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哦,香雪》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哦,香雪》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8 15:0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上册3.2《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情节并感受其独特性。
2.结合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形象。
3.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小说的深层主题。
教学重点
欣赏并剖析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小说的深层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一分钟可以完成什么
在短短一分钟内,我们或许能翻阅一页书,浏览一则新闻,或者只是发呆片刻……但在偏远山区, 一列火车停留一分钟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哦,香雪》,探究在深山中,火车短暂停留所引发的故事。
铁凝,1957年出生,是当代知名作家,来自河北赵县,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以女性作家的敏感和细腻,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巧妙提炼,以及清新明晰的语言风格,创作出了内涵丰富、朴素而美丽的文学作品。
二 、任务一 :全面感知,理清情节,体会其特色。
【问题】小说的前四段描述了怎样的背景 那里的人们有何特点
【明确】背景——北方深山中隐秘的小村庄台儿沟,宛如世外桃源。村民们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保持着朴素纯真、贫穷落后、保守封闭的生活方式,甚至习惯于顺从命运。
【问题】火车驶入深山后,台儿沟经历了哪些变化
【明确】“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姑娘们开始打扮自己,以迎接火车的到来,关注起了“服装和外貌”;最初是旁观和议论,后来与火车上的旅客进行交易,渴望与外界沟通(北京话”),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尤其是香雪,为了换取一个铅笔盒甚至登上了火车,走了三十里路,展现了精神上的追求。
【问题】小说主要描绘了哪些角色 通过哪些故事情节展现的
【明确】角色———群天真、善良且性格迥异的山村少女,特别聚焦于香雪和凤娇。小说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情节展开:
01-04段:偏远山村通火车(序幕)
05-44段:山村姑娘观火车(起始)
45-63段:山村姑娘交易(发展)
64-72段:登车换取铅笔盒(高潮)
73-83段:夜行回山村(结尾)
【问题】小说的核心人物是香雪,请以香雪和铅笔盒为中心,概述小说情节。
【明确】如下:
01-04段:山村通火车。
05-44段:一分钟的欢乐。
45-63段:对铅笔盒的渴望。
64-72段:换得铅笔盒。
73-83段:香雪夜归。
【问题】若从“点面结合”的角度梳理,应如何总结
【明确】“面”代表台儿沟的女孩群体,"点”指代主角香雪。
从”面”的视角分析:
04-11段:走出家门观火车。
12-45段:讨论“北京话”。
46-55段:根据需求交换物品。
从”点”的视角分析:
56-62段:因铅笔盒遭人嘲笑。
63-68段:换铅笔盒忘记下车。
69-81段:携铅笔盒夜行。
三、任务二:人物赏析,分析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
1. 【问题】小说的主角是谁 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这个角色
【明确】主角香雪,小说前半部分侧重于行为描写,后半部分转向心理描写。
2. 【问题】火车进入深山,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反应有何不同 她们感兴趣的事物相同吗 【明确】
(1)观火车时:
①“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这表明她主观上最渴望改变现状,但客观上又最畏惧改变带来的后果。由于家庭贫困,贫穷家庭的孩子承受不起变革的代价,因此她的退缩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渴望改变,又害怕受伤)
②关注的事物不同。
凤娇:忙于观察头饰、手表,与“北京话”交谈。她关注的是妇女头上的金饰或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特产换取自己喜欢的发卡、头巾,甚至是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物质层面)
香雪:她在车厢内特别留意学生们的书包;她渴望用一篮鸡蛋交换一个其他同学都拥有的自动铅笔盒。(精神层面 )
③观察火车后,在争辩时不敢为凤娇发声,紧张得脸颊泛红:这是乡下少女的纯真、羞涩和胆小的体现。
(2)进行交易时:
香雪询问关于北京大学、配乐诗朗诵,以及铅笔盒的价格,她更关注文化追求。作为村里唯一的初中生,知识让她与众不同,追求也更为崇高。因此,与其他女孩相比,香雪更加积极进取,怀揣着宏伟的梦想。
(3)在火车上交换铅笔盒时:
①【问题】第68段描述香雪最终站在火车上,是什么力量驱使她登上火车的
【明确】香雪并非没有铅笔盒,她拥有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制的独特铅笔盒。但她的同桌总是玩弄自己宽大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发出响声;她们还经常询问她一天吃几顿饭。香雪逐渐意识到,她的木制铅笔盒在她们眼中成了贫穷、落后、闭塞的象征,她们是在轻视她的贫困,是对她和她的小山村的蔑视。香雪的自尊心遭到了打击。因此,在渴望得到尊重、虚荣心和自卑心的驱动下,香雪决定用40个鸡蛋换取自动铅笔盒。
②【问题】那位铅笔盒的主人坚持要无偿赠送铅笔盒,不愿接受鸡蛋,但香雪在下车时还是悄悄地将鸡蛋放在女学生的座位下,这反映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明确】朴素正直,善良守信。
③【问题】为了一个铅笔盒, 一个小女孩夜里走了30里山路,这又展现了香雪怎样的性格 【明确】勇敢、坚持不懈。
④【问题】香雪和其他女孩的追求本质上相同吗
【明确】本质上,香雪和其他女孩一样,表现出对山外世界的装扮、对美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即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只是追求的层次不同。(这正是火车带来的现代文明对她们的影响和冲击)
3. 【问题】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时,香雪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1)刚下火车时感到害怕—(2)在月光下欣赏铅笔盒后,变得平静、满足,期待明天向同学炫耀(环 境描写烘托香雪心理)—(3)憧憬台儿沟更加美好的未来—(4)担忧如何向父母解释,铅笔盒给了她说服母亲的信心,坚定了回家的脚步——(5)在隧道前的短暂恐惧后,想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鼓起勇气穿过隧道—
(6)与姐妹相遇,回到台儿沟,喜极而泣。(从害怕到勇敢,从担忧到坚定)
4. 【问题】“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明确】“铅笔盒”赋予了香雪战胜黑夜的勇气,是她获得同学尊重的重要途径。因此,铅笔盒是香雪自尊的象征,与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标志。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是她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渴望,是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小结】香雪是台儿沟小山村的女孩,村里唯一的初中生。她美丽、纯真、勇敢、坚定、自尊,渴望现代文明,希望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改变家乡的贫穷和落后。
四 、任务三:思考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说的主题。
1.【问题】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哦,香雪,香雪!”(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若命名为“香雪”也无不妥,但为何还要加上“哦”呢 这个"哦”字应如何读 为何课文题目中使用“哦”字,而不是“哇”、“啊”、“嘿”、“唉”、“嗯” ) 【明确】"哦”作为叹词,具有两种发音:其一为"0",用以表达理解、醒悟、惊喜、提醒、承诺或应答;其二为"6",用以表达半信半疑、疑问或惊奇。
表面含义:当台儿沟的姐妹们遇见香雪时,她们发出"哦,香雪,香雪!"的惊喜呼唤。
深层寓意:①香雪因追求一只铅笔盒而错过下车,独自在黑夜中步行三十里。作者对香雪坚定不移的精神表达了深深的赞赏。(“哦”以去声"o”发音,流露出赞美与敬仰。)
②"哦,香雪,香雪!"也象征着群山的回声,见证了整个故事的群山,对香雪的坚持和台儿沟姐妹们深厚情感感同身受。
另外,其他叹词如“啊”过于夸张,与小山村、小姑娘、小火车站和小事件不相称;“哇”带有现代气息,不适合闭塞的山村;“嘿”显得过于随意;“唉”则变成了叹息;“嗯”仅表达了认可。唯有“哦”含蓄而沉重,富含觉悟,意味深长,既有同情和赞美,也有对山村姑娘追求现代文明之艰辛的感慨。
2.结合补充资料,总结本篇文章主旨。
【补充】铁凝眼中的《哦,香雪》:世间最纯净、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可能显得幼稚、飘渺,甚至可笑,尽管它可能是人性中最脆弱的一部分,但它亦是最珍贵的情感之一。作为美的化身,它能净化人性中那些功利、自私、丑陋的成分,至少能成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我之所以描写她们,是因为我真心地爱着她们,她们的自私、无知、落后,尽管如此,却依然真挚动人。
【明确】①从人物角度看,赞扬香雪等女孩子们纯洁的心灵、美好的品质以及她们积极向上、坚定追求目标的精神。
②从内容角度看,赞扬香雪代表的农村青年对新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同时反思他们为了这种追求所付出的代价。
③从社会环境角度看,通过台儿沟的一个侧面,展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摆脱历史阴影,从封闭、愚昧、落后走 向开放、文明和进步的艰辛与喜悦。
3. 【讨论】火车驶入台儿沟,对这些姑娘们和台儿沟而言,是幸事还是不幸
【参考】 一方面,火车为这些与世隔绝的姑娘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新世界的窗户,改变了她们的生活状态。火车的到来让这些纯朴的姑娘们展现出迷人的性格特质:热情、活力、勇气。她们渴望美好的生活,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为之采取行动:用鸡蛋交换自己渴望的物品——对凤娇而言,是头巾和发卡;对香雪而言,是书包和铅笔盒。尽管她们对更好生活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都展现出了同样的追求勇气。如果没有火车的到来,她们可能会继续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过着简单而单调的生活。因此,她们应当感激火车。
另一方面,她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伤害。外面的世界虽然繁华缤纷,但同时也充满了浮华和虚荣。凤娇为了模仿“北京话”而忽视了自己。香雪所受的伤害更加令人心痛。她过于单纯,还没有能力冷静面对嘲笑,认为自己受到歧视是因为贫穷。她用虚荣心来维护自尊。香雪对尊严的坚持令人感动和同情,但这种方式却让人忧虑。因为这次是铅笔盒,下次可能就是书包
五、布置作业
探讨小说的语言特色。
资深作家孙犁在阅读《香雪》后,激动地给铁凝写了一封信:“今晚安静之际,我在灯下一气呵成地读完了你的小说《哦,香雪》,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表的愉悦。这篇小说,从头至尾都如诗般流畅,始终保持着一致的风格。它宛如一首纯净的诗篇,清澈如泉水。它流经之处,也都是纯净的境地。”作者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对人物的描绘,都写得美丽动人,且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