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 课标要求 】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 进入新课 】
探究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40、50年代)
建国时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正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时候,美国杜鲁门总统明确提出要在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采取了遏制中国的政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成为了美国在亚洲最大的“冷战”对象。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的建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的关系,考虑中国即将对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国家心存疑虑,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
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2)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会采取怎样的外交方针?为什么?
问题:一方面反映新中国成立对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反映国际上对新中国成立的反应不一。
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原因:世界各国对新中国成立的反应不一,因此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必须要表现的不卑不亢,要想方设法结交朋友,打消疑虑,消弭敌视。
2、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内 容
含 义
意 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在三大政策的指导下,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经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冲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
(2)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过程、内容、意义。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基本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国际声誉。
(4)1955年参加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会后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探究2: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三大成果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1945年4月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就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按国际法惯例,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但由于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70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权利被恢复。
(2)背景:可概括为两个需要四个条件。
1)世界需要中国(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离不开中国);
2)中国需要世界(需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3)中国为走向世界,打破封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十分激烈。美国继续敌视中国,苏联也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中苏关系恶化。为此,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大片”方针,即重点发展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同时,也加强了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共同反对美、苏两霸。
4)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
5)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
6)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增强,且积极支持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努力。
(3)时间:1971年第26届联大。
(4)意义: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伟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1)美国方面:
◆欧、日崛起,越南战争,苏联攻势,都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使其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难以奏效;
◆美国在上述情况下开始调整全球战略,为了利用中国牵制苏联,而改善与中国关系。
2)中国方面: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为了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利用美国牵制苏联而改善与美国关系。
3)根本原因:两国的共同利益与要求。
4)美国的尼克松、基辛格和中国的毛泽东、周恩来,为改善中美关系做出了巨大努力和贡献。
(2)过程
毛泽东接见斯诺;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签署《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元旦,正式建交。
(3)意义:宣告美国敌视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带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许多西方国家纷纷也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背景:中美关系缓和冲击中日关系。
(2)时间、人物:1972年 田中角荣
探究3: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1、背景: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外交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的外交战略: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对外政策。那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2、外交活动
(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项原则:平等互利 形式多样 讲求实效 共同发展。
表现:
◆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被接纳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国、同七十七国集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多边经济: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
◆地区性国际经济活动:中国参与APEC活动;2002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表现:
◆不与任何大国结盟,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与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俄、美、日、法等)。
◆与俄罗斯等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支持联合国工作,维护联合国权威。
【 小 结 】由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知识结构。
阅读与思考:联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外交,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在当时有何意义?
自我测评: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简述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简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请举出至少三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 板书设计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四五十年代)
1、建国时的外交环境
2、外交成就
二、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三大成果
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三、新时期的外交
1、背景
2、外交活动
(1)国际交流与合作
(2)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