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1 08:3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农谚(yàn)  潮汐(xī)   褶皱(zhě)
B.两栖(xī) 沼泽(zhǎo) 陨石(sǔn)
C.孕育(yùn) 萌发(ménɡ) 狩猎(shǒu)
D.翩然(piān) 龟裂(ɡuī) 哺乳(bǔ)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搁置  雾霭  暇疵  山麓
B.缄默  迁徒  咀嚼  弥漫
C.悬殊  追朔  瞄准  帷幕
D.骨骼  腐蚀  致密  凋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类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够先进了,但自然界里仍有许多不解之谜。
B.蜘蛛织的网天衣无缝,堪比世界上最优秀的裁缝师的织品。
C.《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主持人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获益匪浅。
D.任时光流逝,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人、事、物,永远挥之不去,即使海枯石烂,那份美好始终镶嵌在心灵深处。
4.下列句子的结构都不完整,请修改。
(1)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在这部电影中,塑造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形象。
(3)这是一批有志之士,他们勇敢地向着世界科学的高峰。
(4)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宁市教育局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B.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C.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D.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①⑤④③②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③⑤
7.下列对本单元课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B.《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
C.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在《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中都谈到了恐龙灭绝,所选用的材料不同,但说明的主要问题相同。
D.《大自然的语言》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介绍“物候”知识的一篇事理说明文。
8.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4)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
9.读下面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说明介绍漫画内容。(50字左右)
(2)指出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0.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______
说明顺序:__________
11.第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次第”有什么作用?
12.第二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3.赏析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改进文风,一直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光明日报创刊75周年前夕,在查阅社史时,两份史料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份是抢渡金沙江前夕,刘伯承发给朱德的报告,全文24个字:“皎平渡有船6只,每日夜能渡一万人。军委纵队5日可渡完。”另一份是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打给党中央的报告,只有6个字:“饥无粮,寒缺衣。”党史专家认为:短电报体现了好文风,好文风折射出好作风,好作风是我军打胜仗的基础!
有位旅美学者,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解放军无论出操还是行军,唱的最多的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明白如话,通俗易懂。而再看国民党士兵唱的什么歌 “整军饬纪,宪兵所司,民众之保,军伍之师。以匡以导,必身先之,修己以教,教不虚施。”他感慨地说:这样的歌词,你得读过多少文言文才能看得懂?而那时的国民党士兵,八成以上都是文盲啊!各自唱着这样的歌,哪支军队能打胜仗,结果不言自明。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在江西井冈山神山村采访时的经历——不少村民都能清清楚楚说出当年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村民家中写下的标语。如“无产阶级只有分了田,才有饭吃有衣穿”“一切土地归农民”等。虽然当年的房子都已经翻盖过几茬,老一辈人也都相继离世,但这些简洁有力的标语,穿过百年风云,依旧被一代代传诵下来。
简洁朴实、响亮有力,正是好文风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要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写诗批评那些赶时髦、故弄玄虚的不良文风:“文章写就供人读,何事苦营八阵图?洗尽铅华呈本色,梳妆莫问入时无。”洗尽铅华,的确是行文的真谛。新闻实践告诉我们:形式单一、语言生硬的“八阵图”式新闻报道,即使内容再好,也无法打动人心。然而,“八阵图”完全遁迹了吗?似乎并没有。
因此,改进文风,要注重宣传艺术,让话语体系契合时代方向和传播规律。光明日报作为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更需好文风来担当桥梁纽带。过去有不顾群众感受的典型人物报道,如今类似现象仍未杜绝,这警示我们改进文风刻不容缓。光明日报牢记总书记贺信的殷殷嘱托,坚持政治家办报与尊重新闻规律相结合,在改进文风方面作了一系列探索,提出“秉持客观理性、强化思想内涵、注重文化传承、关心学人吁求、引领社会风尚”的办报方针,并确定了改进文风的总体思路:“立足思想文化大报定位,提倡文气、清雅气、书卷气,反对俗气、八股气、粗鄙气。”主要做法有:用小角度讲大道理,用妙故事化硬题目,用好文笔活泛题材,不断提高文化含量,提升报道质量,扩大传播声量。
文风是由思想决定的,新闻实践中,版面呈现是办报者思想和思想方法的体现,而新闻策划是关键的第一个环节。策划旨在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好的新闻策划需“吃透两头”,即深入了解党中央执政理念和基层群众需求,精准探究新闻事实和舆情大势。同时,策划也是战术问题,要遵循新闻导向、价值规律和读者阅读习惯,掌握“章法”统领“写法”。光明日报将新闻性、思想性、学理性与文学性结合,采取“长中短”相结合的系统化打法,形成“集团军”优势。
策划完成后,语言艺术至关重要。“文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用小角度讲大道理是有效方法。如小白兔用胡萝卜钓鱼的寓言,启示党报记者不能硬灌“大道理”。光明日报在短新闻上发力,开设多个栏目,以小见大。短新闻写作应遵循冗言务去、辞约意丰、文短情长三个原则。当然,光明日报也不排斥长文章,重大问题或理论需长文深入阐述,且同样注重用小角度开掘。如今的报纸不耐读,其实与文风有关,不少文章干货少、说教味浓。党的宣传工作史上提倡把新闻写“活”写“软”。光明日报探索用妙故事化硬题目,要求文章学会讲故事而非空说教,如头版的相关栏目,以讲故事的方式贴近群众,抓准“故事点”,注重逻辑咬合,精于细节刻画,善于运用群众语言。
改进文风是系统工程。光明日报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基石,要求记者深入现场。以“正学风”促进“改文风”,提倡读书涵养笔力:谋求新闻价值最大化,对新闻进行多维度表达:营造“敬惜文字”氛围,通过“小屋磨稿”提升报道质量:通过媒体融合放大传播声量:“开门办报”凝聚全社会力量,开放专栏和新闻报道,吸引各界参与。我们应牢记,改进文风没有捷径,需要信念、恒心和韧劲,才能铸就更多“千秋不朽”的华章。
(取材于王慧敏《改进文风,是新闻媒体的“常课”》)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以两份史料揭示出好文风与好作风的关系,强调新闻媒体改进文风的必要性。
B.旅美学者以军歌为例,表明明白如话的歌词比古奥难懂的更能深入人心,提升战斗力。
C.老一辈革命家在村民家中留下的简洁有力的标语被代代传诵,凸显了好文风的影响力。
D.吕叔湘先生认为形式单一、语言生硬的“八阵图”式新闻报道内容再好都无法打动人心。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章标题和内容看,改进文风主要是新闻媒体的任务,与其他人关系不大。
B.简洁朴实、响亮有力是好文风的体现,凡不具备这一特征的文章都需要改进。
C.光明日报“大兴调查研究”理念与《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主要思想有相似处。
D.改进文风没有捷径,只要有信念、恒心和韧劲就能写出“千秋不朽”的华章。
16.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新闻媒体改进文风举措的一项是(3分)
A.澎湃新闻关于“警民共建安全社区”的最新报道,采用百姓自述方式展现基层治理成果。
B.某公众号在国家公祭日撰写缅怀革命先辈文章,文前加“不转不配做中国人”后发布。
C.人民日报开设“大江大河”专栏,通过渔民日记展现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的生态变迁。
D.某省级党报在乡村振兴报道中连续推出《老支书的账本》《农技员的手札》等系列特写。
17.光明日报在“改进文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8.新闻媒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文风?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洋中的好医生
于怀超
海洋动物也会生病。如果它们得了病,到哪里去医治呢?请别担心,海洋中有“医疗站”“医疗队”,还有许多不辞辛劳、手到病除的“医生”呢。
热带海域里,有一种叫作“彼得松岩”的清洁虾,常在鱼类聚集或经常往来的海底珊瑚中间找到合适的洞穴,办起“医疗站”,全心全意为海洋动物免费看病。彼得松岩虾常常在洞口舞动头前一对比身体长得多的触须,前后摇摆身体,以招徕“病员”。
从这儿游过的鱼,要是想看病,就游到“医疗站”去。这时清洁虾爬到鱼的身上,像医生一样先察看病情,接着用锐利的“钳”把鱼身上的寄生虫一条条地拖出去,然后清理受伤的部位。为了治疗病鱼的口腔疾病,还得钻进鱼儿的嘴巴里,在一颗颗锋利的牙齿之间穿来穿去,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检查到鱼的腮盖附近的时候,鱼儿会依次张开两边的腮盖让“医生”捉拿寄生虫。对于鱼身上任何部位的腐烂组织,清洁虾也绝不留情,会“动手术”彻底清除。
登门求医的鱼很多,包括一些凶猛的鱼,一旦有了病,也会跑来求医。有时病鱼依次等候门诊,有时却争先恐后,毫无秩序。热心服务的“医生们”有时候也会因为过分操劳而暂停“门诊”,退回洞里休息。在热带海域里,做鱼儿医生的清洁虾种类不少,人们已经知道的就有6种,如猬虾、黄背猬虾等。
温带海域里的清洁虾则与热带不同,它们不设立固定的“医疗站”,而是组成流动的“医疗队”,到处“巡回义诊”。由于它们的外表色彩平淡,貌不惊人,很难引起注意。
但是它们治病细心、熟练,手术干净利落,对不同的患者都一视同仁,深受“病号”的喜爱。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它们的名声越来越大,求医者也就蜂拥而来。这些“医生”对海洋生物的保健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条清洁虾6小时就可以医治300条病鱼。
别看那些高明的“医生”貌不惊人,但为了容易被“病员”识辨,以及免于被凶猛生物捕食,它们都有特殊的标志,同时也受到特殊的保护。
清洁虾、鱼为什么会自愿担当起海洋动物的医疗保健工作呢?从生态学角度理解,这就是生物界的一种互惠现象,即“清洁性共生”。病鱼需要去除身上的寄生虫、霉菌和污垢,而清洁虾、鱼却由此获得食物,彼此互惠。
有人做过调查,大多出名的渔场,都是许多清洁虾、鱼设立大量“医疗站”的海区。科学家认为,研究海洋清洁性生物,能帮助人类保护渔业资源。
19.举例说明“海洋中的好医生”是怎样给“病人”治病的。
20.文题是“海洋中的好医生”,请问好医生“好”在哪儿?
21.文末“有人做过调查,大多出名的渔场,都是许多清洁虾、鱼设立大量‘医疗站’的海区”这句话中的“大多”能删去吗?请说明原因。
22.第2自然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清洁性共生”下一个定义。
三、作文
24.请以《我相信你一定来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答案
1、A 2.D 3.B 4.(1)删去“使” (2)删去“在”和“中” (3)在句末加上“攀登”
(4)在句末加“活动” 5.D 6.B 7.C 8.(1)作比较 (2)举例子 (3)打比方 (4)分类别 9.(1)漫画中有个男子,他左手托着只鸟笼,右手比划着手势,嘴里发出乐音,鸟笼里却是只纸折的鸟。在他身后,是许多被砍剩下的树桩。(2)乱砍滥伐将使人们失去美好家园。(人们若不珍惜大自然,就会失去美好的生活)
10、(1)物候 (2)时间顺序
11、“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修饰“开放”,突出强调各种花是有序的、一个接一个开放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打比方;把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富有吸引力。
13、“传语”“暗示”“唱歌”用了拟人手法,与“语言”相照应,形象地写出这些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三个分句形成排比,层次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
14.D 15.C 16.B
17.①提出办报方针
②确定总体思路
③做好新闻策划
④大兴调查研究
⑤以“正学风”促进“改学风”
18.①内容形式上,简洁朴实、响亮有力。
②宣传艺术上,契合时代方向和传播规律。
③思想方法上,深入了解党中央执政理念和基层群众需求。
④语言艺术上,小角度讲大道理,妙故事化硬题目。
19、清洁虾爬到鱼的身上,像医生一样先察看病情,接着用锐利的“钳”把鱼身上的寄生虫一条条地拖出去,然后清理受伤的部位。
20、好在全心全意为海洋动物免费看病,这些“医生”对海洋生物的保健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条清洁虾6小时就可以医治300条病鱼。它们服务热心,治病细心、熟练,手术干净利落。
21、不能删。“大多”说明多数出名的渔场,是许多清洁虾、鱼设立大量“医疗站”的海区,但并不排除特殊情况,删掉后就变成了所有出名的渔场都是这样,表达就不严密了,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举例子、打比方。举例子使文章有说服力;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海洋中也有“好医生”。
23、清洁虾、鱼去除病鱼身上的寄生虫、霉菌和污垢,而清洁虾、鱼却由此获得食物,彼此互惠,生物界的这种互惠现象,即“清洁性共生”。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