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新课导入
《沙扬娜拉》
徐志摩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雪天》
贾浅浅
我们
一起去
尿尿
你
尿了一条线
我
尿了一个坑
新诗从诞生,发展至今,曾形成诗歌创作群体,影响甚广,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新诗逐渐走向没落,低俗、恶搞,不知所言。我们今天来结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致敬诗歌的年代,讨论什么才是优秀的现代诗歌。
郭沫若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 。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蟾宫折桂
金榜题名
郭沫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háo
自由体诗
浪漫主义手法
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品味诗歌的意象,探究抒情主体“我”的形象,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3、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学习目标
诗歌分界线
古体诗
近体诗
歌
行
吟
绝句
律诗
白话写诗;不受格律束缚;
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五四
唐代
诗经
楚辞
古乐府
唐诗
元曲
现代新诗
宋词
文学常识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自由诗特点主要有:
⑴ 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
⑵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
⑶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
⑷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
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新诗
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
蝴 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选自 胡适《尝试集》
《梦与诗》(节选)
(胡适)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按形式分
格律诗
自由诗
按体裁分
童话诗 寓言诗散文诗
按表达
方式分
叙事诗
抒情诗
按长短分
微诗 小诗
短诗 长诗
文体知识——「现代诗歌分类」
中国现代诗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
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郭沫若的代表作有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天狗》、《凤凰涅槃》、《炉中煤》等。1921年6月,他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由此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中国新诗奠基者的郭沫若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代表作有《屈原》《虎符》《王昭君》《蔡文姬》等,并且其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有着原创性的贡献。
作者简介
“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周恩来
时代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创作时间:
1919年9-10月间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思想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五四运动”——狂飙突进——时代精神
【五四精神是一种对自我的追寻】
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朗读辨境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我”在诗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感受/印象
宏伟、奔放
壮丽、雄奇
自由、气势磅礴
……
“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我的作诗的经过》)
创作高峰——惠特曼《草叶集》的影响
感受/印象
宏伟、奔放
壮丽、雄奇
自由、气势磅礴
……
“我”的形象:
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形象
知识回顾
什么是意象?诗中包含哪些意象?
“无数”“怒涌”——宏伟、阔大,白云排山倒海般涌来。
“好”“壮丽”“晴景”——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喜悦、激动、赞美。
“无限”——形容太平洋面积之广、力量之大,要把地球推到,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
“他、推倒”——拟人手法
“提起”“推到”把太平洋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平洋强劲有力的特点,营造海涛汹涌、白云涌现的壮丽图景。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洪涛”的象征意义: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洪涛”的象征意义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五四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迅速席卷全国,就像洪涛在太平洋上滚滚而来,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诗人郭沫若。所以诗中所描绘的滚滚洪涛,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
象征
1.定义: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2.作用:
①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②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③主要用物来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作者喊出:“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要“毁坏”什么?要“创造”什么?要“努力”什么?
毁坏,指打破旧世界,推翻束缚人们的旧思想、旧道德、旧制度;
创造,指建设新世界,创造新中国,呼唤自由、民主与科学;
努力,呼唤青年要坚持,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
排比句,起强调作用。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和情感。
在这首诗里,“力”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诗人对“力”的赞美?
力的色彩,力的形态,力的节奏,力的神韵,力的韵律。
自然之力、宇宙之力
毁灭之力、创造之力
对力的直接赞美
赏析:“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
诗人从多角度出发,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的美。
力——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象征。
主旨
小结:
这首诗堪称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从其诗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炉中煤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一九二〇年一、二月间作
怎样的诗歌才算是优秀的现代诗歌?
1、立意端正
2、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
4、手法多样
……
心象 (情) +物象 (美) =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