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单选题
1.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2.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则鼓声( )
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夏天打雷时,我们在听到雷声的同时也会听到门窗的震动声,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的最大传播速度是3×108m/s
4.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
D.戴上防噪声耳塞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音乐厅内墙壁用松软多孔的表面是为了加强声音的反射
6.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 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7.图中甲、乙、丙分别为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关于波形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通过比较波形图的高低可比较声音的音调
B.通过比较波形图的疏密程度可比较声音的音色
C.通过比较波形图的形状可比较声音的响度
D.比较甲、乙、丙可知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相同
8.超声波测速仪可以根据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量出汽车速度。如图,设超声波测速仪连续发出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6s,该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8s,已知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距超声波测速仪170m,则汽车的速度为(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A.20m/s B.30m/s C.40m/s D.50m/s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扬声器发出声音传递的能量使旁边的烛焰晃动
B.乙图: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
C.丙图: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丁图: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与图丁中所示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二胡的弦振动产生的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量海底深度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
D.通过居民区的高架路两侧设有隔音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
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C.利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失去听觉的人都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B.耳廓没有作用
C.在形成听觉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人都会失去听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14.1827年,人类第一次测定了水中的声速。实验人员分别在相距为L(L远大于船的长度)的甲、乙两条船上。甲船上的实验员在水面下方放一只钟,并在船上准备了一些火药,他在敲钟的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乙船上的实验员在水面下方放一个接收声音的装置,当他看见甲船上的火药闪光后,经过时间t后装置接收到钟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不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等于水中的实际声速
B.若不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小于水中的实际声速
C.若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等于水中的实际声速
D.若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小于水中的实际声速
15.长沙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严查违法行为,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该路段限速60km/h。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B.汽车的速度是34m/s
C.汽车的速度是21.25m/s
D.经过计算分析可知,该汽车未超速
三、填空题
16.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成语“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
17.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
18.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 产生的,钟声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
19.某种昆虫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20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昆虫发出的声音。
20.在自制学具比赛中,小梅用纸盒、吸管、橡皮筋制作了橡皮筋吉他,如图所示。小梅在弹奏过程中听到橡皮筋产生的声音,这是由于橡皮筋的 产生的。当小梅将吸管向两端移动一段距离,用相同的力度再次弹奏时,听到声音有变化,这种变化是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发生这种变化根本原因是 。
21.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可以传递 ,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还可以传递 。
22.往7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 (填“相同”或“不同”),最右边瓶发出的是 (填“1”“2”“3”“4”“5”“6”“7”)音。
23.有一根长为L的钢管,当在一端打击一下时,某人在它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时间间隔为△t。先听到的那次响声是从 传来的;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气,则声音在钢中的速度v钢= 。
24.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小红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小明沿铁管在水管的某一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钢=5100m/s),若实验中小明只能听到一次响声,则小明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应小于 m。
四、实验探究题
25.表中记录了声音在不同种类、不同温度的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请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种类 空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二氧化碳
0℃ 331m/s 1261m/s 891m/s 337m/s 269m/s
10℃ 337m/s 1284m/s 908m/s 343m/s 273m/s
20℃ 343m/s 1306m/s 924m/s 349m/s 279m/s
30℃ 349m/s 1328m/s 939m/s 355m/s 283m/s
(1)当温度为20℃时,声音在氮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由各行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有关。
(3)由各列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在温度较 (选填“高”“低”)的空气中,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在空气中会更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
26.(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而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 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可以传声;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选填“会”或“不会”);
(4)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②研究声音传播条件时,通过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来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五、计算题
27.一列火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鸣笛后2s收到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此时司机立即刹车。(设当时的空气温度为15℃)求:
(1)鸣笛处司机与障碍物的距离;
(2)刹车处司机与障碍物的距离。
28.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08s。求:
(1)火车的运行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3)穿过隧道后,列车继续前进,面对山崖鸣笛一声,2s后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29.一辆汽车以10m/s向山崖行驶,当汽车离山崖350米时,汽车喇叭鸣响。
(1)则司机在汽车喇叭鸣响后多长时间才听到回声?
(2)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0.有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向山洞驶去,在某位置鸣笛一声,经过5s中听到有山洞返回来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求:听到回声处到山洞的距离是多少?
31.小明乘坐一艘匀速驶向一座山崖的汽艇,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4s听到回声,且从发声到听到回声,汽艇已经行驶40 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求:
(1)汽艇行驶的速度;
(2)4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3)他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六、作图题
32.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如图甲所示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图像,请在图乙中画出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大致图像。
33.如图1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画出响度相同,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34.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敲击它们,能发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甲图是音阶re(2),乙图是mi(3),丙图是音阶fa(4),丁图是音阶do(1).请你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乙瓶中水位的位置。
七、综合题
35.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请回答: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由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 处减弱,在 过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提出二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措施.
36.小明是钓鱼爱好者,最近购买了钓具的新设备——冰上声呐探鱼器(如图甲)。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小明通过说明书发现,探鱼器声呐工作面内部是一个超声波发生器,利用超声波的特点可以测量各种距离,如河道宽、水深、冰层厚度等。选择不同模式,就可测对应模式下的距离。小明选了测水深模式测量自家院子宽度,将其尾部紧靠院子一侧墙壁,对准另一侧院墙按下开关,结果显示135m,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换用合适的测量模式后得到了合理的测量结果。
在冰钓钓场的冰面上,选择计时模式测量冰面的厚度(记录从超声波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如图乙所示紧贴冰面并与冰面齐平,按下开关,显示数值为t1=0.02s。
(1)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水下探测,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
(2)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530m/s,是空气中声速v空的4.5倍,不计设备自身长度,则小明家院子的实际宽度为 m;
(3)若小明测量冰面的厚度时没有将探鱼器与冰面齐平(倾斜放置),则显示的数值将 0.02s(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可能的原因是 。
37.如图,超声波测速仪 ,向远离自己而去的汽车 发出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 ,第一个脉冲 后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 后收到反射信号.
(1)汽车接受到第一次脉冲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多少.(写出你依据的公式) .(未知的量用规定的字母写在“ ”的左边,并在右边代入已知的量的数据与单位)(求出结果 )
(2)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是多长. (写出数字与单位)
(3)汽车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这段时间汽车 行驶多长距离.
答案解析
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声;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A、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
B、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故C错误;
D、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快把耳朵震聋了,我们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难度在于音调和响度二者的区别,对于这两个的区别,要抓住声音的高低和大小的区别.
2.【答案】C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分析】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它决定声音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不符合题意;
C.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打雷时,听到雷声的同时也会听到门窗的震动声,说明声能传递能量,C符合题意;
D.光的最大传播速度是3×108m/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
4.【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分析】A、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把噪声源罩起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D、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
6.【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A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
C、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不符合题意;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7.【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 图中甲、乙、丙分别为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 通过比较波形图的高低可以比较声源振动的幅度,即可以比较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通过比较波形图的疏密程度可比较声源振动的频率,即比较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通过比较波形图的形状可比较声源振动的特点,即比较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读图可知,三幅图中声波振动的幅度相同,疏密程度相同,即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从声音的波形上分析,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乐音的波形是规则的。
8.【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9.【答案】A,B,D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信息;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10.【答案】A,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二胡发声就是弦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
B.超声波有良好的反射性,可以利用超声波反射的时间及速度来计算与障碍的距离,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量海底深度,B符合题意;
C.力的大小只影响振动的幅度,即响度不同,同一个音叉发声的音色是相同的,C不符合题意;
D.通过居民区的高架路两侧设有隔音墙,是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发声体的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答案】C,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不符合题意;B、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不符合题意;C、利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即回声的利用,故不是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具有能量,即超声波的利用,不是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2.【答案】A,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解析】【解答】解:A、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听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故A正确;
B、在耳朵构造中,耳廓是位于头部两侧,前凹后凸,起收集声波的作用,故B错误;
C、如果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中的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故C正确;
D、综上所述,选项D错误.
故选:AC.
【分析】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②在耳朵构造中,耳廓是位于头部两侧,前凹后凸,起收集声波的作用;
③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13.【答案】A,B,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符合题意;
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B符合题意;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C不符题意;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够传播声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真空罩实验探究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发声体的松紧程度不同,可以探究音调和松紧的关系;发声体放入液体中,可以验证液体可以发声;通过发声体弹开其它物体可以反映发声体在振动。
14.【答案】A,D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 AB、若不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等于水中的实际声速,故A正确,B错误;
CD、若考虑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测得的水中的声速偏大,则大于水中的实际声速,故D正确,C错误。
故选:AD。
【分析】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5.【答案】A,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解答】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3s, 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3s=102m,A 符合题意;
BC.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2s=68m,汽车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102m-68m=34m,用时1.1s-0.3s+0.2s=1s,所以汽车车速为34m/1s=34m/s,合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汽车,该路段限速60km/h,所以汽车超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判识选项
速度的计算:v=s/t,相同时间下物体的路程大,则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体的时间小速度大,本题中 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3s, 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s,超声波速度为340m/s,据此计算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102m-68m=34m,用时1.1s-0.3s+0.2s=1s,据此计算汽车的速度
16.【答案】振动;人耳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
17.【答案】能量
【知识点】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分析】声音可传递信息和能量。
18.【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钟声也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的。
故答案为:振动 ;空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掌握。属于基础题。
19.【答案】400;能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0.【答案】振动;音调;橡皮筋振动变快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21.【答案】信息;能量
【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分析】超声波属于声音,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
22.【答案】相同;“1”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3.【答案】钢管;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 ;在钢管中传播的时间为t2= ;时间间隔△t=t1 t2= ;所以声音在钢中的速度v钢= .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由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由两次声响相隔1.87s,求出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时间,再根据速度计算公式即可以求出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24.【答案】42.5
【知识点】声速
25.【答案】(1)349
(2)气体种类
(3)当气体的种类相同时,气体的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4)低
【知识点】声速
26.【答案】振动;响度;空气;会;不会;①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发声的音叉能将乒乓球弹起,是由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所以能说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乒乓球被弹起越高,则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那么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相同音叉也会把乒乓球弹起,这是因为空气将右边音叉的声音传到左边去了;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会被弹起,音叉在振动,便能将乒乓球弹开;
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将右边音叉的声音传到左边;
(4)实验中,通过乒乓球的弹起高度来反映音叉振幅大小的方法是转换法。而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能传递能量,也是转化法,而研究真空不能传声是理想实验法,故应选的序号是①。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通过乒乓球的跳动反映音又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
(2)空气可以传声;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7.【答案】(1)360m;(2)32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28.【答案】(1)20m/s;(2)72s;(3)32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29.【答案】(1)解:声波和汽车行使的总路程为
s=350 m×2=700m
从喇叭鸣响到听到回声的时间为
答:司机在汽车喇叭鸣响后2s才听到回声;
(2)解: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
答: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路程是2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
(2)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30.【答案】解:由 得汽车行驶的路程: .声音传播的距离: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洞的距离为S,则: ,所以s=900 m;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洞的距离: .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山洞800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山洞返回汽车时,汽车以2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5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2)根据声音的速度和传播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声音传播的距离;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处到山洞的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处距山洞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路程可得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洞的距离.
31.【答案】解: (1)汽艇行驶的速度;。
(2)4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4s=1360m;
(3)设小明大喊处汽艇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s声+s汽艇=1360m+40m=1400m
解得s=700m;
则小明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
s'=s-s汽艇=700m-40m=660m。
答:(1)汽艇行驶的速度为10m/s;
(2)4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1360m;
(3)他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的距离为660m。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 (1)已知汽艇4s内行驶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汽艇行驶的速度;
(2)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声音传播的路程;
(3)声音和汽艇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大喊处到山崖的距离的2倍,据此求出小明大喊处距山崖的距离,减去汽艇行驶的路程可得小明听到回声时到山崖的距离。
32.【答案】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33.【答案】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由图1可知,响度相同,振幅相同;音调是原来的二倍,则频率是原来的二倍,则作图如下:
【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4.【答案】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 敲打瓶子时,是瓶子和瓶内的水在振动,瓶内的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其振动越快,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
由题意可知,故顺序应该是:甲图是音阶re(2),乙图是mi(3),丙图是音阶fa(4),丁图是音阶do
【分析】 敲打瓶子时,是瓶子和瓶内的水在振动,瓶内的水越少,其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35.【答案】(1)无规则
(2)声源;传播;人耳
(3)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1)由物理学角度对噪声定义的规定可知:噪声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2)由材料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校外如果有噪声源,找到它,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可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故答案为:(1)无规则;(2)声源;传播;人耳;(3)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分析】(1)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即为噪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3)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想出三种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
36.【答案】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30;大于;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不只是冰的厚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
37.【答案】(1);238m
(2)5.3s
(3)272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解答】(1)汽车接受到第一次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公式, ;
计算结果: (2)收到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t=4.5s-0.7s+1.5s=5.3s(3)汽车第二次接受到脉冲,距离测速仪的距离: ,接收到两次脉冲波的这段时间汽车 行驶距离:
【分析】此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的应用,s=vt,注意第三问中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