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预习衔接】第二章 声现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预习衔接】第二章 声现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29 11:4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单选题
1.声音的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  )
A.振动频率 B.振动幅度 C.振动时间 D.形状结构
2.科学家在研究大象之间的交流时,发现大象会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把这种声先用录放机录下来然后快速播放,人耳就能听到大象交流时发出的声。这说明(  )
A.这种声是超声波 B.这种声是次声波
C.大象根据声的响度辨别同伴 D.大象根据声的频率辨别同伴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气体能传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
C.“引吭高歌”说明音调高 D.听不到蝴蝶翅振动发出的声音是振动频率低
4.每年考试期间,学校都会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考场周围可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关闭门窗可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考场内若听到90dB的声音属于理想的安静环境
5.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减小噪声传播的速度 D.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听音棒是检查机器、设备故障的理想工具,有不锈钢材质、铜合金防爆材质。如图所示,是工人在用听音棒检测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声音检测设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用听音棒检测设备,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C.用不锈钢材质、铜合金防爆材质听音棒听到的声音音色不同
D.如果设备有故障,声音在听音棒中传播的速度会变大
7.如题图所示是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丙的响度和音调不同 B.甲、丙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 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8.超声波测速仪可以根据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量出汽车速度。如图,设超声波测速仪连续发出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6s,该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8s,已知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距超声波测速仪170m,则汽车的速度为(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A.20m/s B.30m/s C.40m/s D.50m/s
9.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15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 B.3次敲击声 C.4次敲击声 D.5次敲击声
二、多选题
10.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蝙蝠利用“超声”探测飞行中的障碍,这说明“超声”可以传递能量
11.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也很大。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  )
A.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
C.在学校附近机动车禁止鸣笛 D.在高噪声环境中要戴隔音耳罩
12.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教室内的门窗尽量关闭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3.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但余钟磬音”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辨别的
14.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B.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高于20000Hz
C.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该处海底的深度是6000m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各种乐器音调不同因此能够区分它们
D.道路两旁植树可减弱噪声的传播
16.长沙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严查违法行为,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该路段限速60km/h。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B.汽车的速度是34m/s
C.汽车的速度是21.25m/s
D.经过计算分析可知,该汽车未超速
17.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v2>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轨的长为
B.钢轨的长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
三、填空题
18.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不能传声;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19.航天员叶光富在太空站用葫芦丝为大家演奏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按住葫芦丝不同的孔,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音色”)不同;我们能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音色”)判断出是用葫芦丝演奏的。
20.温度一定时,不同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相同/不同)的.小王将双眼蒙住仍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发声的   (响度/音调/音色)不同,同时小王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21.2023年9月2日1时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发生3.3级地震。地震时会伴随有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这种声波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伤害。地震后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可以通过敲击身边的物体使其   发声,从而及时获救。
22.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现有一音叉,它1min振动振动的次数为24000次,那么它的频率为    Hz。它的振动频率   (选填“会或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
23.在距海面6.8米的轮船甲板上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信号,经过0.64s接收到反射信号,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当时气温为15℃,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30m/s)
24.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乘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的一瞬间要鸣笛一次。小华恰好坐在车尾,从听到笛声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5次车身振动,所用的时间是1分45秒。若车身总长280米,每节铁轨长12.5米,当时火车的速度是   ,山洞的长度是   m。(设火车一直匀速直线行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25.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   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四、综合题
26.我省最长的城市隧道郑州市北三环隧道全长4520米,隧道内限速60m/h,求:
(1)当车辆匀速通过隧道时,以地面为参照物车辆是   的;
(2)车辆通过隧道的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   
(3)车辆在隧道中以36km/h行驶,鸣笛后1s听到回声,那么听到回声时车辆距离前方的障碍物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7.小聪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声音的特性。
(1)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2)然后他保持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音的这个特性与物体的   有关。他的实验运用的物理方法为   法。
28.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五、计算题
29.小明对着山崖喊了一声,3秒钟后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山崖多少米?(声音在当时空气中的速度为343m/s)
30.利用超声波可探测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103m/s,若从船上竖直向下发出超声波,6s后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海底深度是多少米?
31.某同学郊游时,遇到大雷阵雨。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听到的是连续的“轰隆隆”的雷声。
(1)请你从此现象中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2)他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试计算该同学距闪电处多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2.科学家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也可以在航行时测定冰山的位置,避免遇险。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1)若用声呐系统从船上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后收到回波,则此处海底有多深?
(2)若在距离轮船的位置有冰山,用声呐系统在海面上向冰山发射超声波,假定轮船和冰山静止不动,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则多长时间后能接收到回波?
33.利用声音进行水下探测的装置叫“声呐”,它能向某一方向发出声波和接收它的返回声波,根据两个声波的时间间隔,算出障碍物的位置,若在寻找鱼群时,声呐发出声波后1s钟收到回声,鱼群离声呐的距离为多少m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这种方法能用来测量月亮和地球的距离吗?说明理由。
六、作图题
34.根据图甲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乙中作出振动频率是原来的两倍、响度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35.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七、实验探究题
36.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1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推理如果瓶内被抽成真空,将   (选填“听到”或“听不到”)声音。结论:真空   传播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是   ;
(2)小明和小刚用细铁线连接了两个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图2所示。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可以传播声音。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用“土电话”比不用“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细铁丝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37.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F 铜
100 0.76
B 铜 60 0.89 G 钢 80 1.02
C 铜 60 1.02 H 尼龙 80 1.02
D 铜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铜 100 1.02 J 铜
(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选填“能”或“不能”).
(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   (填写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   cm和横截面积   mm2.
答案解析
1.【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人无法听到大象发出的声可能是因为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即频率过高的超声波,或频率过低的次声波,也可能是响度太小。用录放机录下来然后快速播放,加快了频率,没有改变响度,人就能听到说明原来听不到是因为频率太低了,所以原来这种声是次声波,并且与响度无关。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3.【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如果声音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或缺少传声介质、人耳听觉障碍等都可能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
C.“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声音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态、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4.【答案】B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
5.【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信息
7.【答案】D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通过波形图可以看出,乙、丙的振幅相同。声音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响度相同,音调不同。故A选项错误。
B、甲、丙的振幅相同,声音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响度相同,音调不同。故B选项错误。
C、甲、乙的振幅相同,声音振动的快慢相同。所以响度相同,音调相同。故C选项错误。
D、甲、乙的振幅相同,声音振动的快慢相同。所以响度相同,音调相同。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分析】根据波形图中振幅反映声音的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反映音调。判断每一个选项。
8.【答案】A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
9.【答案】A
【知识点】声速
10.【答案】B,C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11.【答案】A,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 A、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在学校附近机动车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在高噪声环境中要戴隔音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
防治噪声的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2.【答案】B,D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教室内的门窗关闭,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减少环境噪声对学生的干扰,A不符合题意;
B.学生佩戴防噪声耳罩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同时也干扰了学生的听课,所以这一措施不可靠,B符合题意;
C.在教室周围植树或隔声板,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减少环境噪声对学生的干扰,C不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起不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所以这一措施不可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控制噪声时,可以在声源处、传播途径处、人耳处;噪声检测器不能控制噪声。
13.【答案】A,B,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14.【答案】B,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
15.【答案】A,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区别不同的乐器是根据音色不同区分的.故C错误;
D、道路两旁植树是减弱噪声的一条途径.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真空中不 能传播.(3)我们区分乐器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16.【答案】A,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解答】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6s,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3s, 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3s=102m,A 符合题意;
BC.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2s=68m,汽车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102m-68m=34m,用时1.1s-0.3s+0.2s=1s,所以汽车车速为34m/1s=34m/s,合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汽车,该路段限速60km/h,所以汽车超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判识选项
速度的计算:v=s/t,相同时间下物体的路程大,则速度大,相同路程下,物体的时间小速度大,本题中 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3s, 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s,超声波速度为340m/s,据此计算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102m-68m=34m,用时1.1s-0.3s+0.2s=1s,据此计算汽车的速度
17.【答案】A,C
【知识点】声速
18.【答案】真空;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这表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9.【答案】音调;音色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1)按住葫芦丝不同的孔时改变了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导致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我们能够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是葫芦丝表演的。
【分析】知道声音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别;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以及与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与声源的距离越近,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0.【答案】相同;音色;响度
【知识点】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温度一定,不同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因此蒙住双眼的小王能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1.【答案】次声波;振动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地震时会伴随有次声波,这种声波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伤害。地震后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可以通过敲击身边的物体使其振动发声,从而及时获救。
【分析】 (1)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都会产生次声波。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答案】400;不会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音叉,1min振动振动的次数为24000次,它的频率是400Hz,表示的物理意义是音叉每秒钟振动400次;它的振动频率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重敲或轻敲只会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叉每秒钟振动400次,不会.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频率概念的理解。频率的物理意义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每一个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
23.【答案】459
【知识点】声速
24.【答案】10;77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解析】【解答】根据听到笛声,计算火车行驶的时间为:
计算火车行驶的路程为
计算火车的速度为:;
计算从火车头进洞到小华听到笛声所用时间为:;
在0.8s内火车头行驶的距离为:,
根据车长,计算听到笛声时火车在山洞外的长度为:
计算山洞的长度为:。
【分析】根据,计算车的速度;利用,计算时间,结合s=vt,计算火车行驶的路程。
25.【答案】42.5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解答】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 s=238m;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 s=68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238m﹣68m=170m;
这170m共用了的时间:t′=△t﹣ + =4.5s﹣0.7s+0.2s=4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 = =42.5m/s.
故答案为:42.5.
【分析】结合题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即可.
26.【答案】运动;4.52分钟;165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参照物及其选择
27.【答案】(1)音调;频率
(2)响度;振幅;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1)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刻度尺振动频率不同,刻度尺发出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2)保持刻度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可以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在探究响度跟振幅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1)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刻度尺振动频率不同,刻度尺发出的音调不同,可以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2)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在探究响度跟振幅关系时,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8.【答案】(1)解:已知:t= ×6s=3s,v=1500m/s,
由v= 可得,海洋的深度是s=vt=1500m/s×3s=4500m;
(2)解: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更不能用声波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第(1)问:超声波从发出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 ×6s=3s,代入s=vt算出海深;第(2)问: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波.
29.【答案】解: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 ,
由 可知,小明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
答:小明距离山崖514.5m。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求出声音从小明到山崖传播的时间,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 求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30.【答案】解:由题意可知,设海底深度为h,则从船上竖直向下发出超声波,接收到返回波时,通过的距离为2h,即

答:海底深度是 米。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回声测距:s=。
31.【答案】(1)光速真的比声速快吗?(2)1020m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
32.【答案】(1)解: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为
海底的深度为
(2)解:超声波到达冰山再返回声呐系统过程中传播的路程为
则接收到回波需要的时间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s=vt,计算路程,结合回声,计算两地距离;
(2)根据声音传播的距离,利用,计算听到回声的时间。
(1)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为
海底的深度为
(2)超声波到达冰山再返回声呐系统过程中传播的路程为
则接收到回波需要的时间为
33.【答案】解:①s=vt=1450m/s×1s=1450m.
所以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s’= ×1450m=725m.
②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月球上是真空,所以利用声呐不能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答:鱼群到声呐的距离是725m.不能用声呐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回声测距:s=vt.
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4.【答案】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35.【答案】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6.【答案】听不到;不能;科学推理法;固体;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细铁丝停止了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37.【答案】(1)琴弦长短;能
(2)A、B、C
(3)80;1.02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音调的影响因素有多个,实验时要结合控制变量法,(1)实验时选择的H、I,都是尼龙线,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所以研究音调和琴弦长度的关系,选择A、D、F材料都是铜线,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也可以探究音调和琴弦长度的关系;(2)若要探究音调和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要选择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所以选择琴弦A、B、C;(3)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要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所以选用长度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mm 的不同材料。
【分析】(1)选择的琴弦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探究音调高低和长度的关系;
(2)若探究音调和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要选择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进行实验;
(3)探究音调和不同材料的关系,要选择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才可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