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汇编】2023-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版)专题02 光现象(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好题汇编】2023-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版)专题02 光现象(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28 10:5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光现象
2023-2025年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分类练习,高效提分!按照物理学科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物理学科知识点在三年中考中的考查情况,旨意方便老师和学生掌握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2024 眉山)周六,小龙同学又开始了他的家庭实验:他在桌面上放一个空碗,碗内底部放一枚硬币,让弟弟看过去,没有看见硬币如图甲;弟弟保持不动,小龙慢慢往碗中倒水,弟弟突然看见碗中出现了一枚“硬币”如图乙。对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看见硬币,说明硬币是光源
B.没有看见硬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C.看见的“硬币”,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看见硬币,表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2.(2024 临沂)2023年11月19日,2023全国中学生射击联赛在临沂举行。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射击比赛“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相同的是(  )
3.(2025 连云港)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平面镜的厚度
C.物体本身的大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2024 上海)有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平静的光滑水面,若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为(  )
A.0° B.40° C.60° D.90°
5.(2023 盐城)以下是某科技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寻找“有色影子”的活动方案。用一种色光照射站在背景板前的人,会在背景板上形成影子,在影子上叠加另一种色光,能形成“有色影子”,符合要求的方案是(  )
方案 照射光源的颜色 背景板的颜色 叠加光源的颜色
① 白 红 蓝
② 红 蓝 黄
③ 蓝 白 红
④ 绿 黄 蓝
A.方案① B.方案② C.方案③ D.方案④
6.(2023 南充)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7.(2023 朝阳)警用无人电动巡逻车能实现自动测温、喷洒消毒液、自动报警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巡逻车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测温
B.巡逻车匀速行驶喷洒消毒液过程中,动能不变
C.巡逻车搭载的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巡逻车上的LED指示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
8.(2024 通辽)走进装有抛光不锈钢墙面的电梯,会在墙面中看到“自己”,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B.“自己”总比真实自己小一些
C.面向“自己”走,“自己”却后退
D.“自己”与水中“倒影”原理相同
9.(2025 河北)图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10.(2025 山西)小亮在梳理光现象知识时绘制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一个分支的实例内容有缺失。下列选项能正确补充的是(  )
A.水中倒影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立竿见影
11.(2025 湖南)如图,农户在果树下铺上银色地膜,使果实能接收到更多的光照,促进果实着色,提高品质。这主要利用了银色地膜对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色散 D.直线传播
12.(2025 陕西)古人发现,随着太阳的移动,物体的影子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就是根据此现象发明的。如图,是圭表计时的原理图。圭表计时用到了(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13.(2025 眉山)如图所示的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图乙中,潜望镜利用光的折射观察物体
C.图丙中,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图丁中,汽车后视镜利用光的折射扩大观察范围
14.(2025 成都)解锁城市灯火,感受巴蜀风情。今年“五一”假期,成都“锦江花月夜”主题活动中,7米高的巨型花灯“花花”浮在水面上,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B.水中的鱼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C.“花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花花”在水中倒影的高度大于7米
15.(2025 新疆)阳光照射到喀纳斯湖平静的水中时发生折射,从太阳升起到落山的过程中,折射角(  )
A.一直减小 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6.(2025 达州)端午节阳光明媚,小红和爸爸在莲花湖湿地公园畅游。走在林荫道上,地面上到处是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湖面如镜,鱼在云中游;微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对上述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波光粼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 B.圆形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C.他看到水里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 D.他看到水里的云是光的折射形成
17.(2024 成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句描绘了成都草堂门前浣花溪秀丽的景色(意境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从各个方向看见黄鹂,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B.看到溪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C.阳光下的溪水波光粼粼,是水面对光的反射现象
D.目送白鹭高飞远去的过程中,眼睛的晶状体变厚
18.(2024 贵州)《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如图所示描绘了该记载中的场景。人能通过盆中水面及平面镜观察墙外情况均利用了(  )
A.光的折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19.(2025 天津)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七里海湿地觅食,平静的水面映出它的身姿。选项中能正确表示人看到白鹭倒影的光路是(  )
A.B. C.D.
20.(2025 遂宁)唐诗宋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从物理角度对下列诗句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根据音色辨别出是笛声
B.“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山”作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
C.“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实像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21.(2023 镇江)如图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镜面上。入射光线AO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图中未画出)。O为入射点,ON为法线。则(  )
A.反射光线OB的位置在ON的左侧
B.仅增大图中α的角度,反射光线OB将远离ON
C.仅将平面镜在水平面内绕O旋转,OB位置不变
D.仅将纸板取走,反射光线OB将不存在
22.(2025 湖北)如图为三峡大坝泄洪的画面。上游洪水从泄洪口喷出,江面上激起大量水雾,阳光白云下出现绚丽的彩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云是由江水升华形成的
B.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C.水雾是分子热运动形成的
D.上游水位越高喷水速度越小
23.(2023 娄底)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有着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一石击破水中天”,“天”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呈红色是由于它能吸收红光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鱼细石”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24.(2023 济南)“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关于下列诗句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向路人招手不产生声
C.“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阳光发生的色散现象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
(多选)25.(2023 宜宾)小强同学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并将数据依次记录在表格中。实验后他想让与地平线成60°的太阳光竖直向下照亮井底,他把平面镜按如图乙放置。对此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次数 1 2 3 4 5
∠i 0° 20° 30° 40° 60°
∠r 0° 20° 30° 40° 60°
A.图甲中表示反射角的是∠i
B.实验时的反射光线是绕O点逆时针转动的
C.实验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图乙中平面镜与地平线的夹角θ为75°
三.填空题(共9小题)
26.(2024 菏泽)唐代诗人于良史在《春山夜月》中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从物理学角度看,手中“月”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虚像;“香”满衣是一种     现象。
27.(2025 山东)现藏于山东淄博博物馆的龙凤五钮长方镜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古铜镜。西汉时期,工匠在铸造时将熔化后的液态高锡青铜原料倒入模具。冷却成型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铜镜成像利用了光的     。
28.(2025 陕西)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体温计的示数为     ℃。
(2)如图﹣2,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观察到棉花燃烧,此现象表明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如图﹣3(a),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立在平面镜上,使纸板上的ON线与平面镜     。如图﹣3(b),将纸板NOF沿ON线向前或向后翻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     。
29.(2025 上海)万里无云的晴天时,我们看到天空是蓝色的,现已知以下信息:
①光是一种电磁波,不同色光的频率如下表所示(THz,兆Hz):
红色 橙色 黄色 绿色 青色 蓝色 紫色
384﹣482THz 482﹣503THz 503﹣520THz 520﹣610THz 620﹣659THz 610﹣659THz 659﹣769THz
②光的频率越高,经氮气、氧气分子散射的程度越大,向各个方向发散;
③太阳光在空气中主要通过氮气、氧气分子散射;
④“靛”是蓝紫或深蓝,晴天时,相较于紫色光,人眼更容易感受到蓝色光。
(1)频率为450THz的光    (选填“属于”、“不属于”)三原色光;
(2)结合以上信息,请解释“晴天时,人看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
30.(2023 西宁)小西同学走进人民公园,闻到丁香花的香味,这是     现象;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丁香花,是因为光照射到丁香花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31.(2024 天津)“一滴独流醋,十里运河香”,醋香四溢属于     现象;“日照海河景,水映彩虹桥”,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2.(2024 齐齐哈尔)小萌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2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为     m。小萌靠近穿衣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大小将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3.(2025 陕西)《哪吒之魔童闹海》自上映以来,打破众多影史纪录,成为我国电影的一张新名片。观影时,电影银幕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放映机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4.(2024 广东)(1)测量地图上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读数为     cm。
(2)如图2所示,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3)自制液体温度计利用了液体     的性质。为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应选择内径更     的玻璃管。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3所示。
①点燃蜡烛A,眼睛应在图中     (选填“a”或“b”)处观察A在玻璃板后的像。移动与A外形相同的蜡烛B,发现B与A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大小     。
②得到平面镜成像规律后,若换用面积较大的玻璃板进行实验,蜡烛A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作图题(共15小题)
35.(2024 甘肃)如图所示是小强在纸杯上蒙上一层塑料膜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中作出烛焰(用AB表示)在塑料膜上成的像(用箭头A′B′表示)及光路图。
36.(2023 广西)如图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
37.(2023 德阳)光从玻璃斜射入到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OC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OB的大致方向。
38.(2023 营口)请画出人眼从A处看平面镜中烛焰上S点的像的完整光路图。
39.(2023 大庆)如图,A为暗室中的点光源,B为不透光薄板,B与上方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左边缘对齐,请画出B薄板右侧水平地面被光照亮的区域左右边界的光路图(只考虑直接经平面镜到达地面光线)。
40.(2023 成都)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请在图乙中画出:
(1)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41.(2025 湖北)如图甲为校园摄影展中小芳的作品,太阳在湖中的倒影“镶嵌”在湖边的路灯中。为解释通过路灯的空隙看到太阳的像,请在图乙中画一条太阳光经水面反射到人眼的光路。(保留作图痕迹)
42.(2025 福建)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43.(2025 扬州)如图,卫生间吸顶灯从A点发出的一束光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44.(2025 苏州)如图中,光线AO斜射到镜面上,画出其反射光线OB。
45.(2025 陕西)如图,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6.(2025 成都)图甲是医生通过平面镜观察患者口腔的情景。图乙示意图中,EF为平面镜,B点为医生眼睛所在位置,A′表示医生通过平面镜看到患处A的像点,O点为入射点,OB为反射光线。请在图乙中完成作图: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A的位置;②画出入射光线AO。(保留作图痕迹)
47.(2025 自贡)图甲为车内后视镜,请在图乙中画出司机的眼睛C通过后视镜MN看见后排座椅上A点的光路图。
48.(2025 南充)如图所示,图1是人在岸边观察水中鱼时的情景,在图2中完成光路图。(其中A表示鱼的位置,A'表示鱼像的位置,B表示人眼位置,可以不画法线,保留作图痕迹)
49.(2023 菏泽)室内有一吸顶灯S,人从平面镜MN中能够看到吸顶灯。请在图中画出人眼A经平面镜MN看到吸顶灯的完整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50.(2025 云南)太阳光中紫外线过度照射会对皮肤造成损伤,小明想探究芦荟汁是否具有防晒作用。他在暗室中用芦荟汁、紫外光灯、模拟皮肤的可透光塑料膜2张、紫外线光敏试纸2张(颜色随照射强度增加而加深)、计时器进行实验。将一张塑料膜铺在一张光敏试纸上,把紫外光灯固定在桌面上,用适当强度的紫外光照射塑料膜一段时间;接下来的操作是:    ,对比两张紫外线光敏试纸的颜色深度;若    ,则说明芦荟汁有防晒作用。
51.(2023 淄博)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和铅笔进行实验。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与平面镜垂直的接缝ON转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硬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
(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3)光在E纸板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F纸板上沿OB方向射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40°时,其对应的反射角大小为     ;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4)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2.(2024 广西)(1)如图甲所示,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的实验中,闭合开关后,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     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铁钉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更     (选填“多”或“少”)。
(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通过实验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选填“同”或“不同”)一平面内,反射角r     入射角i。
(3)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观察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53.(2023 济南)如图所示,半圆形滑轨垂直固定在水平底座上,红色激光笔可以保持半径方向沿半圆形滑轨自由滑动;水平底座上装有一可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L形支架,绿色激光笔B安装在支架的水平横梁上并可以沿横梁移动,在半圆形滑轨的圆心处放置一块小平面镜。小梅和小丽在用该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
(1)打开红色激光笔A的开关,让其发出的红色激光入射到小平面镜上的O点,小梅观察发现此时这条红色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有     条反射光。
(2)小梅沿半圆形滑轨移动红色激光笔A,发现红色入射光向中间位置靠近时红色反射光也向中间位置靠近,反之亦然。她猜想:红色反射光与红色入射光之间是不是有一条对称轴呢?
为了验证她的猜想,她打开绿色激光笔B并调节其位置,让其发出的绿色激光从O点正上方入射到O点,此时没有观察到绿色反射光。重新打开红色激光笔A并不断改变红色入射光的方向,发现这条绿色激光真的好像是红色反射光与红色入射光之间的对称轴!
同组的小丽从周围不同方向观察红色入射光、红色反射光和绿色激光,竟然发现从某个方向看去它们是重合的。这说明红色反射光、红色入射光和绿色激光     。
(3)这条绿色激光的位置是否真的是红色反射光与红色入射光之间的对称轴呢?在没有量角器的情况下,小丽又打开一支蓝色激光笔,让蓝色激光逆着红色反射光的方向入射到O点,如果     ,就说明这条绿色激光的位置的确是红色反射光与红色入射光之间的对称轴。
(4)尽管激光笔发出的激光很亮,但观察效果还是不理想。请写出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本实验中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一种做法:    。
54.(2025 福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
(1)实验前,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    架在纸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移动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B与A的像A′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    相等。在纸上描出蜡烛、玻璃板和像的位置,处理数据如图乙。
(3)得出结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为使该结论具有普遍性,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4)利用茶色薄玻璃板制作如图丙的“临摹神器”,可在白纸上临摹手机画面。如图丁,当手机屏幕与白纸的夹角为80°,若要使手机画面通过玻璃板所成像的位置在白纸上,玻璃板与桌面的夹角θ应为    °,临摹时要在    (填“①”或“②”)位置观察。
55.(2025 广安)小明积极响应学校规范仪容仪表的号召。有一次当他面镜时,他发现自己的像“变大”了,于是他提出: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他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用一支外形与A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
(2)实验中他测得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2cm,则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cm。
(3)他做完平面镜成像实验后,找来白色硬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等,用这个实验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完成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图丙是其实验过程中的一条入射光线,请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丙中做出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4)细心的小明发现用玻璃板做实验有一个不足:反射光的亮度明显比入射光暗了许多,这是因为光斜射到玻璃板上发生反射的同时也发生了     。
56.(2024 大庆)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填选项字母);
A.5cm B.10cm C.20cm D.30cm
(2)小庆同学把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可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庆同学把凸透镜换成一块薄玻璃板,透过玻璃板能看到烛焰正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把光屏移到像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     (填“有”或“没有”)烛焰的像。
57.(2024 福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射向平面镜的O点,改变入射光线多次实验,数据记录于表中。
序号 入射光线相对法线的位置 反射光线相对法线的位置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左 右 30° 30°
2 左 右 45° 45°
3 左 右 60° 60°
4 右 左 60° 60°
(1)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     反射。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
②反射角     入射角。
(3)光热电站利用追日镜将太阳光反射到吸热塔用于发电。如图2为上午某时刻的光路图,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推断,随着太阳的运动,追日镜应沿     时针方向旋转,使反射光线射向吸热塔。
58.(2024 牡丹江)小江为同学们表演魔术:如图甲所示,将一个正面开口的空箱面向同学,箱子的顶部中间有一个豁口。将一个棋子从顶部的豁口放入,从正面看去,棋子竟“不翼而飞”。小丹猜想箱中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她找来薄玻璃板、方格纸、笔、刻度尺、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进行探究,如图乙所示。
(1)将一张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薄玻璃板     放置在方格纸上。
(2)将棋子A放在薄玻璃板前,棋子B放在薄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棋子像的大小与棋子的大小     。在方格纸上记下棋子A和B的位置。
(3)移走棋子B,将光屏放到棋子B的位置,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观察到棋子A的像。
(4)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步骤(2),发现棋子A的像与棋子A始终在方格纸的同一条直线上。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薄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可知,棋子的像与棋子到薄玻璃板的距离     。
实验次数 棋子到薄玻璃板的距离/cm 棋子的像到薄玻璃板的距离/cm
1 5.00 5.00
2 6.50 6.50
3 10.00 10.00
(5)实验表明,棋子在平面镜中的像与棋子关于镜面     。
(6)请在图丙中作出点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59.(2024 镇江)小红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置于水平底座中心,激光笔可沿弧形轨道移动,且保持激光始终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
实验次数 ∠AOP ∠POB
1 90° 90°
2 65° 115°
3 42° 138°
4 18° 162°
(1)为了在不同方向都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应在平面镜上方喷些     。
(2)多次改变激光笔在轨道上的位置,小红调整视角,均能观察到反射光OB挡住入射光AO的现象,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纸板与AO、OB所在平面重合,其底边PQ紧贴平面镜,在纸板上即可显示出入射光和反射光,多次测量纸板和平面镜的夹角。
①上述实验中测得的夹角均为 90°,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在平面和平面镜相互     。
②在纸板上过O点作出底边PQ的垂线ON,则ON与镜面     ,可知ON为法线,由①、②可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内。
(3)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依次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入射光线AO逐渐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ON;∠NOB与∠AON的大小     。
60.(2024 聊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研究像和物的位置关系,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2)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靠近玻璃板移动,观察到像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乙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间的水平距离为2.8m,要求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则人应坐在离平面镜     m的位置检查。
专题02 光现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A C B C D D D C A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C C C D D C A A C B
题号 23
答案 C
二.多选题(共2小题)
题号 24 25
答案 ACD CD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光源的概念与判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A、硬币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其它物体的光,因此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没有看见硬币,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正确;
C、碗中倒入水,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出时发生了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眼看到的是硬币变浅的虚像,故C错误;
D、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慢,故D错误。
故选:B。
2.【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射击比赛“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A、林中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相同,故A正确;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与“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不同,故B错误;
C、镜中汽车属于凸面镜成像,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与“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不同,故C错误;
D、空中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与“三点一线”的瞄准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3.【考点】像与物大小相等.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理解能力.
【解答】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平面镜的厚度都无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考点】光折射的角度计算;光折射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于入射角等于60°,所以折射角小于60°;又因为当光线是斜射入的,所以折射角不能为0°,故B正确。
故选:B。
5.【考点】物体的颜色.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无论照射光源是何种颜色,背景板上都会留下一个黑色的人影,这是由于光被人挡住,在后面留下的阴影;如果背景板是白色,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此时无论叠加光源是何种颜色,都会在影子上叠加该叠加光源的颜色,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③正确;
若背景板不是白色,当叠加光源的颜色与背景板的颜色相同时,也能形成“有色影子”,由表可知,方案①②④错误。
故选:C。
6.【考点】光源的概念与判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A、杯中的“弓”是弓在水面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故A错误;
B、鱼在水中,人在岸上,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折射光线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射出的,所以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故B错误;
C、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所以不是光源,故C错误;
D、“一叶障目”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7.【考点】半导体的特点;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红外线;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机械能及其转化;应用能力.
【解答】A、测温仪远距测温时,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实现的,故A错误;
B、巡逻车匀速行驶喷洒消毒液过程中,速度不变,但是由于质量变小,消毒车的动能减小,故B错误;
C、机器人巡逻进行广播宣传,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巡逻车上的LED指示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故D正确。
故选:D。
8.【考点】光的反射现象;像与物大小相等.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理解能力.
【解答】A、“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自己”和真实自己大小相等,故B错误;
C、面向“自己”走,“自己”向前走,故C错误;
D、“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两者原理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9.【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A、筷子“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楼台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萌娃变“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的影子,故C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本质上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读思维导图可知,图中缺少的是光的反射现象实例。
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立竿见影,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考点】光的反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农户在果树下覆盖银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阳光,增加果实底部的光照,提高光照效率,促进果实着色,提高品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圭表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来计时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凸面镜与凹面镜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A.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被手挡住形成的黑影,故A错误;
B.潜望镜是利用两次平面镜成像来观察物体,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景象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
D.汽车后视镜利用光的反射扩大观察范围,故D错误。
故选:C。
14.【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人们看到水面上的“花花”,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水中的鱼看到水面上的“花花”,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故B错误;
C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花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花花”在水中倒影的高度等于7米,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5.【考点】光折射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从太阳升起到落山的过程中,阳光与地面间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早晨太阳升起时,阳光与水面的夹角较小,入射角较大,折射角也较大;随着太阳升高,阳光与水面的夹角逐渐增大,入射角逐渐减小,折射角也随之减小;到正午时,阳光垂直射向水面,入射角为0°,折射角也为0°;午后太阳逐渐下落,阳光与水面的夹角又逐渐变小,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也逐渐增大。所以折射角先减小后增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A、光照射到水面上会发生反射,河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A正确;
B、地面上到处是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站在岸边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故C正确;
D.他看到水里的云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D。
17.【考点】眼睛的结构与视物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能从各个方向看见黄鹂,即投射在黄鹂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说明光发生了漫反射,故A正确;
B、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
C、阳光下的溪水波光粼粼,是由于光被水面反射后形成的现象,故C正确;
D、目送白鹭高飞远去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应该变弱,即眼睛的晶状体变薄,故D错误。
故选:D。
18.【考点】光的反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从水盆中看到农夫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考点】利用光的反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看到水中“白鹭”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成的是虚像,而CD两图中光线从水中发出,B图中光线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考点】光的反射现象;凝华的概念及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解答】A、“谁家玉笛暗飞声”,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诗人根据音色辨别出是笛声,故A正确;
B、“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山”作为参照物,“舟”相对山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
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1.【考点】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光反射实验中的纸板作用;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A、反射光线OB和入射光线AO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OB的位置在ON的右侧,故A错误;
B、仅增大图中α的角度,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减小,反射光线OB将靠近ON,故B错误;
C、仅将平面镜在水平面内绕O旋转,纸板仍然和平面镜垂直,法线位置不变,入射光线位置不变,反射光线OB位置不变,故C正确;
D、仅将纸板取走,反射光线OB仍然存在,只是不能显示在纸板上,故D错误;
故选:C。
22.【考点】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光的色散及其现象;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解答】A、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聚集成白云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雨后的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
C、水雾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C错误;
D、水的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拦河坝越高,水的重力势能越大,势能转化成的动能也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23.【考点】物体的颜色;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A、“一石击破水中天”,“天”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呈红色是由于它能反射红光,故B错误;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因为游鱼细石反射的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共2小题)
24.【考点】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光的色散及其现象;分子的热运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子热运动、内能;机械能及其转化;应用能力.
【解答】A、“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故A正确;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阳光发生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故D正确。
故选:ACD。
25.【考点】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A、垂直镜面的是法线,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由图甲知,OA为入射光线,∠i是入射角,故A错误;
B、当图甲中入射光线AO绕O点逆时针转动时,入射角变大,此时反射角也变大,所以反射光线绕O点顺时针转动,故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正确;
D、当太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为60°时,因为反射光线与水平面垂直,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180°﹣(60°+90°)]=15°,所以平面镜与地平线的夹角为15°+60°=75°,故D正确。
故选:CD。
三.填空题(共9小题)
26.【考点】扩散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解答】手中“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成正立、等大的虚像;“香”满衣,这是花香分子扩散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等大;扩散。
27.【考点】光的反射现象;凝固的放热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1)液态高锡青铜原料倒入模具,冷却成型,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
(2)铜镜成像的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故答案为:放出;反射。
28.【考点】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探究光反射实验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共面;探究光反射实验中的纸板垂直;体温计的示数.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解答】(1)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体温计的示数为36.5℃。
(2)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实验中,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观察到棉花燃烧,此现象表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从而使棉花燃烧。
(3)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立在平面镜上,使纸板上的 ON 线与平面镜垂直。将纸板NOF沿ON线向前或向后翻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36.5;(2)做功;(3)垂直;平面内。
29.【考点】光的三原色;物体的颜色.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1)频率为450THz的光在红光的频率范围内,属于三原色光;
(2)“晴天时,人看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是因为蓝色光的散射能力最强,人眼更容易感受到蓝色光。
故答案为:(1)属于;(2)蓝色光的散射能力最强,人眼更容易感受到蓝色光。
30.【考点】扩散现象;漫反射.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解答】小西同学走进人民公园,闻到丁香花的香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丁香花,是因为光照射到丁香花上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扩散;漫。
31.【考点】扩散现象;光的反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解答】“一滴独流醋,十里运河香”,醋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扩散;反射。
32.【考点】像与物的距离和速度计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穿衣镜是平面镜。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萌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2m处,镜中像到镜子的距离也为2m,则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为4m;
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不变,与距离无关,所以她靠近穿衣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4;不变。
3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光源的概念与判断;漫反射.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是光源,没有灯光时屏幕是看不见的,不发光的,不是光源,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放映机的底片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不是;漫;放大。
34.【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像的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像与物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测量物块的长度.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解答】
(1)测量地图上A、B两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1mm,A点在零刻度线,粗点B与尺子接触处对应刻度的准确值为2.3cm,可估读为2.35cm,即A、B两点间的距离为2.35cm(答案不唯一,2.32cm~2.38cm均可);
(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图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其示数为2.2N,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4N;
(3)自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温度升高相同,膨胀体积相同,管子越细,液面高度变化越明显,精确越高;
(4)①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A蜡烛一侧(a处)观察玻璃板中的像,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之与蜡烛A的像重合;为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对两根蜡烛的要求是大小完全相同;
②若换用面积较大的玻璃板进行实验,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因而蜡烛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1)2.35(答案不唯一,2.32~2.38均可);(2)2.4;(3)热胀冷缩;细;(4)①a;相等;②不变。
四.作图题(共15小题)
35.【考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A点发出的光经过小孔沿直线传播会在光屏上成像A′,B点发出的光经过小孔沿直线传播会在光屏上成像B′,连接A′B′,如下图所示:

36.【考点】光折射的光路图.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1)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镜面垂直,并且用虚线表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光从水中垂直水面射入空气中时,传播的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37.【考点】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光从玻璃斜射入到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过O点作分界面的垂线即法线,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画出入射光线AO;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折射光线应远离法线,据此画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38.【考点】平面镜成像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先作S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像点S′,然后连接像点S′和人的眼睛,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可作出反射光线OA,再连接SO画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如下图:
39.【考点】利用光的反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先作出点光源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连接A与平面镜的左端,交平面镜于点C,作出入射光线AC和反射光线CE;连接A与挡光板的最上边缘,交平面镜于点D,作出入射光线AD和反射光线DF;则水平地面被光照亮的区域为EF,如图所示:
40.【考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利用光的反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由图知,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右焦点F,如下图:
(2)过光线b与平面镜的交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上图。
41.【考点】平面镜成像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太阳在湖中的倒影“镶嵌”在湖边的路灯中的A点,作出A点的对称点B,
根据通过路灯的空隙看到太阳的像,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则眼睛与路灯的空隙连线与水面的交点为反射点,连接该点与眼睛为反射光线,△AOB与△SOS′全等,则S点为光源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42.【考点】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作图;利用光的反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图中法线已经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的玻璃中作出反射光线;当光由玻璃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的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43.【考点】利用光的反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1)由图知,过点O的方格线视为法线,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44.【考点】利用光的反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首先过入射点O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做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45.【考点】利用平面镜对称性质完成光路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46.【考点】利用平面镜对称性质完成光路图.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像点A′的对称点,即为A的位置,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连接A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47.【考点】利用平面镜对称性质完成光路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先作出后排座椅上A点关于平面镜MN的对称点A′,即为像点,连接CA′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AO可得入射光线,连接OC可得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48.【考点】根据物和像作折射光路图.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先连接人眼和虚像,即连接B与A',找到折射点,A处的光射到折射点进入人眼,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见解析图。
49.【考点】利用光的反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
【解答】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A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A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50.【考点】紫外线.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
【解答】将一张塑料膜铺在一张光敏试纸上,把紫外光灯固定在桌面上,用适当强度的紫外光照射塑料膜一段时间;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涂有芦荟汁的塑料膜铺在另一张光敏试纸上,用同样强度的紫外光照射塑料膜一段时间,对比两张紫外线光敏试纸的颜色深度;若颜色深度不同,则说明芦荟汁有防晒作用。
故答案为:将涂有芦荟汁的塑料膜铺在另一张光敏试纸上,用同样强度的紫外光照射塑料膜一段时间;颜色深度不同。
51.【考点】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需要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故需要用到量角器;纸板在实验中除了显示光路,还可以通过弯折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3)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50°,所以入射角=90°﹣40°=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是50°;
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光的径迹,是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故答案为:(1)量角器;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使结论具有普遍性;(3)50°;光路是可逆的;(4)漫反射。
52.【考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之间的关系;温度计的读数;晶体熔化的特点;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磁极.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磁现象、电生磁;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如图甲所示,实验中,闭合开关后,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阻值变大,电路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强,铁钉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更多;
(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通过实验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r等于入射角i;
(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上,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4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故答案为:(1)N;多;(2)同;等于;(3)45;有。
53.【考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物体的颜色;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光反射实验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共面.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基本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红色激光入射到小平面镜上的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有1条反射光;
(2)从周围不同方向观察红色入射光、红色反射光和绿色激光,发现从某个方向看去它们是重合的。这说明红色反射光、红色入射光和绿色激光在同一平面内;
(3)由于光的可逆性,让蓝色激光逆着红色反射光的方向入射到O点,如果蓝色反射光与红色入射光重合,就说明这条绿色激光的位置的确是红色反射光与红色入射光之间的对称轴;
(4)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本实验中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一种做法:用喷雾器在实验装置附近形成雾气。
故答案为:(1)1;(2)在同一平面内;(3)蓝色反射光与红色入射光重合;(4)用喷雾器在实验装置附近形成雾气。
54.【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垂直放置的错误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像与物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实验前,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应该垂直白纸;
(2)蜡烛B与蜡烛A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为使该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多次改变物体位置实验;
(4)手机屏幕与白纸的夹角为80°,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若要使手机画面通过玻璃板所成像的位置在白纸上,玻璃板与桌面的夹角θ应为50°;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临摹时要在①位置观察。
故答案为:(1)垂直;(2)大小;(3)改变物体位置多次实验;(4)50;①。
55.【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用一支外形与A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B与A的像大小相等,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实验中他测得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2cm,则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2cm。
(3)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下所示:
(4)光斜射到玻璃板上发生反射的同时也发生了折射,故导致反射光的亮度明显比入射光暗了许多。
故答案为:(1)相等;(2)12;(3)见解析;(4)折射。
56.【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烛焰、光屏的移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由图可知,u>v,且成实像,说明u=30cm>2f,2f>v=15cm>f,即15cm>f>7.5cm,故选:B;
(2)小庆同学把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可以将光屏向右移动;
(3)小庆把凸透镜换成一块薄玻璃板,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透过玻璃板能看到烛焰正立、等大的虚像;把光屏移到像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因虚像不能与在光屏上,故光屏上没有烛焰的像。
故答案为:(1)B;(2)右;(3)等大;没有。
57.【考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光屏上发生的是漫反射,便于显示光路;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随着太阳西斜,则入射角减小,平面镜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变大,即平面镜应向逆时针方向适当转动才能继续照射接收器。
故答案为:(1)漫;(2)①两侧;②等于;(3)逆。
58.【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垂直放置的错误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成虚像;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像与物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如果玻璃板不垂直,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因此应将茶色玻璃垂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将棋子A放在薄玻璃板前,棋子B放在薄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棋子像的大小与棋子的大小相等;
(3)移走棋子B,将光屏放到棋子B的位置,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因此在光屏上不能直接观察到棋子A的像;
(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棋子的像与棋子到薄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5)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并且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6)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如下:
故答案为:(1)垂直;
(2)相等;
(3)不能;
(4)相等:
(5)对称;
(6)见解答图。
59.【考点】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为了在不同方向都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应在平面镜上方喷些烟雾,这是利用了光照在烟雾上会发生反射,可以通过烟雾显示光路;
(2)①将长方形纸板与AO、OB所在平面重合,多次测量纸板和平面镜的夹角均为 90°,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在平面和平面镜相互垂直;
②在纸板上过O点作出底边PQ的垂线ON,则ON是法线,与镜面垂直,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AOP逐渐变小,入射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即入射角逐渐变大,因此入射光线AO逐渐远离法线ON;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NOB与入射角∠AON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烟雾;(2)①垂直;②垂直;同一平面;(3)远离;相等。
60.【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像与物的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为了研究像和物的位置关系,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2)根据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靠近玻璃板移动,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面镜,像也面镜,但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3)视力表与平面镜间的水平距离为2.8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8m,要求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所以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5m﹣2.8m=2.2m,人应坐在离平面镜2.2m的位置检查。
故答案为:(1)刻度尺;(2)靠近;不变;(3)2.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