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整体架构
考点 伟大的改革开放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 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进程
阶段 内容
起步
阶段 ①对内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 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②对外开放: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 区。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 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 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 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阶 段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为标志;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①;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 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党的 十
八大 以
来取 得
的伟 大
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 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 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 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 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 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②, 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笔记:①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 ②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习近平
归纳提升
全面理解改革开放政策
(1)我国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深 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辅相成
(2)改革的性质,是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实践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 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笔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2. 改革开放的意义
力量
源泉 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改变
面貌
伟大
飞跃
辉煌
成就 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实 践
证 明
笔记: 1 四个面貌 2三大飞跃 3 4 5 6 一宝一路两招
跨模块 可联系必修3 《政治与法治》中的“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理解 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可联系必修4 《哲学与文化》中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 势”,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原因和作用;可联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 际政治与经济》中的“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
B把握考向研透考题
新高考对于改革开放的考查集中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上,基本为选择题。试题 选项一般设置相关知识陷阱,如夸大改革开放的作用、混淆改革开放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的意义等,一般可通过直接排误法和排除异意法予以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笔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C
解析: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强调的是发展经济特区, 与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无关,且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 国的政策,①不选。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为我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②正确。“摸着石头过河”说明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 下,奋力开创改革开放新征程,而不是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③不选。习近平 总书记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说明了需要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要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④正确。
解题方法
引言类选择题的备考建议
时政性是高考政治命题的特征之一,考生平时要适当积累相关时政信息,清楚习近平 总书记引用典故的使用场合和背景,从而熟悉相关重要时政热点,了解出题人的命题 意图。如本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改革已经进人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大判断,指出 要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端,引领改革全方位展开、向纵深挺进,许多领域实现历 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纠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 织路线。
2. 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纠正: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革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 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纠正: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C
解析: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非改革开放,排除①。改革开放 40多年来,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说明改革开放是中 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②③正确。改革 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 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排除④。
2. (2025·八省联考陕山宁青卷)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改革 问题,例如:
时间 会议 中心议题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会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A
①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②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 ③始终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 重点 ④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从我国改革的历程来看,从最初的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到后来不断在各个领域深 入改革,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①正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到之后 的历次三中全会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党在领导改革不断推进,确保改革有序 进行,②正确。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并非始终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重点。党 和国家机构改革只是改革中的一部分,还有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多方面 的改革,③排除。改革开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新时期,④错误。故本题选A。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构成 主题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回 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构成 主题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 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 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笔记:1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成功把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3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 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 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笔记:1 2实现途径 3三次飞跃:①毛泽东思想创立;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的形成;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
归纳提升
区分几个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 之路。
(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6)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7)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2)关系
①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 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笔记:以短评、小论文等小作文形式考查坚定四个自信
②坚定自信: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笔记:一面旗帜、四个自信
跨模块 文化自信是自信之根,理论自信是自信之魂,制度自信是自信之本,道路自 信是自信之用(表征)。联系《哲学与文化》中的“坚定文化自信”部分,理解“四 个自信”。
笔记:≠物质力量
B把握考向研透考题
新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呈现单一考查某一方面或综合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 种形式,均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试题借助一定情境,难度较小,一般可通过排除法予 以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笔记: 1 熟记课本基础知识 2 不起决定作用
D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 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不选。阶级斗 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伟大改 革开放精神的弘扬”不能作为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②不选。从坚持精准扶贫精 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 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我国在许多领域实现的历史性变革,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④正确。
解题方法
本题的命题陷阱是不能正确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 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 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纠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纠正: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3. 经济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科技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纠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纠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解析: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 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 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② ④正确。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说法与事实不符,排除①。材料强调党的领导和制度优势是推动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 的重要因素,强调的是制度优势的意义,而未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排除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将“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确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一个重大 原则。确定这一原则是基于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 性、长期性的问题,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①④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不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原因,不 构成因果关系,②排除。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③ 错误。故本题选B。
限时跟踪检测
限时跟踪检测(四)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选择题
①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理论成果: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的历程 ②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坚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运的关键一招 ③重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此次会议开启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④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明确改革开放为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党的十四 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①错误。梳 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能使我们坚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 关键一招,②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 下,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③错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体 现了改革开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得到各国认同”与现实不符,①错误。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②错误。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 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可见,我国的对外开 放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③正确。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 开放的大门。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④正确。
D
1
2
3
4
5
6
7
8
9
10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一项重 大决策,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同时也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① 正确。我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体现,且这一活动已举办 七届,体现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③正确。开放合作并未成为当今世 界所有国家的共识,②说法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 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④说法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在国际国内复杂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不仅续 写着东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而且还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顺应中国人民的幸福梦,契合各国人民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是顺利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目标的必然要求,①②正确。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不是实现了这一飞跃,③错误。改革开放以 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佐证了这一道路有无比广 阔的发展前景和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①③正确。题干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意义,未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空想社会主义错误的纠正,排除②。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但不能说指明各国实现发展的正确 道路,排除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B.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D.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A说法错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排除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C说法错 误。四十多载扬帆奋进,14亿多中国人用改革开放追上了与世界的发展“时 差”,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 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践特色,立足时代之基,及时回应和解决时代关切; 具有理论特色,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①②正确。中 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面继承和弘扬,③错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但国家间 的竞争不仅仅只是制度竞争,①错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②错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这说明国家 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③符合题意。在历史演进 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国家治理思想, 为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富滋养,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 中华文化根基,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过程,不涉及理论自信和科学社会 主义对中国的作用,①②不选。材料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 奋斗中产生的,其符合国情实际,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我 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③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非选择题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拉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 围绕“走什么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无数仁人志士远赴欧美“西天取经”、东渡日本 寻求救国道路,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均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持从 国情出发,正确认识和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探索 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
1
2
3
4
5
6
7
8
9
10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 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 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便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创新和 实践创新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 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创造了“风景这边独好”的 发展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 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②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 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 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它们共同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基础。④新征程上,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