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预习衔接】第三章 物态变化-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预习衔接】第三章 物态变化-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29 11:4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下列固体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蜂蜡、糖、萘 B.铁、松香、沥青
C.海波、冰、水银 D.玻璃、钻石、铜
2.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3.如图所示是我国“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落回地面时的情景。为将舱体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大量热带走,在其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则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特殊”材料发生了下列哪些物态变化(  )
A.熔化和汽化 B.熔化和凝固 C.液化和凝华 D.升华和液化
4.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汽”。下列有关形成“白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汽”,这是河面上的水蒸气蒸发形成的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汽”,这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汽”,这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形成的
D.打开软木塞的热水瓶口会出现“白汽”,这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学会估测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1c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教室内比较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正常人的心跳每分钟可达300次
6.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固 B.凝华 C.熔化 D.液化
7.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
A.0℃ B.13.2℃ C.4℃ D.6℃
8.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  )
A.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 t 比较
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 t 比较
C.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 t 比较
D.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 t 比较
9.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
A.16.2℃ B.18.1℃ C.19℃ D.20℃
二、多选题
10.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强),烧杯下面垫有石棉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没有达到100℃
C.杯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撤去酒精灯,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
1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升华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变干﹣﹣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固
1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采用水浴法是为了受热均匀
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2℃
C.图丙中该物质是非晶体
D.图丙AB段该物质处于固态
13.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雾凇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14.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晶体,物质B是非晶体
B.物质A熔化时温度不变,熔点为30℃
C.物质B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D.第10min时,物质A是固液共存状态
15.题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甲、乙、丙三种物态间的变化,根据知识网络结构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分析题中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是晶体
B.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变化时,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二种方式
C.示例中雾凇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对外放热,是凝华现象
D.晨露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相同
16.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乙为固态,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
三、填空题
17.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投撒到云层,干冰迅速   成二氧化碳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下落而形成了雨。(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8.在我国“祝融号” 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19.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   ℃.
20.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   和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21.小雪在观看了“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通过查资料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   ℃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醋全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后,继续加热,锅内液体的温度才会升高。
22.戴眼镜的人喝热开水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这是    现象,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出现一层“白粉”,这些“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23.洲洲同学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是95.5℃,在测一杯热水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4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时,则示数是   .
24.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当冰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变为   ℃,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与实际温度相等。
25.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将发生   现象。小王认为图甲中的碘蒸气是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你认为小王的猜想对吗?   ,理由:   。小王在甲烧杯中放入干冰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则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二氧化碳/水蒸气)。
四、作图题
26.已知海波的熔点为48℃,温度为60℃的海波液体经过2min后开始凝固,第5min时全部变成固态,然后在第7min温度降低到40℃。请在图-2中作出海波整个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7.“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同学第一次记录温度数据时,发现水的温度刚好达到82℃,如图是温度计的部分示意图,请把液柱部分涂黑。
28.冬至是我国民俗传统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今年冬至,小红在家中帮助妈妈煮饺子,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红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继续烧直至将水再次煮开。请你大致画出加冷水后水温随着时间变化情况图像。
五、实验探究题
29.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需要继续   ;
(2)分析乙图像知,两组同学在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   (选填“>”“=”或“<”);
(3)做完实验后,老师接着做了一个如图丙所示的演示实验: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丙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容器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   (选填“A杯”或“B杯”或“A、B两杯”)中的水不能沸腾。
30.图甲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小芳同学应选择    (较大/较小)颗粒的冰块装入试管进行实验;
(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的   变化情况,如图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冰此时的温度为   ℃;
(3)如图丙是小芳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升高/不变/下降),水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与水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之比为   ;
(4)同班的小明同学选择如图丁的装置进行实验,你觉得   同学的实验装置更科学。
六、计算题
31.小明自制一只温度计,他先把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液面的位置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标记液面的位置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AB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求:
(1)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每1厘米表示多大温度?
(2)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时,液柱刚好升到离A点1.1厘米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多少?
32.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5℃,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测沸水的温度是95℃,若用它测物体温度,读数为32℃,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33.1个标准大气压下,一支不准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96℃,若此温度计放在温水中读数为38℃,则此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4.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
(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七、综合题
35.(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
(2)试按照温度计使用的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起来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
D.取出温度计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请写出图中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分别为甲:   ℃ ;乙:   ℃ 。
36.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甲 乙 丙 丁
(1)如图乙,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老师提醒大家固定夹A和B的高度都要适当,固定夹A高度适当的标准是保证能够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   .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   (填“a”或“b”)所示现象;
(3)两位同学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丁所示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根据图像可知两位同学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   mB(填“>”或“<”);
(4)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答案解析
1.【答案】C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蜂蜡是非晶体,糖和萘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铁是晶体,松香和沥青是非晶体,B不符合题意;
C.海波、冰、水银是晶体,C符合题意;
D.玻璃是非晶体,钻石和铜是晶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固体叫晶体。
2.【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选项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此过程为放热过程,A符合题意;选项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选项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不符合题意;选项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是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
3.【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舱体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时,舱体表面的“特殊”固体材料先吸热熔化为液体材料,之后液体材料在吸热汽化为气体材料,所以先熔化后汽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考查物态变化,1、熔化:固态→液态(吸热);2、凝固:液态→固态(放热);3、汽化:(分沸腾和蒸发): 液态→气态 (吸热);4、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气态→液态 (放热);5、升华:固态→气态 (吸热);6、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4.【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5.【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6.【答案】B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 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7.【答案】C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与热水的真正温度差为:100℃-50℃=50℃;而用此温度计测错误的误差为:96℃-50℃=46℃;如果此温度计一个大格代表1℃,那么46℃需要46个格,但是它代表的真正的温度差是50℃,那么一个大格为:℃;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100℃-0℃=100℃,那么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此温度计上刻度为:格,那么此温度计的错误温度值为:96℃-92℃=4℃
【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为50℃;而用此温度计测的错误的误差为46℃;如果此温度计一个大格代表1℃,那么用它代表的真正的温度差是50℃,那么一个大格为:℃;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100℃,在此温度计上温度之间有92格,错误的此温度计一格代表1℃,所以为92℃
8.【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在甲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而放热;水蒸气液化为同温度的开水后与甲中水发生热传递,再加上液化放热导致甲管内水温升高,停止通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再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并与 t 比较,若乙中水温t'低于甲中水温t,则可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的结论;由于另一杯开水的温度不一定与烧瓶内的水温相同,即方法C不能采用;而A、B两方法中均不包括水蒸汽液化放出的部分热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分析】水蒸汽遇冷液化要放热,甲管中水所吸收的热量包括两部分,即:一是水蒸汽液化所放出的热量,二是水蒸气液化成同温度的开水降温所放出的热量;而乙管中的水所吸收的热量只有开水降温所放出的热量。
9.【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3﹣(﹣2)]=105份,对应着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0份,即不准确的1份刻度代表准确的温度是℃,
用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则其真实温度t=[19﹣(﹣2)]× =20℃.
故选D.
【分析】摄氏温度是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中间100等份,每一份为1℃.找出不准确的温度计与准确的温度计的对应关系后计算. 
10.【答案】C,D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1.【答案】A,C,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这是由于灯丝升华了,故正确。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湿衣服中的水汽化了,而不是液化,故错误。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是酒精汽化了,故正确。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是凝固现象,故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2.【答案】A,B,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13.【答案】A,C,D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雾凇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固态的冰晶附在树枝上形成的,故A正确;
B.白霜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底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雾凇是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中放出热量,故C正确;
D.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水蒸气要凝华成小冰晶需要温度降低到0℃,且需要不断放热。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说明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故D正确。
故选ACD。
【分析】AB.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C.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D.根据易拉罐底部白霜的形成条件分析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
14.【答案】A,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15.【答案】A,C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16.【答案】C,D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
17.【答案】升华;凝华;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很容易直接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现象;
干冰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即发生凝华现象;
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变为液态的小液滴,即发生液化现象。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现象,水蒸气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
18.【答案】凝固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正十一烷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放热从液态变为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放热。
19.【答案】37.8
【知识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解答】解:
从体温计1℃之间看出有10个小格,则每个小格代表0.1℃,也就是分度值为0.1℃,液面正好在37℃后的第8个小格上,所以温度值为37.8℃.
故答案为:37.8.
【分析】体温计分度值是指每个最小格所表示的温度,可以看1℃之间有多少小格,就可计算出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温度,也就是分度值,然后根据分度值和液面的具体位置读出温度值.
20.【答案】凝华;液化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是在0℃以下时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是因为冰棒降低了四周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气体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21.【答案】60;不会;汽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 (1)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
(2)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3)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度才会升高,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
【分析】 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2.【答案】液化;凝华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镜片模糊不清,是由热的水蒸气遇较冷的镜片液化为小水珠所致,属于液化现象;低温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附着在包装纸上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分析】液化现象、凝华现象。
23.【答案】3.0℃
【知识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100℃﹣40℃=60℃
2、错误的温度差为:95.5℃﹣40℃=55.5℃
3、假如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1℃,则55.5℃需55.5格,它表示的真正温度差为60℃,也就是一大格表示 ℃
4、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100℃﹣0℃=100℃
5、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温度计上的刻度为: =92.5格,
6、故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时,温度计的错误读数为:95.5℃﹣92.5℃=3.0℃
故答案为:3.0℃.
【分析】此题考查温度计错误读数的矫正,首先分析真正的温度差是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100℃减去热水的真实温度,再求得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24.【答案】94;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5.【答案】升华;熔化;凝华;不对;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二氧化碳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26.【答案】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 海波是晶体,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为48℃,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开始凝固的时间和凝固需要的时间,画图为。
【分析】同种物质,熔化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27.【答案】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28.【答案】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29.【答案】不变;加热;>;A、B两杯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30.【答案】(1)较小
(2)状态;-3
(3)不变;2:1
(4)小芳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中选择较小颗粒的冰块进行探究,冰块受热更均匀,实验效果更好。
(2)冰块在熔化时,从固态变成固液共存态,完全熔化时,是液态,所以除了观察温度计示数外,实验中还要观察冰块的状态,确定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与状态变化情况。
由图乙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示数为-3℃。
(3)由图丙知,第2到5min图线的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由图丙知,用时2min,冰升温4℃,水升温2℃,据Q吸=cm t知,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比热容与温度变化成反比,所以c水:c冰= t冰: t水=4:2=2:1
(4)小芳同学的实验,冰块放在室温下,自然熔化,温度变化较慢,方便记录温度变化及观察状态变化,小明同学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温度变化较快,不利于记录数据及现象观察。
【分析】(1)为了使物体受热均匀,实验中选择较小颗粒;
(2)在熔化时,除了观察温度计示数外,实验中还要观察冰块的状态;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
(3)根据公式Q吸=cm t,可求出比热容之比;
(4)物体温度变化较慢,方便记录温度变化及观察状态变化.
31.【答案】(1)20℃
(2)22℃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32.【答案】解:设此温度计测某液体的温度为32℃时实际温度为t,如图,
由题意知, = ,解得:t=30℃.
答: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分析】建立两个温度计,一个是准确温度计,一个是不准确的温度计.在两个温度计上分别标出冰水混合物和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对应值.在准确温度计上标出100℃和0℃,在不准确的温度计上标出95℃和5℃.在不准的温度计上显示的32℃,设在准确温度计上对应t,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出实际温度.
33.【答案】解: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6℃,中间是100个小格,则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为1℃;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8℃时,液体的实际温度1℃×(38℃+4℃)+0℃=42℃.
答:温水的实际温度是42℃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分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6℃,中间是10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8℃时,距离﹣4℃有42个小格,求出42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34.【答案】【解答】(1)由题意可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
(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

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
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
(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
(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分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 ℃ ,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温度;
(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 ℃ 多出多少个小格,再求出实际温度;
(3)计算出示数为0 ℃ 时的实际温度和100 ℃ 时的实际温度,从而求出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35.【答案】液体热胀冷缩;BAECD;-4;37.1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36.【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a
(3)保持不变;>
(4)b c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 第1空、 固定夹 B 高度“适当”的标准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这是为了确保温度计能准确测量水的温度,若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或壁,测量结果会不准确。故该空填“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2) 第1空、 水沸腾时会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开来,呈现图丙中 a 所示的现象;而 b 是水未沸腾时气泡的状态。故该空填“ a ”;
(3) 第1空、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水沸腾的重要特点。故该空填“ 保持不变 ”;
第2空、 从图丁可以看出,A 加热到沸腾需要更长时间,根据热量公式 Q=cmΔt(Q 为吸收热量,c 为比热容,m 为质量,Δt 为温度变化),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时间长说明吸收热量多,而比热容相同、温度变化相同,所以质量更大,即 mA>mB。故该空填“ > ”;
(4) 第1空、 a 选项中,纸板上的小孔不是多余的,它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使水更容易沸腾,a 错误;b 选项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确实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b 正确;c 选项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着火点,c 正确。故该空填“ b、 c ”;
【分析】 实验围绕水沸腾时的现象、温度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首先通过合理安装实验器材,如保证温度计正确测量和酒精灯外焰加热,为实验做好准备。观察水沸腾的现象来准确判断沸腾时刻,通过分析温度-时间图像得出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还能比较不同情况下水质量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