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实战演练 2
一、积累运用(22分)
班级举行“文学与广西”班会活动,以下是部分活动,请你参与并完
成1~6题。
【茅盾文学奖】2023年8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①广西作
家东西凭借长篇小说《回响》,成为全国5位获奖者之一,这是广西作
家首次斩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实现了茅盾文学奖零的突破,为广
西文艺创作提振势能。
评委会对《回响》的授奖辞为:“以富于认识和表现能力的艺术形
式,探索当代城市生活的精神状况。在社会与家庭双线并进的结构中,
抽丝剥茧,洞幽烛微,呈露和整理人心与人性的复杂缠绕。现实与心理、
幻觉与真相、困顿与救赎,冲突的对话构成灵魂的戏剧,有力地求证和
确认我们生活的基石——真实、理解、爱和正义。”
【骏马奖】②2024年7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
马奖评奖结果在京揭晓,共产生25部获奖作品和5名获奖译者获奖。其
中,广西壮族作家凡一平的中短篇小说集《上岭恋人》、瑶族作家光盘
的长篇小说《烟雨漫漓江》、壮族作家黄芳的诗集《落下来》获奖。
【获奖作品】《上岭恋人》收录凡一平2022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11
篇。通过这些小说,凡一平讲述了人生的际遇及人性的挣扎。人物在面
对感情、工作及烦suǒ( )的日常时,表现出的坚韧、包容、仁爱和
温情,令人动容。《烟雨漫漓江》是光盘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③小说
以平实而动人的笔触描写四季流转间桂林漓江秀美的风光,并以一个家
庭为中心,描写明灯等漓江之畔普通群众的个人际遇和事迹,以此探讨
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④黄芳的诗集《落下来》围绕社会民生、风土
民情等主题,通过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弘扬正能量,呈现广西山水草
木,表达出蕴含在现实点滴中的爱与希望、悲悯与反思。黄芳的诗歌情
感节制,语言凝( )练,有留白却不落窠臼,鲜明地体现出一个
_______的优秀少数民族诗人立足于本民族又超越民族的创作风格,具
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1)烦suǒ( )
(2)凝( )练
琐
nínɡ
2.请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4分)
(1)坚韧: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落窠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指坚强而有韧劲。
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3.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B
A.鞠躬尽瘁 B.当之无愧 C.惊心动魄 D.心有灵犀
【解析】A.“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B.“当之无愧”指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不用感到惭愧。C.“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
深,震动很大。D.“心有灵犀”比喻双方心灵相通,相互能领会心意。横
线部分要表达的是黄芳是名副其实的优秀少数民族诗人,担当得起这一
称谓,故选B。
4.语段带序号的句子中有一个是病句,请指出并修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骏马奖】语段的内容,为广西新闻网的编辑拟写一个新闻标
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西三位作家作品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第②句。句式杂糅,应删去“获奖”或改为:“2024年7月31日,第十
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结果在京揭晓,共25部作品和5
名译者获奖”。
6.假如你参加了2024年“骏马奖之夜”,请你结合以下材料,以第一人称
的视角叙述该事件。(4分)
由中国作家协会等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11月16
日在广西南宁举行。著名作家莫言、毕飞宇、徐则臣、东西等,联同全
国各地众多少数民族作家莅临本次文学盛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2024年11月16日,我在南宁参加了“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
奖之夜”,这是一场由中国作家协会等主办的文学盛会。莫言、毕飞宇、
徐则臣、东西等著名作家,以及来自全国的少数民族作家们,都莅临了
这次盛典,现场星光熠熠,让我深感荣幸。
7.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6分)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可以感悟人生。王安石的《登飞来
峰》中,诗人借“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有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杜甫的《望岳》中,“③_______
_____,一览众山小”让我们领悟到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王维的《竹里馆》中,“④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让
我们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
⑤________(人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⑥_____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哲理和诗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会当凌绝顶
独坐幽篁里
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
二、阅读(4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材料一】又是一年秋花盛放的时节,越来越多人选择与亲朋好友
走出家门、户外赏花,来一次美好的“周末游”。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叶子
花园秋意正浓。由各色叶子花组成的花瀑景观高低落差约27米、长约77
米,似瀑布般倾泻而下,美不胜收。置身于艳丽多姿的花海中,游客们
纷纷拿出手机,在叶子花塔、叶子花街等打卡点拍照留念。在国庆假期,
景区还举办了“南宁夜花园”、赏金秋花海、丰收节、民俗美食、书画艺
术作品展等活动,吸引游客62.1万人次。大家在追求秋日“氛围感”的同
时,解锁出更多新玩法。创意满满、体验感更足的旅游新场景持续火爆,
不仅带动越来越多南宁秋日美景火上热搜,也拉动了周末旅游新消费,
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选自《南宁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①当下,“跟着短视频去旅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如何借助短视频提升文旅品牌质量,注入新活力?
②作为新兴媒介,短视频具有强大的再现能力。短视频制作成本低、
灵活度高、更新速度快,为旅游景观的多样化呈现提供有利条件。在文
旅短视频中,有的作品唯美清新,给人以审美享受;有的作品主打真实,
虽是“荒野苦旅”但别有滋味;有的作品致力于知识分享,开阔观者眼界;
还有的作品专注体验测评,为网友提供实用的旅游攻略。
③2023年底,一群广西小朋友到黑龙江开展游学之旅的短视频引发
关注,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在线观看“小砂糖橘”游学漠河市北极村消防
站。话题的持续发酵,甚至推动了南北文旅的交流互动。借助短视频平
台,旅游目的地提升了曝光度和知名度,并形成一种集体认同感和归属
感,吸引更多人来参观和体验。
④在“短视频+文旅”新赛道上,旅游内涵不断拓展,各种文化元素
和旅游资源多维链接、深度整合。在短视频助力下,一些原本局限于特
定地方的特色活动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前往。赛龙舟、簪花、“三月三”等
民俗活动在短视频平台走红,吸引游客实地打卡,带动广东佛山、福建
泉州、广西南宁三地酒店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
⑤短视频赋能文旅,不仅作为高效便捷的传播方式吸引游客,更作为
一种变革的力量开辟广阔新赛道,书写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更多可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旅游作为行走的课堂、与外界对话的途径及热爱生活的方式,人们对
旅游品质的期待日益提升。
B.网友拍摄的短视频作品想吸引人们的持续关注,要内容丰富、特点鲜
明、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C.各地文旅想要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曝光度和支持度,只能借助短视频平
台话题的持续发酵,吸引人们的关注。
D.广东佛山、福建泉州、广西南宁三地酒店订单量大幅增长,有赖于当
地民俗活动在短视频走红。
【材料二】第③段提到“借助短视频平台,旅游目的地提升了曝光度和
知名度,并形成一种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吸引更多人来参观和体验”,
选项中“只能借助短视频平台话题的持续发酵”说法绝对。
【答案】C
9.各地文旅的创新举措提升了旅游品质,请你结合材料概括各地文旅的
举措带来的积极作用。(写出三点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点燃了人民群众的出游热情(增强了人们出游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吸引更多人参观体验(打卡);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曝光度和
知名度;拉动旅游新消费;推动各地文旅(不同地域)的交流互动;满
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答出三点即可)
10.“小砂糖橘”视频持续火爆,网友纷纷喊话广西文旅接住这波“流量”。
如何把“流量”变“留量”,提升广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请你结合材料提
两点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示例:①开发更多创意满满、体验感更足的旅游新场景。②利用短
视频平台宣传广西本土旅游资源。③拓展旅游内涵,多维链接、深度整
合各种文化元素和旅游资源。④推出更多旅游惠民政策。(写出两点即
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闪光的戒指
顾振威
①我的额头长了块灰色的印记,听人说用金子擦擦就能去掉。在我
们顾庄,只有在县城当工人的天增家有金戒指,母亲就拉着我的手去求
天增的媳妇李婶。
②李婶将戒指从手指上摘下来,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用戒指在我
的印记上不停地擦着,嘴里还唱着:金子金子擦擦,印记印记搬家。直
到印记处被擦得火烧火燎般的痛,母亲才将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和李
婶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着。
③母亲回到家里还没做好午饭。李婶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说:“大
嫂,戒指还用不用?不用就还给我。”母亲惊愕地瞪圆了双眼,端着面
瓢的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着,颤着声说:“我把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了,
你没有看到?”李婶涨红着脸说,沙发上没有戒指。母亲将面瓢放在案
板上,向外面跑去,李婶急忙跟了上去。
④母亲和李婶将沙发抬到院子里,将屋子角角落落找遍了,也没有
见戒指的影子。母亲一屁股坐在地上,絮絮叨叨地说:“我明明将戒指
放在了沙发扶手上,它没长翅膀,不会飞走啊。是鸡叼了?是狗衔了?”
李婶冷冷地说:“这戒指是天增在大桥商店买的,60块,我干一年农活
也分不到60块。”
⑤母亲一步三挪地回到家里,将疲惫不堪的身子放到床上,破天荒
地没做晚饭,夜里和父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夜。
⑥天刚蒙蒙亮,母亲和父亲起了床。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大队支
书同意父母在窑厂帮着干活。
⑦放学后,我常常跑到窑厂看父母干活。母亲背着七八块砖或砖坯
子,身子弯成一张弓。大冷天,砭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母亲脸上却狼
藉着细密的汗珠。那年冬天,我最不忍看的就是母亲洗手了。她那粗糙
的手背上疤痕累累,皴裂的大口子里凝结着暗红的血痂,洗手时常痛得
脸上冒汗。
⑧父母在窑厂忙活了一个冬天,终于凑够了60块钱。当母亲将血汗
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嫂子,我知道你家困难,这钱留着
过年吧。”母亲笑着说:“大妹子,我不跑到县城给你买戒指了,就麻烦
天增兄弟买吧。”
⑨还了李婶60块钱后,深受感动的李婶求着母亲和她拜了干姐妹。
李婶搬家到县城时,她还将笨重破旧的沙发送给了我们。
⑩弹指间20年就过去了,我家也像全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家里新置了真皮沙发,李婶送的旧沙发只能当柴劈烧锅做饭了。揭开沙发
坐垫,撕掉破破烂烂的绒布,我看到一枚戒指羞涩地畏缩在沙发角落里。
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过来,双手捧着戒指,禁不住老
泪纵横了——她又想起了隔着一段长长岁月的那年冬天。
妻子夺过戒指,利索地戴在手上,一脸的兴奋:“好大一枚戒指,
值一两千块钱,我也戴上戒指了。”母亲用双手捧着妻的手说,这戒指
样式过时了,我给你买个新的。母亲说着就从妻子手上摘下戒指。家里
才盖罢楼房,哪还有钱买戒指?
夜里,我早已经睡下了,母亲将我从床上唤起来,吞吞吐吐地说:
“李铮,我想和你商量件事。”我不满地嘟哝道:“什么事不能等到明天
商量?”母亲小心翼翼地说:“是这样的,现在都实行火葬了,一个巴掌
大的骨灰盒就能盛骨灰了,再用棺木盛骨灰盒不是浪费吗?我想把棺木
卖掉。”
在母亲的坚持下,上好的棺木被人买走了。
后来,我的70多岁的老母亲进了趟县城,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
给了李婶,并坚持着只要60块钱。
母亲还兑现了诺言,给她的儿妻买了枚闪光的戒指。
(摘自《中国铁路文艺》,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句中“捧”字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母亲给李婶钱时动作的虔诚,表明母亲对手里的血汗钱格外
珍重。
B.第⑨段中“李婶搬家到县城时,她还将笨重破旧的沙发送给了我们”,
为下文发现戒指埋下了伏笔。
C.第 段中“她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并坚持着只要60块钱”,
是因为母亲始终不忘当年的痛苦经历,对李婶心怀强烈的不满之情。
D.文章刻画了一位自尊要强、勤劳朴实、不贪财、讲诚信的母亲形象。
【解析】选项中,母亲“对李婶心怀强烈的不满之情”的说法有误。
C
12.仔细阅读选文,请根据提示将文章的故事情节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3分)
(①________)—丢戒指—(②________)—现戒指—(③________)
借戒指
赔戒指
还戒指
1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母亲惊愕地瞪圆了双眼,端着面瓢的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着,颤着声
说:“我把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了,你没有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瞪”“哆嗦”等是动
作描写,母亲的话是语言描写,“惊愕”是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
母亲在李婶来要戒指时极度意外、震惊、恐慌、冤屈的心理。
14.文章以《闪光的戒指》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闪光的戒指”是文章的线索。②表面是指金戒指的光泽闪闪发亮,
实际上是指母亲身上自尊、要强、不贪财等金子般可贵的品质,突出文
章主题。③表达“我”对母亲的赞美与敬重。④以一个物件为题,新颖含
蓄,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望 岳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下列对《望岳》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D
A.首联以设问开篇,表达了诗人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B.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
望”,足见杜甫之匠心。
C.“荡胸生曾云”写作者志随山高,“决眦”写诗人细望之态,喜爱之情溢
于言表。
D.尾联写诗人写作本诗时已经登临泰山顶峰,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决
心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的雄心壮志。
【解析】“会当”是“终当(终要)”的意思,说明诗人写作该诗时并未登
临泰山顶峰。
16.“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望岳》中有多处体现。请以具体诗句为例,进
行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答形式表现泰山的
雄伟,空间上跨越齐鲁,时间上千古长青。
示例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和“割”两个字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高大
巍峨的特点。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 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
生于深山丛薄 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
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 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
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
时发者也 。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丛薄:草木聚生处。③不见:不
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也:藏匿以待时机施展自己的才华。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C
A.水陆草木之花 生于深山丛薄之中
B.自李唐来 自古人知贵兰
C.濯清涟而不妖 雪霜凌厉而见杀
D.可爱者甚蕃 兰甚似乎君子
【解析】A.都是助词,“的”的意思;B.都是介词,“自从”的意思;C.表转
折的连词,却/表修饰的连词,可不译;D.都是副词,“很,十分”的意思。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
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匿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的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
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解析】B.“都表明”分析不正确。【甲】文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的鄙
弃;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表述有误。【甲】文对菊
花和牡丹的态度不是“批判”;D.“【甲】【乙】两文都涉及”表述有误。
【乙】文赞美了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
界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答案】A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20.【甲】文主要是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花和牡丹衬托莲,以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21.【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君子”形象,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
选文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了君子在污浊的
环境中保持独立的个性,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德。【乙】文
中的兰花即使长在无人之处,在经受雪霜摧残也不改本性,表现了君子
在无人赏识时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不改操守的美好品质。
【乙文参考译文】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
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
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来年也不
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
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
阵清风吹来,它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匿以待时机施
展自己的才华。
(五)整本书阅读(7分)
22.你所在的班级策划、组织“阅读经典”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推介名著】我要介绍的名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①____________自幼丧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饱受折磨和侮辱。在地下工作者②________的引领下,他参加红军,奔
赴战场,英勇杀敌。几次死里逃生,但他还是振作起来,在家人的帮助
下,用生命写成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拿起新的武器,开始新的生
活。主人公的形象,体现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值得我
去学习。(3分)
保尔·柯察金
朱赫来
顽强、执着、永不放弃
(2)【品析人物】比较《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的主人公,二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态度有何不同?不同的态度对他
们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面对困境时逐渐失去信心,变得自私、懒惰,
最终堕落。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展现出顽强的毅力
和永不言败的精神,他最终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不同的态度
导致祥子走向沉沦,保尔则实现了人生价值。
三、写作(50分)
23.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任务一 那一刻,我长大了
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瞬间,让我们突然意识
到自己不再是孩子,已经悄然长大。选取你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经历,
讲述那一刻的心路历程。
任务二 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他们可能是父母、老师、朋友,可以是书籍、电影中的角色。请选择
一个对你影响深远的人,讲述他(如)如何在你迷茫时给予指引,在你
跌倒时给予鼓励。
要求:①题目可以采用任务给出的,也可以自拟;②不抄袭,不套
作;③不得透露生活中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500字。
【写作提示】任务一:首先要明确“那一刻”的具体情境,它可以是生活
中的一次小挫折,也可以是作出重大抉择的时刻。细致描绘那一刻的环
境、氛围以及你的内心活动,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接着,深入挖掘那
一瞬间你的心理变化,比如从恐惧到勇敢、从依赖到独立、从自私到无
私的转变,通过对比凸显成长的痕迹;最后,思考这次经历对你未来生
活的影响,强调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记得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让文章充
满情感色彩。
任务二:选择你的“引路人”后,先简要介绍他(她)与你的关系,为后
文的叙述奠定基础;接着,详细叙述他(她)如何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
给予你关键的帮助或启示,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来展现这种影响。
在叙述过程中,要注重刻画“引路人”的言行举止,以及这些言行举止如
何触动你的心灵,使你发生改变;最后,总结“引路人”对你的深远影响,
表达感激之情,并思考这段经历对你未来成长道路的启示和指引。
感谢您的观看
202X/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