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核心考点突破提升培优卷
一、填空题
1.如下图,王老师买了6个足球和3个篮球。估一估,王老师大约要花 元;他实际用了 元。
2.甲乙丙三人进行 1000 米跑步比赛,当甲跑完时,乙还差 100 米到终点,丙离乙还差 90 米,甲到终点后等了 18秒,乙也到达终点。问此时丙还要 秒到达终点。
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显示,全国流动人口为375816759人。从这个数中划掉4个数字,剩下的5个数字(先后顺序不变)组成一个新的五位数,这个新数最大是 。
4.一个数由8个千万、6个十万、3个万、7个千和9个十组成,它是一个 位数,写作 ,读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5.体育课上,老师口令是“立正,向左转”时,你的身体 旋转了 ,口令是“立正,向后转”时,你的身体 旋转了 °。
6.一个数的近似值是20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7.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数约10783100人,这个数的最高位上的计数单位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万人。
8.地球赤道的周长是40075690米,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约是 万米(保留一位小数)。
9.吴华在教室的位置是4列3行,用数对表示为(4,3)。李明的位置是a列b行.用数对表示为 。
10.在字母G,V,R,J,O,N,X中,有 个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11.根据14×5=70,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140×5= 14×20=
14×25= 112×50=
12.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12厘米的等边三角形,若将它改围成一个腰长1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则底边长 厘米;若改围成一个底边长8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则腰长 厘米。
13.右图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 度,面积是 平方厘米。
14.用3、7、6和五个0写出下面各数.
(1)一个零也不读.
(2)读出一个零来.
(3)读出两个零来.
(4)最小的八位数.
15.用1,3,6,7,9这五个数字组成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使这道算式的积是四位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算式中,积最大的算式是 。
二、判断题
16.一辆自行车的三角架的长度分别是80cm、75cm、160cm。( )
17.在一道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乘3,积就乘6。(
)
18.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 )
19.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
20.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
21.38×19+38的结果与38×20的积相同。( )
22.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两个图形完全一样。( )
23.千万位上是8的数比千万位上是2的数大。(
)
24.一个五位数,“四舍五入”后约等于8万,这个数最大是89999。(
)
三、单选题
25.在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将它分成两个图形,能分成两个什么图形?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有以下四种想法,其中正确的( )。
①能分成两个三角形 ②能分成两个梯形
③能分成两个平行四边形 ④能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A.只有①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②③ D.有①②③④
26.782435>78□435中,□可以填()。
A.3 B.1 C.4
27.在解决“一套《百科知识》134元,图书馆买了27套,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问题时,用下图所示的竖式计算,箭头所指的这一步是在计算( )。
A.2套多少钱 B.20套多少钱 C.7套多少钱 D.27套多少钱
28.817×2=2×817这个式子用了以下哪种运算律( )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
29.我国领土东西长约5000千米,南北长约5500千米.如果乘一架每小时飞行500千米的飞机飞行,从我国最东到最西大约需多少小时.从我国最南到最北大约需多少小时. ( )
A.8,9 B.9,10 C.10,11 D.7,7
30.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
A.9000860 B.168500 C.6060800
31.明明买3本练习本,每本2元;亮亮买同样的练习本,多用了4元.根据已知条件,不能求出什么?( )
A.明明买练习本用了多少元?
B.亮亮买了多少本练习本?
C.营业员找给明明多少元?
32.妙想画了一张四(1)班同学座位的示意图,画完后没有收拾好,被淘气的弟弟拿去剪纸,妙想发现时,示意图已经被弟弟剪掉一部分了,妙想只记得小龙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你知道小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6,4) B.(5,4) C.(5,5)
33.要把下面的左图变成右图,可将左图中左上角方格的图案通过( )运动实现。
A.先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1格
B.先以m为对称轴,再以n为对称轴
C.先向下平移1格,再以n为对称轴
D.先以m为对称轴,再向右平移1格
34.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30°,它的底角是( )
A.30° B.75° C.150° D.不能确定
四、计算题
35.极速口算。
52×30= 63÷21= 125×80= 56+83= 48×2=
23×25×4= 80-80÷2= 45+8-25= 40×(2+3)= 16×60=
简便计算。
(1) 125×48 (2) 164×38+62×164 (3) 986-157-243
37.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607×36=
(2)▲850÷70=
(3)▲762÷19=
38.求出下面∠1的度数。
(1)
五、操作题
39.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再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向右平移6格,向上平移2格后的图形。
六、解决问题
40.共享单车,低碳环保。荣老师决定由开车上下班改为骑共享单车。原来他从家开车到学校,每小时行驶48 km,需要0. 15小时。
(1)现改为骑共享单车,原来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现在的3倍,从家到学校,半小时够吗?
(2)请在下面的线段图中用“△”表示出荣老师每小时骑行16 km,骑行0.2小时后大致的位置。
41. 下面是甜品店某一天冰淇淋的销售情况。
口味 草莓冰淇淋 巧克力冰淇淋 芒果冰淇淋
销售量/个 65 96 66
销售额/元 845 960 990
(1)哪种口味的冰淇淋单价最高
(2)妙妙要买4个芒果冰淇淋,她带50元够吗
42.一辆汽车上午11时从甲地开出,当天下午2时到达乙地,汽车每小时行84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3.将海峡小学的操场的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后如图。
(1)操场的实际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2)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4.阳光小学组织三、四年级的学生去乐乐植物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乘坐旅游车从学校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乐乐植物园,共行驶了90千米,旅游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5. 甲有桌子若干张, 乙有椅子若干把, 如果乙用全部椅子换回数量同样多的桌子, 则乙需补给甲 1600 元, 如乙不补钱, 就要少换回 25 张桌子. 已知 3 张桌子比 5 把椅子的价钱少 48 元, 那么乙原有椅子多少把?
46.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8千米,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220千米,货车上午7:00出发,中午12:00能到达乙地吗?
47.甲、乙两地相距532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了152千米,用这样的速度行驶,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48.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3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2小时就可以到达乙地。甲地到乙地有多少千米?
49.今年,浙江启动“正脊行动”,对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开展正脊筛查。据统计,某地区每1000名学生中脊柱异常的有24人,这个地区约有100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脊柱异常的大约是多少人?
50.店家搞“满300减50”的活动,王老师打算购买亚运会吉祥物作为5名优秀学生的奖励,怎样买划算?要付多少钱?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900;882
【解析】解:6×96+3×102
≈6×100+3×100
=600+300
=900(元)
6×96+3×102
=576+306
=882(元)
故答案为:900;882.
【分析】足球的单价×数量+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估算时,单价看做整百数计算。
2.20
【解析】解:s甲:s乙:s丙=1000:(1000-100):(1000-100-90)=100:90:81,
v甲:v乙:v丙=100:90:81,
s乙:s丙=100:(100+90)=10:19,v乙:v丙=90:81=10:9,
t乙:t丙=,
丙还要(秒)。
故答案为:20。
【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比例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根据s甲:s乙:s丙=1000:(1000-100):(1000-100-90)=100:90:81这一条件,推出v甲:v乙:v丙=100:90:81这个结论。根据乙、丙的速度和距离关系建立比例关系:因为s乙:s丙=100:(100+90)=10:19,v乙:v丙=90:81=10:9,所以t乙:t丙=。计算丙到达终点所需的时间:当乙到达终点时,丙还要(秒)。
3.86759
【解析】解:9虽然最大,但是在个位上,其次最大的数是8,所以把375划去,然后把1划去,
这个新数最大是86759。
故答案为:86759。
【分析】整数比较大小,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相等的,从左边第一位比起,第一位大的,这个数就大,第一位相等的,就从左边第二位比起,第二位大的,这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4.八;80637090;八千零六十三万七千零九十;8064
5.向左;90°;向右;180°
【解析】解:体育课上,老师口令是“立正,向左转”时,你的身体向左旋转了90°,口令是“立正,向后转”时,你的身体向右旋转了180°。
故答案为:向左;90°;向右;180°。
【分析】向左转就是向左旋转90°;向后转就是向右转180°。
6.204999;195000
【解析】解:一个数的近似值是20万,那么这个数最大时,万级上是20,千位上是4,其余数位都是9,这个数是204999;最小时,万级上是19,千位上是5,其余数位都是0,这个数是195000。
故答案为:204999;195000。
【分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需要保留的下一位数,是0~4舍去,是5~9向前一位进一。
7.千万;1078
【解析】解:10783100是八位数,最高位是千万位,计数单位是千万;
10783100≈1078万。
故答案为:千万;1078。
【分析】八位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计数单位是千万;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需要保留的下一位数,是0~4舍去,是5~9向前一位进一。
8.4007.6
【解析】解:40075690≈4007.6万。
故答案为:4007.6。
【分析】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百分位数字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并在后面添上万字即可。
9.(a,b)
【解析】解:吴华在教室的位置是4列3行,用数对表示为(4,3)。李明的位置是a列b行.用数对表示为(a,b)。
故答案为:(a,b)。
【分析】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两个数字之间用“,”隔开,并将两个数字用括号括起来。
10.3
【解析】 在字母G,V,R,J,O,N,X中,V、O、X是轴对称图形,共3个。
故答案为:3。
【分析】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1.700;280;350;5600
【解析】解:140×5= 700
14×20=280
14×25=350
112×50=5600
故答案为:700;280;350;5600。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相乘,就是积扩大的倍数。
12.6;14
【解析】解:铁丝的长度:12×3=36(厘米);
底边长:36-15-15=6(厘米);
腰长:(36-8)÷2=14(厘米)。
故答案为:6;14。
【分析】用等边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乘3求出铁丝的长度。等腰三角形两条腰的长度相等,用铁丝的长度减去两条腰的长度即可求出底边的长度;用铁丝的长度减去底边的长度,再除以2即可求出腰的长度。
13.45;2
【解析】解: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厘米,则它的面积为:,
所以厘米,两条直角边的长度都是厘米,斜边的长度是厘米,斜边上的高是1厘米,
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度。
答:它的一个底角是度,面积是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45;2
【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是相等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据此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14.(1)37600000;36700000;76300000;73600000
(2)30760000;30670000;70360000;60370000
(3)30700600;70300060;30600007
(4)30000067
15.13×769=9997
【解析】解:13×769=9997
在所有满足条件的算式中,积最大的算式是13×769=9997。
故答案为:13×769=9997。
【分析】要使乘积是四位数,尽量使三位数或两位数的最高位是1或3,列举出乘积是四位数的算式, 通过尝试不同的组合,找到积最大的算式。
16.错误
17.错误
【解析】解:在一道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乘3,积就乘9,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则积就扩大a×b倍(a、b均不为0),本题据此进行判断。
18.正确
【解析】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因为梯形的上下底是平行的,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分成的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
19.正确
【解析】三角形只能由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如果三角形中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那么三角形内角和就大于180°,这是不可能的。
20.正确
【解析】 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和对称轴的知识:只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特征和对称轴的知识
21.正确
【解析】38×19+38
=38×19+38×1
=38×(19+1)
=38×20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a(b+c)=ab+ac,将式子进行变形,据此解答。
22.错误
【解析】解:轴对称图形不是指是两个图形完全一样。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轴对称图形是指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23.错误
【解析】解:千万位上是8的数比不一定比千万位上是2的数大,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因为这两个数的位数不确定,所以千万位上是8的数比不一定比千万位上是2的数大。
24.错误
【解析】解:一个五位数,“四舍五入”后约等于8万,这个数最大是:84999。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千位上的数字,所以舍去的话最大是4,其它数位最大是9,所以这个数就是84999。
25.D
【解析】解: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将它分成两个图形,能分成两个三角形,如图:。也能分成两个梯形,如图:。也能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如图:。还能分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如图:。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将它分成两个图形,能分成两个三角形,也能分成两个梯形,也能分成两个平行四边形,还能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26.B
【解析】依据多位数的认识即可作答,782435>78□435,即2要大于□,所以本题选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多位数大小的比较。
27.B
【解析】 在解决“一套《百科知识》134元,图书馆买了27套,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问题时,用下图所示的竖式计算,箭头所指的这一步是在计算20套多少钱。
故答案为:B。
【分析】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对齐那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据此解答。
28.C
【解析】由817×2=2×817这个式子可知,该式子用的是乘法交换律。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乘法运算律的掌握程度,考生需熟练掌握三个乘法运算律的知识。
29.C
【解析】东西:5000÷500=10(小时);南北:5500÷500=11(小时).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别用东西、南北的距离除以飞行的速度即可解答.
30.B
31.C
【解析】解:根据明明买3本练习本,每本2元;亮亮买同样的练习本,多用了4元,可以求出明明买练习本花了多少钱,也可以求出亮亮买了多少本,不能求出营业员找给明明多少元.
故选:C.
【分析】根据题目可知:明明买3本练习本,每本2元;亮亮买同样的练习本,多用了4元,可以求明明买练习本花了多少钱3×2=6元,亮亮买同样的练习本,多用了4元,也可以求出亮亮买了多少本:(6+4)÷2=5本,不能求出营业员找给明明多少元,因为没说明明给了营业员多少钱,据此解答即可.
32.A
【解析】解:2+4=6(列)
3+1=4(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4)。
故答案为:A。
【分析】小龙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3),表示小龙在第2列第3行,小红的位置在他右边的第4列,后边的第一行,用数对表示是(6,4)。
33.D
【解析】先将左上角方格的图案先以m为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再向右平移1格。
故答案为:D.
【分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平移是指物体在平面内沿着某个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发生改变,由此运动即可.
34.D
【解析】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0°,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80°-30°)÷2=7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0°,另一个底角就也是30°,所以不能确定。
故答案为:D
【分析】题目中没有明确30°是底角还是顶角,所以不能确定它的底角是多少度。
35.
52×30=1560 63÷21=3 125×80=10000 56+83=139 48×2=96
23×25×4=2300 80-80÷2=40 45+8-25=28 40×(2+3)=200 16×60=960
【解析】计算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计算乘法时注意进位和乘积末尾0的个数;计算除法时要注意商的位数;混合运算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36.解:(1)125×48
=125×8×6
=1000×6
=6000
(2) 164×38+62×164
=164×(38+62)
=164×100
=16400
(3) 986-157-243
=986-(157+243)
=986-400
=586
【解析】(1)先把48化为8×6,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2) 一个相同的数分别同两个不同的数相乘,积相加,等于这个相同的数乘另外两个不同数的和,据此简算;
(3)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据此进行简算。
37.(1)607×36=21852
(2)850÷70=12……10
验算:
(3)762÷19= 40……2
验算:
【解析】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除,就在这一位上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并在余数右边一位落下被除数在这一位上的数,再继续除。
38.(1)解:180°﹣55°﹣40°=85°
答:∠1是85°。
(2)解:360°﹣110°﹣90°﹣75°=85°
180°﹣85°=95°
答:∠1是95°。
【解析】(1)三角形的内角和-一个内角的度数-另一个内角的度数=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2)四边形的内角和-其中3个角的度数=∠1邻角的度数,180°-∠1邻角的度数=∠1的度数。
39.解:
【解析】补全轴对称图形方法:根据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找出各个关键点的对称点或关键线段的对称线段,然后再连线;
做平移后的图形:先把图形中的关键点或关键线段都按题干要求的方向和格数移动,然后再连接各点;据此做图。
40.(1)解:48÷3=16(km)
48×0.15÷16=0. 45(小时)
0. 45<0. 5
答:半小时够了。
(2)解:
【解析】(1)用开车的速度除以3求出骑车的速度。用开车的速度乘时间求出两地的路程,用路程除以骑车的速度即可求出骑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半小时比较后判断够不够即可;
(2)每小时骑行16km,0.45小时才能到达,0.2小时不到0.45小时的一半,所以0.2小时行驶的路程也是不到一半但接近一半。
41.(1)解:草莓冰淇淋的单价:845÷65=13(元/个)
巧克力冰淇淋的单价:960÷96=10(元/个)
芒果冰淇淋的单价:990÷66=15(元/个)
15>13>10,所以芒果冰淇淋的单价最高
答:芒果冰淇淋的单价最高。
(2)解:15×4=60(元)
60>50,所以不够。
答:她带50元不够。
【解析】(1)根据“单价=销售额÷销售量”即可计算出每种冰淇淋的单价,比较即可得出单间最高的口味;
(2)由(1)知芒果冰淇淋的单价为15元,乘以妙妙想要买的个数得出需要15×4=60(元)>50元,故不够。
42.解:下午2时是14时
14:00-11:00=3(小时)
84×3=252(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252千米。
【解析】先将下午2时转化成24时计时法,接下来根据汽车行驶的时间=到达乙地的时间-从甲地出发的时间;最后根据甲乙两地相距的千米数=汽车的速度×汽车行驶的时间,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43.(1)解:长:(1.25÷10)÷=0.125×1000=125(m)
宽:0.07÷=0.07×1000=70(m)
答:操场的实际长是125米,宽是70米。
(2)解:125×70=8750(平方米)
答:实际占地面积是8750平方米。
【解析】(1)分米÷10=米;图上距离÷缩小的分率=实际距离;
(2)操场实际的长×宽=操场实际占地面积。
44.解:90÷2=45(千米)
答:旅游车平均每小时行驶45千米。
【解析】旅游车平均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共行驶的路程÷用的时间。
45.解:1600÷25=64(元);
(64×3+48)÷5=48(元);
1600÷(64-48)=100(把);
答:乙原有椅子100把.
【解析】 由题意可知:1600元就是25张桌子的价格,因此能求出每张桌子的价格;每把椅子的价格=(3张桌子的价格+48)÷5;1600元除以二者的差价即为椅子的数量.
46.解:220÷48=(小时)
12-7=5(小时)
因为5>,所以能到。
答:货车上午7:00出发,中午12:00能到达乙地。
【解析】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可计算出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再将7点到12点经过的时间计算出来,两个时间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47.解:532÷(152÷2)
=532÷76
=7(小时)
答: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7小时。
【解析】用152千米除以2求出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然后用532除以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即可求出从甲地到乙地需要的时间。
48.解:(360÷4)×(4+2)
=90×6
=540(千米)
答:甲地到乙地有540千米。
【解析】路程=速度×时间,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平均每小时行的千米数(4小时行驶的路程÷小时数)×行驶的总时间(行驶的小时数+再行驶的小时数),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49.解:10000÷1000×24
=10×24
=240(人)
答:脊柱异常的大约是240人。
【解析】10000是1000的10倍,10000名脊柱异常的人数也是1000名脊柱异常的人数10倍,即:
10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脊柱异常的人数×10倍=100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脊柱异常的人数。
50.解:210÷3=70(元/只)
78>70,按套买划算,
先买一套有3只,剩下的2只,一只一只的买
210+78×2
=210+156
=366(元)
答:买1套,再买2个单只划算;要付366元钱。
【解析】先计算出按套买平均每只的价格,根据计算可知,按套买的单价更低,所以尽量按套买。5>3,剩下的两只就一只一只买。所以买1套花的钱数+分别买2只花的钱数=最少要花的钱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