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综合素养测评 B 卷
素养提升与思维创新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活动宣传】
一、阅读活动宣传语,完成练习。(15 分)
1. 给宣传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 分)
你见过比鹦(yīn /yīng)鹉还漂亮的cuì niǎo( )吗? 你听过yǔ diǎn( )打在船篷上发出的沙(sā/shā)啦(lā/la)沙啦的响声吗?你知道chuāng qián( )cǎo dì( )上的pú gōng yīng( )盛开后,花瓣有时会zhāng kāi( ),有时会合拢(lǒng/ nǒng)吗?大自然中有趣的现象实在太多了,让我们留心观察,一起去发现吧!
2. 根据拼音,将词语写在宣传语中的括号里。(6 分)
3.龙龙不理解“盛”的意思,就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他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通过查字典,最后他确定“盛开”中的“盛”的正确义项是______(填序号)。(3 分)
4. 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在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填入合适的拟声词。(2 分)
(1)溪水( )地在静谧的山谷中流淌着。
(2)夏天的夜晚,远处传来( )的雷声,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任务一:走进自然,细致观察
二、大家来到森林公园,开始认真观察。请给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10 分)
1. 下面的词语出自龙龙的观察记录本,其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是天天的观察记录,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熊猫_____下后,用前爪_____住鲜嫩的竹笋往嘴里_____ 。它先用牙齿把竹笋的“外衣”_____掉,再把竹笋放进嘴里_____碎_____下去。它就这样一根接一根地吃着竹笋。
A. 躺 拿 送 撕 咬 吞 B. 坐 抓 伸 撕 咬 吞
C. 坐 抓 送 撕 嚼 吞 D. 趴 抓 伸 咬 嚼 咽
3. 下面同学的观察角度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A. 典典:红艳的玫瑰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妖娆。
B. 龙龙:百合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其中。
C. 华华:剥开芒果的皮尝一下果肉,是一种很特别的香甜的味道。
D. 梦梦: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互相交谈。
4. 下面的观察中,没有观察出事物变化的一项是( )
A. 这些花上午还是花骨朵,现在都已经张开了。
B. 微风吹过,先前静止的柳条便随着风儿左右摆动。
C. 太阳一出来,这些小露珠就慢慢变小,直至消失。
D. 那块石头一动不动的,就像一个站岗的士兵。
5. 观察结束后,大家总结了一些观察的感受,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随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B. 观察的内容必须是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不要观察。
C. 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
D. 观察时,我们可以观察事物的外形、颜色等。
三、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写准确。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检验观察成果。(6 分)
1.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用加点字词写出你观察到的事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雨停了,我和爸爸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蜗牛正慢悠悠地爬着……(照样子,用一句话写一写你在自然中观察到的某种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分享观察,交流学习
四、交流会上,聪聪分享了观察记录表和观察日记。读一读,完成练习。(18分)
养蚕观察记录表
生长阶段 特征 ①( ) ②( )
蚕卵(luǎn) 扁圆形,开始是淡黄色,最后变成紫黑色 不动 不吃
幼虫 圆筒形,有节,开始是黑色,后渐渐变成白色 爬行 吃桑叶
蚕蛹(yǒng) 纺锤(chuí)形,褐色,有节,被白丝包裹着,形成茧(jiǎn)子 受刺激才动 不吃
蚕蛾(成虫) 白色,有翅膀 不会飞,但会移动 不吃
养蚕观察日记
× 月× 日 星期五 晴
蚕宝宝们在一天天地长大,它们已经脱去了那身黑色外衣,换上了白色外套。它们的胃口可好了,如果你仔细听,还能听到它们吃桑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呢!它们的嘴就像锯齿一样,所到之处,桑叶都被锯得凹凹凸凸。有的蚕宝宝更调皮,干脆先在桑叶中间吃个大窟窿,再向四周吃。
1. 养蚕观察记录表中的①②分别指哪方面的内容?选一选。(填序号)(4 分)
A. 进食情况 B. 活动情况
2. 选择恰当的内容填空。(填序号)(11 分)
A. 蚕卵 B. 幼虫 C. 蚕蛹 D. 蚕蛾(成虫)
(1)下面图片分别是哪个生长阶段的蚕?选一选。(8 分)
(2)读了《养蚕观察日记》,我知道这篇日记写的是蚕的( )阶段。(3 分)
3.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画线部分把蚕当作人来写,把蚕颜色的改变说成是换衣服,十分生动。
B. 阅读养蚕观察记录表可知,在蚕的四个生长阶段中,“卵”和“蛹”不会动。
C. 聪聪观察得非常仔细,不仅用眼睛看,还用耳朵听,所以能把蚕描写得细致生动。
五、读老师分享的文章,看看别人是怎样观察事物的,完成练习。(21 分)
家乡的红橘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②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③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不大起眼。但是当你走近,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令人沉醉。
④八九月,橘子树结出了一串串肥实的青色果子,压弯了树枝,人见人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sè)。
⑤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剥掉皮,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ráng),掰(bāi)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短文从橘叶、_____、 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家乡红橘的可爱。(2 分)
2. 短文第③段中画“____”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橘花比作______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橘花_________的特点。请在短文中找到另一个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句子,用“~~~”画出来。(5 分)
3. 根据短文内容补全家乡红橘的生长过程。(3 分)
4. 读第④⑤段,先补全表格, 再完成填空。(7 分)
由此可知,本文是按_______顺序来描写家乡的红橘的。在第④⑤段中,作者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还______ ,写出了红橘果实的特点。
5. 给短文加一个结尾,写在文中的横线上。(4 分)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记录观察,展示所得
六、同学们,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观察吧。(30 分)
山河草木,花鸟虫鱼……大自然中一定有许多你喜爱的动物、植物或景物。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如:小狗、乌龟……)、植物(如:荷花、含羞草……)或一处景物(如:公园、广场……)介绍给大家。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语句通顺,内容表达清楚。③不少于300 字。
参考答案
一、1.鹦yīng 沙 shā 啦lā 拢lǒng
2.翠鸟 雨点 窗前 草地 蒲公英 张开
3.皿 6 ①
4.(1)哗啦哗啦(2)轰隆轰隆
二、1.D 2.C 3.A 4.D 5.B
三、1.晚霞先是浅粉色的,随后变成橙红色,最后几乎变成紫红色的了。
2.天晴了,我在花园里玩耍,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四、1.①B ②A
2.(1)B C A D (2)B
3.B
五、1.橘花 果实
比喻 星星 小而多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
3.四五月,橘子树长出花骨朵并绽放小花。
八九月,橘子树结出了青色果子。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4.肥实 青色 红色 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又酸又涩 时间 用嘴尝
5.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六、思路:写作时,要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景物来写。如果写动物,就要抓住它的样子、习性、动作、神态等,把它的特点详细地描写出来。可以先从整体入手,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不仅要突出其特点,还要表达自己对它的感情。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