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专项培优】专题25 代换问题—小升初奥数思维之典型应用题精讲精练讲义(通用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专项培优】专题25 代换问题—小升初奥数思维之典型应用题精讲精练讲义(通用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6-28 12: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奥数思维之典型应用题精讲精练讲义(通用版)
专题25 代换问题
【第一部分: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
1、代换问题是通过等量替换将复杂问题简化的数学问题类型,通过寻找不同量之间的等价关系,用已知量表示未知量来解决问题。
2、核心思想:
等量代换:用一个表达式替换另一个等价的表达式
消元简化:通过代换减少未知数数量
关系转换:将复杂关系转化为简单关系
二、四大解题方法
方法1:直接代换法
适用:有明显等量关系时
例题:已知△+□=12,△=□+□,求△和□的值。
解答:将△=2□代入第一式:
2□ + □ = 12 → □=4
∴ △=8
方法2:整体代换法
适用:多个相同表达式出现时
例题:★+●=5,★+★+●+●+●=13,求★和●。
解答:设★+●=5为①
2★+3●=13为②
由①得★=5-●,代入②:
2(5-●)+3●=13 → ●=3
∴ ★=2
方法3:中间量代换
适用:需要通过中间量转换时
例题:a+b=15,b+c=18,a+c=17,求a,b,c。
解答:三式相加:2(a+b+c)=50 → a+b+c=25
分别减原式:
c=10,a=7,b=8
方法4:图形代换
适用:图形算式问题
例题:△+○=8,○+□=10,□+△=12,求各图形值。
解答:三式相加:2(△+○+□)=30 → △+○+□=15
分别减原式:
□=7,△=5,○=3
三、五大经典题型
题型1:基础代换
例题:3支铅笔的钱=2本笔记本的钱,买6支铅笔和4本笔记本共花48元。求单价。
解答:设铅笔x元,笔记本y元
3x=2y → y=1.5x
6x+4y=48 → 6x+6x=48 → x=4元
∴ y=6元
题型2:等量代换
例题:5只鸡的重量=3只鸭的重量,2只鸭的重量=4只兔的重量。10只鸡等于多少只兔?
解答:鸡:鸭=3:5,鸭:兔=4:2=2:1
统一比例:鸡:鸭:兔=6:10:5
∴ 10鸡=10×(5/6)≈8.33只兔(实际应为整数,题目设计需调整)
题型3:工作代换
例题:甲做2天的工作=乙做3天的工作,甲乙合作6天完成工程。求甲单独完成天数。
解答:甲效:乙效=3:2
设甲效3x,乙效2x
6(3x+2x)=1 → x=1/30
甲单独=1/(3×1/30)=10天
题型4:年龄代换
例题:小明年龄的2倍比爸爸小28岁,3年前爸爸年龄是小明的5倍。求现在年龄。
解答:设小明x岁,爸爸y岁
2x=y-28
y-3=5(x-3)
解得:x=10,y=48
题型5:复合代换
例题:2苹果+3梨=21元,3苹果+4梨=30元,5苹果+7梨=?
解答:设苹果x元,梨y元
① 2x+3y=21
② 3x+4y=30
①×3-②×2得:y=3
代入①得:x=6
∴ 5×6+7×3=51元
四、易错点与技巧
1、常见错误
代换不完全:未完全消去中间变量
比例错误:代换时比例关系弄反
单位不统一:不同量纲的量直接代换
验证缺失:未验证代换结果合理性
2、解题技巧
表格法:
物品 数量 等价关系
铅笔 3 =2笔记本
笔记本 1 =1.5铅笔
图形法:用图形表示代换关系
分步代换:复杂问题分步解决
验证法:代换后检验原式是否成立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10只兔子可以换3只鹅,6只鹅可以换1只羊,1只兔子重1千克,1只羊重几千克?
2.做10件上衣和9条裤子共用布24米,做2件上衣用的布相当于做3条裤子用的布,做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各用布多少米?
3.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一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橘子的重量?
4.博爱小学举行数学竞赛,把成绩排列名次后,前五名平均分比前三名平均分少1分.前七名平均分比前五名平均分少2分.问第四、五名两人得分之和比第六、七名两人得分之和多了几分
5.买3本作业本和5支铅笔共花了13元,买2本作业本和10支铅笔共花了22元。则1本作业本和1支铅笔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6.六年级同学制作了56份环保小报,准备在5块大展板和8块小展板上展出.每块大展板上能放的小报数是小展板的4倍,每块大展板和小展板上分别能放多少份小报?(用替换的策略)
7.已知△+□+□=35,□÷△=3,则△=(  )。请写出主要过程。
8.1只鹅可以换8千克鱼,而4千克鱼可以换50个鸡蛋,10个鸡蛋可以换3个鹅蛋。一只鹅可以换多少个鹅蛋?
9.红、黄、蓝三个纸盒里共有彩票56张,其中红色纸盒里的彩票是黄色纸盒里彩票张数的2倍,蓝色纸盒里的彩票是红色纸盒里彩票张数的2倍。红、黄、蓝三个纸盒里各有多少张彩票?
10.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18
○+□=10.
11.小明把720毫升糖水倒入9个小杯和2个大杯中,正好倒满。一个小杯与一个大杯容量的比是1:3,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12.已知○=8,△=5,□=9,○+△-□和16-□+△分别等于多少?
13.某商品按每个5元利润卖出11个的价钱,与按每个11元的利润卖出10个的价钱一样多.这个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14.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
△+△+△+○+○=78
△+△+○+○+○=72.
15.1个桃子等于5个玻璃球的重量,1个桃子和1个梨的重量等于11个玻璃球的重量,1个梨等于几个玻璃球?
16.
17.“六一”儿童节时,爸爸、妈妈带小刚游公园,买门票共用去7.5元,已知1张大人票的票价与2张儿童票的票价相等.1张儿童票多少元
18.果粒橙1.25升,倒入2个大杯和4个小杯,都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9.如图,第一只壶里的茶只有一半,小华倒出了5大杯,第二只壶里的茶是一满壶,小明倒出了15小杯。已知3小杯的茶与2大杯的茶同样多,现在问你哪个壶大?
20.某剧场3张前排票价和4张后排票价一样 李老师买了9张前排票和9张后排票,共花去1260元 每张前排票和每张后排票各是多少元?
21.池塘里的莲花繁殖得特别快,每天增多1倍。到第15天的时候长了半个池塘,那么第几天能长满整个池塘呢?
22.已知=克,求=?克。
23.学校买来3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付600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8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24.3只小花猫的重量等于1只狗的重量,1只小花猫等于3只鸭的重量,1只狗重9千克,1只猫与1只鸭各重多少千克?
25.
26.甲、乙两人共储蓄32元,乙、丙两人共储蓄30元,甲、丙两人共储蓄22元。三人各储蓄多少元?
27.一头小猪重50kg,一只老虎重多少千克。
28.看一看,猜一猜。
29.有甲、乙、丙三个数,甲、乙的和比丙多33,乙、丙的和比甲多25,甲和丙的和比乙多41。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30.看图回答
31.一个空瓶重多少克?
32.花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展示架上摆着大、中、小三种大小的花馍。已知小花馍的质量是80克,每层摆放的花馍总质量相同,大花馍和中花馍每个各多少克
33.3米绵绸的价格与6米花布的价格相等。王云买了6米绵绸和18米花布,共花费了120元。棉绸和花布的单价各是多少?
34.根据下面的等式,在横线上写出每个卡通形象代表的数,相同的卡通形象代表相同的数,不同的卡通形象代表不同的数。
+=17
30-=18
+=27
=(   ) =(   ) =(   )
35.一头牛可以换   只羊?
36.1瓶可乐等于1杯茶和1杯奶的重量,2杯奶的重量等于1杯茶的重量,1瓶可乐相当于多少杯牛奶的重量?
37.学校买2张桌子和3把椅子共用90元钱,每张桌子的价钱是每把椅子价钱的3倍。每张桌子多少钱?
38.老师带学生去海洋馆,8张儿童票和4张成人票共用了 520元,若用两张儿童票去换一张成人票,那么商家会退还10元,每张成人票多少元?每张儿童票多少元?
39.甲、乙、丙三名同学带同样多的钱去买文具。甲买了1支钢笔和2支圆珠笔,乙买了2支圆珠笔和3支铅笔,丙买了2支钢笔,三人刚好都把钱用完。那么1支钢笔的价格相当于几支铅笔的价格?
40.下图中,直角三角形BEF的直角边EF=12cm,底边BF=7cm。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比三角形EDC的面积小2cm2,求梯形ABCD的面积。
41.某啤酒厂搞促销活动,每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1瓶啤酒。张大爷今年夏天买了99瓶啤酒,他喝完啤酒后又用空啤酒瓶换啤酒喝,那么张大爷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
42.李老师第一次买回5个篮球和3个排球,用去318元。第二次又买回7个篮球和6个排球,用去510元。问: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43.□、△分别代表两个数,并且 , ,那么□=?
44.李叔叔用67.6元正好买了4千克荔枝和3千克香蕉,已知5千克香蕉的价钱等于2千克荔枝的价钱,每千克荔枝和每千克香蕉各多少元?
45.甲、乙、丙三位小朋友共有85本书。如果把甲的书的本数加2,乙的书的本数减2,丙的书的本数乘2后,三人书的本数相等。甲、乙、丙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46.阳阳买了5支自动铅笔和6支中性笔共用了27元,已知2支自动铅笔和3支中性笔价钱相等。自动铅笔一支多少元?
47.你知道下面的图形代表几吗?
48.2份蛋糕和2杯饮料共用28元,1份蛋糕和3份饮料共用18元,问1份蛋糕和1杯饮料各需多少元?
49.算一算,填一填。
△=□+□+□,□+△=48,252÷△=○。
求△=?□=?○=?
50.如果△+△+□+□+□=18,且.△=□+□+□,那么△和□分别是几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解:6÷3×10
=2×10
=20(千克)
答:1只羊重20千克。
【解析】1只羊的质量=1只羊可以换兔子的只数×平均每只兔子的质量;其中,1只羊可以换兔子的只数=6只鹅是3只鹅的倍数×3只鹅可以换兔子的只数。
2.解:上衣:24÷(10+9÷3×2)
=24÷(10+3×2)
=24÷(10+6)
=24÷16
=1.5(米)
裤子:1.5×2÷3
=3÷3
=1(米)
答:做一件上衣用布1.5米,一条裤子用布1米。
【解析】等量关系:10件上衣用布的米数+9条裤子用布的米数=24,2件上衣用布的米数=3条裤子用布的米数,将裤子用布的米数用上衣用布的米数代替,计算即可得出1件上衣用布的米数,进而可得出1条裤子用布的米数。
3.解:因为一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
一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
所以一个菠萝的重量=4×2=8个橘子的重量,
又因为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
所以一只西瓜的重量=8×2=16个橘子的重量.
答: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16个橘子的重量
【解析】根据一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一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得出一个菠萝的重量=4×2=8个橘子的重量,再根据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得出一只西瓜的重量=8×2=16个橘子的重量.
4.解:因为前五名平均分比前三名平均分少1分,
所以四、五名平均分比前五名平均分少1.5分,
又因为前七名平均分比前五名平均分少2分,
所以六、七名平均分比前五名平均分少7分,
(四、五名得分之和)﹣(六、七名得分之和)=(7﹣1.5)×2=11(分),
答:第四、五名两人得分之和比第六、七名两人得分之和多11分.
【解析】根据前五名平均分比前三名平均分少1分,得出四、五名平均分比前五名平均分少1.5,再根据前七名平均分比前五名平均分少2分,得出六、七名平均分比前五名平均分少7分,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5.解:13×2=26(元)
(26-22)÷(6-2)
=4÷4
=1(元)
(13-3×1)÷5
=10÷5
=2(元)
答:1本作业本和1支铅笔的售价分别是1元和2元。
【解析】因为买3本作业本和5支铅笔共花了13元,所以买6本作业本和10支铅笔共花的钱数=13×2=26元。因为买2本作业本和10支铅笔共花了22元,所以(6本作业本+10支铅笔)-(2本作业本+10支铅笔)=26-22=4(元),即买4本作业本花了4元,所以1本作业本的价格是1元。1支铅笔的价格=(买3本作业本和5支铅笔共花的钱数=作业本的单价×3)÷铅笔的支数。
6.解:小展板上放:56÷(5×4+8),
=56÷28,
=2(份),
大展板上放:(56﹣2×8)÷5,
=40÷5,
=8(份);
答:每块大展板能放8份小报,每块小展板上能放2份小报.
【解析】根据“每块大展板上能放的小报数是小展板的4倍”,把每块小展板上能放的小报数看作1份,则每块大展板上能放的小报数是4份,那么5块大展板和8块小展板上展出的小报数的总份数即可求出,再根据小报总数是56份,即可求出每块大展板和小展板上分别能放小报的份数.
7.解:□÷△=3 ,得出□=3△
△+□+□=35
△+3△+3△=35
7△=35
△=35÷7
△=5
【解析】先把□用含有△的式子代替,得出□=3△,然后解含有△的方程△+□+□=35,即可求出△=5。
8.解:8÷4×50
=2×50
=100(个)
100÷10×3
=10×3
=30(个)
答:一只鹅可以换30个鹅蛋。
【解析】一只鹅可以换鸡蛋的个数=8千克鱼是4千克鱼的倍数×4千克鱼可以换鸡蛋的个数=100个,一只鹅可以换鹅蛋的个数=100个鸡蛋是10个鸡蛋的倍数×10个鸡蛋可以换鹅蛋的个数。
9.解:56÷(1+2+4)
=56÷7
=8(张)
8×2=16(张)
16×2=32(张)
答:黄纸盒里有8张彩票、红纸盒里有16张彩票、蓝纸盒里有32张彩票。
【解析】黄纸盒里有彩票的张数=总张数÷(1+2+4)、红纸盒里有彩票的张数=黄纸盒里有彩票的张数×2、蓝纸盒里有彩票的张数=红纸盒里有彩票的张数×2。
10.解:因为○+○+○=18
3○=18
○=6,
□=10﹣○
=10﹣6
=4,
○代表6,□代表4
【解析】因为○+○+○=18,3○=18,可得○=6,再根据□=10﹣○解答即可.
11.解:把小杯看作大杯
大杯容量720 ÷(9÷3+2)
=720÷5
=144(毫升)
小杯容量144÷3=48(毫升)
答:每个大杯的容量是144毫升,每个小杯的容量是48毫升。
【解析】一个小杯与一个大杯容量的比是1:3,大杯的容量相当于小杯的3倍,所以可以把9个小杯看作3个大杯,那么总量就相当于(9÷3+2)个大杯的容量,所以先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用每个大杯的容量除以3即可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
12.解:○+△-□=8+5-9=4
16-□+△=16-9+5=12
【解析】9、8、7、6、5、4加几的进位加法,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十几减9、8、7、6、5的退位减法,用“破十法”计算,然后把○、△、□代表的数代入计算。
13.解:(11×10﹣11×5)÷(11﹣10),
=55÷1,
=55(元);
答:商品的成本是55元.
【解析】按每个5元利润卖出11个的价钱,即11个的成本+5×11;按每个11元利润卖出10个的价钱,即10个的成本+11×10;一样多,说明(11﹣10)的成本相当于(110﹣55)=55,由此即可求出商品的成本价.
14.解:△+△+△+○+○=78①
△+△+○+○+○=72②.
①﹣②可得:△﹣○=6,
则△=6+○,③
将③代入①可得:
18+3○+2○=78,
5○=60,
○=12,
则△=6+12=18,
答:△代表18,○代表12
【解析】先用①式减②式,即可求出△和○的关系,进而代入①式或②式,即可逐步求解.
15.解:11-5=6(个)
答:1个梨等于6个玻璃球。
【解析】1个桃子的质量=5个玻璃球的质量,则1个梨的质量=1个桃子的质量和1梨的质量相当于玻璃球的个数-1个桃子的质量相当于玻璃球的个数。
16.解:5
【解析】2+3=5(个);

【分析】观察图1可知,2个△的质量=4个□的质量,因此1个△的质量=2个□的质量;
观察图2可知,2个○的质量=6个□的质量,因此1个○的质量=3个□的质量;
观察图3可知,左边是1个△与1个□,左边与右边平衡,则右边是2+3=5个□,据此解答。
17.解:2+2+1=5(张)
7.5÷5=1.5(元)
答:一张儿童票1.5元
【解析】解决问题时,尽量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同时注意把其中较大的数量统一换算成较小的数量.因为1张大人票价等于2张儿童票价,所以2张大人票价相当于4张儿童票价,这样7.5元相当于5张儿童票价.
18.解:1.25升=1250毫升
1250÷(1+4)
=1250÷10
=125(毫升)
125×3=375(毫升)
答:小杯的容量是125毫升,大杯的容量是375毫升.
【解析】1.25升=1250毫升,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可知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那么2个大杯和4个小杯就相当于2×3+4=10个小杯的容量,由此即可求出一个小杯的容量:1250÷10=125毫升,进一步即可求出一个大杯的容量.
19.解:5×2÷2×3
=10÷2×3
=5×3
=15(小杯)
15小杯=15小杯
答:两个茶壶一样大。
【解析】第一只壶里的茶如果装满可以倒小杯的杯数=半壶倒的大杯数×2÷2÷3=15小杯,然后比较大小。
20.解:因为3张前排票价=4张后排票价,所以9张前排票价=12张后排票价,
9张前排票和9张后排票=21张后排票,
1260÷21=60(元)
4×60÷3
=240÷3
=80(元)
答:每张前排票是80元,每张后排票是60元。
【解析】共花去的钱数÷后排票的张数=后排票的钱数,后排票的钱数×4÷3=前排票的钱数。
21.解:因为每天增多一倍,且第15天的时候长了半个池塘,所以第16天能长满整个池塘。
【解析】池塘的莲花每天增多1倍,所以在长满全池塘的前一天就是半个池塘。15天长满了半个池塘,16天长满整个池塘。此题关键要明确每天增多1倍就是每天扩大2倍。
22.解:60×2÷3×4
=120÷3×4
=40×4
=160(克)
答:的质量是160克。
【解析】的质量=白球的质量×4;其中,白球的质量=黑球的质量×2÷3。
23.解:每把椅子的价钱:
(600-80×3)÷(6+3)
=360÷9
=40(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40+80=120(元)
答:桌子每张120元,椅子每把40元。
【解析】 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80元 把3张桌子换成椅子,总价比600少240元。就是9把椅子的钱。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求出椅子的单价。根据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80元求桌子的单价。
也可以把椅子换成桌子,先求桌子的单价再求椅子的单价。
24.解:9÷3=3(千克)
3÷3=1(千克)
答:1只猫重3千克,1只鸭重1千克。
【解析】1只猫的质量=1只狗的质量÷3,1只鸭的质量=1只猫的质量÷3。
25.
【解析】解:6÷2=3(千克)
6÷3=2(千克)。
【分析】平均每只鸭的质量=鹅的质量÷2;平均每只鸡的质量=鹅的质量÷3。
26.解:(32+30+22)÷2
=(62+22)÷2
=84÷2
=42(元)
丙:42-32=10(元)
甲:42=30=12(元)
乙:42-22=20(元)
答:甲储蓄款12元,乙储蓄款20元,丙储蓄款10元。
【解析】甲储蓄款金额=甲、乙、丙三人储蓄总金额-乙、丙两人共储蓄金额;乙储蓄款金额=甲、乙、丙三人储蓄总金额-甲、丙两人共储蓄金额;丙储蓄款金额=甲、乙、丙三人储蓄总金额-甲、乙两人共储蓄金额;其中,甲、乙、丙三人储蓄总金额=(乙、丙两人共储蓄金额+甲、丙两人共储蓄金额+甲、乙两人共储蓄金额)÷2。
27.解:50+50=100(千克)
100+100=200(千克)
答:一只老虎重200kg。
【解析】两头小猪的重量相当于一只熊猫的重量,两只熊猫的重量相当于一只老虎的重量,先算一只熊猫的重量,再算一只老虎的重量。
28.解:2+3=5(个)
答:一个苹果等于2个梨,一个桃子等于3个梨,一共相当于5个梨。
【解析】观察图1可知,2个苹果的质量=4个梨的质量,因此1个苹果的质量=2个梨的质量;
观察图2可知,2个桃子的质量=6个梨的质量,因此1个桃子的质量=3个梨的质量;
观察图3可知,左边是1个苹果与1个桃子,左边与右边平衡,则右边是2+3=5个梨,据此解答。
29.解:(99-25)÷2
=74÷2
=37
(99-41)÷2
=58÷2
=29
(99-33)÷2
=66÷2
=33
答:甲数是37,乙数是29,丙数是33。
【解析】依据题意,(甲+乙-丙)+(乙+丙-甲)+(甲+丙-乙)=33+ 25+41,即(甲+乙+丙)+(甲+乙+丙)-(甲+乙+丙)=99,所以甲+乙+丙=99。又因为甲+乙-33=丙,乙+丙-25=甲,甲+丙-41=乙,所以甲数为(99-25)÷2=37,乙数为(99-41)÷2= 29,丙数为(99-33)÷2=33。
30.5克
【解析】5÷2=2.5(克);2.5x4=10(克);10÷2=5(克)
答:一个羽毛球5克。
故答案为:5克
【分析】题图可知,左边的天平平衡,说明2个乒乓球的质量等于1个砝码的质量5克,因此,1个乒乓球的质量是2.5克。右边的天平平衡,说明2个羽毛球的质量等于4个乒乓球的质量。
31.解:+++=440
+++++=600
(600﹣440)÷(5﹣3)
=160÷2
=80(克)
440﹣80×3
=440﹣240
=200(克)
答:一个空瓶重200克。
【解析】用600减去440就是5﹣3=2杯水的重量,据此可求出每杯水的重量,用440减去每杯水的重量乘3就是一个空瓶的重量.据此解答.本题的重点是根据(5杯水和空瓶的重量﹣3杯水和空瓶的重量)÷(5﹣3)=每杯水的重量,求出每杯水的重量,进而求出空瓶的重量.
32.解:大花馍:80×3=240(克),
中花馍:80×2=160(克)。
答:大花馍每个240克,中花馍每个160克。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代换问题,对比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二层比第三层多了一个大花馍,第二层比第三层少了3个小花馍,两层的总质量相等,则第二层中的1个大花馍相当于第三层中的3个小花馍,由此可以求出大花馍的质量;对比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二层比第一层多1个中花馍,第二层比第一层少2个小花馍,两层的总质量相等,则1个中花馍相当于2个小花馍,据此列式解答。
33.解:120÷(6÷3×6+18)
=120÷(2×6+18)
=120÷(12+18)
=120÷30
=4(元)
6×4÷3
=24÷3
=8(元)
答:花布的单价是4元,棉绸的单价是8元。
【解析】花布的单价=王云买了6米绵绸和18米花布的总价÷(6米绵绸÷3×6+18米花布),棉绸的单价=花布的单价×6÷3。
34.15;2;12
【解析】解:30-18=12
27-12=15
17-15=2。
故答案为:15;2;12。
【分析】由第二个算式可知:30-18=12,得=12;再看第三个算式,27-12=15,得出=15;最后看第一个算式,17-15=2,得出=2。
35.18
【解析】6x3=18(只)
答:一头牛可以换18只羊。
故答案为:18只
【分析】题图可知,一头猪可以换3只羊,那么,6头猪可以换18只羊,1头牛又可以换6头猪,因此,1头牛可以换18只羊。
36.解:2+1=3(杯)
答:1瓶可乐相当于3杯牛奶的重量。
【解析】1瓶可乐的质量=1杯茶的质量+1杯奶的质量;其中,2杯奶的质量=1杯茶的质量,所以1瓶可乐相当于3杯牛奶的重量。
37.解:90÷(2×3+3)
=90÷(6+3)
=90÷9
=10(元)
3×10=30(元)
答:每张桌子30元钱。
【解析】每张桌子的单价=每张椅子的单价×3;其中,每张椅子的单价=学校买2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总价÷(2张桌子换成椅子的数量+3把) 。
38.解:将8张儿童票全部换为成人票
8÷2=4(张)
每张成人票:(520-10×4)÷(4+4)=60(元)
每张儿童票:(60+10)÷2=35(元)
答:每张成人票 60元,每张儿童票 35 元。
【解析】因为把8张换成成人票,可以换成4张成人票的同时,商家还要退还10×4=40(元),也就是说4+4=8(张)成人票的总价是520-40=480(元),据此求出每张成人票480÷8=60(元),然后求出每张儿童票(60+10)÷2=35(元)。
39.解:1支钢笔+2支圆珠笔=2支圆珠笔+3支铅笔=2支钢笔
由此等量代换可以得到,1支钢笔=3支铅笔。
【解析】1支钢笔的价格+2支圆珠笔的价格=2支钢笔的价格,所以1支钢笔的价格=2支圆珠笔的价格;2支圆珠笔的价格+3支铅笔的价格=2支钢笔的价格,所以1支钢笔的价格+3支铅笔的价格=2支钢笔的价格,即1支钢笔的价格相当于3支铅笔的价格。
40.解:直角三角形BEF的面积:12×7÷2=42(平方厘米),
42-2=40(平方厘米)
答:梯形ABCD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
【解析】直角三角形BEF的面积=三角形EDC的面积+四边形DCBF的面积
梯形ABCD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四边形DCBF的面积
又因为阴影部分的面积比三角形EDC的面积小2cm2,
所以,直角三角形BEF的面积-2平方厘米=梯形ABCD的面积。
41.解:99÷3=33(瓶)
33÷3=11(瓶)
113= 3…….2(瓶)
3÷3=1(瓶)
(2+1)÷3= 1(瓶)
99+33+11+3+1+1=148(瓶)
答:张大爷最多能喝到148瓶啤酒。
【解析】题目要求计算张大爷通过购买99瓶啤酒并不断用空瓶换酒,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关键在于每次换酒后产生的新空瓶可以继续参与后续的兑换,直到无法再换为止。张大爷最初购买了99瓶啤酒,喝完后得到99个空瓶。①第一次兑换 用99个空瓶兑换33瓶,喝完后得到33个新空瓶,此时剩余空瓶为0,②第二次用33个空瓶兑换,喝完后得到11个新空瓶,剩余空瓶为0。 ③第三次兑换,用11个空瓶兑换:喝完后得到3个新空瓶,加上余下的2个空瓶,共5个空瓶。 ④第四次兑换 用5个空瓶兑换:喝完后得到1个新空瓶,加上余下的2个空瓶,共3个空瓶。⑤第五次兑换,用3个空瓶兑换,喝完后得到1个空瓶,此时无法继续兑换。总计可喝啤酒数量是将各次喝到的啤酒相加。
42.解:318×2=636(元)
(636-510)÷(5×2-7)
=126÷(10-7)
=126÷3
=42(元)
(318-42×5)÷3
=(318-210)÷3
=108÷3
=36(元)
答:一个篮球的价格是42元,一个排球的价格是36元。
【解析】一个篮球的价格=(5个篮球和3个排球的总价×2-7个篮球和6个排球的总价)÷(5×2-7),一个排球的价格=(5个篮球和3个排球的总价-篮球的单价×数量)÷购买排球的数量。
43.解:由于□-△=10,故,□-△-2=10-2=8;
10÷(5-4)=10
10×5=50
答:□=50。
【解析】将后面算式化简,可得,即,□与△的比是5:4;用两数之差÷两数份数之差=一份的数;一份的数×□的份数=□。
44.解:5×(4÷2)=5×2=10(千克)
10+3=13(千克)
67.6÷13=5.2(元)
5.2×5÷2
=26÷2
=13(元)
答:每千克荔枝13元,每千克香蕉6.2元。
【解析】4千克荔枝的钱数+3千克香蕉的钱数=67.6元,把4千克荔枝的钱数代换成10千克香蕉的钱数,这样67.6元实际就相当于(10+3)千克香蕉的钱数,由此先求出每千克香蕉的钱数。用每千克香蕉的钱数乘5,再除以2即可求出每千克荔枝的钱数。
45.解:甲+2=乙-2=2丙
则甲=2丙-2
乙=2丙+2
甲+乙+丙=85
则2丙-2+2丙+2+丙=85
5丙=85
丙=85÷5
丙=17(本)
甲:2×17-2
=34-2
=32(本)
乙:2×17+2
=34+2
=36(本)
答:甲原来有32本,乙原来有36本,丙原来有17本。
【解析】把甲、乙转化成含丙的式子后计算出丙的本数,甲原来的本数=丙的本数×2-2本,乙原来的本数=丙的本数×2+2本。
46.解:6÷3=2(支)
5+2×2
=5+4
=9(支)
27÷9=3(元)
答:自动铅笔一支3元。
【解析】2支自动铅笔和3支中性笔价钱相等,则6支中性笔可以换成4支自动铅笔,自动铅笔的单价=总价÷数量。
47. =2, =3。
【解析】已知 + =4,根据数的组成,4能分成2和2,所以 =2;已知 + =5,又知 =2,根据数的组成,5能分成2和3,所以 =3。
48.解: 2份蛋糕和6份饮料:18×2=36(元)
1份蛋糕:(36-28)÷(6-2)=8÷4=2(元)
1杯饮料:18-3×2=18-6=12(元)
答:1份蛋糕12元,1杯饮料2元。
【解析】先求出2份蛋糕和6份饮料是36元,36元比18元多的就是(6-2)份蛋糕的钱数,这样先求出1份蛋糕的钱数,再求出1杯饮料的钱数即可。
49.解:□+△=48
□+(□+□+□)=48
4×□=48
□=48÷4=12
△=□+□+□=12×3=36
○= 252÷△=252÷36=7
答:△=36、□=12、○=7。
【解析】△=□+□+□,□+△=48,根据这两个算式可以推出4个□是48,1个□是12;
△=□+□+□,据此可知△=3个12的和;把△=36代入252÷△=○中,求出○的值。
50.当△=□+□+□,
△+△+□+□+□=18
△+△+△=18
△×3=18
△=6
□=6÷3=2
答:△是6,□是2。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代换问题的应用,把□+□+□用一个△代换,可以求出△代表的数,然后求出□代表的数,据此列式解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