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分子间作用力 课后练(含答案)高中化学 必修1(苏教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5.2.2 分子间作用力 课后练(含答案)高中化学 必修1(苏教版201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6-28 22: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分子间作用力
【夯实基础】
1. 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Na<Mg<Al
B. 热稳定性:HCl>H2S>PH3
C. 酸性强弱:H2SiO3<H2CO3<H2SO4
D. 沸点:H2O>H2Se>H2S
2.(2024徐州邳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不能与其最简单氢化物反应
B. 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C. 碱性:NaOH>KOH
D. 冰中存在氢键
3. 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超导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K3C60中只有离子键
B. K3C60中不含共价键
C. 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D. C60与 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4. N4 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4 分子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N4 分子中只含有非极性键
C. 1 mol N4 分子所含共价键数为4NA
D. N4 的沸点比P4(白磷)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Ⅶ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HI
B. 水分子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会形成氢键
C. 用电子式表示HCl形成过程:
D. 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Al3+
6. (2024无锡辅仁中学期末)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ⅠA族和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物质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⑤冰的密度比水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⑥CO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的改变
⑦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A. 2 B. 3 C. 4 D. 5
7. 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物质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只含上述一种作用力的是(  )
A. 干冰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碘
8. 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短周期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1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 简单离子半径:L>T
B.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L<Q
C.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T<H2R
D. 氢化物的沸点:H2T>H2R
9. 下列变化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A. 氯化氢溶于水
B. 加热碘化氢气体使其分解
C. 冰融化
D. 加热纯碱晶体使之熔化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若 R2- 和 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② F2、Cl2、Br2、I2 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③ BCl3、PCl5、CO2、H2O 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 8e- 稳定结构
④ 干冰升华不会破坏共价键
⑤ HF 分子很稳定是由于 HF 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Cl溶于水能电离出H+、Cl-,故HCl是离子化合物
B. 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碘原子间的作用力
C. He、CO2、CH4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都存在共价键
D.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H2O,既破坏了离子键,也破坏了共价键
【提升素养】
12. 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 NaCl、HCl、NaOH
B. Cl2、Na2S、SO2
C. HBr、CO2、SiO2
D. NH4Cl、H2O2、H2O
13. 如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c、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e>c>b
B. 六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单质晶体中,e的熔、沸点最高
C. b的氢化物沸点比f的氢化物沸点低
D. c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14.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结构如图。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Z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X原子核外电子总数相等。W原子的半径在周期表中最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Q>Z>Y
B.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
C. XZ2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 Y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活泼
15. 有三组含有同族元素的物质,在101.3 kPa时测定它们的沸点(℃)如表所示。对应表中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He -268.8 b 19.4 CH4 -161.0
a -249.5 HCl -84.0 c -112.0
Ar -185.8 HBr -67.0 GeH4 -90.0
Kr -151.7 HI -35.3 SnH4 -52.0
A. a、b、c的化学式分别为Ne2、HF、SiH4
B. 第②组物质对应水溶液均是强酸
C. 第③组中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
D. 上表中同族物质对应的氢化物的沸点,均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第5课时 分子间作用力
1. A 
2. D 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A错误;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但F没有正价,B错误;金属性:Na<K,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NaOH<KOH,C错误;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能与氢元素形成氢键,因此冰中存在氢键,D正确。
3. C 球碳盐K3C60中存在离子键,在K与C之间,而60个C之间存在共价键,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K+,故能导电,A、B错误,C正确;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12C不是单质,而是核素符号或者代表一个碳原子,D错误。
4. B N4 是由N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A错误;N4 分子中只含有N—N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1 mol N4 分子所含共价键数为6NA,C错误;N4 和P4 都是分子晶体,并且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所以P4的沸点高,D错误。
5. D 由于HF能形成氢键,则Ⅶ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HF,A错误;水分子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中的共价键的键能大,氢键不是化学键,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B错误;HCl是共价化合物,则用电子式表示的HCl形成过程:,C错误;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Al3+,D正确。
6. A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①错误;ⅠA族和ⅦA族原子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如HCl中含有共价键,②错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4NO3是离子化合物,③错误;物质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④错误;冰晶体中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比液态水中的多,水分子有序排列,结构中出现较大空隙,故冰的密度比水小,⑤正确;CO2溶于水时会发生化学反应,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⑥错误;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都是离子键,⑦正确;正确的个数是2。故选A。
7. B
8. D 由表中元素的化合价及原子半径可知,T只有-2价,T为O元素;R有+6价和-2价,且原子半径大于T,则R为S元素;L、M的原子半径均大于O元素、S元素,则均位于第三周期,L为+2价,L为Mg元素,M为+3价,M为Al元素,且L、Q应位于同主族,Q的原子半径小,则Q为Be元素,由上述分析可知,L为Mg元素、M为Al元素、Q为Be元素、R为S元素、T为O元素。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L<T,A错误;金属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则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L>Q,B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T>H2R,C错误;水分子间含氢键,则沸点:H2T>H2R,D正确。
  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方法
一般说来,结构、组成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物质熔、沸点也升高。如F29. C 氯化氢溶于水,HCl发生电离HCl===H++Cl-,破坏共价键, A错误;加热碘化氢气体使其发生分解2HIH2+I2,破坏共价键,B错误;冰融化破坏的是氢键,氢键不是化学键,C正确;Na2CO3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时破坏离子键,D错误。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必然有化学键的变化,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可能有离子键变化,也可能有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如NaCl熔化时离子键被破坏,冰融化时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
(2) 物质稳定性指的是化学键的强弱,而不是分子间作用力。物质越稳定,分子越牢固,化学键越强。
(3) 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离子化合物中无分子间作用力。
(4) 稀有气体中无化学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10. A 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且M处于R相邻的下一周期;所以原子序数:M>R,①错误;F2、Cl2、Br2、I2是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②正确;CO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e-稳定结构,但BCl3、PCl5、H2O中B原子、P原子与H原子不为8e-稳定结构,③错误;干冰升华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没有破坏化学键,④正确;分子稳定性是化学性质,与氢键无关,⑤错误。故选A。
11. D HCl是共价化合物,A错误;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仅克服分子间作用力,B错误;He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共价键,C错误。
12. C 
13. D 题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元素,a、b、c、d、e、f分别为He元素、O元素、F元素、Si元素、P元素、Br元素。b、c、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e>b>c,A错误;六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单质晶体中,d的熔、沸点最高,B错误;b的氢化物沸点比f的氢化物沸点高,因为H2O分子间存在氢键,C错误;c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为-1价,D正确。
14. C 由题给信息推知,W、X、Y、Z、Q依次为H、C、N、O、Na。一般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Na>N>O,A错误; 常温下,水为液体,甲烷为气体,故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CH4,B错误;CO2的电子式为,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正确;N元素对应的单质为N2,化学性质不活泼,D错误。
15. C 如图所示为三组含有同族元素的物质,第①组为稀有气体单质的沸点,则a为Ne;②组为卤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的作用,故其沸点“反常”的高,故b为HF;③组为碳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c为SiH4。稀有气体均为单原子分子,故a的化学式为Ne,A错误;第②组物质对应水溶液除氢氟酸外均是强酸,B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第③组中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C正确;氢化物的沸点除受范德华力影响外还受氢键的影响,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