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面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狂澜(lán) 亘古(gèn) 殷红(yān) 可歌可泣(qì)
B.污秽(huì) 矜持(jīn) 挑逗(tiǎo) 锲而不舍(qiè)
C.澎湃(pài) 愧怍(zuò) 厄运(è) 气冲斗牛(dòu)
D.闲暇(xiá) 哺育(bǔ) 笼罩(zhào) 忍俊不禁(jī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迫不急待 锋芒毕露 悔人不倦 大廷广众
B.迥乎不同 义愤填膺 语无论次 群蚁排衙
C.气冲斗牛 悲天悯人 相得益彰 毛骨悚然
D.鞠躬尽瘁 忧心冲冲 妇孺皆知 颠沛流离
按照要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错误。
“五四”青年节前夕,①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②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③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激起阵阵掌声。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
3.第①处有语病,修改意见: 。
4.第②处标点使用有误,修改意见: 。
5.第③处成语使用不当,修改意见: 。
6.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一个人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
②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
③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④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又怎么能即兴说出流利的话呢?
⑤但是人的口才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②④⑤①③ B. ④②⑤①③
②⑤①③④ D. ①③②⑤④
7.名著阅读。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1)文段选自《 骆驼祥子》,作者 。
(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在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8.古诗文默写。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2)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3)《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 。
(4)《木兰诗》中写边塞气候恶劣的诗句是: , 。
(5)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蕴含着“绝境中孕育着希望”这一哲理的名句是: , 。
9.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2)请结合本期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理解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0. 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1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念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罗守仁
罗守仁湛古学①,困于场屋②,改习拳。年四十,因事如广西,至梧州,宿古寺。遇一僧,年耄矣,尚矍铄,与语甚洽,因及技击,言时颇露矜色。僧请一试,罗遂起舞。僧斜睨,微笑曰:“美则美矣,然不能胜老僧也。”因起作势,使罗扑之。罗旋舞而进,僧挥以手,罗退盈丈而颠。笑曰:“何如?”罗知技未进,请执弟子礼,凡三年,学成而归,设馆于羊城以授徒。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注:①[古学]科举功令文字如策论、律赋、经义、八股文、试帖诗以外的经史学问。②[困于场屋]意思是一直在科举中失利。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康肃公善射 尔安敢轻吾射暮宿黄河边
B.徐以杓酌油沥之 设馆于羊城以授徒
C.因事如广西 而两狼之并趋如故
D.宿古寺 暮宿黄河边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分析:古代讲究长幼有序,陈尧咨对老者直呼“汝”,很不客气;然后又用了反问的语气进行责问,透露出他的盛气凌人。
B.尔安敢轻吾射!
分析:“尔”是“你”的意思,这一称呼多了一层无可奈何的意味;釆用强烈的感叹语气,体现出了陈尧咨的傲慢与暴躁。
C.罗旋舞而进,僧挥以手,罗退盈丈而颠。
分析:“退盈丈”指退了好几丈远,表明老僧用挥手的动作就把能进攻他的罗守仁打败,可见老僧技击水平高超,令人叹服。
14.阅读两个文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人物神态 人物心理 原因
陈康肃公 “___①___” 骄傲自得 “___②___”
罗守仁 以为技精
卖油翁 “睨” ___③___ “惟手熟尔”
老僧 ___④___
共同启示 ___⑤___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②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5.第①段首句有什么作用?结句又该怎样理解?
16.仔细揣摩第②段的含义。
17.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18、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 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
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年01月30日18版)
1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
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
趣。
20.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钱钟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地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 ”苏格拉底微笑着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
C.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21.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2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 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五)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血脉 阿来
我的故乡行政上属:于四川,习俗及心理属于西藏。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藏族聚居的山间村落。这个村落就是我的故乡。
但不是爷爷的故乡。
爷爷是汉族人。
我是这个汉族爷爷的藏族孙子。
我是一九五○年出生的。出生时我的名字叫多吉,这是一个常见的藏族男孩或男人的名字。那时,我还没有汉名。我出生的这一年,川西藏区解放。
在隔村子十多里的刷经寺,成师成团的解放军在那里聚集。爷爷在面对解放军后勤部长接二连三针对他身份的问话时,也只是伸伸长脖子,咽了口口水,没有说话。部长以为爷爷是一位不会汉语的藏族老头。
一次,通司译错了后勤部首长的指令,支前队本该往东却往西,走了一天一夜,爷爷才用生涩的汉语对领头的人说,他们走错了方向。领队的人这才知道爷爷是汉人,才没有把三门迫击炮和几百发炮弹送给敌方,回到基地,爷爷得到好大一张奖状。
那些事情都发生在我出生那年。村里人才说:那个人是我们的人了。“那个人”就是我爷爷,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有一天,他像是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在村子的小广场上突然出现。起初人们以为他是个哑巴,两年后,爷爷突然开口,用的就是村子里人们通用的藏族乡音。经年累月后,爷爷已经无法流畅地用汉语来思维和表达。之后,他和出身藏族的奶奶生下父亲,父亲和母亲又生下我,他都没有再离开过这个村子。穿着当地人的衣服,说着当地人的语言,吃着一样的粮食。
过一年,草原上的仗已经打完了。隔我们村十多里的刷经寺已经变成了一个新镇子。去过刷经寺镇的人回来说,政府就要派人来到村子里建一所学校,而且是汉文学校。爷爷兴奋得搓着手指说:“那真是太好了。”这是确切的消息,村里已经在替未来的学校寻找地方了。
晚上,一家人在一起议论上学的事情。爷爷摸摸我的头:“该给他取个名字了。”
“多吉不是有名字吗 ”
“可是多吉没有汉族名字。”听到爷爷这么说,父亲就不再言语了。于是,爷爷就把身子转向我,他慈祥的目光顷刻间就变得十分严厉了:“听着,我要叫你的汉族名字了。你上学的名字,亚伟。”
爷爷还会拦住人家说:“我家亚伟要上学了。”
“亚——伟——是谁 ”“你说谁要上学 ”
爷爷只好屈服:“就是多吉。我给他取一个汉族名字,要上汉文学校。”
在我们的期盼中,学校的老师终于来了。
她对我们笑笑。她说:“孩子们,你们好!”她肯定在哪里速成了两句藏语。
爷爷过来,把手在衣服上反复蹭过,才伸出来,一个劲叫先生,先生。先生说:“叫教师,叫同志,老乡。”“对,对!”爷爷说,“老师同志,我不是老乡,我是汉人!”老师可能正想怎么就把速成的藏语学得这么流利。爷爷一说自己是汉人,她才醒悟过来,自己和这个老乡在用汉语寒暄。老师戴一顶军帽在村里四处走动。对每一个遇见的人点头微笑,用半生半熟的速成藏话。
开学了!太阳从村子上空升起来,驱散了初秋的迷蒙雾气。我是村里唯一有大人相伴上学的孩子。所以,其他孩子就向我大声起哄。爷爷的手紧抓着我的肩头,甩也甩不开。爷爷的脸上露出前所未有的开心的笑容。我们到门口了。阳光仿佛一匹缎子做成的门帘在门上闪闪发光,那后面就是以后我的许多日子,一个接着一个。
有一天,老师向我招一招手,我立即就穿过阳光飞奔过去。
“我是要走了。”老师垂下了眼睑。她问我:“愿意去一个名叫成都的地方吗 ”我点头。她就说那是她的故乡。她说着那里的一切,泪水就流下来了。
后来,我到了这个地方,就不再离开。学习研究的都是藏文化,历史,文学,等等等等。我是大都市中的知识分子,少数民族知识分子。
现在我去了西藏。机窗下面,逶迤的群山皱褶中有一个小山村是我的故乡。那里,一个孤独的、骄傲的人已经死了。
飞机下降时,血往上涌。我把头顶在前一排的椅背上。低低地叫了一声:“爷爷。”
我问过父亲爷爷在医院住了多久。父亲说有四个月。“他的汉话真正讲得好了。”
“我有专门写给他的信。用汉字写的。”
“他看的。后来,眼睛不行了,他就把信吃到肚子里去,但他从来不说什么。”
现在我只能在心里暗叫一声:“爷爷!”
(有删改)
2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来到村子后两年,爷爷能够用通用的藏族乡音和村里人交流,说明他已经成了真正的村里人。
B.老师向“我”招手,我立即飞奔过去,这一动作既符合孩子的天性,也说明我与老师的亲近。
C.文中多次提及“故乡”,但爷爷、“我”以及老师等不同个体对“故乡”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
D.小说结尾,我只能在心里暗叫爷爷,表现了爷爷去世后我的悲痛与怀念之情,也含有一丝愧疚。
24.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将“我”的出生年份具体到“一九五○”,使后文爷爷给队伍指路、村里建汉文学校等情节具有合理性。
B.“他像是从天上落下来一样”,这一夸张的表达写出了村里人对爷爷这个外乡人突然出现在村子里的诧异。
C.“把手在衣服上反复蹭过,才伸出来”,“蹭”这一动作细节反映了爷爷面对老师时源于身份产生的自卑。
D.“太阳从村子上空升起来,驱散了初秋的迷蒙雾气”,以环境描写烘托爷爷送“我”上学时心情的愉悦。
25.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孤独”和“骄傲”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6.有人评价阿来作品“有着汉藏民族血脉相融的印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
27.以《难忘那__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答案
1、C 2.C 3.将“提高”改为“增强”(其他正确改法也可) 4.书名号改为引号 5.将“虚情假意”改为“情真意切”(其他正确改法也可) 6.C 7.(1)老舍(舒庆春)(2)前:老实坚忍、自尊好强、 吃苦耐劳等,后: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等,原因: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三起三落)
8.(1)闲敲棋子落灯花(2)不问苍生问鬼神(3)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4)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5)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9. (1)爱国有关名言或诗句皆可。(2)人物需为本期所学,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0. “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11.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之情。
12.D 13.A
14.①矜②当世无双③不在意④美而无用
⑤示例:不要有一点成绩就骄傲,强中自有强中手,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写出一点即可)
15.首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花的香;从结构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自然引起下文的回忆。
结句为“文革”时人们伤害花而感慨,同时说明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将永存心底。也为下文花盛开做铺垫,说明生命是永恒的。
16.花又开了,开得这样“密”,使“我”感到生命是永恒、顽强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它给人强烈的震撼力量。
17.“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18.作者凝望盛开的紫藤萝花瀑布,驱散了心中的悲痛和焦虑,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顽强和美好,并以乐观精神投入生活。
19.D 20.D
21、举例论证。列举苏轼身处逆境时,仍能保持乐观心态,发现生活的真和趣,使“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这一论点更有说服力,论证更具体。
22、对生活抱有大爱;有强烈的好奇心;深藏大智慧;以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快乐对待一切,也给别人带来快乐。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23.A 23.C
25.(1)孤独:爷爷给“我”取汉名,送“我”去汉文学校,但是却得不到理解,他在村中无法实用汉语交流,无法取得自己身份和文化的认同,倍感孤独。(2)骄傲:为能传承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如送“我”去读汉语学校)而骄傲。
26.①两族通婚,汉藏血脉相融。②“我”同时拥有藏名和汉名,汉藏两族身份的交叠。③“我”作为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到成都研究藏文化、历史、文学等,让汉藏民族文化交融。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