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2024年2月22日,无锡下“霰”(xiàn)了。“霰”既不是雪也不是冰雹,它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形成的一种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者球形的固态颗粒。“霰”是由以下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凝华
2.关于“观察水蒸气的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杯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3.给某物体加热,使其从固态变为液态。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物体熔化时放热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4.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樟脑丸逐渐变小 B.冬季河面结冰
C.湿衣服逐渐变干 D.开水冒“白气”
5.如图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的示数是99℃
B.用温水做实验可以节省实验时间
C.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大变小
D.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6.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结构改变中最合理的是( )
A.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B.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小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粗一些
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D.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小一些,把温度计的内径做细一些
7.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为95℃,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示数为35℃,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A.17℃ B.25℃ C.32℃ D.37℃
8.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时=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熔化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9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都是晶体
B.甲的熔点是50℃
C.2~6min时,甲温度不变,所以没有吸收热量
D.8min时, 甲和乙的熔点相等
二、多选题
10.星期天小新和妈妈在厨房里准备给全家做一顿美味的午餐,小新发现厨房里的很多现象蕴藏着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在冻虾的“解冻”过程中,冻虾表面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烧水时,100℃的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D.用煤气灶煲汤,在沸腾时调大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
11.下列做法能够加快蒸发的是( )
A.把地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D.把粮食放在阳光下晒
12.冷天在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一面的玻璃上
D.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
13.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食物被拿出后,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14.如图是固态海波和液态石蜡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 )
A.甲是海波的熔化图像,熔化过程持续了6分钟
B.乙是石蜡的凝固图像,它是晶体
C.BC段甲物质仍然在吸收热量
D.甲物质在时处于固液共存态
15.如图所示,图甲是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熔化时间为7min
C.该物质在CD段是固液共存状态
D.一标准大气压下,该物质的凝固点是80℃
16.题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甲、乙、丙三种物态间的变化,根据知识网络结构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分析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是晶体
B.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变化时,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二种方式
C.示例中雾凇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对外放热,是凝华现象
D.晨露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相同
17.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30℃
C.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D.第10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三、填空题
18.图中,木块的长度是 cm;温度计的示数是 ℃。
19.水银体温计的制作原理是 ,小明用一支示数为39.7℃的体温计,没有甩,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
20. 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在我们日常所用的温度标准中,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我国南极中山站的年均气温约为左右,这个温度读作: 。
2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后三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如图所示,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这是水 (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
23.如图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 ℃;其中BC段是 过程,处于 状态,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24.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液化/汽化)现象,并 (吸收/放出)热量,环戊烷在电动压缩机内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
25.在一些国家通用的温度标准为“华氏温标”,是波兰物理学家华伦海特于1724年创立的。与我们熟悉的“摄氏温标”不同的是,他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义为0华氏度,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义为32华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212华氏度,中间作180等分,每一份代表1华氏度,用符号°F表示。根据以上信息,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式应为 ,且在 ℃时,华氏温度恰好与摄氏温度数值相同。
26.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四、计算题
27.实验室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是标度却不准确,在标准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8℃,在沸水中的读数是88℃。
(1)当它指示温度是24℃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2)若用其测一杯60℃的热水温度时,将指示多少?
(3)当实际温度为多少℃时与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相等?
28.周厚宽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1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面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标准大所压下),温度计液面停在第70格,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
(2)该温度计的量程;
(3)若用该温度计测水壶中水温时,液面停在55格,则壶中水温是多少?
五、作图题
29.在一支示数为37℃的体温计的玻璃泡外包上浸湿的酒精棉,请在图中画出体温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0.某晶体的熔点是35 ℃,请在图中大致画出一定质量的这种晶体由20 ℃持续加热到50 ℃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31.小明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如图中画出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 -2 0 0 0 0 0 0 1 2 3
32.小邬同学在家中用锅给水加热,绘制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所示。加上锅盖后加入初温、质量相同的水,用同样的热源重复实验,同时测出锅中气压增大,请在同一坐标中绘制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大致关系图象。
六、实验探究题
33.如图所示,是“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装置图。
(1)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水滴。加热时烧瓶里的水发生的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下同),金属盘底部出现的水滴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
(2)握金属盘手能感觉到金属盘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所 以生活中用蒸笼蒸馒头,总是 (选填“上层”或“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3)短时间内要在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4)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的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 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34. 某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图乙中a、b所示是水中气泡上升情况,则图 (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杯中的水沸腾时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烧杯 (填“内”或“外”)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3)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两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完成实验,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d同学所用水的质量 (填“较大”或“较小”);
(4)另一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下表信息,本次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填“水银”或“酒精”)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5)老师将装有酒精的试管放入装有亚麻籽油的烧杯中(如图丁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发现当试管内的酒精沸腾时,烧杯中的亚麻籽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酒精的沸点比亚麻籽油的沸点 (填“高”或“低”)。
35.【探究名称】冰块熔化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与隔热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隔热材料包裹的厚度有关。
(1)为了探究猜想一,现备有器材:三只相同的塑料杯、报纸、羊毛布料、相同的冰块若干和 。
(2)【设计与进行实验】在三只相同的塑料杯中装入相同的冰块,分别标上 A 、B 、C;
如图甲所示,用 的隔热材料将 A 杯和 B 杯包裹 的厚度(均选填“相同 ”或“不同”),C 杯不包裹,并开始计时;
(3)如图乙所示,当 C 杯中冰块完全熔化后,再每隔 5min 小心地揭开一点隔热材料,观察 A
杯、B 杯中冰块是否已经完全熔化,记录 A 杯、B 杯中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 t1 、t2。
【分析与论证】若 t1≠t2 ,则冰块熔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 。
(4)【评估与交流】本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块完全熔化的 来反映冰块熔化的快慢。
(5)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据此你认为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能与 有关。
七、综合题
36.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像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 ,固体的熔点为 ;
(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 ;
(3)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 分钟。
37.某同学在探究某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的实验中,得出如图所示的图象,请根据图回答:
(1)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写出四种非晶体的物质 .
(2)该物质的起始温度为 ℃,它的熔点是 ℃.
(3)线段AB表示 ,所对应的是 态;CD表示 ,所对应的是 态.
(4) 点表示该物质开始凝固, 点表示该物质凝固完成.
(5)当温度为83℃时,该物质的状态是 .
3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某天晚上10点左右,某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厘米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某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漏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这种情况比较危险…
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看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你能帮他解答吗?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内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什么好处?
(2)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漏时为何会冒出“白烟”?
(3)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请你说明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霰 它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形成的一种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者球形的固态颗粒 ,属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属于凝华,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3.【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AB.由图像可看出,固体吸热,升高到一定温度,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此时温度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不是液化过程,故AB错误;
C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物体温度升高时也在不断吸热,所以0~t1这段时间,物体一直吸热,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温度不升高,但内能增加,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4.【答案】A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樟脑丸变小,是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A符合题意;
B.冬季河面结冰,是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水变为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开水冒白气,是水蒸气变为液体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升华现象是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现象,樟脑丸在常温下容易升华。
5.【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6.【答案】C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AC、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D、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所以内径要细一些。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所以温度计的玻璃泡做大一些,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
7.【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当t'=35℃时,根据得到:
;
解得:t=25℃。
故选B。
【分析】温度计上刻度是均匀的,则示数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8.【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物体处于熔化状态,12min到15 min处于凝固状态,此阶段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凝固点和熔点均为45℃,AC错误D正确;
B.在熔化段,该物质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B错误.
故选D。
【分析】熔化温度时间曲线识别:物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但是需要不断吸热,此阶段处于固液共存态,所以该物质的凝固点或者熔点均为45℃,熔化和凝固阶段均为3min。
9.【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10.【答案】A,B,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11.【答案】A,B,D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2.【答案】A,B,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13.【答案】A,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14.【答案】A,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15.【答案】B,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16.【答案】A,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17.【答案】A,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18.【答案】2.45;﹣7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刻度尺的使用
19.【答案】液体的热胀冷缩;39.7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20.【答案】冷热程度;;负零下10摄氏度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在日常所用的温度标准中, 把 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用100° C表示。
(3) -10° C读作负10摄氏度或者零下10摄氏度。
【分析】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21.【答案】吸收;汽化;液化;凝华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从液态变成气态从而汽化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从气态变成液态从而液化成小水滴或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从而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2.【答案】沸腾时;99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沸腾及沸腾条件
23.【答案】500;熔化;固液共存;20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从图象观察,该合金在熔化时,有一段时间内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物质有一定的熔点,属于晶体,其熔点对应的温度为500℃;
从图象可知,BC段物质是达到熔点,进行熔化的阶段,此时,合金应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35min﹣15min=20min.
故答案为:500;熔化; 固液共存;20.
【分析】判断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最大区别,要看温度随时间变化时,是否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但不升温.晶体在达到熔点后,熔化的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结合图象可逐一做出解答.
24.【答案】汽化;吸收;液化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25.【答案】;-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6.【答案】20℃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22 4) 0℃=20℃。
故答案为:20℃.
【分析】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27.【答案】(1)20℃
(2)56℃
(3)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8.【答案】解:(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即分度值为:=2℃;答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2℃.(2)据这支温度计共有11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70格可知,故该温度计在第70格上方还有40格,故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是t=100℃+40×2℃=180℃,同理该温度计在第20格下方还有20个格,所以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是t=﹣20×2℃=﹣40℃.故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80℃;答: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80℃(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第55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t=(55﹣20)×2℃=70℃.答:壶中水温是7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分析】(1)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3)利用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与标准分度值之间的关系,可求出对应的真实温度和刻度.
29.【答案】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30.【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一定质量的该物质从温度为20℃的固态吸热后温度升至35℃熔化,温度不变,全部熔化后吸热温度继续上升至50℃,液态的比热容大于固态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液体温度变化慢,图象如图所示:
【分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小。
31.【答案】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根据描点法可得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测量的物体熔化时的温度,在坐标图像中描点作图。
32.【答案】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33.【答案】(1)汽化;液化
(2)升高;上层
(3)往金属盘中加适量的冰块
(4)甲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1)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金属盘底部出现的水滴是因为发生了液化现象。(2)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金属盘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大量水蒸气在蒸笼上层液化放热,上层馒头吸收这些热量,所以先熟。(3)为了产生更多的水滴,就要让更多的水蒸气发生液化,温度低一些更容易液化,所以降低金属板的温度可以产生更的水滴;可以在金属盘上放一些冰块。(4)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所以“白气”少;火焰熄灭后的一瞬间,锅的上方仍有大量水蒸气,但火焰熄灭后温度降低了,所以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了“白气”,所以“白气”多的甲是火焰熄灭后的情景。
【分析】(1)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2)水蒸气上升,上层的空气温度高;
(3)降低上方的温度,可以使物体更快的液化;
(4)火焰关闭后,上方的温度降低,水蒸气大量液化产生白气。
34.【答案】(1)87
(2)a;内
(3)不变;较小
(4)水银
(5)低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1)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87℃
综上 第1空 为87
2) 图乙中a、b所示是水中气泡上升情况,则图 a是是水沸腾时的情况。烧杯中的水沸腾时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烧杯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综上 第1空为a, 第2空为内
3)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不变, d同学加热时间短,所以质量小
综上 第1空为不变, 第2空为较小
4) 另一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下表信息,本次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水银(高于水的沸点)
综上 第1空为水银
5) 酒精沸腾时,烧杯中的亚麻籽油却没有沸腾,由此可知酒精的沸点比亚麻籽油的沸点低
综上 第1空 为低
【分析】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沸点填空
1、水沸腾的温度时间特性:水到达沸点时的特点为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气泡由小变大;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低于标准气压,沸点低于100℃
2、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之作用原理为热胀冷缩,读数时,需确定分度值,视线平行液柱所对应的刻度线,选用温度计时,测温物质的沸点应该高于待测物体的沸点
35.【答案】(1)秒表
(2)不同;相同
(3)有关
(4)时间
(5)温度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因实验需探究冰块熔化的快慢,需要测量时间,因此除了给出器材外,还需要秒表;
(2)探究猜想一,只改变隔热的材料,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因此用不同的隔热材料 将 A 杯和 B 杯包裹相同的厚度,C 杯不包裹,并开始计时;
(3) 若 t1≠t2 ,则冰块熔化的快慢与隔热的材料有关;
(4)本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完全熔化的时间来反映冰块熔化的快慢;
(5)炎热的夏天,冰棒更容易熔化,是由于夏天的温度更高,所以冰块熔化的快慢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1) 第1空、秒表 ;
(2)第1空、不同;第2空、相同;
(3)第1空、有关 ;
(4)第1空、时间 ;
(5)第1空、温度。
【分析】(1)实验需探究冰块熔化的快慢,还需用秒表测量时间;
(2)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隔热的材料;
(3)若时间相等,则猜想一错误;若时间不相等,则猜想一正确;
(4)本实验是通过比较冰完全熔化的时间来反映冰块熔化的快慢;
(5)夏天温度较高,冰块熔化的更快,冰块熔化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36.【答案】(1)﹣5℃;0℃
(2)冰
(3)固液共存;4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分析图像可知:(1)在A点时,物质开始加热,此时的温度是-5℃;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此时吸热,温度不变,因此固体的熔点是0℃;(2)由图像知,该物质的熔点是0℃,由课本知识知,冰的熔点是0℃,因此该物质固态是冰;(3)从图像知,BC段温度不变,物质正在熔化,因此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第2分钟开始熔化,到第6分钟结束,共经历了4分钟。
【分析】掌握熔化过程的时间、温度、状态。
37.【答案】(1)晶体;有凝固点;沥青、玻璃、松香、蜡
(2)150;120
(3)液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液;固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固
(4)B;C
(5)固态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解:(1)如图,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该物质的凝固点,该物质有凝固点,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有:沥青、玻璃、松香、蜡.(2)由图象知,该物质开始时的温度是150℃,凝固点是120℃,同种晶体熔点等于凝固点,所以熔点是120℃.(3)线段AB是物质的液态,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到凝固点120℃,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段是物质的凝固过程,物质是固液共存态,即BC段;到C点物质全部凝固之后,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物质是固态,即CD段.(4)该物质从B点开始凝固,到C点全部凝固完毕.(5)物质在83℃时,在该物质的熔点一下,该物质以固态形式存在.
故答案为:(1)晶体;有凝固点;沥青、玻璃、松香、蜡;(2)150;120;(3)液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液;固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固;(4)B;C;(5)固态.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常见的非晶体有蜡、松香、玻璃、沥青等.(2)从图象上读出该物质的起始温度.该物质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该物质的凝固点.(3)该物质是液体时,放出热量温度下降;当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当完全凝固之后,放出热量,温度又不断下降.(4)根据该物质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判断该物质凝固过程.(5)物质在熔点时是固液共存状态,低于熔点时是固态.
38.【答案】(1)解:增大氮气的气压,使其沸点升高,在常温下变成液体.这样可以使氮气的体积减小,便于携带运输
(2)解:因为液态氮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泄漏后马上就会发生汽化,而汽化要吸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因此会冒出“白烟”
(3)解:“液体刚滴到地上就开始结冰”,液态氮泄漏后立刻就汽化了,不会滴到地上;“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液态氮汽化吸热时才具有制冷效果.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分析】(1)液化的方法:降温和压缩体积;(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汽化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3)汽化吸热具有制冷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