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
A.光的反时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2.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景物在镜中成像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3.如图所示,“聚龙湖”周边的水韵舞台、音乐喷泉、九曲栈桥、清风馆、水云轩等10多个景点,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观赏娱乐。以下能正确反映人看见大剧院倒影上某点M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4.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此时棋子B与A的像重合.下列于这个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棋子A和B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MN的方向靠近玻璃板,蜡烛B仍能与A的像重合
B.将玻璃板上端PQ绕轴MN转动,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棋子B,B与A的像将无法重合
C.如果只将玻璃板沿轴MN向左平移,仍能看到棋子B与A的像重合
D.如果在玻璃板和棋子B之间放一块木板,仍能看到棋子B与A的像重合
5.如图所示,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和白纸照射,从侧面看去( )
A.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漫反射
B.镜子比较亮,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C.白纸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镜子比较亮,因为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6.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 处,以5cm/s 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 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 6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铅笔的速度为 l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7.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
8.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s'与镜前物体到镜面的距离s的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图中各图的纵坐标s'表示像到镜面的距离,横坐标s表示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其中正确反映了二者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9.一工棚的油毡屋顶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到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不能表明( )
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 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
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10.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则此实验过程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使A的像更亮
B.他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实验中,若把蜡烛B也点燃,看到A的像不清楚
D.探究“像与物大小关系”实验中,B蜡烛代替的是A蜡烛的像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飘逸的诗文中描绘出了一副完美的物理画卷。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
A.彩色的云霞是光的色散现象
B.“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了行船的速度很大
C.诗人在船上能辨别出猿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D.以轻舟为参照物,万重山是静止的
1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D.放映电影时看到的银幕是光源
13.身高为1.5 m的小明沿直线匀速运动,路灯在行进线路的正上方,某时刻人影的长度为0.6 m,前进4 m后,影长变为1.4 m,则路灯的高度可能为( )。
A.9m B.7.5m C.6m D.4.5 m
14.如图所示.用自制的小孔成像装置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有( )
A.薄膜上出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薄膜,烛焰的像更明亮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拉动薄膜,烛焰的像变小
15.如图所示,平面镜M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60°,若把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与水平面的角平分线上,且OS的距离为10cm,光源S的像S'(图中未画出)则( )
13 14
A.O与S'的连线为竖直方向
B.S与像S'的距离为20cm
C.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则S'以速率3m/s沿SS'连线远离S运动
D.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则S'以速率6m/s沿SS'连线远离S运动
三、填空题
16.如图,水中的小老鼠想到游泳池中间去,因为它看到池底觉得水很浅,实际上它看到的“池底”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像(选填“虚”或“实”);有经验的老鼠妈妈立刻提醒小老鼠不要去,因为它知道实际的池底比所看到的“池底”更 (选填“深”或“浅”).
17.红、 、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又可以混合成其他颜色的光;放映电影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利用了光的 反射;人站在岸边看池水,觉得池底变浅了,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8.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是5m。现在使用一个平面镜,如图所示,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m,在平面镜中视力表上“E”所成的像与物体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9.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校园旗杆的影子从早晨到中午的过程中影长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0.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为35°,则反射角为 如果入射光向法线靠拢10°,则反射光与入射光之间的夹角为
2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这是由于光从 斜射入 时发生的折射造成的,看到的是池底的 像。
22.(1)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 反射的缘故;海市蜃楼,是大气光学现象,因光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光的 形成的。
(2)在现代建筑中有一项新技术,即在蜂窝状的墙体中放入一些特殊的蜡丸,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这些蜡丸熔化 (选填“吸热”或“放热”);当温度降低时,液态蜡丸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出热量,使得室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2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射来,小益想利用一块平面镜将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反射入一口枯井中,则反射角大小为 ,当大太阳光与水平面夹角为60°时,仍然要使太阳光竖直反射入井中,镜面与水平面夹角大小为 。
24.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 (填光学原理)。同时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这是 (填光学原理)在水中所成的虚像。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 夹角放置。
四、实验探究题
25.小明观察蜡烛在玻璃板中的成像情况,如图甲所示。所用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根相同蜡烛的A和B、白纸、火柴、三角板等。
(1)为了便于观察像,应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实验时点燃蜡烛A,此时应在蜡烛 (选填“A”或“B”)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所成的像是光射到玻璃板上发生 形成的;
(3)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关系;
(4)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
(5)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此时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能否成像? 。
26.兴趣小组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为了显示光路,可以让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也可以采用下列 的做法;
A.用喷壶向玻璃缸中喷水雾
B.抽尽玻璃缸中空气在黑暗中进行
(2)图中红光激光笔发出的光相当于 线;
(3)采用所选的方法显示光路后,实验中小明在玻璃缸的前后左右一周进行观察,发现在左侧面或右侧面的特定位置只能看到入射光或反射光,看不到其他两条光路;而其他位置能看到三条光路。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4)继续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发现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有一定困难,原因是: ;
(5)让光束贴着纸板照射的方法也能显示光路,因为光在纸板的表面发生 。
五、计算题
27.近年来,多国公开“探月计划”,月球成为太阳系最热门目的地之一。科学家早已经利用激光测量出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的激光经2.56s反射回来(已知光速为3.0×108m/s)。为更快地在太空中穿梭,西北工业大学团队自主研发名为三体水滴飞行器,如图所示。这一项目有望在未来打破美国人的神话,据传它的速度可达到60km/s。
(1)地球与月球相距多远;
(2)水滴飞行器若以60km/s的速度从地球直线飞往月球,最少需要多长时间就能到达。
28.科学家利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的激光经2.56s反射回来(光速为3.0×108 m/s)。
(1)请问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吗?为什么?
(2)地球与月球相距多远?
(3)太阳到地球距离约为1.5×108 km,太阳光要多久射到地球上来?
2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求
(1)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如果用超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可行吗?说出你的理由。
六、作图题
30.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1.如果一束光沿水平方向射入潜望镜镜口,如图 所示,它将经过怎样的路径射出,请画出进入人眼的完整光路。
32.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作出物体AB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七、综合题
3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和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实”)
(4)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cm;
(5)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A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A与玻璃板的距离为5cm时,像和物相距1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6)如图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 (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4.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行车记录仪,可以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以保存证据,还原真相.在一次A、B两车追尾相撞交通事故中,交警调阅A车行车记录仪,看到道路前方正常行驶的车子纷纷“倒退”.突然发现B车超车变向,并道到A车前后却又放缓车速,即恶意别车.A车避让不及,追尾相撞,如图所示.请用物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道路前方的车子纷纷“倒退”?
(2)夜间行车时,司机都要将车内灯光关闭,请说出其中道理?
答案解析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手影”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的;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3.【答案】D
【知识点】光的反射
4.【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A、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同的,将棋子A和B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MN的方向靠近玻璃板,蜡烛B仍能与A的像重合,故A正确;
B、将玻璃板上端PQ绕轴MN转动,则镜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像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像不会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棋子B,B与A的像将无法重合,故B正确;
C、如果只将玻璃板沿轴MN向左平移,则A的像的位置不变,仍能看到棋子B与A的像重合,故C正确;
D、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被木板接收到,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答案】A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解答】解: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亮的;
故选A.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内容.
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
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6.【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7.【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手电筒的光通过平面镜的反射后照亮了物体AB,使物体变亮了,物体亮了,所以像也就更亮了,故应选C。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看到的物体亮说明进入眼睛的光线多。
8.【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9.【答案】A,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小孔成的像是太阳的像,太阳是什么形状,像就是什么形状,太阳是圆形的,故像也是圆形的,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AD.
【分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注意两点:
(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小孔的远近有关,离小孔越远,成的像越小;
(2)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没有任何关系.
10.【答案】A,B,D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1.【答案】A,B,C
【知识点】光的色散;速度与物体运动;音色;参照物及其选择
12.【答案】B,D
【知识点】光与光源;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海市蜃楼现象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引起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在光滑的玻璃幕墙上发生了镜面反射,B错误,符合题意;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放映电影时看到的图像,是银幕反射的光,银幕自身不发光,所以银幕不是光源,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光线在光滑物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在粗糙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光源是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13.【答案】A,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情形1:人远离路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作出甲所示光路。图中AC为路灯的高度,D1E1、D2E2为身高,E1E2为行走的距离,B1E1、B2E2为前后两次的影长。
根据提示,可得
及;
因为D1E1=D2E2,将各已知量代入,;
;
解得:路灯的高度AC=9m;
情形2:人先靠近、后远离路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作出乙所示光路。
根据提示,可得;
及 ;
因为D1E1=D2E2,将各已知量代入,;
;
解得:路灯的高度AC=4.5m。
所以路灯的高度是9m或4.5m。
故选AD.
【分析】根据在同一时刻物高和影长成正比,即在同一时刻的两个物体,影子,经过物体顶部的太阳光线三者构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解答即可。
14.【答案】A,B,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薄膜上出现的像是倒立的,A符合题意;
B. 薄膜上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因为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B符合题意;
C.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薄膜,像距变大,像会变大,而透过的光线是一定的,像越大,亮度越低,C不符合题意;
D. 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拉动薄膜,像距变小,像变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通过小孔时由于光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的大小既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又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在小孔成像中由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即可成倒立放大的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像,但小孔不能太大,否则不能成像.
15.【答案】A,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作出点光源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像点,由平面镜成像规律:
A、已知OS为角平分线,故,而,所以,A正确;
B、由对称条件可知:在中,所以,所以 S与像S'的距离为10cm,B错误;
CD、由几何关系可知为等边三角形, 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OS每秒增加3m,OS'每秒增加3m,SS'每秒增加3m,则S'以速率3m/s沿SS'连线远离S运动,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应用几何知识分析判断。
16.【答案】虚;深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老鼠想到游泳池中间去因为它看到池底觉得水很“浅”,是由于池底发生光的折射射入人眼形成的虚像,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形成的虚像,实际的池底比所看到的“池底”更深。
综上 第1空、 虚;第2空、深;
【分析】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
17.【答案】绿;漫;折射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18.【答案】2;相等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人的像距离平面镜为s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所以人到镜子的距离应该是s+3m=5m,所以s=2m;平面镜成像中,物体与像等大,所以在平面镜中视力表上“E”所成的像与物体相等。
综上 第1空、 2; 第2空、相等。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所以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人的像距离平面镜为s,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据此计算s。
19.【答案】减小;减小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如下图中会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校园旗杆的影子从早晨到中午的过程中影长将减小。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20.【答案】55°;90°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35°,则入射角为90°﹣35°=55°;如果入射光向法线靠拢10°,即入射角减小10°,变为45°;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减小10°,变为45°,所以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变为90°.
故答案为:55°;90°
【分析】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的度数,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确定入射角的大小.在确定的入射角的基础上,入射角再减小10°,可以确定现在的入射角的度数,进而可以知道反射角的度数,从而可以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大小.
21.【答案】水;空气;虚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池底S点漫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进入空气,折射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光是从S′射出,S′是S的虚像,由图可知,S′比S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即浅一些)。
【分析】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成虚像。
22.【答案】漫;折射;吸热;凝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光照到黑板上时,可以向不同方向反射,即发生漫反射。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2) 当温度升高时,蜡丸熔化变成液态,蜡丸属于非晶体,在墙面装饰材料中放入一些特殊的蜡丸,而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当温度降低时,蜡丸凝固,凝固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所以这可以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分析】(1)根据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石蜡属于非晶体,温度升高时会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时会凝固,同时放出热量。
23.【答案】60°;75°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24.【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30°或150°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1)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溪水中的“蓝天白云”,即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
然后过反射点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如下图所示;此时反射角为
;
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或者为180°﹣30°=150°。
所以,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30°或者150°夹角放置。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30°或150° .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图像,分析解答即可.
25.【答案】较暗;A;反射;距离;B;能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6.【答案】A;法;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不方便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漫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27.【答案】(1);
(2)6400s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8.【答案】(1)解:月球与地球间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故不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答:月球表面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故不可以用超声波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2)解: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激光,激光到达月球的时间为
地球与月球相距的路程
答:地球与月球相距 ;
(3)解: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来的时间
答:太阳光要 射到地球上来。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1) 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 ;
(2)根据公式,可求出地球与月球距离;
(3)根据公式,可求出太阳光传播时间。
29.【答案】(1)解:光由地球传到月球的时间 ;
地月间的距离为s1=vt1=3×108m/s×1.3s=3.9×108m.
(2)解: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光的反射;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分析】(1)激光测距:s=vt.
(2) 真空不能传声 .
30.【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31.【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过反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再过二次反射点作垂直于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
【分析】物体的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明确入射角、反射角的大小关系,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即可。
32.【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所示: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3.【答案】(1)2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
(3)虚
(4)20
(5)D
(6)下方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1)平面镜成像时,要选择较薄的平面镜子,所以选择2mm
综上 第1空为2
2)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
综上 第1空为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
3) 平面镜所成的是 虚像
综上 第1空为虚
4)平面镜成像为等距离, 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B点距离平面镜为10cm,像距离平面镜也为10cm所以物像距离为20cm
综上 第1空为20
5)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无法观察到像的位置,不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D错误,ABC正确
选D
6)平面镜成像,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光线被反射到下方
综上 第1空为下方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试验、步骤、结论填空
1、平面镜成像试验:实验仪器有白纸、薄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透明玻璃板 代替平面镜 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观察并确定像的位置 ,两根大小相同的蜡烛,A蜡烛点燃,B蜡烛熄灭(使用B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判断像物大小关系,等效代替法),光线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方便观察像的位置
2、实验步骤:将玻璃垂直于白纸,点燃蜡烛A,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在蜡烛B一侧放置光屏,光屏上无法成像
3、试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为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
34.【答案】(1)解:前方车辆相对A车速度较慢,以A车上的行车记录仪为参照物,可以观察到前方的车子相对A车纷纷“倒退”
(2)解:若开灯,则灯光将车内物体照亮,同时使车内物体在风挡玻璃中所成的像更亮,司机会将虚像和路上行人混淆,干扰司机准确判断
【知识点】光的反射;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分析】(1)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