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期八年级历史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一)
(练习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班级:______班;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
A.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2.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朝鲜内战爆发的背景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C.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原因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
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是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 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4.1950年,全国只有1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1年底发展到130个。到1953年12月已经发展到1.5万多个。1954年,农业合作社发展到11.4万多个。这表明( )
A.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B.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C.人民公社化趋势在加强 D.合作化运动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5.1958年,人们创作了许多漫画来宣传、鼓动“大跃进”运动。之后,人们又创作了一些反思“大跃进”的漫画。下图所示这一时期的漫画中,体现“反思”的是( )
A B C D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7.改革开放之初的 1978 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 77.6%,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22.4%;2002 年底,国有企业占比为 40.8%,集体企业占比为 8.7%,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占比为 50.5%,这一变化说明( )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C.多种分配制度逐步形成 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8.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让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9.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确立人民当家作主
10.周恩来总理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材料表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特点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D.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需要
11.右图为“澳门回归20年经济和民生变化”,图中所示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A.中葡两国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B.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政府建立
D.“一国两制”维护澳门繁荣稳定
12.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队建设是()
A.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B.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C.扩展战略空间的需要 D.抵御外国侵略的需要
13.“它是……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舞台。”材料所说的会议( )
A.最终维护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B.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4.1986年,根据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穿得个性 吃得健康 住得舒服 行得快捷
A.磨砺利剑,科技强军 B.改革开放,生活巨变
C.迎接挑战,科技创新 D.百花齐放,文化繁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发扬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的同时,逐步推动个体农民之间的劳动互助。国家还集中力量治理了淮河和修建了荆江分洪、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项目,初步改变了旧中国江河堤岸年久失修、水患频繁的状况。各地还大力整修水渠塘堰,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与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2分)
A.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 】
B.国家在农业建设、治理江河、兴修水利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 】
(2)材料一中,党和国家是怎样调动“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的?(2分)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还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山西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正在琢磨着把村里的互助组办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寨地处太行山区,土地贫瘠,灾害频繁。陈永贵觉得成立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就可以改造大寨的土地,让大家过上好日子。1952年,大寨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摘编自《大寨精神:从废墟到希望的中国农业传奇》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目的。(2分)除此之外,哪些领域也进行了类似的变革?(2分)
材料三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三中,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17.(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已经实现从外交大国到外交强国的转变,赢得全世界的赞誉。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探究一【小荷露尖】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新中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分)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有哪些?(2分)
探究二【梅开三度】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2)列举两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4分)
探究三【全面推进】
材料三 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们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外交上的新特点是什么?(2分)并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2分)
(4)从中国和世界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何重大影响?(2分)
1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WTO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7年 中共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20年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完全胜利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选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5年春期八年级历史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 2.C 3.D 4.D 5.C 6.B 7.B 8.D 9.B 10.A 11.D 12.B 13.D 14.C 1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14分)
(1)A:×;B:√ (2分)
(2)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分)措施: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兴修水利、消除水患。(任答一点,2分)
(3)目的: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2分)领域: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
(4)变化:废除人民公社化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统一经营、集中劳动,转变为分户经营;由缺少生产自主权转变为有自主权;由吃“大锅饭” 转变为自负盈亏等。(任答一点,2分)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等。(2分)
17.(14分)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中国声音”: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任答一点,2分)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或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重要作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任答两点,4分)
(3)新特点: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等。(2分)布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2分)
(4)中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世界: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平与发展。(任选一个角度,2分)
18.(7分)
示例一:
观点: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2分)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1980年,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广阔的中国市场。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4分)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能够造福世界。(1分)
示例二:
观点:对外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2分)
论述: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有利于吸收侨资、引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分)
结论:总之,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1分)
示例三:
观点: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2分)
论述: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建立浦东开发区,再到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每一步都体现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行动。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将继续引领中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1分)
(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观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等并予以论述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