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扫描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扫描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29 22: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图1为某家族甲病(Aa)和乙病(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图2为图1部分个体该
两对等位基因电泳图谱,不考虑基因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病男、女
3sI

乙病男



甲、乙两病男

正常男、女


图1
图2
A.乙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B.图2中条带①代表甲病致病基因
C.Ⅱ3与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
D.I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B基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11分)紫贻贝是一种贝类,以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为食,聚集固着生长
于礁石表面。调查某礁石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能量分配如表所示(单位:t·km2·a1)。
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有机碎屑形式沉积的能量输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
I
17.80
135.28
7.12
195.8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紫贻贝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调查紫贻贝种群密度可采用▲。紫贻贝被
广泛用于检测持久性环境污染物,因为污染物可通过▲作用在紫贻贝体内聚集。
(2)若要研究紫贻贝的生态位,需从▲(写出两点)等方面进行研究。该群落常见且
数量多的物种还有软体类、海葵等,但这些物种都不属于该群落优势种,原因是这些物
种对群落的▲和内部环境的形成无明显决定作用。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这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低于10%,主要原因是
(4)紫贻贝的天敌螃蟹产生的捕食信息素能够影响紫贻贝的形态和生长发育,这体现了
生态系统▲的功能。
22.(11分)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研究了相同光照强度下不
同光质对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对其C0,吸收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0,浓度进
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口C0,吸收速率


口气孔导度
■胞间C0,浓度
白光
红光
蓝光
市高二教学质量评估第5页共8页
(1)据图分析,与白光处理组相比,蓝光处理组叶片C0,吸收速率高的依据是▲;红
光处理组光合速率低,其中气孔导度▲(填“是”或“不是”)主要限制因素。
(2)研究人员利用高强度红光诱导气孔开放,提高光合速率。其机理是红光主要被叶肉细
胞类囊体膜上的▲(填光合色素名称)吸收,推动C0,经▲轮卡尔文循环产
生1个三碳糖离开循环,在叶绿体外三碳糖转化为▲输入保卫细胞,存储在▲
(填细胞器名称)中,使其渗透压增加,气孔张开。若叶肉细胞中堆积过多淀粉,形成
大量的淀粉粒,会降低光合速率。从影响光吸收角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3)研究发现,光照过强时,叶肉细胞光反应速率远大于碳反应速率,引起▲(填物
质名称)不足,导致电子积累,大量电子传递给0,形成活性氧,破坏细胞结构。为耗
散叶绿体吸收的过多光能,NADPH携带的氢通过某种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参与电子传
递链,最终实现过多的光能转化为▲中的化学能。
(4)研究还发现,当植物胞间C0,浓度增加时,气孔会关闭,胞间C0,浓度逐渐降低,由
此说明胞间C0,浓度与气孔导度之间存在▲调节机制。
23.(14分)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果穗上每个籽粒都是受精后发育形成。玉米糯
性、甜味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为研究甜味和糯性遗传机制,研究者
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浙考神墙750
杂交组合
母本
父本
F

非糯性非甜
非糯性非甜
非糯性非甜:糯性非甜=3:1

非糯性非甜
非糯性非甜
非糯性非甜:糯性非甜:非糯性甜=9:3:4

糯性非甜
非糯性甜
糯性非甜:非糯性甜=1:1
(1)研究发现,糯性基因由非糯性基因突变产生,这属于▲(填“显性”或隐性”)突
变。通过对该基因进行▲,发现糯性基因的部分内含子缺失。
(2)普通玉米蔗糖含量低表现为非甜,含直链淀粉表现为非糯性。甜玉米蔗糖含量高表现
为非糯性甜,糯玉米支链淀粉多表现为糯性非甜,糯玉米籽粒中蔗糖合成淀粉的生化途
径如图所示。当某个基因发生突变后会产生甜而不糯的性状,从生化角度解释该性状出
现的原因▲。该基因控制此性状的方式是▲
酶1
酶2
蔗糖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一
·支链淀粉
(3)由上表中杂交实验结果可知,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组合
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若将丙组F1的非糯性甜玉米与乙组F1的糯性非甜玉米杂
交,其子代植株中非糯性甜玉米的比例为▲。
(4)单独种植某糯性非甜玉米品种,发现其果穗上同时结出糯性非甜籽粒和非糯性甜籽粒,
比例约为3:1,用遗传图解表示该品种产生籽粒的过程。
市高二数学质量评任第6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