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
⒈58
⒉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⒊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⒋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⒌意义:①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②为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⒍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
⒎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⒏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⒐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⒑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⒒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⒓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
三、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2.治国思想:(“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白统治者不能过分压榨浓民,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3.统治措施:①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赋税
( http: / / www.21cnjy.com )劳役;
②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割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④善于用人,重视纳谏;著名的谏臣是:魏征。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3.繁荣景象: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1.地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措施:①经济上:发展农业生产。②政治上:选拔贤才。(姚崇、狄仁杰)
3.结果:唐朝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国立不断增强,人称他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武则天以后,玄宗(李隆基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皇)即位,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
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
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
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
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洛阳、扬州、成都。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杜甫)
三、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天宝年间755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的唐末农民起义瓦解了唐朝的统治,907年唐朝灭亡。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影响:①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②选官的权力集中在地方,不利于中央集权)
二、科举制的诞生
1.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巩固统治
2.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
3.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为以后各朝相继沿用。
三、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1.在唐朝时,科举制逐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①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②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2.科举制的最大受益者是皇帝。(“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四、科举制的影响:
⑴积极:
对隋唐: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对后世: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清朝末年废除)
对世界:①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②世界考试制度的开始
⑵消极:①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于做官,而荒于探究自然,限制了科学发明和创见;
②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加强思想控制,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1.唐太宗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促进了唐与少数民族的交往,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2.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
7世纪吐蕃的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做了赞普,他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使节向唐朝求婚时的情景。)
3.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吐番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
三、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民族
吐蕃
回纥
靺鞨
南诏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一带
色楞河流域
东北松花江、黑龙江
云南苍山洱海
生活习俗
游牧、农耕、纺织和冶铁水平高
崇尚勇敢、作风淳朴
骁勇强悍、能歌善舞
建筑艺术高超
杰出首领
松赞干布
怀仁可汗
渤海郡王
云南王
与唐关系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何族祖先
藏族
藏族
满族
彝族白族
历史见证
布达拉宫、大昭寺
诗句“回鹘衣装回鹘马”
渤海石灯塔;
诗句“车书本一家”
千寻塔
四、唐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特点(方式)及成因☆
⑴方式:①设机构管辖;②实行和亲政策;③实行册封制度
⑵原因:①政治前提: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物质基础:
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少数民族有强大吸引力);③交通便利:隋唐交通发达,使中原与边疆来往便利;④政策开明: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政府鼓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二、唐朝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①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唐玄宗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建筑、雕刻和医学等),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许多商人来中国经商
2.影响:①政治:仿唐制(如科举);②经济: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③文化: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四、唐朝和古代印度(天竺)的关系☆☆
贞观时,玄奘从长安出发西游天竺取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在印度的佛教最高学府是那烂陀寺讲学。贞观后期回国后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他:①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②他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五、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根因)
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③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建筑:
1.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年
3.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
二、雕版印刷术: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唐代《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医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后世尊称为“药王”。
四、诗歌
:
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2.列表归纳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及其特点等内容。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代表著作
诗歌特点
人称
李白
盛唐时期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诗圣”
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现实主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通俗易懂
五、书法: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人称“颜体”,《颜氏家庙碑》
另一位书法家是:柳公权,《玄秘塔碑》他和颜真卿被称为“颜筋柳骨”
六、绘画:
1.隋唐绘画的特点:宗教画的生活气息越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越浓厚,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展子虔(隋朝)《游春图》
2.阎立本(唐朝)《历代帝王像》《步辇图》,擅长人物画。3.吴道子(唐朝)《天王送子图》“画圣”“吴带当风”,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七、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八、乐舞:隋唐乐舞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乐舞风格,著名歌舞有《秦王破阵乐》(歌颂唐太宗)、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舞》。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
1.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阿保机就是辽太祖。都:上京;阿保机的儿子辽太宗时,契丹从石敬瑭手里夺得幽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2.北宋
⑴唐朝灭亡之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治,合称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那时在南方各地还有10个小国,总称五代十国。⑵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都:东京(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⑶北宋实现局部统一:北宋建立后,结束了分裂局面,但与辽、西夏并立。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与辽──澶渊之盟☆☆
⑴背景:北宋建立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⑵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⑶评价:①对辽来说——辽兵安然脱险,且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币;
②对于北宋来讲——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③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维持双方长久的和平,加强了北宋与辽之间的经济交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2.宋与夏和战
⑴在西北的党项族兴起: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兴庆。
⑵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三、金与南宋对峙
1.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在12世纪出,女真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2.金随后灭辽,在1127年灭北宋。
3.1127年赵构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建立南宋。
4.南宋时期,抗金将领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随后秦会陷害了岳飞。
5.宋金和议:以淮水、大散关为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知识小结】列表归纳掌握: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辽)
契丹
10世纪初
阿保机
宋(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
大夏(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元昊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阿骨打
后迁都到中都
宋(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环境:
南方战乱较少,相对稳定;②自然环境: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③劳动力与技术: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④统治政策: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引进占城稻)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1.三国两晋南北朝:出现南移趋势2.唐朝中后期:正式开始南移3.南宋:完成南移(“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宋史》)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南方农业的发展:
⑴原因:(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2)自然条件优越。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⑵表现:①太湖领域的苏湖、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北宋从越南引入占城稻;③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④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丘陵新辟了许多茶园。
2.手工业:⑴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方;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是朝廷的贡品;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⑵宋朝的瓷窑有: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⑶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3、繁荣的商业
A、商业都市:①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商业逐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宋朝商业都市最大的有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开封。
B、海外贸易的兴盛:
⑴政策:鼓励海外贸易
⑵宋朝重要的港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泉州、广州
⑶到达范围:近到朝鲜、日本;远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⑷管理机构: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⑸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市舶司进行管理;②造船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提供条件;③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①原因: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②时间地区:北宋前期四川地区;③作用: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①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④要重视引进劳力、先进工具和技术;⑤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对外贸易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衣:①宋初崇尚节俭;②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短衣(便于劳动,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③北宋中后期统治者衣饰由朴素到精美华丽(说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统治阶级日益腐朽;)④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宋代缺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外出住宿的地方叫邸店
。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和“勾栏”:东京城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级不断扩大。
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与今天的元旦不同),最为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缠足——封建社会的陋俗,是对妇女的残害和压迫。②春节——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有扬弃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12课
元朝的统治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逐渐统一蒙古。(最大贡献)
2、1206年,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⒈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1271年定国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2、1276年元灭南宋。
3、抗元将领文天祥。(具有正义性和进步性,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农业: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圈占农田作牧场,还修治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2、交通运输:⑴开凿了两段新运河(由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和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元朝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与隋朝的大运河有何异同?
同:①南北两端都是今杭州与北京;②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③都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便利交
通,有利于国家统一(作用)
异:
①元朝运河较通直,行程缩短;隋朝以洛阳为中心,较曲折;
②元朝开通主要是为了便利南粮北运;隋朝是加强
对南北交通。
⑵还开辟了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运到大都。
3、中外交往:意大利的马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波罗《马可·波罗行记》。在书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说明:①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②中外交往频繁
4、政治:⑴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内容与影响?
⑴目地:为了对元朝的辽阔疆
( http: / / www.21cnjy.com )域进行有效的统治.⑵内容:①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②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⑶影响:①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巩固了统一;②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⑵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表现: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③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融合,已没有什么区别。④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族、蒙、
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
2、作用: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五、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第13--14课宋元文化
一、古代科技
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四大发明☆☆☆
科技
发展历程
意义或地位
造纸术
①西汉前期就发明了纸(世界最早);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活字印刷术
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
战国时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司南,北宋中期出现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器广泛运用13~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不仅使他们的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起了一定作用
3、著名科学家:①北宋沈括“十二气历”,领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800年。著有《梦溪笔谈》“石油:这一名称由沈括开始使用。
②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定早300年,还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宋元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那些 (见阴影部分)并分析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①社会基础:国家相对统一,社会相对稳定;②物质基础:宋元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③民族融合与吸收外来文化;④前代科学技术经验的积累和科学家的努力创造
二、史学: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文学: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词
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放派”: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声声慢》等
“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清新自然
南宋
辛弃疾
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曲
元朝
关汉卿
《窦娥冤》
鞭挞社会黑暗势力
四、艺术
绘画:
朝代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特点(或内容)
宋朝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元朝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他的作品被称为“神品”
书法:
阶段
姓名
书法特点
代表作
备注
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高峰
颜真卿、柳公权
雄浑敦厚;方折俊丽,骨力劲健
《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
“颜劲柳骨”
宋元时期:书法艺术的继续发展,成为文人普遍的爱好
赵孟頫;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随意挥洒,劲秀雄健
“宋四家”
第15课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司法上: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明太祖),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思想上:八股取士
⑴目的: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加强思控制,巩固统治)
⑵八股取士:①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②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③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八股文”。)
⑶评价:A、消极:①束缚了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人的思想(四书五经);②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③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我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
B、积极:“但它也使科举考试规范化(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分封藩王:不利于加强皇权2、建文帝削藩与靖难之役
3、明成祖强化君权
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②继续实行削藩政策;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4、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①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品质,忠贞爱国和热爱和平的精神)②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①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②技术条件:指南针的广泛使用;造船技术发达;③主观条件: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明成祖的支持.
◇郑和下西洋与西方航海家的比较
郑和: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政治目的),不计经济效益,不能持久
西方:掠夺财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经济目的),蒸蒸日上。
二、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大意是:作官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平定倭寇------报效祖国,不追逐名利)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浙江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3、戚继光抗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153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说明:只有祖国强大,才能不受侵略)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时间
族名
政权
建立者
唐朝
靺鞨
渤海
渤海郡王
1115年
女真
金
完颜阿骨打
1616年
女真
后金
努尔哈赤
1636年
满洲
清
皇太极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
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雍正帝时,设立设立军机处
①目的:加强君主专制(原因:清初最高权力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
②职能:跪着听旨,承旨传达(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军机大臣没有实权)
③特点:简、速、密
④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发展到顶峰。
2、文字狱
①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②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③危害: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明朝后期,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2、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
1、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实际上是入侵雅克萨和尼布楚)2、1664年和1665年
康熙帝(民族英雄)在雅克萨之战中获胜。3、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①康熙决心大,部署周密;②军民众志成城,为正义而战;③人数和武器装备占有优势等。
◇清朝前期在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上所作的努力
☆☆
①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台湾;②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③清朝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④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我国的东段边界。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清朝加强西藏的管辖(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确立册封制度:①顺治帝接见西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②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从此,历代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时(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影响: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历朝与西藏的关系:(请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①唐朝:与吐蕃是友好关系接受唐朝的册封。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②元朝: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清朝:册封达赖、班禅,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二、清朝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①回部指居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②乾隆帝时下令调兵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的叛乱;③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④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请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设西域都护,东汉:重设西域都护,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朝时,唐太宗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清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
( http: / / www.21cnjy.com )771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其杰出首领渥巴锡(民族英雄)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斗争可用图示归纳为:☆☆☆
三、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南包括南海诸岛(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
明清经济的发展
A、自然经济继续发展(自给自足),占主导地位
1、农业:①高产粮食作物: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在明代从国外引进。
②经济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③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非常著名。
3、商业:①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②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③商邦的出现(徽商和晋商);④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缓慢,不占主导地位;反映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1、发展概况
①前提条件: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②时间:明朝中期以后
;
③地区:区苏州、松江等地;
④行业:纺织业;
⑤特点:以生产商品为目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⑥实质:
机房实质上是手工工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一无所有,计日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⑦发展: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2、意义: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标志。
3、局限于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抑制(自给自足);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政策的影响;
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
①思想上: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②经济上: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根本原因)
③政治上:
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
( http: / / www.21cnjy.com )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4、影响(一分为二)
积极:暂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不能从根本上低档殖民势力的侵略)
消极:①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形势的变化(封建主义→资本主义),②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也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5、启示:
①现在世界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与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②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③在对外交往中要注意学习他国的长处来发展自己
第21--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建筑:雄伟的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城中心的紫禁城,(今称故宫)是皇帝居住之地,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二、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没有产生近代的自然科学)
1、医学: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
2、农学:明朝末年,徐光启《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介绍了西方科学技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
3、明朝末年,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①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书中还反映了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②书中还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想配合.
◇明清时期阻碍科技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①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资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物质基础;
②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③文化专制政策(八股取士,
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④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根源!
三、古典小说(除《三国演义》外都具有反封建色彩)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清朝
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趋势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四、戏剧的繁荣
1、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2、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五、书法的成就
1、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明末画家徐渭擅长泼墨,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画派“扬州八怪”,最著名者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⒈元谋人:
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⑵
生活年代:约170万年前。
⑶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他们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⒉北京人: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⑵生活年代:约70——20万年前。
⑶体质特征: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
⑷生产劳动:北京人能够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和使用工具。他们制作的粗糙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他们还用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北京人使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去猎取动物,从事采集,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食物。北京人住在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能用火烧烤猎获的动物。
⒊山顶洞人:⑴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⑵时间:距今约3万年;⑶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会人工取火;进入母系氏族社会。
⒋河姆渡居民:距今7000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农耕文化典型代表,住干栏式房屋,会挖水井。
⒌半坡居民:距今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典型代表,彩陶,半地穴式房屋。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⒈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
⑴炎帝与黄帝:①炎帝: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耒耜,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还发明了陶器。他遍尝百草,发现很多药物。②黄帝:创制历法,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铜器、车船。
③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⑵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⑶夏朝的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和国家。
①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距今4079年=2070年+2010年-1年)。
②建立者:禹;③统治地区:今河南西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西南部一带。④政治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禹传启,家天下)。⑤统治400多年,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⒉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⑴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⑵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为诸侯)。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周王的授予,国君享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权利)。与此同时,他们必须承担①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②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③贡献财宝和特产,④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诸侯义务4点)。不承担义务者,将受到惩罚。
⑶评价:①积极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②消极作用:分封制维持了诸侯相对独立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落,他们乘机割据称雄,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为春秋的分裂割据埋下了祸根。
⒊春秋五霸
⑴“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⑵齐桓公首霸:葵丘会盟。①原因:齐国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富庶,这是他称霸的物质基础;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为改革提供了雄厚的实力;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大疆土。
②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⑶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⑷楚庄王称霸中原(一鸣惊人):“问鼎中原”邲之战。
⑸吴越争霸
:
“卧薪尝胆”。
⑹春秋争霸的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⒋战国七雄⑴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⑵形成: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齐国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并立局面:齐、楚、燕、韩、赵、魏、秦。
⑶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魏国大将庞涓攻赵,齐国军事专家孙膑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齐魏大战,孙膑使用减灶计取胜;长平之战。
⒌商鞅变法⑴背景: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在七大国中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即位后决心改革,变法图强。
⑵时间:公元前356年(公元前4世纪中期)。
⑶内容:①国家承认私有,允许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买卖(最根本措施);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③
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④建立县制,迁都咸阳。⑤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相互监督。
⑷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⑸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得到广大地主阶级的支持;秦孝公的支持;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
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向前发展。
⑹性质: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⒍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⒈秦朝的统一⑴概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定都咸阳。⑵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最高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称为皇帝,国家重大事务由皇帝决定。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⑷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通行货币。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文字: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隶书。
⒉评价汉武帝。
⑴西汉的建立和强盛: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建立汉朝。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⑵汉武帝的统治政策:
①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②政治上: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问题;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③开发边疆: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管辖;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⒊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⑴西域: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⑵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①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②为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第二次西域。
⑶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
⑷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⒋丝绸之路
⑴“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的直接后果)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⑵外交成就:
①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日本“汉委奴国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印一枚。②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只到达波斯湾,但了解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况。③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距今1844年=2010年-166年)。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⒈
少数民族五胡内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了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地的格局。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以鲜卑族拓跋部的影响最大。
⒉北魏孝文帝改革:
⑴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的是鲜卑族。
⑵改革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的交往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但鲜卑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494年,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⑶改革内容有:①借鉴汉族的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②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③大力推行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政策,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话,规定30岁以下的鲜卑族官员必须说汉话,还完善了学校教育制度,让更多的鲜卑族子弟系统学习汉族文化,他用汉字处理公文、写诗,为鲜卑贵族作出示范。
⑷影响:进一步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各民族发展作出了贡献,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贞观为年号。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唐太宗改革的措施有:①选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唐朝中央设国子监、太学等学校,唐太宗鼓励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少数民族贵族上层。灭亡东突厥。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意义: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2.“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
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元年间,他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或措施:
(1)任用贤能: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重用姚崇、宋璟,淘汰腐败无能的官员;
(2)发展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水利;(3)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但可免交几年赋税;这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又使农民负担较为合理,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
废除酷刑苛法: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废除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
(5)倡导节俭: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的大批锦绣珠玉,抵制奢侈。开元初年出现崇尚节俭的好风气。
经过唐玄宗治理,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2.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科举人”。3.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创立。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4.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发展,成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的方式。确立了进士科的主导地位。
唐朝科举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的科举考试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制举即特科,是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名目繁多,变化很大。进士科除考经书外,侧重考诗赋和时务策写作。常科考生先在州府初试,合格者进京参加尚书省组织的“省试”。
体貌伟壮、能言善辩、书法精良、擅长撰写和处理司法文书的进士往往被委以重任。
5.科举制度的废除:由于科举考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1905年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3.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7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3)823年,唐蕃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蕃会盟碑。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A.南方的灌溉技术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农民在湖泊江河边开辟圩田,在丘陵山区修造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B.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C.原产北方的小麦、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花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
A.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B.南方的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C.南方的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都很发达。
(3)商业:
A.为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北宋时,一种名叫交子的纸币在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交子是用雕版印制的一种纸币,上有文字、图案和暗号。B.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会子。C.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都市,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D.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广州、泉州是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政府在这里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主要原因:
(1)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2)南移原因:
①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②
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③
自然资源得到更多地开发和利用。
(3)过程:从三国时期起,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朝中期以后,转移的速度加快。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4)南移表现:①南方水稻是全国产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大的粮食作物,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②南方的手工业占有重要地位;③南方的商业水平超过北方;④南方的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启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两宋时,城乡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1.
衣:两宋时代,麻布仍是主要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了。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穿衣有很大区别,着行业装;女服样式多;官民服不同。
元朝时,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2.
食: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北方人多以羊肉为肉食,南方人多吃猪肉、鱼肉。宋代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饮酒之风,已十分盛行。东京等地烧煤已很普遍。
3.
住:宋代农民多住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顶平房;贵族官僚住园林式建筑。
高脚家具广泛流行,内地人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4.
行:宋代富人多乘各式各样的轿子或马车;一般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也骑马、骡、驴。南方水路纵横,轻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5.
城市生活:
①东京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人口过百万。有夜市、晓市,还有专门娱乐场所的“瓦子”,里面的勾栏还可以进行舞台演出。
②南宋临安人口过百万,娱乐场所叫“
( http: / / www.21cnjy.com )瓦舍”。市内的摊点叫行或团。喝茶品茶是宋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斗茶图》)。茶馆是商人交流信息、商谈生意的好去处。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明朝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2.明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一系列加强君权措施:
(1)政治上:废除丞相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和中书省,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把朝廷的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2)特务统治: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厂卫指锦衣卫、东厂、西厂。
(3)文化上:用八股取士来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4)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3.
清朝的建立:1616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军机处是皇帝专权的工具。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皇太极继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打败了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顺治帝迁都北京,逐渐建立对全国的统治。雍正帝时,建立了军机处,
4.明清时期,仍采用科举考试的办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选拔官吏,但考试的内容和文体的形式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照呆板的格式书写,所论述的内容须遵循宋朝朱熹的《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所谓的八股文,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力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5.
文字狱是明清统治者为了集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加强思想控制,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在历史上以明清时期最厉害,朱元璋大兴文字狱达十多年。清朝文字狱达到顶峰。在文字狱的威胁下,人们不敢谈论政治,惧怕作文写诗,大批书籍被焚毁,不少人死于冤狱。
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概述郑和下西洋
1.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在1405——
( http: / / www.21cnjy.com )1433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目的是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1405年,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最后到达印度古里后返回,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在以后的20多年里,郑和又率船队六次下西洋。他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他的远航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年派郑和
3.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1.
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结成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这些人被称为倭寇。明朝中期,倭患严重,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奉命到浙东一带抗击倭寇,他组建了“戚家军”。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大败倭寇。
台州战役以后基本上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寇。几年以后东南沿海倭寇基本平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彪炳千秋。
2.
郑成功收复台湾:17世纪20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荷兰殖民者霸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2万多人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攻破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据点赤嵌楼,并将荷军围困在台湾城长达数月。1662年初,荷军投降。被荷兰殖民者盘踞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民族英雄郑成功在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3.
台湾府的设置:郑成功死后,其子孙争权夺利,致使政治日益腐朽,势力大减,台湾又面临被侵略的危险。
为此,康熙皇帝命施琅率军武力统一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4.
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建立城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两次派兵打败俄军。
战后,沙俄政府与清政府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俄边界问题进行谈判。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定了《尼布楚条约》。这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
驻藏大臣的设置:清朝时期,顺治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康熙皇帝先后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臣。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并且由驻藏大臣督办。驻藏大臣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清朝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梨将军的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企图分裂祖国。17世纪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18世纪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以后,为了加强对北部和西部边疆的统治,先后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梨将军,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了重要作用。
3.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在辽阔的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维吾儿等5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1)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
(2)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一度放宽,并开放松江、泉州、广州、宁波等地作为对外贸易港口。
(3)到乾隆年间,面对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政府又加强了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布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章程和条例,形成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消极影响)
(八)科学技术
1.以司母戊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夏、商、西周时,青铜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青铜时代。能体现当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水平的代表作是司母戊鼎。(2)青铜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不少器物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是难得的艺术玲品;很多艺术品,整体结构和造型别具一格,纹饰线条想象丰富、图案优美。
2.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明珍和《本草钢目》等名医名著。
(1)东汉医圣张仲景编《伤寒杂病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2)东汉医学家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五禽戏"。(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了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图文并茂,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使我国的药物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本草纲目》还流传到日、英、法等国,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被西方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
2.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影响意义是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2)秦朝"万里长城”:修建原因是为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意义: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3)秦始皇陵兵马俑:在秦汉时期的美术中,雕塑的成就最为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堪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4)赵州桥:隋朝时,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对赵州桥的赞美。(5)大运河:
1.隋朝运河:隋炀帝时,在天然河道和前人开凿的运河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这条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
2.大运河的作用: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6)明长城:明长城明朝建立以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重修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000多千米,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它气势宏大,雄伟壮观,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
(7)北京故宫:明成祖在元大都基础上营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的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构成。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北京城的核心。明清皇帝登基、颁布重要诏书等重大庆典仪式的地方在太和殿。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3.了解“四大发明”;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发明造纸术:
(1)中国开始用麻造纸始于西汉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产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简,纸成为我国的主要书写材料。
(3)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影响和意义是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2.
印刷术:
(1)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2)唐朝末年,在成都和江淮地区,雕版印刷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成都成为雕版印刷中心的城市。(3)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唐朝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4)宋朝时雕版印刷进入全盛时期。(5)北宋中期(11世纪中),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朝时,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400多年后(15世纪),欧洲才有活字印刷。
3.
指南针: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指南器具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指南针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
南宋初期,发展为罗盘针。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12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4.
火药:是唐朝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世纪至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九)思想文化
1.知道孔子;知道“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②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了《诗》、《书》、《春秋》作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③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里。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①原因:战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众多的学派,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
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还有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和农家。
③代表人物:
儒家:孟轲(邹国,《孟子》)、荀况(赵国,《荀子》)。道家:庄周(宋国,《庄子》)。
墨家:墨翟(鲁国,《墨子》)。法家:韩非(韩国,《韩非子》)。兵家:孙膑(齐国,《孙膑兵法》)。
2.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1、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2300多位唐朝诗人,创作出近5万首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的成就和影响尤为突出。
(1)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他的诗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2)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气势雄浑,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凝重。(3)白居易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特点是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寓意深刻,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
2.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的又一高峰,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流派。
(一)婉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李清照:富于真情实感,风格清新、婉约,后期词风伤感,宋代婉约词人的代表。
(二)豪放派主要代表人是苏轼、辛弃疾。
(1)苏轼,运笔挥洒自如,豪放飘逸,雄风千里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使词摆脱乐曲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苏轼对宋词的发展贡献最大。
(2)辛弃疾,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意境雄奇阔大,词调沉郁悲凉,气势飞舞,把豪放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并称“苏辛”。
明清小说
1.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小说文学体裁在明代繁荣起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称明代“三大奇书”。
2.《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和民间传说的基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
3.《水浒传》是施耐庵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写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4.《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创作的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可与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相提并论的是《西游记》。
5.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全书以贾府的盛衰为主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核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3.了解《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1、史学: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伟大史学家,著有《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等,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北宋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成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它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史料翔实丰富,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