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趣的推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领域的内容,逻辑推理的特点即推理过程有理有据,理由充足。教材将生活中的几个推理问题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学习版块,在遵循“情境呈现问题——自主尝试推理——表格策略建构——解决推理问题”中更突出了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思考过程。在《有趣的推理》中,学生通过解决“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体验通过列表进行有趣的推理。在三个信息(两个否定判断和一个肯定判断)中,学生会经历从已知的否定判断开始推理或从已知的肯定判断开始推理,进而明白从肯定判断开始推理才是首选思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逻辑推理是本节课着力体现的关键之处,指导学生进行推理策略的选择和过程的表达更应重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期,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同时,在他们的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他们对推理的知识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但是本节课的推理过程具有相当水平的抽象思维,小学三年级学生并不具备这种思维能力。他们会感到抽象思维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所以降低了推理难度,选择了简单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借助连线、表格等方法来整理信息并进行推理。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意识。
3、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难点:利用排除法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其结果。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初识推理
1、猜人物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一步步缩小范围来揭示人物,渗透了排除思想,让学生感受推理乐趣。)
原来是我国古代著名侦探包拯。包老师为了维护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创办了一所“侦探训练营”,大家想不想加入。那我们就来进行一节数学好玩课:《有趣的推理》。
(设计意图:选择中国古代名人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意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想要进入“侦探训练营”,必须要通过一个入营小测试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判断包拯喜欢的水果,结合语文学科的否定句,在画面中找到否定信息,引导学生否定信息在推理过程的作用,渗透排除法)
体验推理,解决问题
1、观察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生答:淘气、笑笑、奇思三人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并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根据数学问题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加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
2、依据问题,分析信息。
(1)“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是什么意思?
(2)“他们三人都不在一个小组”又是什么意思?
(3)分析他们三个人说的话,谁参加的兴趣小组最容易判断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的分析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肯定句确定肯定判断,让学生感受到推理的顺序是应该先找到肯定判断。)
小组合作,记录过程。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推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来整理信息,感受利用肯定信息和否定信息推理的过程,体会排除法推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4、班级展,相互评价。
学生展示多种方法并在班级内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鼓励组内学生全员展示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
借助模型,推理问题
推理出三个福袋里面分别是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将“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以礼物的形式出示,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排除法在推理过程的应用,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1、谈收获---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观察板书以及回忆推理过程,多元化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整理交流。)
2、包老师的信--课后作业。
(1)课后请同学们和自己的好朋友,相互提出推理问题,并说一说自己分析推理的过程。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破解匪夷所思的谜案》这本书,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设计意图:以包拯的一封信来鼓励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继续将探索精神发扬到生活当中。)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用简单易懂文字来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点,将推理的过程和方法融入板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意思和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