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水资源(课时精练)
一、单选题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突出,水安全形势严峻。读“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水资源总量占比最大的地区是( )
A.华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2.相比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有( )
①经济更发达 ②人口总量更多 ③耕地面积更广 ④水资源更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C 2.A
【解析】1.从“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图”中水资源总量这一项来看,南方地区对应的灰色部分占比最大,所以水资源总量占比最大的地区是南方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华北地区经济相对西北地区更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①正确;从图中人口总量占比可知,华北地区人口总量更多,生活用水需求大,②正确;图中显示华北地区耕地面积占比较大,农业灌溉用水量大,③正确;从图中水资源总量占比看,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占比小于华北地区,④错误。所以①②③正确,故选A。
2025年,天津市积极推进多项生态与文旅项目建设。在生态方面,4月8日10时引滦大黑汀分水闸开启,进行2025年第一次引滦调水,计划调水2.5亿立方米,此次调水将有效增加于桥水库水源储备,为城市供水、生态用水提供保障。同时,子牙河西河闸提启,启动2025年生态补水暨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天津段补水工作。在文旅方面,5月1日,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的运河不夜城盛大开街,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维度沉浸的运河文化主题文旅街区,通过挖掘运河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夜经济,以一街、一卷、一乐园三广场的布局,配合场景化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受运河文化魅力。
3.天津市进行引滦调水以及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天津段补水工作,主要目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缓解天津水资源短缺问题 B.改善河流水质,增强河流自净能力
C.减少天津地区的地下水开采 D.增加天津地区的降水量
4.运河不夜城项目的成功打造,对天津市武清区的影响不包括( )
A.提升区域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 B.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C.改变武清区的气候类型 D.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
【答案】3.D 4.C
【解析】3.天津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大,引滦调水和运河补水能够为城市供水提供保障,有效缓解天津水资源短缺问题,所以这是主要目的之一,A不符合题意。补充水源可以增加河流的水量,水流速度等可能发生变化,有助于改善河流水质,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这也是补水工作的重要作用,是主要目的之一,B不符合题意。有了外部补充的水源,城市供水等有了更多保障,就可以相应减少对本地地下水的开采,保护地下水资源,是主要目的之一,C不符合题意。引滦调水和运河补水主要是对地表水资源进行调配和补充,无法直接增加天津地区的降水量,这不是其主要目的,D符合题意。故选D。
4.运河不夜城作为特色文旅街区盛大开街,会吸引大量游客关注,从而提升武清区的区域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A不符合题意。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B不符合题意。一个文旅项目的打造规模有限,无法改变一个地区大范围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主要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多种长期稳定因素影响,C符合题意。运河不夜城致力于挖掘运河文化内涵,通过场景化的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能够让游客感受运河文化魅力,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
A.多数受西南季风影响 B.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
C.全部位于我国季风区 D.年降水量都在800mm以上
6.建设“海绵城市”有助于( )
A.改善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改善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彻底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 D.改善我国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
【答案】5.B 6.B
【解析】5.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如云南、西藏等地),试点城市广泛分布于东部、中部和西北地区,并非集中于西南季风区,A错误;我国降水受季风气候影响,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5-9月)。试点城市分布范围广,符合这一气候特征,B正确;图示中部分试点城市位于西北非季风区(如宁夏、甘肃等地),非季风区降水少,但也需“海绵城市”应对极端降水或水资源管理,C错误;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分布。西北试点城市(如银川)年降水量不足400mm,D错误;故选B。
6.海绵城市通过本地蓄水、渗水缓解内涝或干旱,但无法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A错误;海绵城市的“蓄水”和“释放”功能可调节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B正确;“彻底解决”表述绝对化。海绵城市只能局部缓解问题,还需结合节水、调水等综合措施,C错误;海绵城市通过绿地、透水路面等设计,可能占用更多空间,或对用地紧张无直接改善作用,D错误;故选B。
滇中引水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从丽江市石鼓镇金沙江上游取水,沿线经过丽江、昆明、红河等6个州市,终点为红河州新坡背。工程的输水总干渠全长约664千米,其中约612千米都在隧洞中,占输水总干渠的92.13%。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原因,不包括( )
A.充分发挥高差优势,自流引水 B.水源地位于上游,水质清洁
C.水量较大,便于为沿线城市供水 D.线路短,工程量小
8.建设滇中引水工程的主要意义是( )
A.改善滇中地区的水质 B.缓解滇中地区缺水状况
C.改善金沙江的生态环境状况 D.改变滇中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
【答案】7.D 8.B
【解析】7.金沙江是长江上游主要支流,水量较大,滇中引水工程从金沙江上游取水,保证了水量和水质,沿线多采用隧洞输水的方式,充分发挥高差优势,自流引水,便于为沿线城市供水,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滇中引水工程大部分采用隧洞输水,虽然可以缩短线路长度,但修建隧洞工程量大,难度大,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8.滇中引水工程从丽江市石鼓镇金沙江上游取水,沿线经过丽江、昆明、红河等6个州市,终点为红河州新坡背。建设滇中引水工程可缓解滇中地区缺水状况,B正确;不能改善滇中地区的水质,也不能改善金沙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滇中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ACD错误。故选B。
2025年2月,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度过冰期输水阶段。黄河以北河段冬季可能出现流冰、冰盖、冰塞等影响输水,冰盖下输水是目前干渠在结冰期的主要输水方式。下图为“南水北调部分工程示意图与冰盖下输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南水北调工程反映出我国水资源( )
①空间分布不均 ②夏秋冬、冬春少 ③时间分布不均 ④南多北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为实现冰盖下输水,冰盖形成前后工作人员调控水位与流速的措施是( )
A.降低水位→降低流速→形成冰盖→降低水位输水
B.降低水位→提高流速→形成冰盖→提高水位输水
C.提高水位→降低流速→形成冰盖→降低水位输水
D.提高水位→提高流速→形成冰盖→提高水位输水
【答案】9.B 10.C
【解析】9.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重点体现的是南多北少这一空间分布差异,①④正确;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南水北调工程对此体现不明显,②③错误。故选B。
10.在冰盖形成前,提高水位可以增加水的总量,降低流速能使水面相对稳定,有利于迅速形成冰盖;冰盖形成后,降低水位输水,这样可以减少冰盖受到的压力等影响,保证输水的安全和稳定,C正确;如果降低水位,水的总量减少,不利于形成冰盖,AB错误;提高流速不利于冰盖的形成,D错误。故选C。
2024年1月30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该工程西起西江干流,东至深圳,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读“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线路示意图”和“东江、西江水资源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珠江三角洲东部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 B.地势平坦,河水流速较慢
C.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D.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少
12.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管道输水方式,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施工成本 B.减轻环境破坏 C.减少土地占用 D.防止水体结冰
【答案】11.A 12.C
【解析】11.从“东江、西江水资源对比图”可知,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东江干流年均径流量只有235亿立方米,比西江干流年均径流量2163立方米少得多,但利用率达到了38.3%,而西江的利用率只有1.3%,是人口与水资源的分布不匹配,A正确,C错误;地势是否平坦与水资源短缺没有必要的联系,B错误;珠三角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属于湿润区,D错误。故选A。
12.深埋管道输水方式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并非为了降低施工成本,A错误;虽然管道输水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环境破坏,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管道输水方式可以减少对地面土地的占用,适合在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采用,C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较高,水体基本不会结冰,D错误。故选C。
二、解答题
1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正式通水以来,缓解了沿线城市饮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提升了居民用水品质,也改善了沿线的生态环境,是一条“生命之渠”。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和“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我国缺水的西北和 地区,以解决我国水资源 (填“时间”或“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从气候角度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主要是受 (填“夏季风”或“冬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匀。
(3)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工程线路,下列是三条线路的概况:
①西线: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 上游,其优势在于上游的水质好;
②中线: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上的 水库引水,将水调入缺水的华北地区。据图可知,中线工程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穿过黄河,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问题严重,在黄河上修建桥梁影响黄河行洪;
③东线:其优势在于沿已有的 运河输水,建设成本较低。
【答案】(1) 华北 空间 (2)夏季风
(3) 黄河 丹江口 地上河 京杭
【解析】(1)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水资源调往缺水的西北和华北地区,以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冬季风干燥少雨,对降水时空分布影响小。
(3)西线: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上游,其优势在于上游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水质好;②中线: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将水调入缺水的华北地区。据图可知,中线工程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穿过黄河,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黄河中下游地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在黄河上修建桥梁影响黄河行洪;③东线:其优势在于沿已有的京杭大运河运河输水,建设成本较低。
14.引江济淮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实现灌溉补水和改善淮河生态环境。该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引江济淮工程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沟通了 和淮河两大水系。
(2)该工程可有效缓解沿线地区水资源 (时间/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从地形看,其修建难度最大的一段是 段。
菜子湖生态价值显著,湖区内分布142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东方白鹳等,越冬水鸟总数约10万只,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
(3)设计施工方案时,有人建议将工程的引江济巢段菜子湖航道西移约1公里,你是否支持?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
【答案】(1) 三 长江(2) 空间 江淮沟通
(3)支持;理由:菜子湖是东亚一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生态价值显著,将航道西移约1公里可以减少对菜子湖候鸟栖息地的直接干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工程建设对湖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引江济淮工程是从长江流域向淮河流域调水的大型水利工程,主要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根据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划分,东部平原属于第三级阶梯,因此①应填写“三’;该工程从长江引水,向北注入淮河,因此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②应填写“长江”。
(2)根据所学知识,引江济淮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调水,解决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均现象,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因此,该工程主要缓解的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①应填写“空间”;从地形上看,引江济淮工程分为三段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其江淮沟通”段需要跨越江淮分水岭,地形复杂,地势较高,需要修建大量隧洞和泵站,因此修建难度最大,②应填写“江淮沟通”。
(3)根据所学知识,菜子湖是东亚—澳大利亚候岛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生态价值显著,如果将航道西移约1公里,可以减少对菜子湖生态的直接干扰,保护候鸟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符合生态优先的原则,因此我支持将航道西移;理由包括:减少对菜子湖候鸟栖息地的直接干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工程建设对湖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但是,航道西移可能需要考虑新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成本问题,如果新的路线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并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显著,那么这种调整是合理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水资源(课时精练)
一、单选题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突出,水安全形势严峻。读“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水资源总量占比最大的地区是( )
A.华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2.相比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有( )
①经济更发达 ②人口总量更多 ③耕地面积更广 ④水资源更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5年,天津市积极推进多项生态与文旅项目建设。在生态方面,4月8日10时引滦大黑汀分水闸开启,进行2025年第一次引滦调水,计划调水2.5亿立方米,此次调水将有效增加于桥水库水源储备,为城市供水、生态用水提供保障。同时,子牙河西河闸提启,启动2025年生态补水暨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天津段补水工作。在文旅方面,5月1日,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的运河不夜城盛大开街,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维度沉浸的运河文化主题文旅街区,通过挖掘运河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夜经济,以一街、一卷、一乐园三广场的布局,配合场景化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受运河文化魅力。
3.天津市进行引滦调水以及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天津段补水工作,主要目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缓解天津水资源短缺问题 B.改善河流水质,增强河流自净能力
C.减少天津地区的地下水开采 D.增加天津地区的降水量
4.运河不夜城项目的成功打造,对天津市武清区的影响不包括( )
A.提升区域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 B.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C.改变武清区的气候类型 D.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
A.多数受西南季风影响 B.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
C.全部位于我国季风区 D.年降水量都在800mm以上
6.建设“海绵城市”有助于( )
A.改善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改善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彻底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 D.改善我国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
滇中引水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从丽江市石鼓镇金沙江上游取水,沿线经过丽江、昆明、红河等6个州市,终点为红河州新坡背。工程的输水总干渠全长约664千米,其中约612千米都在隧洞中,占输水总干渠的92.13%。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原因,不包括( )
A.充分发挥高差优势,自流引水 B.水源地位于上游,水质清洁
C.水量较大,便于为沿线城市供水 D.线路短,工程量小
8.建设滇中引水工程的主要意义是( )
A.改善滇中地区的水质 B.缓解滇中地区缺水状况
C.改善金沙江的生态环境状况 D.改变滇中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
2025年2月,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度过冰期输水阶段。黄河以北河段冬季可能出现流冰、冰盖、冰塞等影响输水,冰盖下输水是目前干渠在结冰期的主要输水方式。下图为“南水北调部分工程示意图与冰盖下输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南水北调工程反映出我国水资源( )
①空间分布不均 ②夏秋冬、冬春少 ③时间分布不均 ④南多北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为实现冰盖下输水,冰盖形成前后工作人员调控水位与流速的措施是( )
A.降低水位→降低流速→形成冰盖→降低水位输水
B.降低水位→提高流速→形成冰盖→提高水位输水
C.提高水位→降低流速→形成冰盖→降低水位输水
D.提高水位→提高流速→形成冰盖→提高水位输水
2024年1月30日,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该工程西起西江干流,东至深圳,全线采用深埋管道输水方式。读“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线路示意图”和“东江、西江水资源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珠江三角洲东部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 B.地势平坦,河水流速较慢
C.东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D.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少
12.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采用管道输水方式,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施工成本 B.减轻环境破坏 C.减少土地占用 D.防止水体结冰
二、解答题
1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以来,缓解了沿线城市饮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提升了居民用水品质,也改善了沿线的生态环境,是一条“生命之渠”。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和“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我国缺水的西北和 地区,以解决我国水资源 (填“时间”或“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从气候角度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主要是受 (填“夏季风”或“冬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匀。
(3)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工程线路,下列是三条线路的概况:
①西线: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 上游,其优势在于上游的水质好;
②中线: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上的 水库引水,将水调入缺水的华北地区。据图可知,中线工程采用开挖隧道的方式穿过黄河,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问题严重,在黄河上修建桥梁影响黄河行洪;
③东线:其优势在于沿已有的 运河输水,建设成本较低。
14.引江济淮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实现灌溉补水和改善淮河生态环境。该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引江济淮工程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沟通了 和淮河两大水系。
(2)该工程可有效缓解沿线地区水资源 (时间/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从地形看,其修建难度最大的一段是 段。
菜子湖生态价值显著,湖区内分布142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东方白鹳等,越冬水鸟总数约10万只,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
(3)设计施工方案时,有人建议将工程的引江济巢段菜子湖航道西移约1公里,你是否支持?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