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道光十三年,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向道光帝联名上《查议银昂钱贱除弊便民事宜疏》,痛陈银贵(铜)钱贱的流弊,提议“银钱官铸”。这一奏疏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
A. 朝贡贸易逐渐萎缩 B. 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C. 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D.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如图为圆明园遗址,它见证了( )
A. 英商贩卖鸦片 B. 英法联军的侵略 C. 八国联军的侵略 D. 日军的野蛮屠杀
3.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所示,据此推断,当时正在经历( )
当时《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奇异和其他问题
42.5% 22.8% 17.5% 17.2%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新文化运动
4.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
A. 左宝贵 B. 林则徐 C. 邓世昌 D. 丁汝昌
5.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 《时务报》 B. 《国闻报》 C. 《湘报》 D. 《万国公报》
6.“痛只痛,甲午年,打下败阵。痛只痛,庚子岁,惨遭杀伤。痛只痛,割去地,万古不返。痛只痛,所赔款,永世难偿……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到那时,齐叫道,中华万岁。”这份资料出自( )
A. 太平天国的告民书 B. 维新派的变法宣言 C. 革命党人的宣传册 D. 北洋政府改革方案
7.毛泽东曾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这本杂志是指( )
A. 《时务报》 B. 《革命军》 C. 《新青年》 D. 《劳动界》
8.朱德在一次会议上说:“(现在)我们的力量扩大了,又有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打击敌人,进行革命。”朱德发表这番言论最早可能是在( )
A. 1927年 B. 1928年 C. 1929年 D. 1935年
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完成了战略转移。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这一伟大传奇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西安事变
10.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一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 西安事变一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淞沪会战一一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 百团大战一一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1.如图示意图描述的是( )
A. 南京保卫战 B. 武汉会战 C. 长沙会战 D. 百团大战
12.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发起了一场重大战役,历时66天,解放了以徐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这场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3.如表能够反映出《申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申报》栏目统计表( )
专刊 外交、军界、学务、杂记、实业、清谈、经济
副刊 教育消息、商业新闻、科学周刊、医学周刊、平民周刊、电影专刊和自由谈等
A. 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B.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C. 规模最大的新闻报刊 D. 反抗外来侵略的舆论阵地
14.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上述论述应出自( )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论十大关系》
15.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以上表述可用于说明西藏和平解放的( )
A. 时间 B. 背景 C. 过程 D. 意义
16.如表为某同学查阅资料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概况表。对其认识合理的是( )
时间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财政收入 粮食产量 钢产量
1950年 33.2% 62.17亿元 1.32亿吨 61万吨
1952年 43.1% 173.94亿元 1.64亿吨 135万吨
A. 国民经济形势好转 B. 新中国工业基础较好
C. 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D.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17.“9月27日下午,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大会还选举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十三人为副委员长。”下列关于这次“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B. 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始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 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8.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
A. “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B. 土地改革推动西安发展
C. 公私合营是主要经营模式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如图是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五十周年(1965-2015)纪念邮票,此邮票可用于研究( )
A. 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历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C. 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的发展 D. 新中国生物科学的发展成就
20.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A. 提出“拨乱反正” B.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 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 D. 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
21.以下城市中属于1980年兴办的经济特区的是( )
A. 深圳 B. 青岛 C. 重庆 D. 武汉
22.《人民日报》历年高频词汇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20世纪90年代的高频词汇包括( )
A. 经济建设联产承包经济特区精神文明 B. 市场经济祖国统一世贸组织信息时代
C. 小康社会生态文明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观 D. 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
23.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制度
24.“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对敌人实施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我国承担这一使命的军种是( )
A. 空军 B. 火箭军 C. 陆军特种部队 D. 战略支援部队
25.根据下面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洗雪了百年国耻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A. 教育文化事业的成就 B.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C.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请回答:
(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请列举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中的党组织,由军委而团委、营委,连设连支部,各班自成一小组。这个组织,很能适用于斗争……官长士兵的穿吃一样,待遇平等。
——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材料二:在四军各团营兵士内,是非常团结,彼此相依为命的……每个士兵都知道对工农的帮助的重要,到达某一地方每个士兵能自动向群众宣传,与之发生亲密的关系。
——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1929年9月)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工农红军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3) 图1和图2属于长征题材的油画作品。请你品读下列两幅美术经典,谈谈从中受到的革命传统教育。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经历了多次政治选择,包括:第一阶段1860—1911年清王朝的新政自救运动;第二阶段1911-191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上述现代化方案都是外源式的,即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坚定地认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推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并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摘编自《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基础、思想演进与实践逻辑》
材料二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由资本主义现代化(近代化)模式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转换。启动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找到了中国现代化的方案,这种方案考虑了中国国情,是一种内生性现代化方案。
——摘编自《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基础、思想演进与实践逻辑》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摘编自《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第一、二阶段政治选择所涉及的主要史实?(写出史实名称)概括第一、第二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举步维艰的原因?
(2) 结合所学回答,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趋势。
(3) 依据材料三,指出目前我国发展处于什么历史阶段?综合上述全部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中国现代化道路带给你的启示。
28.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七十五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国家地位提升】
材料一:毛泽东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从此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摘编自《中共党史简明读本》
(1) 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理解。
材料二:衡量战争胜负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确定的基本战略目标是“使美国知难而退”,打到三八线地区,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战争的结果完全实现了这个预期的战略目标,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无论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乃至对于整个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摘编自《英明的决策、胜利的结果、伟大的意义》
(2) 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中国”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国际影响力增强】
材料三:
(3) 材料三中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最快是哪个阶段?(写出相应阶段字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阶段我国重大外交成就。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D
20.【答案】D
21.【答案】A
22.【答案】B
23.【答案】C
24.【答案】B
25.【答案】B
26.【答案】【小题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井冈山会师。
【小题2】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民主管理,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红军中官长、与士兵同甘共苦,平易近人;士兵团结一致,相依为命;士兵大力帮助工农,加大宣传,放手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也得到了群众的帮助与支持。
【小题3】《革命理想高于天》体现了广大红军指战员坚定的信念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没有崇高理想的政党和军队只能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或逞威一时却无法长久。具有崇高理想的政党和军队方能前仆后继、无坚不推,千难万险难夺其志。同时也反映了红军长征途中乐于吃苦、不惧艰难、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该油画再现了红军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奋斗的精神。《送别》体现了长征沿途各族人民大力支持和拥护红军。红军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热爱百姓,在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革命人民的斗志,铸就了长征精神。
27.【答案】【小题1】主要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创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照搬西方模式等。
【小题2】标志分别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三大改造。
趋势;由外源式到内生性,由失败走向成功。
【小题3】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启示:现代化道路是必由之路;国家独立是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把握历史机遇;要适合国情等。
28.【答案】【小题1】中国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小题2】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小题3】C。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