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汇编】2023-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版)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好题汇编】2023-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版)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28 16: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
2023-2025年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分类练习,高效提分!按照物理学科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物理学科知识点在三年中考中的考查情况,旨意方便老师和学生掌握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4 聊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慧同学计划制作一个“手机投影仪”。现有器材如下:焦距分别为10cm、20cm、30cm的凸透镜各一个,手机一部,长为30cm的纸盒,胶带和剪刀等。“投影仪”模型如图所示,将手机和凸透镜分别固定在纸盒的两端,调整“投影仪”到墙面的距离,可在墙上看到手机画面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选择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B.应选择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
C.将手机正立放置,在墙上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D.墙上手机画面的像是虚像
2.(2024 福建)我国某新型战斗机配有光电搜索跟踪系统,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2024 陕西)“强行透视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拍摄技巧。拍摄时,让两个物体离镜头远近不同,再调整拍摄角度,使两物体的像在同一张照片中呈现出有趣的效果。如图,是利用该技巧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
C.花和人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移到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4.(2025 福建)如图,修表师傅可通过“寸镜”看清手表微小结构。“寸镜”内部有一个凸透镜,使用时手表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A.小于1倍焦距
B.等于1倍焦距
C.大于2倍焦距
D.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
5.(2025 德阳)小刘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6.(2025 南充)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调节方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照相机时,先拍全身照,再拍半身照,将照相机远离人
B.使用投影仪时,显示的画面太大,只需将投影仪向前移动
C.使用放大镜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适当增大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
D.人脸识别解锁时,人脸离锁越近,拍得的像越小,更容易解锁成功
7.(2024 成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句描绘了成都草堂门前浣花溪秀丽的景色(意境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从各个方向看见黄鹂,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B.看到溪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C.阳光下的溪水波光粼粼,是水面对光的反射现象
D.目送白鹭高飞远去的过程中,眼睛的晶状体变厚
8.(2024 德州)某款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凸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投影灯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B.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以内
C.为从不同角度看见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应选择光滑的地面
D.若要在地面上得到清晰、更大的广告图标像,可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
9.(2024 山西)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
B.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
C.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
D.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
10.(2024 重庆)如图所示,智能快递车正在运送包裹,用户通过人脸识别取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因为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折射
B.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智能快递车上的摄像头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工作
D.人脸识别时,人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11.(2024 哈尔滨)光让我们通过视觉认识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由于漫反射,同学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地上的书
B.乙图:小聪在镜中看到小猫,这只“小猫”是能量聚集形成的像
C.丙图: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矫正
D.丁图: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可制成针孔照相机
12.(2025 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明发现光屏上承接到的清晰的像与光源大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虚像
B.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与到光源的距离相等
C.仅将透镜向光屏方向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D.光源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远离透镜,光屏会承接到清晰的像且越来越小
13.(2025 成都)机器人跳秧歌舞、跑马拉松、做家务……人形机器人用“眼睛”感知获取信息,如图。人形机器人“眼睛”的光学成像与人眼相似,是通过镜头使物体在图像传感器成像面上(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成像面上成放大的虚像
B.机器人“眼睛”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C.机器人“眼睛”光学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D.机器人“眼睛”只能“看见”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
14.(2025 乐山)每年5﹣6月,金口河大瓦山“转转花”竞相绽放,游客们纷纷用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象。关于此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游客能看到美丽的“转转花”,说明“转转花”是光源
B.“转转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用于拍摄“转转花”的手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D.在拍摄时,“转转花”需位于手机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15.(2025 苏州)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先固定好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距离蜡烛为16cm和24cm时,光屏上先后两次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的像是缩小的 B.第二次的像比第一次大
C.蜡烛和光屏间的距离是40cm D.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16.(2023 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假设光具座足够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17.(2023 泰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④当u=11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
18.(2023 雅安)如图是爱动手的小雅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
B.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透镜到墙壁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D.手机应放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内
19.(2024 西藏)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图中能模拟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的图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20.(2024 常州)《重庆市消防条例》规定:2023年7月1日起,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或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一旦有人违规操作,会被电梯内的摄像头拍摄成像并智能识别,电梯将停止运行并发出声、光警报。如图所示,某次警报时,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像距为10.1mm,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mm B.10mm C.15mm D.20mm
二.多选题(共1小题)
(多选)21.(2025 天津)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同一蜡烛先后放在光具座的a、b、c、d四个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观察烛焰的成像情况,则(  )
A.蜡烛在a处时,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B.蜡烛在b处时,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比在a处时大
C.蜡烛在c处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蜡烛在d处时,眼睛应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
三.填空题(共11小题)
22.(2025 河南)如图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进行实验探究的情景,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是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后,保持水凸透镜、蜡烛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请写出一种简单可行的操作方法:    。
23.(2025 湖北)2025年1月20日,在第九届亚冬会火种采集仪式上,现场用图甲中的冰透镜成功点燃了火炬。小红为了研究此现象,让光束透过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投射在墙上,如图乙。     (填“上”或“下”)方眼镜的透镜类型与冰透镜相同,为     透镜。
24.(2025 眉山)如图甲所示是人的眼球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类似;如图乙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成像示意图,可以用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矫正,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25.(2025 遂宁)西晋《博物志》中云:“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冰制成透镜,利用它对太阳光的     作用来取火。现在人们还利用这种透镜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6.(2025 达州)汽车仪表台上方不能放老花镜,是因为老花镜对光具有    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易引发火灾;青少年不良用眼易引起晶状体变厚,应佩戴    透镜矫正。
27.(2025 连云港)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当纸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变小,说明凸透镜的焦距f     l(选填“>”“<”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像是倒立     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28.(2024 泰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光物体与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清晰的像应成在图中     (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向     的,该像     (能/不能)被人眼看到。
29.(2023 甘孜州)如图所示,患近视的同学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人应该     (选填“靠近”或“远离”)物体,或者佩戴一个由合适的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30.(2025 扬州)某款人形机器人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安装在腹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远处的物体成倒立、    的实像。该机器人跑步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     有力的作用。以并肩运动的陪跑员为参照物,机器人是     的,机器人跑完21km路程用时约为2h40min,平均速度约为     km/h(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1.(2025 上海)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和发光体在透镜的     (选填“同侧”、“两侧”),它们的中心在     上,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发光体距离凸透镜16cm时,成     (选填“正立放大”、“正立缩小”、“倒立放大”、“倒立缩小”)的实像。
32.(2024 遂宁)亮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甲图所示的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中光屏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乙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成像的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四.作图题(共12小题)
33.(2024 枣庄)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凹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凹透镜、凸透镜的折射光路。
34.(2025 新疆)请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画出其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5.(2025 眉山)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完成下列光路图。
36.(2023 成都)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请在图乙中画出:
(1)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37.(2023 烟台)光通过透镜会发生折射,请将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补画完整。
38.(2023 凉山州)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F是凸透镜的焦点,水下有一块平面镜M,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再经水中的平面镜反射后恰过P点,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39.(2024 淄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有保护视力的意识。如图是李老师戴眼镜矫正视力的部分光路,请在方框内画出矫正视力的透镜,并画出两条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的光线。
40.(2024 福建)在图中,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41.(2024 攀枝花)如图所示,凸透镜主光轴水平,平面镜与主光轴的夹角为45°,一束光线沿竖直方向射向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42.(2024 宜宾)如图所示,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将图中三条光线补充完整。
43.(2023 长沙)在课后实践活动中,小明自制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手电筒,他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请在图乙中画出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
44.(2023 恩施州)如图所示,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向透镜,请画出平面镜和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共15小题)
45.(2024 长沙)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凸透镜靠近白纸时,纸上的光斑越来越大。接下来,他应该使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变     ,直至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2)某次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这个像是     、    的实像。
46.(2025 山东)雨过初晴,小丽发现透过附在叶片上的水珠,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叶片脉络”;而透过在叶片上的水珠能看到远处倒立缩小的“花朵”。针对这一现象,她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1)小丽将F形光源(如图甲)、凸透镜和带有刻度的光屏按图乙所示安装在水平光具座上,接下来她应将三者的中心调整到     。
(2)调整好后,小丽多次改变物距和光屏的位置进行实验,收集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如表1所示。小丽分析归纳后,得到初步结论:随着物距不断减小,物体所成实像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且像都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表1
序号 物高h/cm 物距u/cm 像高h/cm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1 4.0 30.0 2.0 倒立 实像
2 26.0 2.5 倒立 实像
3 23.0 3.0 倒立 实像
4 15.0 8.0 倒立 实像
5 13.0 13.5 倒立 实像
6 7.0 找不到像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在光屏上始终没有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回想透过水珠观察叶脉的情景,她采用图丙、丁、戊     的方式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
(4)组间交流时,小丽发现小红的实验记录(如表2所示)中有与物体等大的像,而自己却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为了尽快在自己实验中找到等大的像,她应调整物距在     cm和     cm之间反复多次实验。
表2
序号 物高h/cm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1 4.0 25.0 1.0 倒立 实像
2 18.0 1.3 倒立 实像
3 15.0 2.0 倒立 实像
4 10.0 4.0 侧立 实像
5 8.0 6.5 倒立 实像
6 4.0 找不到像
(5)小丽进一步对比后发现,凸透镜成像特点不只与物距有关。她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     。咨询老师后得知,两次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不同。小丽认为,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和焦距均有关系。结合实验数据和老师给的焦距数值,她总结出凸透镜或像规律。
47.(2025 泸州)2025年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图甲为眼睛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科学兴趣小组自制的一个用来模拟眼睛变焦过程的装置。
(1)图甲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图乙中的     。在图乙的光屏上已成蜡烛的清晰像(像未画出),其情况是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实像。
(2)图乙中,把蜡烛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后(相当于看近处景物),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缓慢     (选填“注入”或“吸出”)适量水来改变水凸透镜厚度,像又变清晰了。当眼睛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睫状肌会过度疲劳失去弹性,导致看远处景物时无法将晶状体调到较     (选填“薄”或“厚”)状态。
(3)据此,请你为预防近视提一条科学合理的建议:    。
48.(2025 凉山州)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来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同学们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焦距为     cm(要求估读)。
(2)实验前,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在     。
(3)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可以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从图乙所示位置向右移到30cm刻度线处,把光屏向     移动,才可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5)在图乙所示情景下,在凸透镜左边适当位置放置一个透镜镜片后,须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出现倒立清晰的实像,则该镜片可用来矫正     (选填“近”或“远”)视眼。
49.(2024 宿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中,利用了如图所示装置。
(1)调节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多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可知凸透镜焦距为     cm,第3次实验中,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光屏上看到的像
1 6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4 24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30 倒立、、实像
4 8 未找到像
(3)智能汽车通过车载摄像头,识别行人、路标和其他车辆,实现自动导航和驾驶,车载摄像头根据的是第     次实验的原理;
(4)物距u=8cm不变,要想在光屏上看到像,应更换焦距较     的凸透镜。
50.(2024 潍坊)如图甲所示,镜片a可通过抽出或注入液体来改变其厚度,抽出稍许液体后得到镜片b,注入稍许液体后得到镜片c。
(1)镜片b可用于矫正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某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镜片c的成像情况。
①将蜡烛、镜片c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蜡烛、镜片c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此时的像距v=    cm;
③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镜片c移动到光具座上25cm刻度处,此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     、    的实像。
51.(2024 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实验前,调整凸透镜、烛焰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     。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间位置调节到如乙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52.(2023 无锡)小红拿到一块玻璃透镜,仔细观察这块透镜,发现一面有螺纹,一面是光滑的,她对此透镜进行了探究。
(1)她把该透镜靠近书上的“实验”二字,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由此可以判定该透镜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
(2)小红查阅资料后了解到,用如图乙所示的三棱镜组合可以描述该透镜对光的作用。请在图乙中画出平行光入射两个三棱镜后出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为探究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小红将“F”光源、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后,固定透镜位置,使“F”光源从距离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结果记录在如表中。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当“F”光源位于如图丙所示位置时,光屏应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像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像
3 15 30 倒立、放大的像
(4)在了解了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小红用长方形不透明纸盒、平面镜、该透镜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仪,其剖面图如图丁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45°,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一方形孔,将“F”光源按照图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孔上,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若盒子高度h为10cm,为保证在正对透镜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个放大的投影,则盒子长度l的范围为     cm,屏幕上所成的图像形状是     。(选填“F”、“”或“”)
53.(2023 大庆)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如下:
(1)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同一高度。
(2)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当物距u<f时,烛焰成正立放大虚像;当u=f时,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当u>f时,烛焰成     (填“正立实像”、“正立虚像”、“倒立实像”或“倒立虚像”)。同学们分析得出:像的虚实由     大小关系决定。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     (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原理相同。
(4)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5)若仅将图甲中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则需将光屏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6)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cm/s和2cm/s的速度,同时沿光具座匀速向左运动,经过2.5s,光屏上成清晰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54.(2023 哈尔滨)在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对比两图可以得到结论:光从空气射入凸透镜时,    。
(2)小明利用此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继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部分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0 1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5.0 14.0 倒立缩小实像
3 30.0 15.0 倒立缩小实像
4 20.0 20.0 倒立等大实像
5 12.5 50.0
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发现:
①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是     。
②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像的性质是     。
③小明进一步猜想,当物距为12.5cm时,成像的性质是     。
④观察前三组数据,小明发现同一物体都成缩小的像,那么随着像距的增加,像会变大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原表格中还需要增加的项目是     。
55.(2023 广东)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1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
① 5 3.5
② 5 4.5
③ 10 4.5
④ 15 4.5
(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1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     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     cm。
(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2图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     (选填字母)。
(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表中选取编号为     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56.(2023 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 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4 10
①凸透镜焦距f=    cm。
②当物距u=20cm时,像距v=    cm。
③当物距u=10cm时,像的性质是     。
(3)如图乙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     (变大/变小/不变)。
57.(2023 沈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实验器材调节好,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烛焰成像情况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若只将凸透镜调高,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     移动;
(2)如图1,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像移动的距离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蜡烛移动的距离;
(3)实验中,小丽观察到图2中的物点S的虚像S',请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完成物点S发出的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毕业典礼上,小丽想拍摄教学楼的全景,但她所在的位置只能拍摄到教学楼的一部分,由于无法改变拍摄位置,她只能通过改变照相机镜头焦距使像变小,从而拍摄到全景。小丽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可变的凸透镜,为了拍摄到全景,她应该调节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使其适当     (填“变大”或“变小”)。
58.(2023 安徽)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
(1)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丽、小明和小亮观察到的分别是图2中的     (选填“①”“②”“③”或“④”)。
①甲、丙、戊
②乙、丙、丁
③乙、乙、丁
④乙、乙、戊
(2)小亮继续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保持光源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     (选填“A”或“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59.(2025 安徽)小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记录见如表。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大小 正倒 虚实
16.0 放大 倒立 实像 26.6
18.0 放大 倒立 实像 22.3
20.0 等大 倒立 实像 20.0
22.0 缩小 倒立 实像 18.4
24.0 缩小 倒立 实像 17.2
(1)实验过程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物距u=23.0cm,然后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实像;
(2)该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视力的矫正,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移动光屏至其与凸透镜相距19.0cm,然后移动蜡烛使物距u=24.0cm,此时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    (选填“凹”或“凸”)透镜。
六.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60.(2024 深圳)
胶囊胃镜机器人
“胶囊胃镜”全称为“遥控胶囊内镜系统”,被誉为“完美胃部检查的胶囊内镜机器人”。胶囊机器人另一个名字为磁控胶囊内镜,重为0.05N。它只需患者随水吞下,经过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典型的胶囊内窥镜包含几个主要组件:外壳,光学窗口,LED阵列,光学透镜,CMOS图像传感器,射频发射器,天线和电源。医生通过胶囊胃镜系统,可以实时精确操控的体外磁场来控制胶囊机器人在胃内的运动,改变胶囊姿态,按照需要的角度对病灶重点拍摄照片,从而达到全面观察胃黏膜并做出诊断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图像被5G无线传输至便携记录器,数据导出后,还可继续回放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小白同学口服一个胶囊机器人,这个胶囊机器人长约2.7     (填单位);
(2)如图所示,画出胶囊机器人在胃中所受重力示意图。
(3)胶囊机器人在胃中每下降1cm,重力做功W=    。
(4)如果小白医生想扫描更大范围时,应操作机器人     (靠近/远离)此区域。
(5)小白医生在远程无线操控机器人时,通过     波来传递信号。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A B A C C D D A B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B B C A B
二.多选题(共1小题)
题号 21
答案 ABD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通过手机投影仪在墙面上可以看到手机画面清晰放大的像,说明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满足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长为30cm的纸盒是物距,则f<u<2f,
f<30cm<2f,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理解能力.
【解答】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拍摄该照片时,花比人更靠近照相机镜头,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花比人的像大,故B正确;
C、花和人通过照相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若要使花的像更大一些,可将花向照相机镜头方向移动,花到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故D错误。
故选:B。
4.【考点】放大镜.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寸镜”内部有一个凸透镜,在修表时,做放大镜使用,所以此时手表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考点】由v,u,f判断成像的性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已知凸透镜焦距f=10cm,由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50cm﹣20cm=30cm,即u>2f,所以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原理。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使用照相机时,先拍全身照,再拍半身照,像变大,像距变大,物距变小,所以应将照相机靠近人,故A错误;
B、使用投影仪时,显示的画面太大,应减小像距,增大物距,所以应将投影仪向前移动,同时将投影片远离镜头,故B错误;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使用放大镜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适当增大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故C正确;
D、人脸识别系统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人脸识别解锁时,人脸离锁越近,拍得的像越大,更容易解锁成功,故D错误。
故选:C。
7.【考点】眼睛的结构与视物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能从各个方向看见黄鹂,即投射在黄鹂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说明光发生了漫反射,故A正确;
B、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
C、阳光下的溪水波光粼粼,是由于光被水面反射后形成的现象,故C正确;
D、目送白鹭高飞远去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变小;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应该变弱,即眼睛的晶状体变薄,故D错误。
故选:D。
8.【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B、该投影仪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则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为了从不同角度看到地面上的广告图标,光照在地面上需要发生漫反射,因此应该选择粗糙的地面,故C错误;
D、要在地面上得到更清晰、更大的广告图标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的距离,增大投影灯离地面的距离,故D正确。
故选:D。
9.【考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远视眼的形成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由图可知,患者眼球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前后径过长,说明患者是近视眼,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矫正。
故选:A。
10.【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用户看见快递车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
B.地面出现快递车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时利用凸透镜对光折射后会聚的原理工作,故C错误;
D.人脸识别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时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11.【考点】近视眼的矫正;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同学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地上的书,说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是光在书上发生了漫反射现象,故A正确;
B、小聪在镜中看到小猫,这只“小猫”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故B错误;
C、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使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属于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需配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正确;
D、自制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B。
12.【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B、光屏上承接到的清晰的像与光源大小相等,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A错误,B正确;
C、仅将透镜向光屏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应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否则不会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光源靠近透镜,同时光屏远离透镜,由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光屏会承接到清晰的像且越来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13.【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BC、机器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工作的,与照相机的应用原理相同,故AB错误,C正确;
D、机器人“眼睛”既可以看到本身发光的物体,也可以看到不发光物体反射的光,故D错误。
故选:C。
14.【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光源的概念与判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美丽的“转转花”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错误;
B、“转转花”的影子是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花,在花后面光照不到的区域形成影子,故B正确;
CD、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在拍摄照片时,景物应在手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CD错误。
故选:B。
15.【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16cm和24cm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可以得到: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为16cm时,应该为f<16cm<2f......①,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为24cm时,应该为24cm>2f.......②,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根据①②可得8cm<f<12cm,根据成像分析,可知:
A.第一次的像是放大的,故A错误;
B.第二次的像比第一次小,故B错误;
C.凸透镜距离蜡烛为16cm和24cm所成的实像,是两个互逆的光路,所以u1=v2,v1=u2,蜡烛和光屏间的距离是16cm+24cm=40cm,故C正确;
D.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8cm<f<12cm,故D错误。
故选:C。
16.【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应放在图中E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故A错误;
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故B正确;
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说明蜡烛可能在一倍焦距内或一倍焦距上,即C区;因光具座足够长,则不可能是物距太小、像距太大造成的,即蜡烛不是放在图中B区域,故C错误;
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B区域,故D错误。
故选:B。
17.【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①由表中数据可知,u=v=2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20cm,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故①错误;
②第1次实验,u=60cm>2f,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②正确;
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物距逐渐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③正确;
④当u=11cm,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④错误。
故选:B。
18.【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要在墙上成实像,所以,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故A错误;
B、由投影仪的成像特点可知,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D、根据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可知,物距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9.【考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近视眼的矫正.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图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图;
要矫正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图丙是矫正近视眼的。
故选:A。
20.【考点】由成像性质判断v,u,f.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摄像头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照相机一样,需要像距在1﹣2倍焦距之间,故可得:
f<10.1mm<2f,解出5.05mm<f<10.1mm,故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1.【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A、由图可知,蜡烛在a处时的物距为ua=50.0cm﹣10.0cm=40.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蜡烛在b处时的物距为ub=50.0cm﹣20.0cm=30.0cm,此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比在a处时大,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蜡烛在c处时的物距为uc=50.0cm﹣25.0cm=25.0cm,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蜡烛在d处时的物距ud=50.0cm﹣40.0cm=10.0cm,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虚像在蜡烛的同侧,所以此时眼睛应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故D正确。
故选:ABD。
三.填空题(共11小题)
22.【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后,此时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像成在光屏的前方;保持水凸透镜、蜡烛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以用注射器将水凸透镜中的水抽出一部分,使水凸透镜的凸度变小,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
故答案为:缩小;用注射器将水凸透镜中的水抽出一部分。
23.【考点】远视眼的矫正;透镜的辨析;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利用冰透镜可以取火,说明冰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由图可知,光通过近视镜和老花镜后,下面的眼镜将光会聚成了光斑,说明下方的眼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与冰透镜相同,为凸透镜。
故答案为:下;凸。
24.【考点】近视眼的矫正;眼睛的视物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人眼的成像原理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在视网膜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由于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答案为:照相机;凹透镜。
25.【考点】远视眼的矫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把冰块削成凸透镜形状,把太阳光会聚在焦点上,就可以点燃物体。
远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看近处物体时,物体通过人眼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
故答案为:会聚;远视眼。
26.【考点】近视眼的矫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汽车仪表台上方不能放老花镜,是因为老花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易引发火灾;
青少年不良用眼易引起晶状体变厚,其折光能力太强,使得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会聚;凹。
27.【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光线到达焦点并且继续向前射出。当纸上呈现的光斑不是最小光斑时,这个光斑可能在焦点之前,也可能在焦点之后。如果纸靠近凸透镜时光斑变小,说明焦点在光斑之前,即凸透镜的焦距f小于l。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根据图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成像规律制成的。
故答案为:<;缩小;照相机。
28.【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光物体与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清晰的像应成在图中②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向上的;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像能被人眼看到。
故答案为:②;上;能。
29.【考点】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如图所示,患近视的同学看远处物体时,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眼睛应该向物体靠近;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靠近;凹。
30.【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平均速度.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解答】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以并肩运动的陪跑员为参照物,则机器人是静止的,位置不改变,相对静止;
机器人在21km用时约为2h40min,平均速度约为v8km/h。
故答案为:凸;缩小;通电导体;静止;8。
31.【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理解能力.
【解答】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和发光体在透镜的两侧,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发光体距离凸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两侧;同一高度;倒立放大。
32.【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50.0cm﹣40.0cm=10.0cm;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故答案为:10.0;投影仪。
四.作图题(共12小题)
33.【考点】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由此画出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由此画出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4.【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如图所示:
35.【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36.【考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利用光的反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由图知,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右焦点F,如下图:
(2)过光线b与平面镜的交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上图。
37.【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据此作图,注意入射光的方向与折射光方向一致,如图所示:
38.【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利用光的反射作图;光折射的光路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由凸透镜折射的规律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F;
水中平面镜的反射光线过P点,则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F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F′,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F点在平面镜中形成的像点F′,连接F′P,与平面镜交于Q点,则FQ是水中的折射光线,也是平面镜的入射光线,而QP是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39.【考点】近视眼的矫正.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由图中光线情况可知,光线经矫正视力的透镜后开始发散,说明是凹透镜,而矫正后折射的光线在视网膜上会聚成像,如图所示:
40.【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41.【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利用光的反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先画出法线,在法线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2)平面镜与主光轴的夹角为45°,原来的入射光线竖直向下,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45°,则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该反射光线又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如图所示:
42.【考点】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其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43.【考点】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44.【考点】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版权所有
【专题】作图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然后作法线的垂线,便是镜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2)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由此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共15小题)
45.【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解答】(1)如图甲所示,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凸透镜靠近白纸时,纸上的光斑越来越大,说明焦点在纸的后面,接下来,他应该使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变大,直至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2)某次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像距大于物距,因此这个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大;(2)倒立;放大。
46.【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的摆放原则;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发光体“F”、凸透镜和光屏三者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从表一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小于13cm时,物距减小,像变大,成倒立的实像;
(3)从表一可知,物距为7cm时找不到像,说明凸透镜的焦距为7cm,要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物像同侧,在光屏侧能观察到像;故选择丁:
(4)物像等大时,物距在二倍焦距处,此时像距等于物距,物距大于2f时,像小于物,当物距小于2f大于f时,像大于物,表一中物距23cm像小于物,物距为15cm时,像时物的两倍,所以实验中找到等大的像,她应调整物距23cm和15cm之间反复多次实验;
(5)表一、二中,物高相同,物距都为15cm时,表一中像高是物高的2倍,表二中由像距:物距=20cm:15:cm=4:3,可知像高:物高=4:3,物距相同时,成像的大小不同。
故答案为:(1)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变大;倒立;(3)丁;(4)23.0;15.0;(5)从表一、二中的数据可知,物高相同,物距是15cm时,表一中的像更大一些。
47.【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睛的结构与视物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
【解答】(1)根据眼睛的结构,图甲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图乙中的光屏。在图乙中,因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图乙中,把蜡烛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后(相当于看近处景物),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像变清晰,因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对光的折射能力越强)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要缓慢注入适量水来改变水凸透镜厚度。当眼睛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睫状肌会过度疲劳失去弹性,导致看远处景物时无法将晶状体调到较薄状态,即形成近视眼。
(3)据此,请你为预防近视提一条科学合理的建议:看书时要注意与书本保持一定距离。
故答案为:(1)光屏;缩小;(2)注入;薄;(3)看书时要注意与书本保持一定距离。
48.【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的摆放原则;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加装眼镜片;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30.0cm﹣20.0cm=10.0cm;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由图乙可知,物距为50.0cm﹣20.0cm=30.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从图乙所示位置向右移到30cm刻度线处,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把光屏向右移动,才可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5)在图乙所示情景下,在凸透镜左边适当位置放置一个透镜镜片后,须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出现倒立清晰的实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缩小;(4)右;(4)远。
49.【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的摆放原则;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由表中数据可知,u=v=24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24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2cm;
第3次实验中,物距2f>u=20cm>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车载摄像头是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与表中第1次成像原理相同;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焦距,因此物距u=8cm不变,要想在光屏上看到像,应更换焦距较小的凸透镜。
故答案为:(1)主光轴;(2)12;放大;(3)1;(4)小。
50.【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由图可知,镜片b中间薄,边缘厚,为凹透镜,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
(2)②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像距,由图可知,像距v=55.0cm﹣40.0cm=15.0cm;
③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镜片c移动到光具座上25cm刻度处,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且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能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近视眼;(2)②15.0;③倒立;放大。
51.【考点】像距v和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的摆放原则;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凸透镜、烛焰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由图甲可知,u=v=2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20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10;放大。
52.【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她把该透镜靠近书上的“实验”二字,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此时透过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此可以判定该透镜是凸透镜;
(2)画出法线,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由表中数据可知,u=v=20cm,成倒立等大的像,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20cm,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固定透镜位置,使“F”光源从距离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当“F”光源位于如图丙所示位置,此时物距2f>u=40cm﹣23cm=17cm>f,根据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u=17cm>15cm,由表中数据可知,v<30cm,故光屏应适当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此时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如下图F点所示:

为保证在正对透镜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个放大的投影,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F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盒子长度l的范围为10<l<20cm;由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屏幕上所成的图像形状是。
故答案为:(1)凸;(2)见解答图;(3)10;左;(4)10<l<20;。
53.【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烛焰、光屏的移动.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基本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2)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当物距u<f时,烛焰成正立放大虚像;当u=f时,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当u>f时,烛焰成倒立实像;分析得出:像的虚实由物距和焦距大小关系决定;
(3)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4)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成像大小不会变化,但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
(5)如果将凸透镜A换成镜面直径相同、但焦距稍小的凸透镜,比起原来就相当于将物距变大了,那么像距就要减小,像变小;光屏要靠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
(6)由乙图可知,原物距u=15cm,像距v=15cm,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cm/s 和2cm/s 的速度,同时匀速向左运动,则经过2.5s时,物距u′=15cm+(4cm/s﹣2cm/s )×2.5s=20cm,像距v′=15cm+2cm/s×2.5s=20cm,此时u'=v'=2f=20cm,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2)不能;倒立实像;物距和焦距;(3)投影仪;(4)变暗;(5)向左;(6)等大。
54.【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对比两图可知:光从空气射入凸透镜时,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①分析1、2、3组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像距小于物距;
②根据第4组实验数据可知,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中的物距u、像距v以及像的性质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当物距为12.5cm时,成倒立放大实像;
④探究“同一物体都成缩小的像,随着像距的增加,像会变大”时,需测量像的高度,因此原表格中还需要增加的项目是像的大小。
故答案为:(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①像距小于物距;②倒立等大实像;③倒立放大实像;④像的大小。
55.【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故光屏上的像是实像;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1图乙所示,此时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此时应将蜡烛向上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3)由如1图甲可知,u<v,且成实像,说明2f>u=15cm>f,v=30cm>2f,即15cm>f>7.5cm,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2图所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小明看到的像应是D;
(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小明选取的凸透镜焦距应相同,凸透镜的直径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若要验证其猜想,可在表中选取编号为①②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故答案为:(1)实像;(2)上;(3)10;(4)D;(5)①②。
56.【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①由表中数据可知,u=v=30cm,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2f=30cm,故凸透镜焦距f=15cm;
②当物距u=20cm,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物距等于第1次成像时像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故像距应该等于第1次成像时物距,即v=60cm;
③当物距u=10cm,此时u<f,根据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像的性质是正立、放大、虚像;
(3)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变小。
故答案为:(1)光屏中央;(2)①15;②60;③正立、放大、虚像;(3)变小。
57.【考点】烛焰、光屏的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物距u=50cm﹣15cm=35cm>2f,根据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只将凸透镜调高,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上移动;
(2)如图1,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处,此时物距u=50cm﹣30cm=20cm=2f,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像距v=2f=20cm,则蜡烛移动的距离为30cm﹣15cm=15cm,光屏移动的距离为70cm﹣65cm=5cm,故像移动的距离小于蜡烛移动的距离;
(3)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其虚像,如下图所示:

(4)为了拍摄到全景,她应该将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变小,因凸透镜焦距变小,相当于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像随之变小。
故答案为:(1)缩小;上;(2)小于;(3)见解答图;(4)变小。
58.【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左右相反,所以小丽看到的像是图2中乙;
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小明看到的是图2中丙;
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当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左右相反(如下图所示),所以小亮看到的像是图2中丁;故选②;
(2)小亮继续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保持光源位置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将凸透镜向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②;C。
59.【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成像原理.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u=v=2f=20cm,所以f=10cm;
移动蜡烛使物距u=23.0cm,焦距为10cm,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调节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由表格数据可知,移动蜡烛使物距u=24.0cm,此时像距v=17.2cm,移动光屏至其与凸透镜相距19.0cm,此时呈现于光屏前方,为了使像成像于光屏上,应使用凹透镜,延迟会聚。
故答案为:(1)缩小;(2)凹。
六.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60.【考点】电磁波的传播;常见的长度及估测;重力的示意图;功的简单计算.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信息的传递;长度、时间、速度;功、功率、机械效率;应用能力.
【解答】(1)由甲图知,这个胶囊机器人长约2.7cm;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胶囊机器人在胃中所受重力示意图如下:
(3)胶囊机器人在胃中每下降1cm,重力做功W=Gh=0.05N×0.01m=5×10﹣4J;
(4)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果小白医生想扫描更大范围时,即实像变小,应操作机器人远离此区域;
(5)医生在远程无线操控机器人时,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1)cm;(2)见解答;(3)5×10﹣4J;(4)远离;(5)电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