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9 15:3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期末考前训练
(24-25高一下·山东德州·期中)
1.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藏匿奴隶者要被处死;捉到逃奴送还原主有赏银;理发师私下剃去作为奴隶标志的奴隶发式,惩以断指。这表明该法典()
A. 维护等级秩序 B. 形成完备体系 C. 带有神权色彩 D. 保护奴隶权利
2.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重要前提。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文物不能为其提供佐证的是( )
A. 玉蟾岩遗址发现了距今约1.4万年—1.8万年的人工栽培稻标本
B. 河南郑州大河村三期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绘有太阳纹的彩陶
C. 在哈萨克斯坦北部的博泰遗址发现了许多马骨
D. 恰塔尔休于遗址发现的带有雉堞形以及花卉或星辰图案的壁画
3. 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此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古代文明呈现多元面貌 B. 文明产生时间具有一致性
C. 非洲最早出现冶铁技术 D. 东非与西亚之间存在交流
4. 《吉尔伽美什》讲述了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英雄故事,《摩诃婆罗多》描写婆罗多族的后裔围绕王位继承权的斗争,两者都包含大量神话传说。就历史研究价值而言,这两部史诗()
A. 出现时代较早,无法辨别真伪 B. 包含神话故事,内容荒诞不经
C. 属于文学作品,缺乏历史依据 D. 承载丰富信息,反映时代风貌
5. 下图为世界主要文明起源分布图。地图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产生( )
A. 取决于丰富充足水源 B. 得益于农牧业的发展
C. 呈现出多元一体特征 D. 促进了王权神权交融
6. 下图所示为部分楔形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这说明( )
A. 文字的起源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B. 两河流域对外贸易范围广泛
C. 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特征 D. 农业的产生促进文化交融
7. 距今约7000—5000年之间,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东欧地区都出现了彩陶,这些地区大多是冲积平原地貌,黄土、类黄土深厚,水热条件适中。这反映出()
A. 彩陶是早期国家重要标识 B. 彩陶文化以农业为基础
C. 东西方彩陶文化交融共生 D. 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
8. 古希腊的典型建筑是圆形剧场和帕特农神庙等公共建筑,而古埃及的代表性建筑则是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结构的不同 B. 文化传统的差异 C. 政体类型的不同 D. 自然环境的差异
9. 如图为古代世界主要文明示意图。据图可知( )
A.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形态 B. 农业起源标志着文明的形成
C. 农耕文明区域不断扩展 D. 古代各文明逐步联系为整体
10. 公元前7500—前5000年,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由采集、渔猎逐渐转为农耕并定居,部分人还拥有了可以支配的剩余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这( )
A. 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B. 体现了社会分工的最终形成
C. 推动了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 D. 说明人类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11. 苏美尔地区雕刻、埃及金字塔、赫梯帝国城门雕刻和古希腊艺术中,都有狮身人面、长有翅膀的形象,并被赋予善或者恶的属性。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A. 具有相同的文明起源 B. 形成相似的道德标准 C. 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 D. 出现统一的发展趋势
12. 有学者认为“波斯人没有建立一个具有完全的组织的帝国,没有把他们的原则昭示被征服的各地,不能把各属地造成为一个和谐的‘全体’,而是一个种类万殊的集团”。该学者认为帝国的缺陷是( )
A. 行政管理粗放 B. 经济联系松散 C. 文化认同缺失 D. 风俗习惯迥异
13. 波斯帝国统治时期,内部各个地区仍保持着自己的法律、制度、语言和风俗。各省总督听命于国王,但总督世袭和反叛是家常便饭。据此可推知,在当时波斯帝国( )
A. 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 中央集权仍需加强
C. 系统官僚体系尚未建立 D. 统治策略较为灵活
14. 波斯帝国文献记载,差旅人员出行时需携带介绍信以供检查,到达地根据规定标准接待
驿站书吏还会起草一份收据以及双方的印章 内容包含膳食提供者、差旅人员所要执行任务的起点和目的地等各种信息 定期审计、存档。
这体现了古代波斯( )
A. 道路交通发达 B. 行政管理规范
C. 官僚体系复杂 D. 中央集权完备
15. 起源于苏美尔神话的洪水传说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下来,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洪水传说的流传说明( )
A. 早期文明间存在联系 B. 西亚是古代文明的源头
C.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D. 传说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16. 罗马帝国初期军队人数约为20万,至3世纪下半叶则多达60万左右。举行凯旋式是罗马对军人的最高奖赏,罗马凯旋门之多、凯旋次数之频繁都是古代世界绝无仅有的。这反映出罗马文明的突出特征是( )
A. 武力扩张 B. 分权治理 C. 法治 D. 荣誉至上
17. 1978年,阿富汗地区出土了一件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希腊美神阿芙罗狄忒的黄金雕像,人物的表情、体态及头发纹理等处理十分到位。该雕像可用于研究( )
A. 希腊城邦的海外殖民 B. 波斯帝国的经济状况
C. 亚欧区域文明的交流 D. 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18. 如图是发现于波斯帝国首都波斯波利斯遗址的一块浮雕,它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据专家考证,浮雕中的人为希腊人。据此可推知( )
A. 希腊已经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B. 希腊是波斯帝国赋税的主要来源地
C. 波斯帝国征收的赋税中以货币为主 D. 希腊殖民与波斯帝国扩张出现交汇
19. 格里芬是神话中欧亚草原上黄金宝藏的守卫者,其形象主要呈现为:鹰头、鸟翼、狮身。如图是格里芬在欧亚地区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各种形象。这反映出( )
A. 欧亚文明传承的连续性 B. 区域文化传播的变异性
C. 人类文明演进的一致性 D. 世界文化发展的同源性
20. 亚历山大远征的区域涉及希腊、波斯、埃及、印度等文明,第一次在政治上统一了地中海东部世界,“世界国家”一词由此诞生。亚历山大远征促使( )
A. 希腊化世界的原有文化消失 B. 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汇
C. 首个地跨欧亚非帝国的建立 D. 世界历史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二、主观题
(23-24高一下·山东·期末)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上的文明史
图1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图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概括说明图1和图2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遇见
材料一 一场战争:亚历山大远征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一条商路:丝绸之路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一场运动:百年翻译运动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继承,这些翻译著作还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结合所学,对材料信息进行阐释。
23. 读图释史。
材料一 古代文明的扩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的文化及东西方交流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地图册·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示例的答题思路,对“古代文明的扩展”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解释。
示例:秦的统一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秦国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实力,远交近攻,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各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为什么能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代印度文明史都大大往前推。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材料三 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是回答“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课题,这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中,中国这样定位角色:中国是①世界和平的建设者;②全球发展的贡献者;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方案更加丰富多彩和完整。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晏绍祥《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指出除文献外,人们还可以依据哪些史料突破对古代文明史认识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全球联系的角度扼要分析“近代以西方为中心”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线索,联系20世纪的史实,简析现当代是如何进入“多中心的发展进程”的。
(3)选择材料三中的任意角色,以“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是____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标题完整,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训练历史试题答案
  1.A
  2.B
  3.A
  4.D
  5.B
  6.A
  7.B
  8.C
  9.C
  10.C
  11.C
  12.C
  13.B
  14.B
  15.A
  16.A
  17.C
  18.D
  19.B
  20.B
  21.从文明区分布变化,可看出亚欧非大陆文明区总体呈不断扩展趋势;从航海、征伐等路线走势,能看出联系日益密切的趋势;还能从人类文明起源的多元化角度说明。
  22.公元前 4 世纪晚期,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破坏,同时传播希腊文化,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汉朝开辟陆上丝路和海上商路,促进与罗马帝国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密切与西亚、欧洲和非洲的联系。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希腊、印度和罗马著作,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促进西欧思想文化发展。总之,古代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方式的交往,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及人类文明进步。
  23.(1)古代文明扩展主因是农耕文明优势,如较发达的社会分工、较高劳动生产率等,通过战争、殖民、贸易等途径扩展,如埃及新王国势力达两河流域等。古代文明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连,与大帝国兴起相互推动。
  (2)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便于东西方联系;阿拉伯人通过海、陆商路贸易,范围广,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在多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24.(1)特征:多元发展;帝国兴起使文明区逐渐连接。史料:遗址(遗迹)、器物、史诗、传说等。
  (2)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形成。简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影响世界进程;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独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3)示例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阐述:冷战后世界面临诸多挑战,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多极化等深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把握,源自中华文明理念,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方案,推动国际秩序更公正合理。综上,这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