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23张)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同步检测+课件(共23张)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30 17:56:20

文档简介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一、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不管从考试看或从其在历史的影响看,都是很重要的一课,因此本课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知识,又要学会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达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的等。如何在45分钟里达成学习目标,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我的观点是采用吸引学生眼球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入新情境新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可采用以陆毅主演的《甲午大海战》中率领“致远号”被击沉,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的视频导入新课,在让“惩办首祸诸臣”时,可采用“洋人操纵木偶”的方法进行讲解,更加直观,这样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因此本课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知识,又要学会分析运用,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学生从初中和电视电影方面,会有所了解,但是,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对每一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并不清楚; 重点分析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另外,学生已经学过了两次鸦片战争,因此,在课堂最后,要将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的过程做一个小结。此外,学生对于义和团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本课不要求重点掌握,因此,分析下其发起的原因和分析评价下其口号即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基础知识:
(1)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2) 掌握义和团兴起及发展,口号,清政府的政策,以及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3) 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及义和团的抗击;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严重危害。
理解与运用:
(1)在教师指导下,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分析《马关条约》内容,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从不同侧面分析甲午战争的影响;
(4)根据义和团兴起发展的基本史实,分析归纳义和团运动的特征以及正确看待义和团的口号及在历史上的地位。
(5)根据《辛丑条约》条款,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情景式导入,运用时事政治以激发兴趣;
(2)引入大量图片、资料,指导思路,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正确认识;
(3)运用多媒体引入资料、图片、名人名言,以丰富课堂,拓展视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腐败,制度落后;爱国官兵的英勇事迹值得世世代代相传,他们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对甲午战争的纪念从来没有停止,也不应该停止,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纪念背后的反思;《马关条约》对中国、日本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应以史为鉴,在现代国际竞争中扬长避短,振兴中华。
(2)对义和团运动:认识到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牺牲、奋起反帝的精神,体会用血泪书成的历史之沉重;同时,他们的愚昧、落后、迷信也不容忽视,他们受时代与阶级局限,无法冲破皇权主义之束缚,也不是近代先进生产力代表,终究无法拯救中国,但他们的反抗精神永存,永远激励中国人不畏艰辛,奋勇前进。、
五、教学环境与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准备:事先调好电脑和屏幕,准备好话筒。
教学过程
1.导入
以陆毅主演的《甲午大海战》中率领“致远号”被击沉,管带邓世昌英勇牺牲的视频导入新课。
2.展示课标
师引导: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甲午战争的影响。
义和团兴起及发展,口号,清政府的政策,以及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严重危害。
3.具体探讨
(1)教师提问“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
师生:通过观看日本的“大陆政策”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师:依照表格检查学生的《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比较
学生预设回答(从割地方面、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方面来回答)
师分析总结《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教师引导过渡:看来咱们同学基础知识掌握的可以,下面我们来探究几个问题
师:探究一:提问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生:从中国、日本、列强三方面分析
师:《马关条约》“新”在什么地方?
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
师:探究二:如何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生:根据材料分析
师:分析、点拨、讲解
师:探究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生:根据内容回答条约的影响
师:解释“惩办首祸诸臣”(漫画)
师:分析得出《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师:探究四: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格)
生:填表格
4.合作探究
生:手先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小组讨论四分钟,并回答问题。
师:点评并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并重点讲解(1)、(3)两问
5.课堂小结
大屏幕展示知识结构图
6.以史为鉴、情感升华
习题训练(限时20分钟)
1.甲午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 园,……。”据此,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
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 ?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4.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5.“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迫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迫使西方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7.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是指
A.清政府中国战败? ? B.《辛丑条约》 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慈禧太后出逃
8.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缵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
(1)《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指出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有人为此画题诗曰:“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4分)
材料二 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
(3)列强“向中国开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6分)
课件23张PPT。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 列举1894-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目标1.简述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几次战役的名称及地位。
2.概述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3.《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列强在经济上的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概述甲午战争的影响。
5.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口号、结果及影响。
6.《辛丑条约》有哪些内容?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自主学习 自查过关激情记忆5分钟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现实原因:日本1890年爆发经济危机,急需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危机。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自学反馈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可乘之机:清政府政治腐败,避战求和。香港岛辽澎台及附属岛屿2100万银元二亿两白银五口通商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开设工厂内容开埠其它协定关税割地赔款自学反馈二 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的危害领土完整遭到
进一步破坏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严重疑难突破1:甲午战争的影响对中国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深。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 )。对日本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②提高了国际地位。有人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在哪里?对列强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上:由直接割地转为划分势力范围。 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拳匪纪事》 材料二: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具有朴素的爱国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疑难突破2: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口号? 混淆了西方文明与西方侵略,因此,灭洋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的警觉,导致被镇压 。疑难突破3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严禁反帝

内 容加重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列强控制京津地区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影 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这是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主要表现,成为“洋人朝廷” 惩办“首祸诸臣”疑难突破4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项目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
大大加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程度
要求:
1、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两分钟;
2、根据学案批阅情况小组重点讨论(1)、(3)问,时间四分钟,组长负责组织好答案,准备回答。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动探究 能力提升图片题获取信息的方法 对图片进行观察。如是历史地图,应抓住地图反映的主题内容,掌握其分布情况, 如是其他图片, 则通过图片内容,确定其主题 。
通过图片的文字说明,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图片内容、来源、时间等。1—7 BCBCC CB
8.(1)背景:甲午战争清王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原因:清政府腐败,制度落后。
(2)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3)根本目的:把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影响: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潮流。你做对了吗?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反帝斗争精神的爱国军民, 如邓世昌的视死如归、 刘永福领导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 , 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新时期的爱国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去爱国、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情感升华谢谢观看立足实际,刻苦学习,
增长知识,爱国爱民。
为实现“中国梦”积蓄正能量,时刻准备着,做一名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