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期末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八)(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期末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八)(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9 04: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期末卷(八)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13分)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博物馆广场前的字坊高18.8米,宽10米,是gēn jù( )我国古文字中“ ”的写法设计建造的,外部zhuang shì( )着殷商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tāo tie)纹图案,是博物馆的指示性符号。馆内一件件文物如同xiāng( )在汉字文化历史上的颗颗明珠、shǎn shuò ( )着càn 1àn( )的光芒,诉说着悠久的历史。 当人们徜徉其间,屏息凝视馆内的一切,一个个文字仿佛chà nà( )间变成飞舞的hú dié( ),令人着迷,我们不由自主地折服在先祖们的智慧中,pō( )感自豪。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字词。(7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徜徉其间 高尚 B.屏息凝视 屏风
C.令人着迷 沉着 D.折服 百折不挠
3、右图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广场前的字坊,请你观察后
猜一猜它是什么字,填入语段横线处。(填序号)(1分)
A.中 B.国 C.文 D.字
4、语段中的加点词语“不由自主”可以用成语“ ”代替。(1分)
5、语段中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请你任选一种写句子。(2分)
二、生活中,我们常以动物喻人,请你结合情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填序号)(4分)
A.铁公鸡 B.千里马 C.领头羊 D.老黄牛 E.百灵鸟 F.纸老虎
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 ”丁丁不仅给大家分配了任务,还和我们班不怕苦、不怕累的“ ”小平一起布置好了会场。联欢会上,小雨不愧是“ ”,唱歌别提多好听了!最让人惊喜的是“ ”小海居然大方起来,带来好多零食与大家分享。
三、选择题。(10分)
1、以下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通过)
B.欲将轻骑逐(骑马)
C.树头新绿未成阴(树荫)
D.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废弃)
2、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表达的感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点点阳光洒在水面上,像可爱的小精灵在舞蹈。
B.他像发疯的野狗,见人就骂,拦都拦不住。
C.运动员如同猎豹一般,向终点冲去。
D.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3、“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A.转折 B.递进 C.解释说明 D.声音延长
4、给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小妖怪长得怪怪的,皱巴巴的,活像一块木头疙瘩。
②小木偶大步走在森林里。
③ 小木偶正想得出神,树丛里突然蹿出个小妖怪!
④ 小妖怪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小木偶大叫,要小木偶站住。
⑤ 它边走边想:穿过这片森林,会看见什么呢 是大海,是草原,还是另外一片绿森林
A.②⑤①③④ B.③④⑤②① C.④②①⑤③ D.②⑤③①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新闻是真实严谨的,我们讲完新闻后,不能增加自己对新闻的看法。
B.要清楚、连贯地讲述新闻,给听众更好的感受。
C.我们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看到或听到新闻,讲新闻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D.要说明新闻来源,不能随意删改新闻的内容。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注意加点部分,照样子介绍一个事物。(2分)
例: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2、注意加点部分描写颜色的词,仿写“菜园”的风光吧!
例: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2分)
3、体会例句中冒号的用法,根据提示,仿写一段话。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2分)
奶奶非常好客: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6分)
1、诗文中欣赏自然风光。在乡间,看“篱落疏疏一径深, ”;到山林,看“ ,孤云独去闲”;去海边,与冰心共怀想:“大海啊!……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 ”
2、诗文中发现童年生活。“ , ”,杨万里笔下的儿童追逐嬉戏;“ , ”,辛弃疾笔下的小儿淘气可爱。学习想要半途而废时,要告诉自己“少年不知勤学苦, ”;生活中遇到挫折时,鼓励自己“ ,自胜者强”。
3、诗文中感受榜样力量。车胤虽家贫,但他“不怨天, ”;王昌龄送别友人,用“洛阳亲友如相问, ”表明自己的志向与品格;王冕用“ ,只留清气满乾坤”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阅读理解
小古文阅读。(8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患记问不若人(担心) B.众兄弟既成诵(既然)
B.迨能倍诵乃止(等到) D.温公尝言(曾经)
2、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B.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C.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D.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的意思。 (2分)
4、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体会。(2分)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0分)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1、请为这个片段列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1分)
2、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人物资料卡。(2分)
3、在选文中,鬼子和雨来都有“咬着牙”的动作,表达的含义却不一样。“鬼子‘咬着牙’”让你体会到 ,“雨来‘咬着牙’”让你体会到 。(2分)
4、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
之情。(3分)
5、去掉画横线的句子,故事依然完整。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描写课本上写的几行字呢 (2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
驴小弟变石头
① 驴小弟住在燕麦谷的松果路。他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小石子。在一个下雨的礼拜六,他找到一颗红得像火的小石子。他激动得浑身发抖。雨水落到背上凉凉的。他说:“真希望雨不要下了。”结果雨真的停了。
②“我太幸运了!”驴小弟想,“从现在起,我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了!”
③ 驴小弟回家的路上,在草莓山碰见了一只狮子,驴小弟本可以许愿让狮子消失,可是他太紧张了,说了一句:“我希望变成石头。”
④ 变成岩石的驴小弟就这样待在草莓山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还在他身边。“我好希望再变成我自己。”这显然没法做到。他心里既害怕,又着急。最后终于明白:除非有人发现红石子,并许愿旁边的岩石变成一头驴子。可是世界上有谁会希望一块岩石变成驴子呢
⑤ 驴爸爸和驴妈妈在家急得要发疯了,他们整夜没睡,
天快亮了,还是不见儿子回来。天亮了,他们到处打听,燕
麦谷的狗也全都出来搜寻,他们嗅过了每一块岩石、每一棵
树和每一片草叶,搜过了远近的每一个角落,可是一点儿线
索都没有。驴爸爸和驴妈妈伤心极了,觉得生活已经没什么意义。
⑥日夜更替,驴小弟醒着的时候越来越少。他醒着时,只有伤心和绝望。冬天到了,北风呼啸着掠过,驴小弟就这样孤零零地趴在那里。又过了一段时间,雪融化了,大地渐渐暖和起来,树木开始吐出了嫩芽。
⑦五月的一天,驴爸爸坚持要跟驴妈妈出去野餐。“我们要打起精神来。”他说,“虽然我们的宝贝不在了,但生活还得继续。”他们来到草莓山,驴妈妈恰好坐在那块岩石上,她温暖的体温使沉睡的驴小弟苏醒过来。他真想大叫:“妈!爸!是我,我在这里!”
⑧突然,驴爸爸看见了那颗小红石子。“啊,多奇妙的石子!小宝肯定喜欢!”说着,他把小红石子放在了岩石上。驴妈妈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们的儿子还活着,而且就在这附近!”
⑨“我希望变回原来的我!我希望变成真正的我!”
驴小弟想。就在这一瞬间,他真的变回来了!之后的情
景你想也想得到———拥抱,亲吻,问答,凝视和欢呼!
⑩ 等他们回家后,驴爸爸把那颗神奇的小石子放进
一个铁盒子。他们还需要什么呢 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
一切!
1、梳理故事内容,完成思维导图。(2分)
2、在这个故事中,驴小弟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填一填。(3分)
激动→ → → →幸福。
3、赏析文中两处画“ ”的句子,把文旁的批注补充完整。(2分)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分)
(1)从“燕麦谷的狗也全都出来搜寻”等情节安排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童话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 )
(2)第⑥自然段中,“冬天到了……树木开始吐出了嫩芽”描写啰唆,可以改写为“冬去春来”。( )
(3)第⑦自然段中,“虽然我们的宝贝不在了,但生活还得继续”一句是对驴爸爸语言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驴爸爸和驴妈妈已经完全放下了伤痛。( )
5、画“ ”句子中的“一切”指 。(1分)
6、你从驴小弟的经历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2分)
综合实践
九、读新闻片段,按要求完成词句练习。(7分)
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旅居新西兰的中国姑娘小麦说:“春节申遗成功,对我们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是一件大喜事。”近年来,在更大范围走向世界的,不只有春节这个传统的中国年文化。从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到与时俱进的“国潮”魅力,再到科技与文艺融合碰撞的文化出海“新三样”……如今,中国文化“出海”又“出彩”,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最炫民族风》。
1、“国潮”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词,我知道“ ”也是新词。(1分)
2、画“ ”的句子中有两处错误,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2分)
3、把画“ ”的句子改为转述句。(2分)
4、说说你对这则新闻的感想。(2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你曾经夸过同学身上的闪光点,那你身上的闪光点你就更清楚了,你也应该夸夸自己,为自己鼓鼓掌。请你以“我为自己鼓掌”为题目写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也向老师、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吧!
参考答案
一、1、根据 装饰 镶 闪烁 灿烂 刹那 蝴蝶 颇
2、D
3、D
4、情不自禁
5、列数字 打比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二、CDEA
三、1、C
2、B
3、C
4、D
5、A
四、1、这里的粮食很少,相当于把一滴水放到大海里,可见真少。
2、那辣椒的红,红得热烈;那豆角的绿,绿得鲜亮;而那南瓜的黄,又是黄得多么令人喜悦啊!
3、无论谁来我家,奶奶一定要让他留下喝点儿水,吃点儿点心,闲聊一会儿再走。
五、1、树头新绿未成阴 众鸟高飞尽 波涛的清响
2、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老来方知读书迟 胜人者有力
3、不尤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不要人夸好颜色
六、1、B
2、C
3、下功夫多的人,取得的成效就长远;他所精心诵读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
4、道理:学习要勤奋刻苦,反复诵读才能深刻理解并长期记忆。体会:我在背诵课文时,通过多次朗读和思考文意,不仅记住了内容,还能在考试中准确默写。
七、1、与鬼子斗争
2、遭到敌人的毒打,但坚决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热爱祖国、不惧生死
3、凶狠 坚强,临危不惧
4、比喻 对扁鼻子军官的憎恶
5、这几行字不仅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而且也是雨来受到拷打、利诱时宁死不屈的精神力量。
八、1、驴小弟变成了一块岩石 驴小弟变回了自己
2、紧张 害怕、着急 伤心、绝望
3、驴小弟的爸爸妈妈为了寻找儿子所做的努力及爸爸妈妈内心的焦急
驴小弟从石头变成驴后一家人团聚 激动喜悦
4、(1)√(2)×(3)×
5、爸爸妈妈找到了驴小弟,驴小弟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一家人团聚
6、驴小弟能从石头变回自己,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希望,绝境中
也能逢生;在爸爸妈妈爱的感化下,驴小弟重获新生,告诉我们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每个人都能紧握那颗神奇而又美好的“魔法红石子”。
九、1、数智化
2、调换“融合”和“碰撞”的位置。 把书名号改为引号。
3、旅居新西兰的中国姑娘小麦说,春节申遗成功,对他们这些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是一件大喜事。
4、人们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国文化“出海”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了解到中国文化。作为小学生,我为中国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十、 我为自己鼓掌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就像一颗独特的星星,有着自己的闪光点。今天,我要为自己鼓掌。
我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还记得那次学习骑自行车,一开始,我总是掌握不好平衡,一次次摔倒。膝盖擦破了皮,手掌也磨出了血泡,但我没有放弃。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推着自行车到操场练习。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我终于能够自如地骑行在道路上,那一刻,心中满是自豪。
我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小区里有几只流浪猫,它们总是孤零零的。我每天都会从家里带一些食物去喂它们。看着小猫们吃得饱饱的,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温暖。
我还拥有着乐观的心态。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从不抱怨。考试失利了,我会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次小考验,下次我一定能行。”正是这种乐观,让我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为自己的这些闪光点感到骄傲,我要为自己鼓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