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9 15: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下表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  )
政权 古巴比伦王国 古埃及 古希腊 古印度
统治方式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法老至上的权威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城邦制度 种姓制度
A.同一性 B.阶段性 C.多样性 D.规律性
2.西属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后,英国政府极力促成西班牙与它的殖民地和解。直到1822年,英国才承认南美船只所挂的旗帜,在事实上承认了南美国家的独立。英国这样做旨在(  )
A.维护其在拉美利益 B.联合西班牙对抗法国
C.遏制其殖民地独立 D.避免引起美国的反感
3.“税权基于国权而发生,本以国定为原则。当订约时,未尝不可据理力争,耆英等不谙此,轻许将税则列入条约,遂开协定之恶例。”与此内容有关的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使圆明园遭抢劫焚毁
C.收复了新疆南北两路 D.使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4.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农业生产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以下关于世界古代农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南亚地区的恒河流域的居民培植出了粟
B.长江、黄河流域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C.中美洲地区培植出了马铃薯和甘薯
D.西亚地区是小麦、大麦、玉米的原产地
5.商鞅变法时期,秦国颁布:“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推行这一举措的生产力基础是(  )
A.个体劳作方式普及 B.铁犁牛耕逐步推广
C.重农抑商政策推行 D.国家户籍制度改革
6.洋务企业因创办之时,华人未暗其事,亦不得不借材异地。针对这种现象,洋务派(  )
A.建立北洋舰队 B.发展新式教育
C.引入民间资本 D.推行制度改良
7.有位法国思想家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认为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社会。他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提供了行动依据。这位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康德
8.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展顺序:诗经一楚辞一唐诗一宋词一元曲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 小雅》
C.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创新发展阶段
D.“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属于婉约派词作
9.1922年埃及宣布独立。次年4月,埃及宪法公布,规定:埃及是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政府对议会负责。参议员的2/5由国王任命,参议院其余议员和众议院全部议员由选举产生。国王拥有最高行政权,有权解散议会和批准议会法案。这说明此时埃及(  )
A.宪政体制尚待完善 B.成功收回国家主权
C.宪政理念深入人心 D.法律体系基本完备
10.1963年2月,国家计委提交中央的“三五”计划目标设定为集中力量基本解决吃、穿、用问题。1965年,国家计委在提交给中央的“三五”计划提纲中特别强调必须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把三线的国防工业等相配套工业逐步建立起来。这一调整旨在(  )
A.打破苏联模式束缚 B.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C.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D.弘扬艰苦创业精神
11.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一方面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等一批工科高等院校;另一方面又减少了综合性院校,合并了部分财经政法院系。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改变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整顿改造旧教育
C.提高国民的科学技术素养 D.为工业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12.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是自由的”。这一谚语的出现根源于(  )
A.人口的大量增加 B.商品经济的活跃
C.大学教育的兴起 D.市民阶层的崛起
13.自1976年起,中国国家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多次出访国外考察。1977—1978年度的出访活动较1976年增长了27%。从出访的目的国来看,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代表团重点考察这些国家工农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水平,各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组织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该类考察(  )
A.重视了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B.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酝酿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D.实现了国家的经济转轨
14.近年来,美国政府不仅利用法律、行政、安全和市场的手段排挤中国某5G企业,还向其欧洲和亚太的盟友施加巨大压力,要求盟友禁止中国某5G企业在自己国家开展业务,这场动员被人称为“技术冷战”和“技术铁幕”。美国政府挑起的这场冲突(  )
A.不利于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 B.体现了美国对先进科技的抵制
C.有利于推动全球化的纵深发展 D.导致了传统国际经济秩序崩溃
15.下图为巴黎和会三个实际操纵国英、美、法对德国和苏俄的态度示意图。该图反映出此次会议达成的共识是(  )
A.反对苏维埃俄国 B.提升欧洲地位
C.认可美国的领导 D.彻底削弱德国
16.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有关民主选举的标语和口号在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较为普遍,如“选举是保卫边区的法宝”“民选各级政府”“人民是政府的主人”。此外,还有民主答疑、民主漫画等多种形式。这些做法旨在(  )
A.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B.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D.完善苏维埃基层政权组织架构
二、材料分析题
17.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材料二某老师根据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绘制了下图(图):
(1)根据材料一表提供的信息,指出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并说明理由。
(2)从材料二图四个序号中选取一个序号,说明此时儒家思想所处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南地区从宋朝大规模开发之后,苏州的市镇从明中期的102个到清末已经发展到264个,松江在同时期从59个增加到369个。清末之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江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地区通过上海与国际市场联系,棉花、生丝成为江南地区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农产品商品化的加深,使乡村经济商业化程度更高。棉花、桑蚕也成为乡村中的主要产业。这一时期近代工商业也在市镇和乡村中兴起,无锡的缫丝厂从“1919—1931年的短短12年间新建了41个丝厂,比1904—1918年建10个厂猛增了4倍多”。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乡村对市镇、城市的依附地位。然而,20世纪30年代之后,“无锡全县桑田面积也急剧减少,由1930年的251037亩,骤降至1931年的150000亩,减少了40.25%”。
——摘编自吴建华《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有效的政权推动下,开始对江南乡村的改造。中国传统的家庭、家族生活结构被人民公社的合作社所取代,高度统一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农民思想的高度统一。1978年之后的乡村改革,土地重新回到农民自己手中,家庭开始重新作为生产、生活的单位,也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江南乡村发达的在20世纪50年代被禁止的私营工商业开始复苏,乡村工业的繁荣,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
——摘编自郭伟平《明清以来江南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与民间文化信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经济结构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南乡村经济的变迁。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际秩序观体现一个国家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和立场,既包括一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认知,也包括对国际秩序理想状态的价值倾向和追求。
类别 中国的和谐秩序观 西方的冲突秩序观
前提 人性假设 人性向善,道德人 人性恶,理性人
自然状态 人与人和平相处的和谐状态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基本逻辑 基于正义的实质逻辑 基于契约的形式逻辑
国内 权力约束模式 道德的自我约束 权力的相互制衡
政治参与方式 代表制与协商 代议制与选举
国家社会关系 社会与国家和谐相处 社会对抗国家
国际 基本状态 和谐状态 无政府状态
行为体类型 多行为体共存 国家行为体为主
主体间关系 朋友 盟友或敌人
互动形式 互助与礼遇 自助与争夺
——摘编自高奇琦《全球共治——中西方世界秩序观的差异及其调和》
根据材料,围绕“秩序观”这一主题,任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C
  2.A
  3.A
  4.C
  5.B
  6.B
  7.B
  8.D
  9.A
  10.C
  11.D
  12.B
  13.C
  14.A
  15.A
  16.B
  二、材料分析题
  17.
  (1)基本主张:强调礼与等级差异,主张仁政反暴政。理由:班固将历史人物分等级,仁君列上等,暴君列下等。
  (2)示例:选②,西汉儒家成正统。因汉武帝采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8.
  (1)表现:市镇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农产品商品化、近代工商业兴起。背景:列强入侵、通商口岸开放、自然经济解体。
  (2)1949 年后,推行集体化;1978 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经济结构转型。
  三、论述题
  19.
  示例:秩序观影响国家内外政策。西方持 “人性恶”,对内分权,对外殖民;中国崇 “和为贵”,如郑和下西洋。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