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2教学设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2教学设计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9 21:0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
学天国运动过程中重要的时间、地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和失败的原因。
家国情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太平天国运动强烈的反侵略反封建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起义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银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银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1849年的8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10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材料二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曾国藩《备陈民间疾苦疏》
教师提问: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结合教材第13页内容,你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由于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2.教师讲解:在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下,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这样就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二)定都天京
1.教师归纳:结合教材第14页《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列出太平军先后攻占的地点:金田→永安→桂林(未克)→全州→长沙(未克)→武昌→九江→湖口→安庆→南京(天京)。
2.教师讲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教师提问:那么《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怎样的理想社会 这一革命纲领难以施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理想社会: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3.教师讲解: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表格归纳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概况。
北伐 西征
时间 1853—1855年 1853—1856年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政权
经过 打到天津郊区,因孤军深入而失败 挺进安徽、湖北、湖南,石达开在鄱阳湖大败湘军
意义 深入清朝腹地,牵制清军,为西征创造条件 巩固了政权,扩大了统治范围,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教师讲解: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开始滋生。在天京,诸王仿效封建统治者大兴土木、建筑王宫。各王还通过家族、部下等关系结成派系集团,争权夺势,分裂的危机愈演愈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终于在1856年秋演化为一场大变乱。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6页,了解天京事变的经过。
2.教师提问: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写出了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资政新篇》。以表格形式对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产生 背景 1853年初为巩固政权,强盛时期 1859年为改革内政,衰弱时期
经济 主张 废除私有制,绝对平均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私有制
群众 基础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作用 直接推动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反应不积极
相同 都是革命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3.教师讲解: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1864年夏,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最终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意义呢
师生总结: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天国运动从兴起、全盛、转折、防御再到最终衰亡的历史,我们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由先进的阶级进行领导,先进的革命纲领进行指导。在当时先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板书设计◇
1