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黄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书院为传播思想,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做出了特殊贡献。下列书院不是位于安徽的是( )
A. 西湖书院 B. 龙眠书院 C. 岳麓书院 D. 八桂书院
2.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 金字塔象形文字
古代中国 农耕文明中央集权 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
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
A. 交互性 B. 多元性 C. 传承性 D. 统一性
3.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康熙年间,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上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
A. 促进了多民族大交融 B.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 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 D. 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统治
4.魏晋时期浙江上虞地区的越窑青瓷被赞誉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南朝时豫章郡(今南昌一带)的妇女“勤于纺绩,亦有夜浣纱而旦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这反映( )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南北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 南方社会经济发展 D. 南方科技水平超过北方
5.某著作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秩序的崩溃,第二阶段是改良与革命,第三阶段是民国时期的探索。请你为作者补充第三阶段的史料加以论证,恰当的是( )
A. 清政府创办近代海军 B. 严复宣传了维新思想
C.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D.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6.如图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该图可以用来佐证( )
A. 苏俄革命道路对中国的影响 B. 北伐战争时期的进军路线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土地革命时期的道路探索
7.1919年,李大钊指出巴黎和会通过的协议就是“拿着弱小民族的自由、权利,作几大强盗国家的牺牲”,他说五四运动是在“反抗侵略主义,反抗强盗世界的强盗行为”。这一言论旨在( )
A. 鼓舞工人团结起来发动罢工 B. 号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 呼吁国人认清帝国主义本质 D. 批判资产阶级妥协政策
8.对于1971年10月25日发生的一件大事,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这个“转折点”是( )
A.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万隆会议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9.如表是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后7、8两月新闻的统计数量,据此统计图表可知( )
分类 经济建设 文化教育 人民生活 会议新闻 涉外新闻 公告性新闻 总计
数量 31 5 5 2 14 61
A.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 一五计划蓬勃开展 C. 三大改造正在进行 D. 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10.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在各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进一步提出:目前世界形势的确是紧张的,但是和平并没有绝望。我们彼此应该撇开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国家制度和国际义务……求得集体和平。由此可见周恩来主张( )
A. 互利互惠,发展经济 B.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 独立自主,反对霸权 D. 尊重差异,追求和平
11.《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的故事串联起来。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 )
A. 完全照抄照搬外来文化 B. 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C.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D. 推动了西方文化的东传
12.公元前3世纪初至2世纪,罗马进行了大范围的对外扩张。如图可知,古罗马( )
A. 将里海沿岸纳入版图 B. 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
C. 与汉朝存在直接交流 D. 奠基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13.工业革命兴起后,人们的时间概念从模糊的早、中、晚变成时、分、秒;欧美各国逐渐发现不同地区的时间有所不同,于是决定以英国格林威治时间作为基准进行调整。这说明工业革命( )
A. 从时间观念的变化开始 B. 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改变
C. 确立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D. 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
14.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都彻底推翻了本国封建君主专制 B. 都通过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 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D. 都实现了摆脱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
15.据统计,当前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至23%。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持续快速发展。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 经济全球化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B. 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占据世界主导
C. 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D.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获得全面确立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7.明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8.1924年1月,中共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9.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明清时期的中国在政治、经济、边疆治理等方面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材料一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洪武九年,废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掌司法和军政。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中央部门。之后还陆续设立了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这些措施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为强化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军机处是清王朝封建制度得到高度发展的历史产物,军机处是皇权的附庸,它是一个作用极大而没有独立性的特殊政治机构。皇帝运用这一特殊工具,推行和实现自己的旨意,达到强化专制主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它的设置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玉米)、甘薯等,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到康熙末年,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400万顷增加到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发展,明代棉花的种植在全国推广,清初甘蔗、烟草、茶叶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工业发展迅速,还催生了许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在苏州、杭州等地,丝织业雇主以较高的工价雇佣熟练的工人……清朝大的商帮的活动也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四 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了朝贡贸易体系把欧洲列强锁定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有了最终奠定。
(4)根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巩固疆域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是什么思想完全定型关键阶段,这种理念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何意义。
材料二:家书与历史
家书一: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绝非一农一食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摘自聂荣臻写给父母的信(1922年)
家书二:萍舟吾兄:
九日示悉,昨日上函谅达。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二十)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弟十年来饱尝忧患,一般社会人情世故,影响于个人人生观,认识极为清楚。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望勿以弟个人之安危为念。
——谢晋元(1937年)
(2) 依据示例和家书二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谢晋元家书”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示例】聂荣臻家书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信中信息反映了“二十一条”签订后列强加紧侵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状,以及聂荣臻出国留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封信充满了忧国忧民、矢志革命的高尚情怀和责任担当。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对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世界形势主要表现为英、美对立与英、法对立,美英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对立,英、法、意在地中海的对立,战败国德国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和日本出于自己霸权利益的考虑,也同德国一样是站在这个体系的对立面的,这就为形成新的帝国主义集团播下种子,埋下了祸根。
——摘编自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国际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影响。
材料二如表是不同时期北约组织的战略版本
1949年版本 在和平时期也应扩充军事力量;全体缔约国进行军事合作,共同应对敌人
1952年版本 继续扩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57年版本 和苏联的战争是全面核战争,不存在有限战争
1991年版本 职能的全球化对非传统安全的关注以及发展与其他非成员国的伙伴关系
1994年版本 战略概念首次出现“要求北约部队前往北约边界之外展开行动”
——摘编自房乐宪等《北约新战略概念及其对欧洲的多重含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约战略概念在1991.年前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错误,“北庭都元帅府”改为“北庭都护府”
17.【答案】×,“明朝”改为“元朝”
18.【答案】×,“中共一大”改为“国民党一大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答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0.【答案】(1)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监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2)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影响:它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特点:引进高产作物并推广种植;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手工业专业市镇;雇佣劳动关系出现(出现了手工业工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大的商帮。(任答两点即可)
(4)方式:在北方运用外交手段、在南方建立朝贡贸易体系。
具体措施:在东南地区,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在西南地区,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等;在东北地区,通过与沙俄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在西北地区,通过战争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任答一例即可)
21.【答案】【小题1】思想:大一统。意义: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小题2】谢晋元家书写于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信中记述了全民族抗战开始,正面战场国民党政府组织的淞沪会战,国民党将士英勇抗战重创日军的史实。表达了作者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不怕牺牲、不顾个人安危的为国奉献精神
【小题3】民族精神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中华儿女爱国情怀;激励人们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等(任意2点)
22.【答案】【小题1】特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影响: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平衡,客观上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埋下了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
【小题2】变化:由与苏联展开军事对抗到追求全球扩张。原因:1991年以前,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展开全面冷战对峙;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美国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
【小题3】国家利益;不合理的国际秩序;霸权主义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