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度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高一历史)
一、单选题
1.《新全球史》写道:“罗马人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开始了成文法的传统......”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
A.《陶片放逐法》 B.《十二铜表法》 C.《权利法案》 D.《民法大全》
2.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B.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C.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3.下图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的()
A.经济区域化全球化 B.政治一体化多极化
C.文化多元化多样化 D.社会信息化智能化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坚持片面发展重工业 B.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框架
C.改革目标脱离苏联实际 D.没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5.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
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C.取消商品贸易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6.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下列不同地区之间交流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甘英出使大秦
③罗马商人经陆路与海路到达洛阳④中国丝绸到达地中海东岸
A.①②④③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一些学者评论某国“吃新大陆,而养肥的却是荷兰”,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黄金的漏斗”。这里的“某国”最可能指的是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8.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该政策
A.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违背了农民生产者的愿望
C.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 D.超越了农民粮食生产的基本水平
9.有人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这是因为它
A.通用于世界各地 B.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公民
C.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D.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
10.随着冷战的发生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下列史实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华约”成立②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③德国分裂④“杜鲁门主义”演说发表
A.④②③① B.②④①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11.如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英法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 B.英法逐渐失去了经济发展优势
C.美德迅速崛起威胁到英法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2.19世纪末,像标准石油公司这样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和大财团,在各个行业纷纷出现。人们把他们叫做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牛肉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这说明当时
A.科学和技术已紧密结合B.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C.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巨变D.社会生产日趋无序化
下表为21世纪初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案件统计,对该表中数据理解准确的是
年份 全部磋商请求 中国申诉请求 中国被申诉请求
2002~2004 82 1 1
2005~2007 45 1 7
2008~2010 50 5 13
A.2007年以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世界竞争
B.世贸组织充分发挥职能减少了贸易纠纷
C.发达国家借申诉机制成为全球化受益者
D.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
14.当与中国签订《南京条约》的那个年代(注: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十年为阶段进行划分,如将1980-1989定为8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的大事有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C.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启 D.大企业与垄断盛行
15.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由此可知,摩加迪沙
A.是当时非洲的最大城市 B.经济繁荣,贸易发达
C.骆驼肉是人们的主要食物 D.布匹生产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16.如表为世界新兴大国积极创建的新国际机构,这反映出
丝路基金 2014年
金砖银行 2015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
A.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构建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C.加剧当今国际的紧张局势 D.亚洲日益成为世界的中心
17.1942年1月1日,二十六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代表中国与会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 B.重庆国民政府
C.北京国民政府 D.广州国民政府
18.邓小平曾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共产党宣言》能成为邓小平的入门老师”主要是因为
A.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指明了阶级斗争重要作用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
19.巴黎和会上,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这说明委任统治()
A.解决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符合殖民地半殖民地发展要求
C.是战胜国维护殖民统治的新方式 D.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20.中古时期,西欧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同时设总管、管家监督依附农和奴仆的劳役,以及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力支配、物资保管等。这说明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
A.具有自然经济特征 B.带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兼有政治和经济的功能
21.16世纪前,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胡椒售价昂贵,在葡萄牙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这种变化是因为()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
C.威尼斯香料垄断地位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2.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并印制拉丁文版的《圣经》,由于普通人不懂拉丁文而销量甚少。16世纪,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圣经》,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这反映了()
A.科技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B.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C.建立独立民族教会的诉求 D.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23.下图为1783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图,其左上方像神一样坐在空中的是牛顿,右边是智慧女神拿着一面镜子,把牛顿头上射来的光线反射到地面,下面在反光中书写的是伏尔泰。图中的光线象征着()
A.神权主义 B.人文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24.“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族出身的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
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是当时最高的权力机构
C.从《十二铜表法》到《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
D.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
25.康德反对封建特权,强调平民最值得尊重,但又声称,凡人皆应服从现有的立法权威;他对法国大革命表示同情,但又反对处死国王路易十六。这反映出
A.康德的思想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康德思想不符合德意志的需要
C.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 D.康德主张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26.“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A.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B.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
C.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
D.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
27.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的影响有()
①彻底改变手工作坊分散的生产状态②准时准点开始成为现代社会的准则
③促使劳作方式进一步向集约型转化④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便利人们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表中数据反映了一战前()
A.世界多中心贸易格局已经形成 B.美德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
C.英国丧失世界贸易中优势地位 D.主要大国在世界市场激烈争夺
29.西亚文明扩张的方向大致是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特征的是
①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湖
②波斯建立起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③古希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殖民
④古巴比伦王国首次统一两河流域
⑤亚述帝国一度征服埃及
A.②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30.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3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有()
序号 史实 结论
① 1824年,欧文建设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 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
②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④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相同点是()
A.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夺权 B.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
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以获取广泛支持
33.“17世纪的新兴势力一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一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34.面对1928年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反对危机是因为价格不合理、农产品价格偏低的认识。他认为危机的真正原因是富农勾结投机商采取囤积粮食、抬高粮价的办法进攻苏维埃价格政策,进而阻挠粮食收购工作,解决的办法就是必须把农户多余的粮食按照国家的价格收购上来。材料反映出
A.战时共产主义的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B.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成为必然要求
C.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敌对分子的进攻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35.2022年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去世,她同时也是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的最高元首。这一现象最能用来说明英国()
A.女王拥有较大权力 B.殖民掠夺的历史
C.世界影响力的增强 D.君主传统的延续
二、材料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隔2年所选出之议员组成。南方州和北方州之间的矛盾反映在黑奴如何计算“联邦比例”的问题上,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内,但纳税时黑奴则不算人口;北方州主张黑奴应计算在纳税人口中,不计算在“联邦比例”中。最后,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黑人按人口的3/5计算。
-根据《美洲史》和1787年宪法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表现并分析这种妥协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建国初期存在的两对矛盾。指出1787年宪法调和这些矛盾的表现。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1871年,俾斯麦就宣称只有国家政权采取措施才能制止社会主义运动。1881年初,德皇威廉一世宣布实行社会改革,要对社会问题的受害者采取保护性措施。1883年5月,俾斯麦提出的《疾病保险法》在议会获得高票通过。
这部法案规定,疾病保险的对象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不包括农民,保险费由工人自己承担三分之二,雇主承担三分之一,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免费。1884年6月,《意外伤害保险法》在议会获得通过。1889年5月,德国议会通过了《伤残老年保险法》。三大保险法的颁布,意味着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建立。
-摘编自刘祚昌《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能够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因。
2024—2025学年度天津市第二十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D
4.B
5.B
6.C
7.B
8.A
9.D
10.A
11.D
12.B
13.D
14.A
15.B
16.B
17.B
18.A
19.C
20.D
21.B
22.A
23.D
24.B
25.C
26.A
27.D
28.A
29.A
30.D
31.C
32.B
33.B
34.A
35.B
二、材料题
36.
(1)表现: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
影响: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维护英国社会稳定与发展。
(2)矛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
调和:①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各州有自治权;②参众两院:参议员每州 2 名,众议员按人口比例选出;③南方黑奴按 3/5 折算计入人口。
37.
(1)目的:缓和矛盾,稳定社会,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2)原因:政府推动与立法保障;工业革命提供物质基础;措施逐步完善;工人阶级斗争;顺应历史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