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整体架构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年)
社会
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
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探索
尝试 ①道路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 新政、辛亥革命
②制度探索: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
社会
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索
结果 ①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 悲惨命运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历史
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现了民族独 立,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笔记:原因:①帝国主义阻挠;②封建势力阻碍;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软弱性; ④近代国情决定
提醒 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但是,辛亥革命未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根基,也没有改变中国深 层的社会结构,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革命的引领者、道路、历程、指导思想及性质
革命引领者 中国共产党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道路
革命历程 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指导思想
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笔记:1“新”的决定性意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
归纳提升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
(1)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 福的斗争的主心骨。
(2)思想武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
(3)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4)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5)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6)精神动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容,有了强 大的精神动力
笔记:2023山东卷T20,以短评形式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
(2)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关系
决定
因素
第一 步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 会
第二 步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笔记:1 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 2先后顺序、相互衔接 3 4 5新民主主义革 命 社会 主义革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国 内 改变
社会
面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 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 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 的伟大飞跃
推动
社会
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 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 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国外 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 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跨模块 可联系必修3 《政治与法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的 知识理解本部分内容。
B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 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 发展方向 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笔记:[方法技巧]掌握基础知识
解析:从国际意义上看,这说明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 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 争,①正确。从国内意义上看,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正确。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②不符合题意。十月革 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④不符合题意。
解题方法
主体定位法速解选择题
本题的主体为“新中国的诞生”,④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是十月革命。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铲除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 中国统治的根基。
纠正: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旧中国 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纠正: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必要准备。
纠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必然趋势。
4.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 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 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 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③了解 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2021年,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材料强调的是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①不符合题意。重走“进京赶考之路”,重温解放战争、新民主主 义革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有利于不忘初 心,汲取前行力量,②④符合题意。“进京赶考之路”中,生产关系没有根本性改 变,③不符合题意。
B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 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①④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 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华 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说法错误。
考点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
1.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过渡
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年)
主要
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 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总路 线、
总任 务 “一化三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农业、对手工业 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
必然 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 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结果 社会 主
义制 度
确立 的
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 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 主
义改 造
的意 义 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我国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 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笔记: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提醒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 改造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笔记:变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开 始
标 志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 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①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指 导
思 想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 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建 设
成 就 ①工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③社会建设: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 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④国际地位: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过 程 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意 义
笔记:1一个结论 2一个飞跃
跨模块 可联系必修3 《政治与法治》中的“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知 识,理解本部分内容。
归纳提升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教中国的历史逻辑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教中国的理论逻辑
A
①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②“五四宪法”以国家根 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③政治制度是推动社会历史发 展的决定力量 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笔记:①②③[说技巧]做题注意时间节点 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直接动力:改革
解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领导人民确立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 跨越,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①正 确。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说明“五四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 力的历史变革,②正确。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错误。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错误。
解题方法
本题的陷阱是误认为政治制度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C修正思维矫正偏差
1.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结束。
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 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 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纠正: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3.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一化三改”。
纠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 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纠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D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与题 意不符。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 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制度基础,②④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我 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与题意不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材料中的红色革命圣地研学活动涉及的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 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 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①②符合题意。在革命斗争 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人民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 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就,③④不符合题意。
限时跟踪检测
限时跟踪检测(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选择题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 的偶然
③五四运动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 实现伟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
B
1
2
3
4
5
6
7
8
9
10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红色的起点》通过1919年至1921年这波澜壮阔的三年“大事记”,展 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其中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 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历史 任务有了主心骨,①④正确。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 诞生是历史的必然,不是历史的偶然,②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B.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C. 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 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
D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 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A、B不选。1956年社会 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 决定性胜利,C不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 制度的伟大跨越,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实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转变的是五四运动,①错误。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② 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研究课题
①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
②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③新时代红色文化内涵挖掘及传播
④北大红楼历史
⑤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片区
⑥蒙藏学校旧址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
①依托党的早期活动,探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变革 ②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业 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③感受中华民族觉醒的脉动,领略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充分发挥“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 的作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依据材料中研学行依托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群,围绕重点文物和 史料设置研学项目,以及研究课题中的“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红色文 化内涵挖掘及传播”等信息可知,开展研学行的意义在于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业 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 的作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②④入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探究的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变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排除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 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会议上才确立为党的指 导思想的,而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排除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土地改革运动,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所有, 调动了解放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推动作用;农业实行社 会主义改造,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将农民所有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也起 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 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C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与题意不符。新 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 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③与题意不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 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在筚路蓝缕中开基立 业,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中 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②④符合 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党的八大明确了当时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长远目标,规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为进一步探索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奠定基础,①③入选。党的八大认识到了团结一切可以团 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中国式现代化,②不选。党的八大后,我国积 极借鉴苏联的有益经验,而不是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摆脱了苏联影响, ④不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 根本变革生产关系
C.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D. 完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 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的工作”指的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人民当家作 主,A符合题意。根本变革生产关系,是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不 符合题意。党的八大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 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不符合题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 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的工作”仅完成了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但还未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排除D。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①错误。社会主 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基 础,②正确。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没有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③错误。社会主义改造的 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④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非选择题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9月25日,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公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 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 总路线的基本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材料二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 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 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 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答案:(1)①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两 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 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②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 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 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结合 材料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相关知识分析其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2)“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 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 强的伟大飞跃。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