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素养】2.3河流与湖泊 课时精练(原题 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情境·素养】2.3河流与湖泊 课时精练(原题 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6-29 12:06:1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河流与湖泊(课时精练)
一、单选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些关于河流的诗词标注在地图上对应的位置,得到了张“诗词水文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河流具有“三万里河东入海”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低不同 B.季风气候影响
C.海陆位置不同 D.地势西高东低
2.《念奴娇·昆仑》中写到“夏日消融,江河横溢”。“江河横溢”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高山冰雪融水
3.“两岸猿声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反映了长江自古以来就是( )
A.黄金水道 B.水能宝库 C.灌溉水源 D.水灾重地
【答案】1.D 2.D 3.A
【解析】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许多大河发源于西部高原山地,自西向东流淌,最终注入海洋,所以会有“三万里河东入海”的景象,D正确;纬度高低不同主要影响气温,对河流流向无影响,A错误;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对河流流向无影响,B错误;海陆位置不同主要影响气候的大陆性和海洋性特征,不是河流东流入海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2.“夏日消溶,江河横溢”描述的是夏季气温升高,高山上的冰雪融化,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导致江河水量大增,出现横溢的情况,D正确;大气降水一般在雨季较为集中;湖泊水对河流有调节作用,但不是主要的补给水源;地下水补给相对稳定且量较小,ABC错误。故选D。
3.“轻舟已过万重山”,强调了长江航运的便利和快速,能够在短时间内行驶很长的距离,这体现了长江是黄金水道的特点,A正确;水能宝库主要强调长江的水能资源丰富,B错误;灌溉水源不是这首诗所重点体现的,C错误;水灾重地与诗中所表达的内容无关,D错误;故选A。
中华鲟属洄游性鱼类,成年后主要栖息于海洋,繁殖期则洄游到长江上游产卵。其产卵场环境需满足水流湍急、水温20℃以下、水质清澈无污染等要求。葛洲坝建成后,中华鲟洄游通道受阻,产卵场被迫压缩至坝下江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长江( )
A.干流自西向东注入黄海 B.干流大部分河段有结冰期
C.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D.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5.中华鲟每年洄游至长江横断山区河段产卵的原因可能是该河段( )
①海拔较高,水温较低 ②人口较少,水污染小 ③落差较大,水流湍急 ④河道弯曲,泥沙淤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4.D 5.A
【解析】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D正确;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注入东海,不是黄海,A错误;长江干流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没有结冰期,B错误;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C错误。故选D。
5.海拔较高,水温较低:符合中华鲟产卵环境需水温20℃以下的要求,①正确。人口较少,水污染小:良好的水质是中华鲟产卵的必要条件,人口少水污染小有利于其产卵,②正确。落差较大,水流湍急:材料提到产卵环境需水流湍急,③正确。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泥沙淤积不利于中华鲟产卵,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黄河到达济南段,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以前跨黄河需要搭建浮桥,遇上初冬、初春时需要拆除。2021年9月从水下穿越黄河,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泺路隧道顺利通车。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河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下游河段形成“悬河”的主要原因是( )
A.源头过度开发 B.上游修建水坝
C.中游水土流失 D.下游凌汛频发
7.浮桥需拆除的时段主要是( )
A.洪峰冰凌期 B.台风登陆期 C.梅雨绵绵时 D.雾霾高发时
【答案】6.C 7.A
【解析】6.读图文资料并根据所学分析可知,黄河的中游流经了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这里植被遭到破坏,地表得不到保护,在夏季多暴雨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大量的泥沙被携带到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高高在上的“地上河”,故黄河下游河段形成“悬河”的主要原因是中游水土流失,C正确;源头过度开发、上游修建水坝和下游凌汛频发不是黄河下游河段形成“悬河”的主要原因,排除ABD。故选C。
7.读图文资料并根据所学分析可知,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段,以前通行时需要搭建浮桥,遇到洪峰或冰凌期,需要拆除,以减少安全隐患,A正确;台风登陆对黄河下游的影响很小,梅雨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雾霾高发时没必要进行拆除,BCD错误。故选A。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进大治理”是近年来我国对长江、黄河生态发展的重大战略,读“长江、黄河及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对长江、黄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航运便利,长江中下游被称为“黄金水道” B.都有凌汛、断流和地上河现象
C.都流经青海省和四川省 D.都是外流河,均注入中国东海
9.以下方案与国家战略不符的是( )
A.a、d河段修建水电站 B.e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
C.b河段附近植树造林、打坝淤地 D.c、f河段无结冰期,宜发展河运
【答案】8.C 9.D
【解析】8.长江中下游确实被称为“黄金水道”,航运非常便利,但黄河的航运条件较差,并不便利,A错误;凌汛主要发生在黄河上,长江一般没有凌汛,而“地上河”也是黄河特有的现象;断流情况在黄河历史上较为常见,而长江则较少出现这种情况,B错误;由图可知,长江和黄河的确都流经青海省和四川省,C正确;长江和黄河都是外流河,但是黄河注入渤海,而非东海,D错误;故选C。
9.a 和 d 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区,落差大,水流急,适合修建水电站,A不符合题意;e 河段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河道弯曲,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裁弯取直”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退耕还湖”也有利于恢复湿地生态,防洪蓄洪,B不符合题意;b 河段位于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和打坝淤地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C不符合题意;c河段有结冰期,f河段无结冰期,c河段为地上河,不宜发展航运,D符合题意。故选D。
2024年7月26日,我国“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沙漠中分布着众多不相连的盐湖,高温高盐度条件时,湖中的卤虫会因分泌虾青素而变红,并将湖水染成鲜艳的玫瑰红,形成“玫瑰湖”。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位置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0.“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位于( )
A.内流区 B.湿润区 C.第一级阶梯 D.温带季风气候区
11.巴丹吉林沙漠中普遍出现“玫瑰湖”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项目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保护“水沙共生”的独特环境②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③将沙漠改良成绿洲发展畜牧业④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0.A 11.B 12.B
【解析】10.读图可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位于西北地区,位于干旱地区,内流区,位于第二级阶梯,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 读题干“当高温高盐度条件时,湖中的卤虫会因分泌虾青素而变红,并将湖水染成鲜艳的玫瑰红,形成玫瑰湖”可知,巴丹吉林沙漠中普遍出现“玫瑰湖”的季节可能是夏季,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湖泊面积大,蒸发旺盛,湖水染成鲜艳的玫瑰红,B正确。春季、秋季气温较低,冰雪融水少,湖泊面积小,A、C错。冬季气温低, 没有冰雪融水,湖泊面积最小,D错误。故选B。
12.申遗可加强保护措施,保护“水沙共生”的独特环境,①正确;申报遗产后,独特的地貌和生态特征将吸引更多科学研究,②正确;沙漠变绿洲与发展畜牧业会破坏原有脆弱的沙漠生态系统,与申遗保护目标相悖,③错误;旅游业会因遗产地的知名度提升而发展,④正确。故选B。
二、解答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泗河穿过湖北十堰市,注入该水库。M河为泗河支流,其流域位于秦巴山区。为了确保水库水质,十堰市探索“绿”“富”共赢之路。

(1)图中M河的水源补给为 ,易发生山洪的季节为 。
(2)昔日M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减少,江河的泥沙淤积, 河床,导致生态恶化。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
(3)内蒙古位于图中的 (填“甲”或“乙”),材料中黄河之水“奔流”到下游时,大量泥沙在该河段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
(4)你认为能使“黄龙入海”现象减弱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 降水/大气降水 夏季/夏秋季 (2)抬高/升高
(3) 乙 地上河
(4)植树造林:修筑梯田:修挡土坝;打坝淤地;兴建水利枢纽;禁止过度放牧等
【解析】(1)从十堰市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区气候类型具有明显的降水特征。其降水相对较为丰富,且降水季节分配有差异。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该区域内的河流M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来补充水源。观察十堰市气候资料图,夏季/夏秋季的降水量在一年中明显较多。大量的降水在短时间内汇聚到河流中,使得河流水位迅速上升。当河流的排水能力无法及时应对这种大量的来水时,就容易引发山洪灾害。
(2)昔日M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土壤被水流冲刷,随河水进入江河。这些泥沙在江河中流动时,由于水流速度等因素的变化,会逐渐沉积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不断淤积在河床底部,抬高/升高河床,导致生态恶化。
(3)从黄河流域简图来看,乙区域位于黄河流域的北部,符合内蒙古在黄河流域的大致地理位置。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当黄河之水“奔流”到下游时,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大量在该河段淤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河床高于地面的“地上河”景观。
(4)能使“黄龙入海”现象减弱的措施有兴建水利枢纽:水利枢纽工程可以调节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在洪水期蓄水,在枯水期放水,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沉淀泥沙,减少下游泥沙含量,进而减弱“黄龙入海”现象;植树造林;修建土坝;打坝淤地;兴建水利枢纽;退耕还林还草等。
14.2024年4~7月期间,长江干流发生多次洪水。但进入8月,长江武汉段水位创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进入10月,长江武汉段多处水域甚至“见底”。面对极端的“涝旱急转”,三峡等长江上游水库群通过对江水进行科学调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洪涝频发的原因,并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
(2)说出2024年8月以来长江武汉段水位异常偏低的气候原因: 。
(3)举例说出此次长江“见底”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
(4)说明三峡水库在本次“涝旱急转”中如何调控江水: 。
【答案】(1) 支流 曲折或弯曲 慢或缓慢 水土流失严重 缩小或减小
(2)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河流补给水源减少;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蒸发旺盛。
(3)水位过低,影响航运;河流流量减少,水电站的发电量下降,影响电力供应;农业灌溉水源不足;部分依赖长江水作为工业用水的企业,可能因供水不足而被迫减产甚至停产;水域面积缩小,影响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
(4)在洪水期,蓄水,削减洪峰;干旱时,放水,补给下游地区
【解析】(1)长江中游地区洪涝频发的原因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中游的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或弯曲,地势低平,水流速度慢或缓慢,泥沙容易淤积,进一步降低了河道的排水能力;中上游地区砍伐山林,破坏了大量森林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或减小,调蓄洪峰的能力减弱。
(2)从武汉气候资料图以及题目信息可知,2024年8月以来长江武汉段水位异常偏低的气候原因为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大幅减少;气温异常偏高: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蒸发旺盛,导致河流水量损失较大。
(3)水位过低导致航道变浅,船舶通航能力受限,大型船舶无法正常通行,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影响了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对依托长江航运的贸易、物流等产业造成冲击;河流流量减少,水电站的发电量下降,影响电力供应,进而可能制约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长江水位下降,难以满足沿岸地区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导致农田缺水,影响农作物生长,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等问题;部分依赖长江水作为工业用水的企业,可能因供水不足而被迫减产甚至停产;水域面积缩小,鱼类生存空间减小,渔业资源减少,影响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产业。
(4)在洪水来临前,提前适当降低水位,加大出库流量,腾出一定的库容来准备拦蓄洪水;当洪水来临时,利用水库的巨大库容拦截洪水,削减洪峰流量;根据长江中下游干支流的洪水情况,合理控制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使三峡水库下泄的洪水与中下游干支流的洪水不发生叠加,避免出现更大的洪峰,减小对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密切监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情况,包括水位变化、降水情况、土壤墒情以及对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等,综合评估干旱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根据评估结果,在确保水库自身安全和满足其他综合利用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出库流量,向下游补水。通过调节出库流量,提高长江中下游的水位,缓解干旱对航运、灌溉、供水等方面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河流与湖泊(课时精练)
一、单选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些关于河流的诗词标注在地图上对应的位置,得到了张“诗词水文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河流具有“三万里河东入海”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低不同 B.季风气候影响
C.海陆位置不同 D.地势西高东低
2.《念奴娇·昆仑》中写到“夏日消融,江河横溢”。“江河横溢”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高山冰雪融水
3.“两岸猿声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反映了长江自古以来就是( )
A.黄金水道 B.水能宝库 C.灌溉水源 D.水灾重地
中华鲟属洄游性鱼类,成年后主要栖息于海洋,繁殖期则洄游到长江上游产卵。其产卵场环境需满足水流湍急、水温20℃以下、水质清澈无污染等要求。葛洲坝建成后,中华鲟洄游通道受阻,产卵场被迫压缩至坝下江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长江( )
A.干流自西向东注入黄海 B.干流大部分河段有结冰期
C.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D.发源于唐古拉山脉
5.中华鲟每年洄游至长江横断山区河段产卵的原因可能是该河段( )
①海拔较高,水温较低 ②人口较少,水污染小 ③落差较大,水流湍急 ④河道弯曲,泥沙淤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黄河到达济南段,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以前跨黄河需要搭建浮桥,遇上初冬、初春时需要拆除。2021年9月从水下穿越黄河,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泺路隧道顺利通车。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河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下游河段形成“悬河”的主要原因是( )
A.源头过度开发 B.上游修建水坝
C.中游水土流失 D.下游凌汛频发
7.浮桥需拆除的时段主要是( )
A.洪峰冰凌期 B.台风登陆期 C.梅雨绵绵时 D.雾霾高发时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进大治理”是近年来我国对长江、黄河生态发展的重大战略,读“长江、黄河及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对长江、黄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航运便利,长江中下游被称为“黄金水道” B.都有凌汛、断流和地上河现象
C.都流经青海省和四川省 D.都是外流河,均注入中国东海
9.以下方案与国家战略不符的是( )
A.a、d河段修建水电站 B.e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
C.b河段附近植树造林、打坝淤地 D.c、f河段无结冰期,宜发展河运
2024年7月26日,我国“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沙漠中分布着众多不相连的盐湖,高温高盐度条件时,湖中的卤虫会因分泌虾青素而变红,并将湖水染成鲜艳的玫瑰红,形成“玫瑰湖”。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位置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0.“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位于( )
A.内流区 B.湿润区 C.第一级阶梯 D.温带季风气候区
11.巴丹吉林沙漠中普遍出现“玫瑰湖”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项目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保护“水沙共生”的独特环境②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
③将沙漠改良成绿洲发展畜牧业④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解答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泗河穿过湖北十堰市,注入该水库。M河为泗河支流,其流域位于秦巴山区。为了确保水库水质,十堰市探索“绿”“富”共赢之路。

(1)图中M河的水源补给为 ,易发生山洪的季节为 。
(2)昔日M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减少,江河的泥沙淤积, 河床,导致生态恶化。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
(3)内蒙古位于图中的 (填“甲”或“乙”),材料中黄河之水“奔流”到下游时,大量泥沙在该河段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
(4)你认为能使“黄龙入海”现象减弱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即可)
14.2024年4~7月期间,长江干流发生多次洪水。但进入8月,长江武汉段水位创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低。进入10月,长江武汉段多处水域甚至“见底”。面对极端的“涝旱急转”,三峡等长江上游水库群通过对江水进行科学调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洪涝频发的原因,并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
(2)说出2024年8月以来长江武汉段水位异常偏低的气候原因: 。
(3)举例说出此次长江“见底”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
(4)说明三峡水库在本次“涝旱急转”中如何调控江水: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