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时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 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笔记:2023新课标卷T13,依托党的二十大报告考查“六个必须坚持”的意义
(2)创立背景
世界
局势 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 进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民族发
展历程 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 断丰富发展的
人类
文明
发展
历程 正是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科学社会 主义发展 历程 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党的发展
历程 正是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 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笔记:“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跨模块 可联系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理解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
从整体内容结构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由“十个明确”“十四 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构成,这些内容各有侧重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了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整体系。
“十个明确”
区别 从世界观的高度侧重揭示和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 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四梁八柱、核心要义,高度凝练、提纲挈 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 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从方法论的高度侧重揭示和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 “方法论”,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路径、方略、步骤等
“十三个方面成就”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 议》,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 历史性变革。“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 政理念、成就和经验,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 又以 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
联 系
笔记:1“路线图”“方法论” 2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
角度 时代价值
新高度 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 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使我们 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 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新成果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 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新指南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角度 时代价值
行动 指南和根
本遵 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作用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笔记: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归纳提升
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重大意义
从理
论意
义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
具有原创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 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 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位是新时代,聚焦于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从实
践意
义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当代 中国精神注人了新的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行 动指南和精神力量
从世
界意
义看 要从特殊性向普遍性的转化来思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向二十一世纪马克 思主义的转化。在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承者,当 代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有一个解读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话”,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的语言、范畴、思维、文化来 阐述马克思主义,既要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又要用中国话来说马克思 主义
C
①“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相同,二者一脉相承 ②“魂脉”与“根脉”存在 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融通 ③“魂脉”与“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 ④“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笔记:1 2[说技巧]做题抓题眼,找准题干中最关键信息
解析:“魂脉”与“根脉”的思想来源不同,马克思主义来自西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①错误。“魂脉”与“根脉”存在高度契合性,二者贯通 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正确。“魂脉”与 “根脉”的结合推进了党的理论守正创新,使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③正确。 “魂脉”与“根脉”的结合为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基础,而非物质基础,④错误。
解题方法
解答本题要认真审读材料,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本题中,“魂脉”为马克思主义, “根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注重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牢守住马克思主义之魂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之根。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五位一体”。
纠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 面”。
2.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
纠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总目标。
3. “十个明确”是“十四个坚持”的实践要求,二者统一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
纠正:“十四个坚持”是“十个明确”的实践要求。
A. 凝练了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B. 提供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C. 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时代特点
D.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来源于党领导人 民的实践,但是材料强调该思想的重要意义,A不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 动指南,B入选。材料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没有体 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C不选。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不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是深刻领会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 终坚持的基本点,①④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六个必须坚持”并没有实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夸大了“六个必须坚持”的地位和作用,排 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 之问的系统回答,③与题意不符。
考点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深入理解方向、道路、命运
(1)旗帜问题、方向问题历来十分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 展,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预示着什么样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能否实现富强,人民能 否幸福生活。
(2)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这一引领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这条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 路,是实现国强民富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 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3)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 旗易帜的邪路,在坚持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勇于推进理论创 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 完善,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提醒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 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为什么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精神力量)
笔记:[时政热词]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能量力量)
(3)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 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奋斗目标)
(4)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 绩。(群众力量)
B把握考向研透考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常常依托经典论述、重要讲话等文字材 料,考查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理解。以探究类形式,考查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 义的理解。
笔记:[考点预测]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既有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还有基于自 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A
①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②人类的前途命运应该由世 界各国人民来把握和决定 ③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④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国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笔记:[知识联想]中国梦是世界人民的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的意 义、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观点和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的指示都体现了中国共 产党坚持胸怀天下,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①符合题意。中 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展现了中国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独特路径和图 景,③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中国要对人类有贡献,而不是强调人类前途命运由谁 把握和决定,也不是强调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才能赢得未来,排除②④。
解题方法
本题属于引言类选择题,考生平时要适当积累相关时政信息,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引用 典故的场合和背景,从而熟悉相关重要时政热点,了解出题人的命题意图。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西方现代化道路无可比拟的普世价值。
纠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突出中国特色,并不具有普世价值。
2.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物质力量。
纠正: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三 步走”战略,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独立 自主开辟道路,向着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砥砺前行。
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到“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我们成功地以中国式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再次站到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沿,深刻影响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对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B
①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②我国始 终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中持续地推进现代化进程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 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又一创新突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 中国家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开辟新的路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的成就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①正确。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不符合题意。“我们成功地以中国式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再次站 到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沿,深刻影响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对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 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又一 创新突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③正确。材料未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 家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开辟新的路径,④不符合题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 式现代化新道路,①不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 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这印证了中国式现 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 广阔前景,②④入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新的飞跃,③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