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8 14:1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上册3.1《百合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感受人性美、人情美。
3.能感受以女性视角诠释战争、人性的写作特点,丰富阅读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感受人性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感受女性视角的写作的特点,丰富阅读的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
对战争的描述大多是残酷的、血腥的,提到百合花,大家又会联想到美好的事物。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将这两个给人感受截然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文学习:《百合花》。
2.作者介绍
茹志鹃(1925年—1998年),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
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她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
①《如愿》《春暖时节》《静静的产院》为代表,注重在对人物心理的探究中勾划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触及他们的精神历史。
②《百合花》《高高的白杨树》为代表,抒情性较强的作品。
③《关大妈》《三走严家庄》为代表,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
二、文本详析
1.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运用了什么描写,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运用了环境描写。
在这日常生活化的表述之中,全然不见一直埋伏在身边的死亡的阴影的笼罩。文本叙事者因为内心难以克制的生活情趣的冲动,便省略了对于战争的冷峻观照。作者用一种轻松,从容叙述语调消解了战争可能导致的紧张与血腥等恐怖效果。
2.分析课文中对通讯员的枪筒的细节描写。
明确:
①从通讯员角度: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②从作者角度:这是拥有审美意识的视觉洞察,仿佛把近在咫尺的战争险境完全遗忘了,暗示出个人审美情趣与战争暴力的隐约对抗。个人情感的流露,没有拘囿于战争主题的牵制。
③从价值观角度:“枪筒”象征战争,而“树枝、野花”象征美好事物,两者联系在一起,体现出反战情绪。
3.文中多次提到“故乡”,请分析为什么会这么描写。
明确:战争是残酷的,而对故乡的怀念和想象却是美好的。故乡作为私人空间的显现,重复出现于”我”的回忆,它所唤起的亲切情感,映衬出“我”对战争的无奈。
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通讯员的形象:
(1)第5、6自然段的“撒开大步”“自个儿向前走”等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和异性接触的紧张→青涩、拘谨。
(2)他紧张又不敢把战友撂太远→关心战友、心地善良、认真负责。
(3)第8自然段的“张皇”局促不安”“脸涨得像个关公”等神态描写→腼腆害羞、憨厚淳朴。
(4)外貌描写→高大阳光、干净利落、热爱生活。
(5)借被子时紧张、给"我"馒头时放在路边而不是直接给“我”→腼腆
(6)得知时被子是嫁妆时要还回去→正直、关心百姓。
(7)回团部之前送"我"馒头 → 淳朴、关心体贴、善良。
(8)为了救战友而牺牲,通过战友的叙述侧面体现→英勇无畏、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英雄。
5.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新媳妇的形象:
(1)刚出场时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美丽俊俏、活泼调皮。
(2)甘愿借出自己唯一的嫁妆→淳朴、无私、有大局观。
(3)到包扎所里帮忙→善良。
(4)“红着脸”勉强答应做”我”的下手→害羞腼腆。
(5)坚持为通讯员缝衣服,为通讯员盖上被子→庄重、纯洁、善良。
三、深入探究
1.大家阅读完文本,你们觉得茹志鹃笔下的战争是什么样的呢
明确:有残酷、暴力(战争的共性)。但也显得很温馨、美好。这种温馨和美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体现出来的,是在作者刻意从细小处入手写的日常化的生活场景中体现出来的。
2.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对战争的写作有什么不同
明确:
男性写的战争:《狼牙山五壮士》《七律·长征》《金色的鱼钩》《我的战友邱少云》。
特点:从大处落笔,歌颂英雄,抒写历史,注重宏大叙事,写得波澜壮阔,直面战争的残酷。
女性写的战争:《百合花》。
特点:女性作家偏重阴柔的审美倾向,更注重内心体验,她避开了男性作家常见的对战争残酷的正面描写,也无意去把握那种宏大的场面。《百合花》里,炮火和厮杀,完全被当作背景隐衬在了时代的后台;浮现于话语中心的,是个人情丝的寄托和感怀。她不从正面描写战争,而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大时代的“小浪花”,恰是女性的话 语取材方式。笔触细腻,在日常的生活场景中表现人物,用一种轻松,从容叙述语调消解了战争可能导致的紧张与血腥等恐怖效果。
3.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战争和百合花有什么联系呢
这篇文章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而作者茹志鹃却把笔触落在战争背后的日常生活片段。“百合花”是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也是新媳妇纯真、高洁的优美品格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它情态淡雅、气味芬芳。
4.文中的标题和结尾都提到了百合花,请问百合花象征着什么呢
作者以“百合花”为题,不但会让读者联想到新媳妇那美丽纯洁的心灵,也能让人体味到小说含蓄的主题及"清新、俊逸”的风格。
结尾处那条洒满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通讯员的脸。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百合花为象征,赞颂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百合花》读后感,内容要与人性美有关。300字以上。
2. (选做)课后阅读徐怀中《牵风记》,体会汪可逾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