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汇编】2023-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版)专题01 声现象(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好题汇编】2023-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版)专题01 声现象(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28 10: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声现象
2023-2025年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分类练习,高效提分!按照物理学科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物理学科知识点在三年中考中的考查情况,旨意方便老师和学生掌握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1.(2024 甘肃)“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2.(2024 无锡)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3.(2024 贵州)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人耳能辨别鸟声与琴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传播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2023 绵阳)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幅声音波形,可能是钢琴声音波形或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波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噪声波形,乙是钢琴声音波形
B.甲是钢琴声音波形,乙是噪声波形
C.甲、乙都是钢琴声音波形
D.甲、乙都是噪声波形
5.(2025 安徽)如图所示,用橡胶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用话筒接收,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个带有声音特征的电信号通过示波器中的波形图显示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相同
6.(2025 上海)2025年上海科技节主题曲《科创之城》,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是因为(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7.(2024 徐州)如图所示,我国贾湖遗址出土的鹤骨笛,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打孔的鹤骨可以吹奏出音乐。按住不同的孔,吹奏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
8.(2023 营口)如图所示,在8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9.(2023 河北)2023年4月15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任务,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面工作人员发出指令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地面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音色区分是哪位航天员
C.地面工作人员与舱内的航天员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舱外的两名航天员大声说话就能直接利用声波进行交流
10.(2023 河北)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一定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石墨和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C.声能传递信息,超声波是声,则超声波也能传递信息
D.简单机械可以省力,定滑轮是简单机械,则定滑轮也可以省力
11.(2025 达州)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有关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鼓声是空气振动产生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通过音调来识别“蛙声”
D.“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利用转轴改变声音的音色
12.(2024 潍坊)某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调控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设施,该功能主要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3.(2024 宜宾)如图是2024年4月9日发生日全食的情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14.(2024 自贡)2024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们用中国大鼓、排鼓等乐器打响开场表演《鼓舞龙腾》,铿锵有力的鼓声使现场听众感受到了新年即将到来的喜悦气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噪音
B.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演奏时敲击不同位置的鼓面,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D.敲击鼓面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15.(2024 广元)夏天,乡村的傍晚,蝉鸣、蛙叫交织在一起,蝉鸣声与蛙声(  )
A.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B.音调一定相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能传递能量
16.(2024 宜宾)“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教室里传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声,小明一听便知道是小英在唱歌。他能确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7.关于曾侯乙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的振动产生声音
B.编钟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敲击力度越大音调越高
18.月球绕地球的轨迹模型如图所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8×108m,月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则月光从月球表面到达地面的时间约为(  )
A.0.79s B.1.27s C.7.90s D.12.70s
19.(2025 陕西)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某学校举行了红歌合唱比赛,通过传唱经典红色歌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唱团唱出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合唱团中不同同学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演唱到高音部分时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降低 D.礼堂的隔音墙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2025 山西)如图所示,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梧桐木制成,琴弦常采用丝弦。演奏时,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弹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  )
A.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改变
B.琴弦振动的幅度发生了变化
C.琴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D.琴身和琴弦的材质比较特殊
21.(2025 湖南)如图,这是湖南省博物馆内保存的一把西汉古瑟,瑟是我国原始的弹拨丝弦类乐器。当琴瑟合奏时,人们能够分辨出瑟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2.(2025 福建)用智能手机监测噪声,显示的“50.6dB”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3.(2025 陕西)如图,是“祖脉秦岭,诗意长安”主题文化活动的场景。活动中颂诗、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等多种文艺创演,彰显了陕西文化特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的
B.朗诵者的声带振动时,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演唱者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断减小
D.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24.(2025 江西)如图所示,是华夏先民用飞禽的翅骨制作的古老的笛子——“贾湖骨笛”,对研究中国文化、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吹奏骨笛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量 D.音调
25.(2025 遂宁)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从物理角度对下列诗句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根据音色辨别出是笛声
B.“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山”作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
C.“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实像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26.(2024 广州)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27.(2024 长沙)龙年元宵晚会精彩纷呈,《春生潇湘》节目中不同的乐器合奏出美妙的音乐。观众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8.(2023 雅安)如图是几个关于声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悬挂在细线下的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图乙: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动紧压在桌边的刻度尺,观测者听见声音的音调不同
C.图丙: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观测者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变
D.图丁: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扩音器前的蜡烛烛焰摆动,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29.(2023 大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30.(2025 遂宁)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未来可通过3D打印技术将月壤“打印”成不同规格的“月壤砖”,用于建造月球科研站。相关资料表明:月球表面是真空;昼夜温度在﹣173℃至127℃间;同一物体所受重力约为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假若未来你到月球科研站工作,你会发现(  )
A.夜空中的星星仍会像地球上看到的那样“眨眼睛”
B.在月球表面能较轻松举起与自身质量相当的物体
C.当陨石落到月球表面时,能听到巨大的碰撞声音
D.用普通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
31.(2025 成都)成都天府广场上,喷泉的水柱伴随音乐舞动,如图。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乐曲的声音是由水柱振动产生
B.根据音调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距广场越远,听到音乐的响度越小
D.水柱的形状只受行人音色的影响
32.(2025 南充)南充市各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强化五育并举要求,开展了各种活动。下列活动中有关物理量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图甲中挑货物的扁担长度约2dm B.图乙中扔出的实心球质量约2kg
C.图丙中大合唱的声音响度约10dB D.图丁中画画的纸张面积约10cm2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33.(2025 云南)中国空间站开展“天宫课堂”直播授课,利用     波与地面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中国花样游泳队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冠,运动员在水中能跟随音乐节拍整齐划一地变换队形,说明声可以传递     。
34.(2025 南充)如图所示是象群迁移时的情景,它们之间是利用     声波交流,这是利用声音传递     。
35.(2024 安徽)“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口令”却无法让锁打开。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识别主人身份的。
36.(2024 重庆)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实验中两个半球被拉开时爆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响声是由半球及空气     产生的。
37.(2025 河南)如图描绘了古诗《所见》中的田园意境。“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中,若以黄牛为参照物,牧童是     的;歌声是由牧童的声带     产生的。“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牧童能识别出蝉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了声音的     (填“响度”或“音色”)。
38.(2025 福建)仿生海洋机器鱼模仿鱼类的游动方式,与螺旋桨推进方式相比,噪声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机器鱼游动时,相对于海岸是    的。
39.(2025 扬州)用乒乓球做小实验。
(1)如图1,乒乓球接触到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会被弹起,说明发声体在     ,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
(2)如图2,用吸管吹气,两乒乓球向中间靠拢,这是因为两球中间气体流速大,气体压强     。
40.(2025 自贡)如图,舰载机在甲板上起飞时,发动机的轰鸣声能传入引导员耳中。是因为声音的传播     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引导员配戴防噪声耳罩,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41.(2025 云南)骨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人用它能模仿鹿的声音,表明它的声音与鹿发出声音的     相似。图中骨哨的长度为     cm。
42.(2025 泸州)在家庭实验室,小中给弟弟表演“舞动的纸屑”系列“魔术”。他用音响设备播放《黄河大合唱》,看到静置于扬声器上的纸屑“随歌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他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看到纸屑飞向玻璃棒,这是因为玻璃棒带了     而“隔空吸纸”;如图所示,他左手握住软管下端,靠近纸屑,右手握住软管上方,用力甩动,软管内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     ,纸屑被吸入管内,从上端飞出,好似“天女散花”。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43.(2024 云南)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方案实施前,她设计实验来测评材料的隔音性能。器材有:一个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毛毡布、泡沫板、闹钟和两个相同的盒子。实验如下:
(1)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布置在两个盒子内;
(2)接下来的操作是:    ,读出声级计的示数;
(3)比较两次声级计的示数,如果     ,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专题01 声现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A D B A C B A D C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D B C C A B A C C B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A D A C C A B B C B
一.选择题(共32小题)
1.【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声音产生的原因;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蝉叫声和鸟鸣声分别是蝉和鸟发声部位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与声音的响度无关,故C错误;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2.【考点】音调.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人耳能辨别鸟声与琴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考点】噪声.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对比甲与乙,不难看出:甲波形很有规律,属于乐音,即钢琴的声音;乙杂乱无章属于噪声,即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考点】动圈式话筒;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电动机、磁生电;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话筒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即振幅不同,因此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6.【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7.【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鹤骨笛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笛内的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手指按住不同的小孔,使得鹤骨笛内部空气柱的长短不同,从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快慢频率不同,故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B。
8.【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振动产生的;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不容易振动,音调越低,所以,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音调。
故选:A。
9.【考点】电磁波的传播;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信息的传递;应用能力.
【解答】A、地面工作人员发出指令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地面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音色区分是哪位航天员,故B正确;
C、地面工作人员与舱内的航天员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舱外的两名航天员大声说话就不能直接利用声波进行交流,故D错误。
故选:D。
10.【考点】定滑轮的实质;声与信息;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简单机械;应用能力.
【解答】A、碱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A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都是碳,但是他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例如金刚石不导电,石墨易导电,故B错误;
C、声能传递信息,超声波是声,则超声波也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定滑轮是简单机械,是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11.【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通过音色来识别“蛙声”,故C错误;
D、“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通过“转轴”改变琴弦的松紧,改变了弦的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A。
12.【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新款AI(人工智能)音箱可以识别主人说出的“指令”,进而调控家庭物联网中的设施,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指令”时,却无法调控相关设施,该功能主要依据是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故选:C。
13.【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日全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14.【考点】噪声的界定;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乐音,故A错误;
B、现场的听众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
C、演奏时敲击不同位置的鼓面,振动频率不同,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敲击鼓面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15.【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蝉鸣声与蛙声传播都需要介质,故A错误;
B、蝉鸣声与蛙声振动的频率不同时,音调不同,故B错误;
C、蝉鸣声与蛙声的特点和品质不同,音色不同,故C正确;
D、蝉鸣声与蛙声都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16.【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他能确定是小英在唱歌,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故选:C。
17.【考点】噪声与乐音的区别与联系;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编钟的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如果编钟的声音妨碍到了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噪音,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敲击力度越大,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18.【考点】速度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版权所有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解答】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8×108m,月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则月光从月球表面到达地面的时间约为t1.27s。
故选:B。
19.【考点】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声音产生的原因;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的决定因素.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合唱团唱出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合唱团中不同同学发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故B错误;
C、演唱到高音部分时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升高,故C错误;
D、礼堂的隔音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20.【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琴声的音调改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A错误;
B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弹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说明琴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琴弦振动的幅度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C正确;
D、琴身和琴弦的材质比较特殊,则琴声的音色特殊,不会影响琴声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21.【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
【解答】当琴瑟合奏时,人们能够分辨出瑟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考点】噪声的等级;响度.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分贝(dB)是用于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而声音的强度体现的是声音的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也越大。手机监测噪声显示的“50.6 dB”,就是对声音响度的一种量化表示。而 A 选项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C 选项音色是指不同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波形不同,进而具有独特的音色,比如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选项频率是指振动次数和时间之比,单位是赫兹(Hz),它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ACD 错误,B正确。
故选:B。
23.【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内的,故A正确;
B、朗诵者的声带振动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向远处传播的过程中,介质的种类和温度都不变,因此声速不变,故C错误;
D、不同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24.【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吹奏骨笛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考点】光的反射现象;凝华的概念及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解答】A、“谁家玉笛暗飞声”,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诗人根据音色辨别出是笛声,故A正确;
B、“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山”作为参照物,“舟”相对山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
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6.【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由表中数据可知,鸟鸣的频率为5000Hz,猫叫的频率为800Hz,则鸟鸣的频率高,所以鸟鸣的音调高于猫叫的音调;
因为猫叫声音的频率为800Hz,在20~20000Hz之间,所以猫叫不是超声波;
由表中数据可知,鸟鸣声音的响度为30dB,猫叫声音的响度为60dB,则猫叫的响度较大。
故选:C。
27.【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28.【考点】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声与能量.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悬挂在细线下的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时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即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
B、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动紧压在桌边的刻度尺,改变的是尺子振动的幅度,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罩闹钟抽气实验”随着玻璃罩内空气减少,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响度减小,故C错误;
D、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将能量传递给烛焰,使蜡烛烛焰摆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29.【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声与信息.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不同,故A错误;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频率,故C错误;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30.【考点】在不同星球上g值不同;声音的传播条件;光的折射现象;根据凝固点,沸点选择温度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温度计、熔化和凝固;重力、弹力、摩擦力;应用能力.
【解答】A.地球上的星星“眨眼”是大气折射造成的视觉现象, 月球表面是真空,观测时,不会像地球上看到的那样“眨眼睛”,故A错误;
B.同一物体所受重力约为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设人的质量为60kg,在月球表面举起与自身质量相当的物体所用的力为
F100N
人能较轻松举起与自身质量相当的物体,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月球表面是真空,当陨石落到月球表面时,不能听到巨大的碰撞声音,故C错误;
D.普通酒精温度计测温范围约为﹣114℃~78℃,月球表面是真空;昼夜温度在﹣173℃至127℃间,故用普通酒精温度计不可以测量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故D错误。
故选:B。
31.【考点】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该音乐声由扬声器的喇叭振动产生,故A错误;
B、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根据音色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故B错误;
C、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越近,响度越大,距广场越远,听到音乐的响度越小,故C正确;
D、水柱的形状受水压、空气阻力、喷射角度与初速度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不受行人音色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32.【考点】质量的估测;噪声的等级;常见的长度及估测.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质量及其测量;长度、时间、速度.
【解答】A.图甲中挑货物的扁担长度约和人的身高相近,约为1.6m=16dm,故A不正确;
B.中考体育测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kg,故B正确;
C.人正常说话的声音响度约为40﹣50dB,图丙中大合唱的声音响度约80﹣90dB,故C错误;
D.图丁中画画的纸张面积约为4个物理课本的面积,一个课本长为25cm、宽为18cm,面积约为450cm2,纸张面积约为1800cm2,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33.【考点】电磁波的传播;声与信息.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信息的传递;理解能力.
【解答】电磁波能传递信息,并且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中国空间站开展“天宫课堂”直播授课,就是利用电磁波与地面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声音通过水传入运动员的耳朵中,运动员在水中能跟随音乐节拍整齐划一地变换队形,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电磁;信息。
34.【考点】声与信息;超声波与次声波.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象群迁移时,它们之间是利用次声波交流,这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次;信息。
35.【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纹锁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主人身份的。
故答案为:音色。
36.【考点】马德堡半球实验;声音的产生.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用能力.
【解答】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中两个半球被拉开时爆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响声是由半球及空气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大气压;振动。
37.【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解答】(1)牧童骑黄牛时,牧童与黄牛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黄牛为参照物,牧童是静止的;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歌声是由牧童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3)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牧童能识别出蝉的声音,主要是依据了声音的音色。
故答案为:静止;振动;音色。
38.【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解答】接:仿生海洋机器鱼模仿鱼类的游动方式,与螺旋桨推进方式相比,噪声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机器鱼游动时,机器鱼相对于海岸的位置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机器鱼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声源;运动。
39.【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用能力.
【解答】(1)由实验现象可知,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2)用一支吸管对着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会观察到两个乒乓球靠近,这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乒乓球中间的压强小于两侧的压强,在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靠近。
故答案为:(1)振动;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2)小。
40.【考点】人耳处减弱噪声;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发动机的轰鸣声能通过空气传入引导员耳中,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引导员配戴防噪声耳罩,属于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需要;人耳处。
41.【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常见的长度及估测.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古人用它能模仿鹿的声音,表明它的声音与鹿发出声音的音色相似,因为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骨哨的长度为6.35cm。
故答案为:音色;6.35。
42.【考点】物体带电现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看到静置于扬声器上的纸屑“随歌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因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碎纸屑被吸引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因此他左手握住软管下端,靠近纸屑,右手握住软管上方,用力甩动,软管内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小,纸屑被吸入管内,从上端飞出。
故答案为:振动;正电;小。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43.【考点】控制变量法.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实验测评材料的隔音性能,所以要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布置在两个盒子内,再将闹钟分别放在两个盒子中,将声级计放在盒子外面相同的距离测量,读出声级计的示数,比较两次声级计的示数,如果闹钟置于泡沫板内时,声级计的示数更低,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故答案为:(1)将闹钟分别放在两个盒子中,将声级计放在盒子外面相同距离处测量;(2)闹钟置于泡沫板内时,声级计的示数更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