
温度计是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例3】如图所示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与被
测液体充分接触,既不能与容器底也不能与容器壁接触,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D【解析】 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
①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③认清温度
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④正确放置温度计;⑤适时读取示数;
⑥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
液柱的液面相平。
1.在水的加热过程中,若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实际值
相比(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
“A”“B”或“C”)。示数为________℃。 来源《教材》 来源《典中点》知3-练跟踪练习3.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
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典中点》
知3-练跟踪练习问 题(三)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怎样使用呢?体温计1. 体温计———测体温用的医用温度计
2. 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水银。
3. 测量范围是35℃到42℃。分度值是0.1℃。 问 题(四)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
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
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
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仍然是人体的温度。
因此,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
注意:温度计的示数遇热可以升高,遇冷不下降。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甩。【例4】班内组织测量体温时,卫生员用体温计给小明测
得的体温是37.5 ℃;由于粗心,卫生员没有将体
温计甩一甩,就接着给小华测量体温,测得的示
数也是37.5 ℃。关于小华的体温,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小华的体温一定是37.5 ℃
B.小华的体温可能低于37.5 ℃
C.小华的体温可能高于37.5 ℃
D.小华的体温一定低于37.5 ℃B本题易由于不明确体温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而
错选A。体温计由于构造的特殊性,它离开人体后,水
银柱就从缩口处断开,管内的水银柱仍然反映人体的体
温;如果没有将体温计管内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直接
给另一人测量体温,如果该人的体温低于前者的体温时,
体温计的示数仍然为前者的体温,如果后者的体温等于
或高于前者的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才为后者的体温。【解析】 使用体温计时,必须先把管内的水银柱甩
回玻璃泡。如果没有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直
接给另一人测量体温,则前后两人,谁的体温
高,体温计的示数就等于谁的体温。
1.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它的示数为 ℃。
若用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温度为 37℃和39℃的两
个人的体温,则测量结果分别为 ℃和 ℃。建议自
己先找一支体温计试试,然后回答问題。答过问題后,
再想一下为什么。
2.(2015·厦门)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
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7.0 ℃ B.37.5 ℃
C.38.0 ℃ D.38.5 ℃
来源《典中点》
来源《教材》跟踪练习1. 水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及符号使用方法:二看、一不、四要3.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4.温度计的使用会认:量程、分度值、零刻度。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液体中,
不要接触容器的底或壁。会读:示数稳定,不能离开液体。会看:视线与液柱得的上表现相平。5.体温计构造特点:缩口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1.-20 ℃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来源《教材》2.如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
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
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
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填“左手感觉些”“右
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只凭感觉判
断温度是__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来源《典中点》3.(2015·滨州)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
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来源《典中点》必做: 1.完成教材习题_____________
2.补充: 完成《点拨》 Ⅲ第1~8题选做:《点拨》 T13、14必做: 1.完成教材习题________________
2.补充: 完成《典中点》第7、11、12、13、14、15、20题选做:《典中点》 T22、2512.1 温度与温度计
一、必做题目:题目来源于《典中点》
1.(中考·郴州)我国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已获得绝对温度为100 K的高温超导材料。绝对温度(T)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 K,绝对温度100 K相当于( )
A.-173 ℃ B.-100 ℃ C.273 ℃ D.100 ℃
2.我国最冷的地方应属珠穆朗玛峰,曾用探空仪测得最低温度为-60 ℃,-60 ℃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60度 B.零下摄氏60度
C.负摄氏60度 D.零下60摄氏度
3.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单位:℃),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其示数是________℃。
(第3题)
4.下列温度计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
5.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第5题)
6.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液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7.(中考·遵义)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
(第7题)
二、选做题目:题目来源于《典中点》
8.(中考·衡阳)为了预防禽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图中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
(第8题)
9. (中考·大连)在“探究热水冷却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70
50
35
51
23
22
22
22
(1)表格中有一个温度值是错误的,错误的温度值是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正确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甲 乙
(第9题)
(3)根据图像,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缩短实验时间,在不改变热水初温和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必做
1.A 点拨:由T=(t+273)K可求,t=(T-273)℃=(100-273)℃=-173 ℃。
2.D 点拨: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度是一个整体,读数时不能将其拆开来读,如读作摄氏多少度,或简读为多少度。
3.1;-3 点拨:本题易错之处是没有分清温度计的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习惯读成17 ℃。
4.C
5.A 点拨:该温度计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6. D
7. D
选做
8.热胀冷缩;37.8
9. 解:(1)51
(2)如图所示。
(3)0~25 min,随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降低得越来越慢;25~35 min,随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不变
(4)适当减少热水的质量
(第9题)
方法规律:本题利用图像法来处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直观、形象,由图像很容易得出:0~25 min,随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降低得越来越慢,25~35 min随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不变。
12.1 温度与温度计
课后作业:方案(B)
一. 必做: 题目来源于《点拨》
1.下列物质中处于气态的是( )
A.熔化的冰 B.冰雹
C.人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 D.树叶上的露珠
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
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
3.冬天,东北气温可达到-32 ℃,河面结冰,但冰面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流水与冰面交界处(压强视为1个标准大气压)的温度为( )
A.-32 ℃ B.低于0 ℃,高于-32 ℃
C.0 ℃ D.无法判断
4.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量程的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液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5.小佳用一支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
6.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冬天,长久放置在室外的铁块与棉花,它们的温度都与当时的气温相同。则下列关于铁块和棉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块比棉花冷
B.棉花比铁块冷
C.铁块和棉花的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比较
7.〈易错题〉如图 (a)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如图(b)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第7题)
8.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做: 题目来源于《点拨》
9.〈图像题〉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
(第9题)
(1)分析图像信息,写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
(2)将此温度计分别放入标准大气压的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各为多少?
(3)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 ℃,则实际温度是多少?
10.〈探究题〉小明利用星期天进行了一次温度的测量。他将温度计放在室外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从早晨8:00开始,每隔1 h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18:00为止。他记录的结果如下表。
时间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温度/℃
12
13
14
16
18
19
时间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温度/℃
20
19
17
16
14
(1)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2-1-15中画出一天当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由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你能说出一天当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吗?
(第10题)
答案
必做
1. C
2.A
3.C 点拨:流水与冰面交界处相当于冰水混合物,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4.D 点拨:常用液体温度计在读数时,应将其玻璃泡停留在被测液体中。
5.(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部接触
(2)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不相平
6.C 点拨: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即冷热程度相同。
7.-18;37.2 点拨:(a)图中液柱在0 ℃下方,易将(a)图中温度计的示数错读成22 ℃。
8. B、A、F、C、D、E
二、 选做
9.解:(1)测量温差:32 ℃-14 ℃=18 ℃,实际温差:30 ℃-10 ℃=20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分析图像可以发现:14 ℃-0.9×10 ℃=5 ℃,32 ℃-0.9×30 ℃=5 ℃,
由此得出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为:T=0.9t+5 ℃。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0 ℃+5 ℃=5 ℃;
沸水的温度是100 ℃,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100 ℃+5 ℃=95 ℃。
(3)将23 ℃代入T=0.9t+5 ℃,可得:23 ℃=0.9t+5 ℃,
则0.9t=23 ℃-5 ℃,所以t=20 ℃。
10.解:(1)如图所示。
(2)从8:00开始气温逐渐升高,直到14:00达到最高气温20 ℃,然后又逐渐下降。
(第10题)
点拨:该题是由实验数据通过作图分析得出规律的题目。
第1节 温度与 温度计
一、温度
温度:描述物体的 。
二、温度计
1、试一试: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 的。(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制定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 。
2、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参考课本47页。
思考:
(1)瓶身为什么要较大?
。
(2)为什么插入的是细玻璃管?
。
(3)瓶子里为什么加入的是带颜色的水?
。
观察: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结果:小瓶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小瓶放入冷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选填“高”或“低”)。
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变化的原因:由于水的热 冷 。
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 。
3、常见温度计
三、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表示符号: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 。
3、读数:例如,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 ”或“ ”。
训练1、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
四、温度计的使用
阅读课本49页—50页前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1、量程:仪器所能测量的_________。
2、分度值:最小一格代表的值。
3、温度计的构造
4、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温度计时先观察_____和_____ 、 ___。
观察量程的目的:测量时先估测所测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避免在温度过小时测量不出,过大时损坏温度计。
观察分度值的目的:准确迅速地读数。
观察零刻度的目的:认准是零上还是零下的温度值
(2)玻璃泡应该全部_____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和底。
(3)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____要与温度计的____相平。
会认:量程、分度值、零刻度
会放: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和壁
会读:待液面稳定,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体
会看:视线与液面相平
训练1、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中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训练2、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体温计
阅读课本50页内容,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程:______。
2、分度值___。
3、读数:___。
4、结构: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结构比较:体温计的玻璃管___,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_________。
训练1、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
(2) ;
(3) 。
训练2、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训练
1、某体温计的示数是38℃,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A、37℃和39℃??B、38℃和39℃??C、37℃和38℃??D、37℃和37℃
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江阴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江阴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3、冬天乌苏里江气温可达到-50℃,河面结冰,冰面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流水与冰面交界处的温度为( )
A、-50℃? ? B、低于0℃,高于-50℃? ? C、0℃? ? D、无法判断
4、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 )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 ? B、在阴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 ?? ?D、两杯水的温度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5、宇宙中温度的下限为-273℃(精确地说是-273.15℃),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提出了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国际单位制采用热力学温度,这种温度的单位名称叫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你能说出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吗?健康人体的温度是t=37℃,如果用热力学温度应怎样表示?
6、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12.1 温度与温度计
课题
12.1 温度与温度计
课型
实验课
第1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 2、让学生体验水的三种状态,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3、能区别晶体和非晶体,会查熔点和沸点表。
??? 4、让学生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 5、让学生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重 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
难 点:重点: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1、引入新课――奇妙的水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云,形状各异!似鱼鳞,像城堡。你是否知道,让人浮想联翩的云从哪里来?
雪,使大地“银装素裹”!传说雪花来自天上“婆婆”的羽毛枕头,你相信吗?
雨,时而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他来自何处,又落向何方?
其实,云、雨、雪.....它们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今天,让我们开始对水进行科学探究吧。
2、开始新课
(1)水之旅
实验探究――人造雨
将冰放入水壶,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不断加热,水沸腾后,戴上手套,用勺子靠近壶嘴。观察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水;如再将水放入冰箱中,水还可以结冻为冰。由实验探究可知,水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和学生一起学分析云、雨、雪等形成的知识。太阳照射使地面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热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当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雨便产生了。假如上空的温度较低,小水滴结冻,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像冰变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melting),固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melting point)。当温度生到冰的熔点(也叫冰点 )时,水便从固态逐渐变为液态。
春天到了,冰雪会熔化加热了,水会变为水蒸汽。
水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vaporization)。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一为沸腾(boiling),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boiling point);其二为蒸发(vaporation),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过程。
(2)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那么如何知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呢?下面我们首先来探究水的熔点与沸点。
冰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熔化?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在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呢?
先让学生进行猜想;
要学生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将碎冰和温度计放入使管,按图10-9装置加热碎冰,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按图10-10装置加热水,观察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请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分析数据可知:通常情况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点是0℃;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100℃。
(3)常见晶体的熔点
自然界中的固体可分为晶体(crystal)与非晶体(noncrystal)两大类。晶体有熔点,例如冰、钻石、水晶等,它们都属于晶体。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非晶体则没有熔点,例如玻璃、塑料等,它们不是在固定的温度下溶化为液体,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
和学生一起看熔点表和沸点表。让学生了解晶体的熔点和沸点是不一样的。
3、小结
4、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增大压强,水的沸点不变
B.0℃的水变成0℃的冰要吸收热量
C.松香由固态转化成液态时的温度不变
D.冰在熔化时吸热
2、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3、要使水的沸点高于10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加强火力 B.延长加热时间 C.加密闭的盖子 D.移往高处加热
4、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 )
A.水银有毒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
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 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云是有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C.冰的熔点是0℃。
D.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二、填空题
1、汞、橡胶、金刚石这些物质中,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适宜用做冲击钻钻头的是
。
2、在熔化过程中, 有一定的熔点, 没有一定的熔点。
3、一般情况下,冰的熔点是 ℃。冰是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量,温度却保持不变。
5、作业:导学课后提升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和沸点
一、水的三种状态:固(冰)、液(水)、气(水蒸汽)
二、冰的熔点与的沸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冰的熔点: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 水的沸点:100℃
三、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教后札记: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温度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 〕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 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学生讨论 如何判断?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
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
-45℃读做
0℃读做
5、体温计:
结构、量程、分度值
使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
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第一节 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2.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准备】
教师: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学生:烧杯、热水、冷水、温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小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情景导入
【出示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春夏秋冬分别给你什么感受?
【导入语】春夏秋冬分别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尤其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让人印象深刻,物理学中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四季的不同以及水的物态变化,同时引入温度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四季的不同以及水在夏冬两季的不同状态
学生讨论:
春天:温暖
夏天:炎热
秋天:凉爽
冬天:寒冷
二、新课
讲授
1、温度计
摄氏
温度
温度计 的使用
体温计
【引入】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温度不同,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我们有时凭感觉去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请同学们亲自体验一下。
引导学生完成实验
【导入语】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小实验】自制温度计
【指令语】请同学们参考课本47页“想想做做”,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小组合作自制一个温度计。同时思考,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设问】如何改进自制温度计,从而更方便更精确地测量温度?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各种常用的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家用寒暑表
【设问】为什么各种温度计的玻璃管都设计得非常细呢?
【指令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思考一下它由哪些部分构成?
【指令语】不少同学注意到温度计上有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48页“摄氏温度”部分,结合手中的常用温度计,进行自学。
出示自学指导:
温度计上的符号℃是什么?
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读出下面的温度值: 30℃ -15℃
【疑难点拨】
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而℃才是摄氏温度的单位,30℃应读作“30摄氏度”,不能写成“30C”,或读成“30度”或“摄氏30度”。
【指令语】请同学们看课本48页“小资料”,现在进行抢答比赛:
金的熔点
人的正常体温
酒精的凝固点
太阳表面温度
【设问】
1、我们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哪些问题?
2、三种常用的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所测温度能否超过所选的温度计的量程?
课件播放视频:温度过高而使温度计被胀破
如何正确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呢?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种做法和读数方法,哪种是正确的?那种是错误的?
1 2 3 4
5、使用温度计时还有可能出现什么错误?
【指令语】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师来回指导,并用课件出示要点:
1、使用前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所测液体温度不能超出量程。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巧记忆】估、选、看、浸、等、读、记、取
【反馈练习】
下列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实验探究】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要求:先用手指碰触杯壁,估计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手指感觉
估测温度
实验温度
凉水
温水
热水
出示体温计图片:
【设问】
体温计在构造上和普通温度计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使用体温计为什么要先甩一甩?其他温度计可以甩吗?
此时体温计示数是多少?
课件播放视频:体温计
冰、雪的温度低
开水、火焰温度高
学生体验:
两个手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再取出同时放入温水中,两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不一样。
结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
学生动手实验
自制一个温度计
把自制的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液面的位置,液面高。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液面的位置,液面低。
小组讨论得到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
小组讨论:
<1>小瓶太大,可缩小为玻璃泡
<2>使细管内径再变细
<3>刻上刻度和温度的单位
<4>玻璃泡内液体可选用酒精、煤油和水银等
学生观察
小组思考讨论:玻璃管非常细,当玻璃泡内的液体有微小的膨胀时,玻璃管内的液柱会有明显变化,测量温度会更精确。
学生观察温度计
得出结果:温度计由玻璃泡、细管、液体、玻璃外壳、刻度、数值和温度标记℃ 构成
学生自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摄氏度(1 ℃)。
3. 30摄氏度、负15摄氏度或零下15摄氏度。
学生抢答:
1064摄氏度
37 摄氏度
零下117摄氏度
约6000摄氏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抢答,既训练了他们对摄氏温度的读法,又能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了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小组讨论:
1.通过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具有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
2.实验用温度计的量程-20℃—110℃,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0.1℃。寒暑表量程是-30℃—50℃,分度值1℃。
3.不能,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读不
观看视频加深理解
小组讨论交流:
1图温度计玻璃泡不应该碰到容器底;2图温度计玻璃泡不应该碰到容器侧壁;3图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4图正确;
读书时上下两个视线是错误的,中间的是正确的。
5.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
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学生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学生回答:
-2℃
38℃
-4℃
74℃
学生按要求分组实验,练习温度计的使用,并展示实验结果,相互交流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体温计里面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读数时体温计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仍指示原来的温度。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37.8℃
观看视频加深理解
三、课堂
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教师来回巡视并给予指导帮助
学生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小组成员交流收获和疑惑
四、课堂
检测
要求: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字迹工整
教师巡视、出示答案、给予指导帮助
按要求完成检测题(见附件)
纠错,查漏补缺
五、布置
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阅读课本50页科学世界
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一、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常用单位:℃
30℃ 读作: -15℃ 读作:
3、摄氏温度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 0℃
(标准大气压) 沸水 100℃
二、温度计
1、结构:
2、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使用:估、选、看、浸、等、读、记、取
三、体温计
1、结构: 2、使用:
【教学反思】
教案中的“亮点”
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多个学生动手的实验,如自制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2、运用大量的实物,如各种温度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部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好懂,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3、在温度计的使用部分,设计的比较细致。使用前要注意哪些问题,测量时注意哪些问题,读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并且在理论总结后又进行具体的测量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读数时,尤其零下多少度时,易出现错误,常常找不准零刻度线,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先明确零刻线,要从零刻线开始去读数,读数前必须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
附件:
课堂检测
1.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 制成的,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大约是 ,读作 。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
2.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3. 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 oC ,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 oC和40 oC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A、36 oC和40 oC B、40 oC和40 oC
C、39 oC和40 oC D、39 oC和39 oC
4. 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地看到( )
A. 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 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5.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试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取一只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水中
D、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
E、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F、让温度计玻璃泡在水中稍候一会儿,等示数稳定
G、从水中取出温度计
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6.小明用一只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 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
②
答案:
1.液体的热胀冷缩 37 ℃ 37摄氏度 35℃—42℃ 0.1℃。
2. D 3. C 4. D 5.B A E D C F H G
6. ①视线没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