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广西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9 20:0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D;解析:题目中提到中国旧石器文化分为南北两大石器传统,且
南北方内部的石器在原料、制作技术等方面各具特色,这体现的是文化
的多样性,D 选项符合;延续性强调传承,包容性侧重融合,凝聚性突
出团结,均与题意不符,所以选 D。
24. B;解析:商鞅变法中军功是获得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即使国君
宗族无军功也不能世袭爵位,这一措施激励秦人奋勇作战,有利于增强
军事实力,B选项正确;该措施与生产技术、周王统治、户籍管理无关,
所以选 B。
25. C;解析:北方内迁少数民族政权继承华夏修史传统,通过国史书
写将自身与华夏文明接续,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C选项正确;材
料未涉及农业生产、地方管理、科举考试,所以选 C 5-13 5-15 。
26. A;解析:敦煌莫高窟服饰包含中原、少数民族及中亚、西亚等地
元素,体现了多种文明的交汇融合,A选项正确;材料强调融合而非差
异,未比较艺术水平,也未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以选 A。
27. D;解析:西汉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元朝的
北庭都元帅府、清朝的伊犁将军,都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治理机构,
所以该地区是新疆地区,选 D。
28. A;解析:1786-1833 年欧洲国家从广州购买大量南京布,说明清代
江南纺织业产品远销海外,A选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产品种类、机械化
程度和产业工人,所以选 A。
29. B;解析:19 世纪 60 年代至甲午战争前设立的新式学堂,培养军事、
科技、外语人才,这是洋务运动的举措,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为洋务运
动培养人才,B选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时间或
性质不符,所以选 B。
30. A;解析:辛亥革命打断王朝更替链条,肇建民国,肯定了其终结
君主专制制度的功绩,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工业、推翻北洋军
阀、社会习俗变化,所以选 A。
31. C;解析:《我随红军闹革命》《拥军花鼓》《解放区的天》等歌
谣,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红军、八路军、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C选项正确;材料未突出战士牺牲精神、大生产运动、民族意识觉醒,
所以选 C。
32. A;解析:1950 年起组织边疆少数民族人士参加国庆观礼,旨在加
强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A选项正确;此举与恢复国民
经济、提高教育水平、落实“双百”方针无关,所以选 A。
33. D;解析:1983 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
家庭承包经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选项正确;土地改革、农业
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或性质不符,所以选 D。
34. C;解析: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
国家,是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C选项正
确;综合国力世界领先、推动多极化、实现国防现代化说法不准确或未
体现,所以选 C。
35. C;解析:贵族作为骑士为领主作战,拥有众多附庸,这是西欧封
建制度中封君封臣制的特点,C选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日本大化改
新、俄国 1861 年改革与该现象无关,所以选 C。
39. D;解析:巴黎和会由美英法“三巨头”操纵,说明凡尔赛体系打
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D选项正确;凡尔赛体系未保障长久和平,未揭
开冷战序幕,损害了亚非拉国家利益,所以选 D 5-45 5-47 。
40. D;解析:1947 年法国政府对主要工业部门规定生产指标,出资兴
建大型电力工程,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选项正确;法国未建立
计划经济体制,材料与欧洲一体化无关,未消除经济危机隐患,所以选
D。
41. (1) 农业发展状况: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推广;农作物种类丰富,包
括稻、粟、瓜菜、经济作物等;原因:从外地引进农具和稻种,促进了
广西农业的发展;解析:材料一中文物显示广西有广泛使用的农业工具,
多种农作物,木牍、简牍表明从东阳引进农具,从外地引进籼稻,推动
农业发展。
(2) 特点:数量较多,以粤东会馆为主,来自多个地区;影响:传播商
业文化,引导民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传递市场信息;加快基础设施建
设;解析:材料二表格显示会馆数量 260 个,粤东会馆最多,来自多地;
会馆通过演出、传递信息、促进基建等影响经济开发 5-57 5-60 。
(3) 努力: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打通交通“断点”和“堵
点”;建成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体系;开展“产业协作提升行动”;利
用大湾区平台推动优势产业走向国际市场;解析:材料三提到广西在交
通、产业协作、国际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举措。
42. (1) 主要方式:刻在龟腹甲(甲骨文)、石碑(象形文字)、泥板
(楔形文字)上;解析:材料一显示古代人们将知识存储在龟腹甲、石
碑、泥板等载体上,通过刻写文字记录。
(2) 造纸术的贡献:使知识轻便化,便于携带和保存;印刷术的贡献:
促进知识的再现和传播,使书籍成为大众产品,推动知识流通;解析:
材料二指出造纸术是知识轻便性的关键,印刷术让书籍大众化,促进知
识传播。
(3) 趋势: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从印刷文献到电子计算机、
大数据、AI工具等,技术不断进步;解析:材料三图示显示从图书馆、
印刷文献到电子计算机、大数据、AI工具,途径更丰富,技术更先进。
(4) 因素:技术的进步;载体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等;解析:综合材料,
知识的获取、存储和传播受技术、载体、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
43. (1) 实物史料:南京“万人坑”遗址、奥斯维辛-比克瑞集中营旧
址;文献史料:《论持久战》;图像史料: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破坏日军
交通线照片、《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现场照片、《诺曼底登陆》;解析:
实物史料是历史遗留的实物,文献史料是文字记载,图像史料是图片等
视觉资料。
(2) 主题: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阐释:百团大战中,八
路军组织 100 多个团对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破坏日军交通线,沉重打
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体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抗争;《论持久战》阐明
了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方向,凝聚了抗战力量;
结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
的根本保证;解析:选取百团大战和《论持久战》,说明中国人民的抗
争及意义,符合主题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