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2课时 立体图形的构成 课件(共30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第2课时 立体图形的构成 课件(共30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01 13:0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汇报人:孙老师
汇报班级:X级X班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1 第2课时 立体图形的构成
目录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新知探究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第壹章节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
2.感悟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强化几何直观.
第贰章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已经知道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其中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6 个面、12 条线、8 个点
观察下面的图形,回答问题:
(1)从这些图形中,你能否找到其中的点、线、面?
(2)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在你所找到的线中,可分为哪几种?
(4)在你所找到的面中,又可分为哪几种?
观察下面的图形,回答问题:
第叁章节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图形的构成元素
1
结论:1. 包围着体的是面。
问题 (1) 你知道这些几何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
(2) 六棱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
六棱柱
圆柱
八个面,都是平面
三个面,两个平面一个曲面
2. 面分为平的面和曲的面。
(4) 下列几何体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
结论: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12 条线,
都是直的
2 条线,
都是曲的
线有直的线和曲的线之分。
(5) 线和线相交处又形成了什么?
结论:线和线相交形成点。
12 个顶点,
经过每个顶点有 3 条棱。
(6) 六棱柱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棱?
点只代表位置,没有大小,所以点都是相同的。
图形的构成元素包括什么?
点、线、面
体由面围成,面有平面和曲面;
面与面相交成线,线有直的和曲的;
线与线相交成点。
6 个面
长方体
围成
相交
12 条棱
8 个顶点
相交
例1 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是由________个平面和__________个曲面组成的,面与面相交形成__________条直的线和_______条曲的线。
3
1
4
2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
画一画:把笔尖看作一个点,让这个点在纸上运动.观察结果,最终形成了什么?
结论:点动成线.
画一画:把粉笔横着看作一条线,让这个粉笔在黑板上运动。观察结果,最终形成了什么?
结论:线动成面.
你能举出“线动成面”的生活实例吗?
操作: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结论:面动成体.
各小组将纸片剪成不同形状(如:半圆、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仿照老师刚才的操作并观察,再分别请小组代表展示转动过程与所得图形:
面动成体
图中各个花瓶的表面可以看成由哪个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而得到?用线连一连。
第肆章节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 车轮上的辐条旋转起来形成一个圆面,用数学知识解释为( )
A. 点动成线   
B. 线动成面   
C. 面动成体   
D. 以上都不对
B
2. 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的语句,这里把雨看成细丝说明了__________;硬币在桌面上快速旋转时,看上去像球,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
点动成线 
面动成体 
  例(1)圆柱可以看成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 圆锥呢?球呢?
圆柱可以看成由长方形旋转得到;
圆锥可以看成由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旋转得到;
球可以看成由半圆(或圆)旋转得到。
(2)图中各个花瓶的表面可以大致看成由哪个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得到?用线连一连。
[教材P5 随堂练习 第 1 题]
如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第伍章节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图形的构成元素

线


点动成线
线与线相交得点
线动成面
面与面相交得线
面动成体
围成体的是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汇报人:孙老师
汇报班级:X级X班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