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分层作业设计
单元 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 课题 厨房里的物质变化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能举例说明厨房中物质变化的类型,如冰块融化是物理变化,面包烘烤是化学变化。 科学思维目标:通过观察厨房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如食盐溶解、鸡蛋煮熟等),培养归纳、比较、推理能力,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探究实践目标: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厨房物质变化实验(如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加热白糖等),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态度责任目标:激发对厨房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养成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理解掌握 练一练 ☆☆☆ 预估时间
1.物质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无处不在,有些对我们的生活是 的,如面粉烘制蛋糕、虾被煮熟后变红等;有些对我们的生活是 的,如铁质物品生锈。(填“有益”或“有害”) 2.在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白砂糖首先会熔化,这是 变化;继续加热,白砂糖的颜色会变黄,然后越来越深,最后变成了黑色的固体物质,并散发出特殊的气味,这是 变化。 3.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 变化。 4.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 变化。 3分钟
实验探究 做一做 ☆☆☆☆ 预估时间
5.厨房中的这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请用线连起来。 饭菜变质 生米煮成熟饭 煤气燃烧 化学变化 食盐放入热菜中消失不见 用厨余垃圾堆肥 铁锅生锈 虾放入热水中变色 物理变化 打开可乐瓶冒出泡泡 水烧开了 用刀切开青菜 5分钟
实践应用 固一固 ☆☆☆☆ 预估时间
6.煮鸡肉时,鸡肉变熟,冷水变热,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5分钟
迁移创新 试一试 ☆☆☆☆☆ 预估时间
7.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1)物质的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 A.铁钉生锈 B.水蒸发 C.煤炭燃烧 D.加热白砂糖 (2)下列变化中,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①身体生长 ②糖拌黄瓜 ③情绪变化 ④食物腐烂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小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了一些白醋,发现紫甘蓝变成了 (填颜色),当紫甘蓝汁和苏打水混合后变成了 (填颜色)。 (4)将干烧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小水珠,这一现象能说明( )。 A.蜡烛燃烧产生了炭黑 B.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C.蜡烛燃烧产生了水蒸气 D.蜡烛燃烧产生了光和热 8分钟
项目类、实践类 (合作完成)☆☆☆☆☆ 预估时间
8.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完成“物质的变化”单元学习后,尝试探索厨房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变化。兴趣小组同学们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过了一会儿发现鸡蛋壳表面出现很多气泡(如图所示)。这是怎么回事呢 于是开始了以下研究。 (1)同学们将鸡蛋壳在白醋中产生的气体收集在一个瓶子中,接着将这些气体“倒”在蜡烛火焰上,发现蜡烛火焰马上熄灭。根据这个现象同学们进行了推测:这种气体具有 的特点。(多选,填序号) ①看得见 ②看不见 ③会流动 ④不会流动 ⑤不支持燃烧 ⑥支持燃烧 ⑦比空气重 ⑧比空气轻 (2)兴趣小组同学收集了鸭蛋壳、鸽子蛋壳、鹅蛋壳、鹌鹑蛋壳,接着将每一种蛋壳分成2份,分别放入白醋和水中,发现在白醋中蛋壳表面都会有气泡产生,根据这个现象,同学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 兴趣小组尝试利用身边的食材为同学们制作“水果饮料”,它们的方案如下,请阅读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3)小明的方案中,在橙汁中加入白糖变甜,这个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填“有”或“没有”)产生新物质。 (4)小钢的方案中,将柠檬汁和小苏打都加入水中制成汽水,这个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填“有”或“没有”)产生新物质。 10分钟
参考答案:
1.【答案】有益;有害
2.【答案】物理;化学
3.【答案】化学
4.【答案】物理
5.【答案】
6.【答案】鸡肉变熟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不同于原来的新物质,是属于化学变化;而冷水变热,这种物质只改变了形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属于物理变化。
7.【答案】(1)A
(2)C
(3)红色;蓝色
(4)C
8.【答案】(1)②③⑤⑦
(2)白醋可以与蛋壳中的物质反应生成气体。
(3)物理;没有
(4)化学;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