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期八年级历史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四)
(练习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班级:______班;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C.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2.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者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材料。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手史料是( )
A.电影《上甘岭》 B.报告文学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连环画
《谁是最可爱的人》 跨过鸭绿江的照片 《上甘岭上的英雄》
3.统计数据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是《“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该数据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B.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4.宣传画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浓郁的时代信息。右图是张耕木于1954年创作的宣传画《互助合作带来了光荣》。该作品主要反映了( )
A.西藏和平解放符合人民利益
B.农业合作化深得群众拥护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全面展开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5.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
A.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 B.贯彻了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C.说明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十分严重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6.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他的讲话( )
A.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长期动乱 B.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7.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76%,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24%;截至2017年底,中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这说明( )
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对外开放带动经济发展 D.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8.“十二大同七大比,同七大起的作用一样,七大是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是把建设引向胜利。”这是邓小平对中共十二大的高度评价,这是因为十二大( )
A.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
C.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的建设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倡议的目的是( )
A.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加快建成小康社会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10.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文化传承 B.科技发展 C.经济建设 D.文旅开发
11.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国耻 D.中国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
12.2024年,中国最令人期待的武器包括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单兵无人机、福建舰和096型核潜艇。轰-20将补齐空军短板,单兵无人机能提高士兵作战能力,福建舰能增强海军实力,而096型核潜艇拥有战略反击能力,是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我国( )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积极开展和平外交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13.护照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出入国境时,由本国制发的一种证明该公民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下列时间轴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护照版本的变迁,这说明了( )
A.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 B.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14.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这体现了他们( )
A.爱民亲民、迎难而上的精神 B.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C.廉洁奉公、对党忠诚的精神 D.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15.读右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D.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公报指出双方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肯定这种“坦率地互相介绍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是有益的”。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1)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一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与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2分)
A.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两国关系得以改善并正式建交。 【 】
B.在尼克松访华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 【 】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现状,(2分)这一现状与建国初期的两国关系有何不同?(4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额增长了200多倍,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到近2400亿美元。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中国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美国企业提供了丰厚利润。中美双方在朝鲜半岛、阿富汗、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了密切沟通协调,与相关国家一道推动有关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
——摘编自《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
(3)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表现。(4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2分)
17.(14分)历史发展滚滚向前,社会变迁永不停息。某校李老师组织了一堂主题为“历史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大单元教学课,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观国家巨变】
《南京条约》的签订 开国大典 1956年工商业代表送喜报
(1)从上述图片中任选两幅,简述近代以来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4分)
任务二【品生活变迁】
拨盘电话 无绳电话 汉字BP机 爱立信GH337 智能手机
(2)根据以上图片,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领域的演变趋势。(2分)这些变化带来的好处有哪些?(2分)
任务三【看经济发展】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8—1994年外商对我国投资变化表(单位:亿美元)
(3)根据文字材料,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模式存在的问题,(1分)并结合史实说明党和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2分)
(4)根据图表,概括1992年以来外商对我国的投资趋势,(1分)并简述其原因。(2分)
1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看法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问题,并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组织保障。 ——摘编自齐英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看法二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雄辩地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植根中国国情、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新道路。 ——摘编自鲁保林等《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底气》
看法三 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成功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和路径。 ——摘编自尤琳等《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
请从材料中选择一则看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2025年春期八年级历史期末综合复习试题(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 2.C 3.C 4.B 5.B 6.D 7.D 8.C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14分)
(1)A:×;B:√ (2分)
(2)现状: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不同:建国初期,美国敌视中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军事上威胁中国;经济上对中国进行封锁和禁运。(任答两点,4分)
(3)表现:中美贸易额快速增长;中美双向投资迅速增加;中美双方协调推动世界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任答两点,4分)
(4)因素:综合实力;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任答一点,2分)
17.(14分)
(1)1840—1842 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答两点,4分)
(2)演变趋势:从有线到无线;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从数字手机到智能手机;手机功能越来越多等。(任答两点,2分)好处: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与联系;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任答一点,2分)
(3)存在问题: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等。(任答一点,1分)问题解决: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任答一点,2分)
(4)趋势:1992年以来外商对我国的投资迅速增长。(1分)原因:1992年,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各地实施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任答一点,2分)
18.(7分)
示例:
选择:看法一
观点: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论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正是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逐步在全国推开,激发了全国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方向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4分)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组织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